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苔莉丝的一生(德语意识流文学先驱施尼茨勒长篇小说代表作,独角兽文库)

書城自編碼: 350114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外國小說
作者: [奥]阿图尔·施尼茨勒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01129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售價:HK$ 103.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Redis 高手心法
《 Redis 高手心法 》

售價:HK$ 115.0
勇往值钱:做自己人生的CEO
《 勇往值钱:做自己人生的CEO 》

售價:HK$ 68.8
里山资本主义:不做金钱的奴隶,做个安心的里山主人(献礼大地)
《 里山资本主义:不做金钱的奴隶,做个安心的里山主人(献礼大地) 》

售價:HK$ 67.9
欧洲雇佣兵研究(1350-1800)
《 欧洲雇佣兵研究(1350-1800) 》

售價:HK$ 74.8
费里尼的电影
《 费里尼的电影 》

售價:HK$ 102.4
第一性原理:21堂科学通识课(《奇怪的知识增加了》作者马库斯·乔恩全新力作)
《 第一性原理:21堂科学通识课(《奇怪的知识增加了》作者马库斯·乔恩全新力作) 》

售價:HK$ 90.9
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薄荷实验)
《 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薄荷实验) 》

售價:HK$ 112.7
爱的重构:让自己成为家庭幸福掌舵人
《 爱的重构:让自己成为家庭幸福掌舵人 》

售價:HK$ 112.7

 

編輯推薦:
1.维也纳现代派文学代表作家,德语意识流文学先驱施尼茨勒生前*后一部长篇小说,心理小说典范之作。他在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夫、福克纳之前,开20世纪意识流文学之先河。
2.施尼茨勒是20世纪奥地利极具影响力的小说家、戏剧家,被著名作家亨利希曼盛赞为弥足珍贵的时代灵魂,无与伦比的维也纳心声。爱情与死亡构成他创作题材的基础,捕捉人物的心理瞬间是他艺术表现风格的根本。许多世界知名导演从他的作品中获得灵感,包括库布里克和伍迪艾伦。库布里克的电影《大开眼界》就是改编自他的小说。
3.施尼茨勒是德语文学中*位采用意识流(内心独白)表现手法的作家。这种表现手法后来在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且发展成为现代小说十分重要的艺术技巧。他为德语现代派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是世纪转折时期德语现代派文学杰出的代表。
4.美国著名史学家、《启蒙时代》作者彼得盖伊曾根据施尼茨勒的日记创作了《施尼茨勒的世纪: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1815-1914》,为读者讲述了中产阶级形成的百年史。
5.施尼茨勒是较早译介到中国的一位德语作家,茅盾、焦菊隐、施蛰存、周瘦鹃等名家均翻译过他的
內容簡介:
维也纳现代派文学代表作家施尼茨勒是将文学创作与精神分析相结合的典范,被称为弗洛伊德在文学上的双影人。他以生动细致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下人物内在灵魂的意识流的轨迹。《苔莉丝的一生》是他晚年创作的*后一部小说,在他整个创作生涯中占有特殊地位。作者将心理分析运用到文学创作,以独到的眼光、细腻的心理描写、自我对话的形式,生动详尽地刻画出主人公苔莉丝的内心世界。年轻的苔莉丝面对家道中落,漠然走上独自寻求生存之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她,在现实的境遇中几经奋斗与挣扎,但终未逃脱其悲剧收场的命运。女主人公复杂扭曲的内心状况也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整个社会的心灵危机。
關於作者:
阿图尔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18621931),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初叶奥地利杰出的剧作家和小说家。他虽是高超喉科医生、心理医生,但对文学的兴趣远胜于医学。他最早把内心独白和意识流这种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入德语文学,被公认为这一分支众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流派的先驱。代表作有《阿纳托尔》、《轮舞》、《古斯特少尉》、《艾尔泽小姐》、《通向野外的路》和《苔莉丝的一生》等。
译者简介:
赵蓉恒(1936年),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教授。1953入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八十年代初赴德国亚琛工大和柏林自由大学进修两年。一线教学与外事工作经验丰富,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世界长篇文学名著精华》、《杜登德汉大词典》的部分编撰工作,编著《德语高级教程》,主要译作有《富贵梦》(茨威格)、《城堡》(卡夫卡)、《佛罗伦萨之夜》(海涅)、《古堡恩仇》(E.T.A 霍夫曼)、《如歌的行板》(王蒙,中译德)等。
內容試閱
译者序
赵蓉恒
阿图尔施尼茨勒是十九世纪末叶至二十世纪初叶奥地利出色的剧作家和小说家,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为德语文学从而也为世界文学贡献了许多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开拓性的剧作和小说,独树一帜,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他最早把内心独白和意识流这种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入德语文学,开启了尔后风靡欧美文坛的现代主义之先河,使他被公认为这一分支众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流派的先驱。然而他不仅是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喉科医生和心理医生,他出身于久负盛名的犹太医生家庭,二十三岁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从医,先在父亲的医院任助理医师,几年后便自己独立开诊所行医,在多年的医疗生活中为病人解除疾苦,也曾为不少著名演员和歌唱家成功地治疗了职业病。除诊病外,他还主编医学刊物,发表过数十篇很有分量的医学论文。不过,他对文学的兴趣远胜于医学,幼小时就显露出文学天才:十二岁小试牛刀动笔创作,写出了一首颇有些席勒的气势和韵味的诗,令他的长辈大为惊奇和赞赏。十八岁初露锋芒,在《自由信使》杂志上发表诗作《芭蕾舞女演员的情歌》,一炮打响,之后连续在德国和奥地利多家文学杂志上发表一系列不同凡响的诗歌和小说而引人注目,成了一颗熠熠闪光的文坛新星。综观近现代文学界,弃医或弃理从文后成为大作家者不乏其人,但如施尼茨勒那样同时兼有名作家和名医双重身份而两方面均成就斐然者,可说是十分罕见了。
1890年,施尼茨勒同文学界友人胡果霍夫曼斯塔尔、赫尔曼巴尔和理查德贝尔-霍夫曼一起组成青年维也纳文学社,这是维也纳现代派的一个社团组织。这批青年文人一反当时西方文学界流行的自然主义,大力倡导探索和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创作主张(因而也被归入新兴的印象派文学),成为奥地利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主要代表。1893年的剧作《阿纳托尔》奠定了施尼茨勒的剧作家地位。同一时期他结识了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并成为好友,将精神分析理论用于文学创作实践大获成功,被认为是弗洛伊德在文学上的影子。弗洛伊德本人对施尼茨勒那些以直观的文学形式印证着精神分析理论的作品非常欣赏,对施尼茨勒仅通过敏锐的观察和自省就能探索到人的内心深层表示十分钦佩:您通过直觉其实是敏锐的自省的结果知晓了我费尽千辛万苦在别人身上发现的一切。
1895年以后,施尼茨勒便主要投身于自己从小就钟爱的文学创作(但医生职业也并未完全放弃)。他曾去挪威拜访过易卜生,受到这位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影响和启发,在自己的作品中努力去关注社会和政治问题,到了世纪交替时期,成为对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行将就木的奥匈帝国社会做出辛辣讽刺和无情批判的、影响巨大的一位作家。如1900年发表讽刺和抨击虚伪的军人荣誉观的中篇小说《古斯特少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招致帝国当局严重不满以致剥夺了他的预备役主治医生头衔;另外,他在作品中大胆地表现上流社会假道学先生们虚伪地回避谈论的性问题,被斥为宣扬色情、有伤风化;形式新颖的舞台剧《轮舞》,首演便横遭非议,激起众怒甚至被起诉至法院,在德奥首都柏林和维也纳闹得沸沸扬扬。而实际上他涉及性描写的作品也起到了揭露衰败的上层社会那些外表道貌岸然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正人君子真实面目的作用。至于性描写,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到近现代的不少文学家,如英国的DH劳伦斯、法国的左拉、我国的茅盾等,都在他们的作品中有这类段落或章节,我们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不也是吗?这些作品都有很高的艺术性,能给人审美教育和审美享受,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情趣、素养。拿施尼茨勒和他那激起轩然大波的《轮舞》来说,十个场景都只是五对男女的关于情欲的对话,并无对性交的直接描写,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破折号加以暗示,这同那些粗俗下流、不堪入目、诲淫诲娼,毫无艺术性可言的色情文学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施尼茨勒在世时是个饱受争议的作家,人们对他的作品往往褒贬不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他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和经典作家的地位才逐渐被认定下来。
施尼茨勒的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他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抒写,采用的是内心独白及最初的意识流形式,这种创作手法后来被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伍尔夫和美国的福克纳等作家发挥到极致。所谓意识流描写,就是将作品中人物的七情六欲和他们的整个思维活动,包括他们的潜意识、下意识以及所谓半意识、梦幻意识等等之中哪怕最最细微的颤动、流动或波动,跳跃式的、瞬时即逝的、时空倒错的也都包括在内,统统赤裸裸地、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种深入彻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创作方法。而作者在展示人物内心动态的同时,也让读者进一步窥见该人物生活于其中、给他(或她)打上深刻烙印的那个社会的图景。施尼茨勒的许多中短篇小说都运用内心独白和意识流手法表现人物,而《古斯特少尉》和《艾尔泽小姐》可以说是他使用这种艺术手法的出色代表作。
施尼茨勒只写了两部长篇小说:《通向野外的路》(1907)和《苔莉丝的一生》(1928)(以下简称《苔莉丝》)。第一部描写维也纳上流社会一些贵族知识分子、演员、军官的生活,其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甚嚣尘上的反犹太主义的抵制;第二部讲述一个出身家道败落的贵族家庭的女子短促的一生,刻画了奥地利社会笼罩在世纪末气氛阴霾中的各色人等,通过主人公的际遇,折射出十九世纪最后十几年至二十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地利的社会现实。两部作品都让人看到战前奥匈帝国社会的一个横切面。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的,是一幅最广大的各个社会阶层人物那活生生的动态画卷。(小说问世时期的评论)
《苔莉丝》是施尼茨勒晚年的作品,距他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已有二十年之久。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他精神上受到重创,但他战时战后都仍然坚持写作,始终笔耕不辍,写出了《艾尔泽小姐》和《梦幻的故事》等中篇小说杰作,之后又完成了《苔莉丝》这部长篇。
小说讲述主人公从十六岁到三十七八岁的经历,从她还是一个美丽的花季少女时讲起,直到最后严格说来无论是心态上还是生理上都尚未完全告别芳华岁月被成年未几的盗窃犯儿子施暴致死为止,一共二十几年的故事。应该说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主人公自身的因素,最终酿成了这一悲剧。
父母家道败落后的苔莉丝离家到首都去,靠当上层社会富裕人家的家庭教师挣得的微薄薪俸苦度时光。她是个普通的平民女子,心地善良、性情直率,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和浪漫爱情,厌恶平庸浅薄,坚持自食其力独立谋生,这些是她的长处;但她性格上有不少弱点,如缺乏主见,常常耽于幻想,易于轻信,比较轻率,有时孤芳自赏,有时又自卑自责。她在形形色色的有钱人家做家庭教师,尝够了寄人篱下的滋味,总是被迫不断更换主人。对于私生儿子,她的情感十分复杂,充满了矛盾,从彷徨、恐惧、疼爱、歉疚、憎恶直至痛恨。最后,当儿子对她这个亲生母亲施暴致使她伤重不治时,她于垂死之际将儿子犯罪的罪责完全归于自己,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杀人犯,被儿子处死罪有应得。于是她虔心忏悔,要为儿子赎罪,恳请法庭为儿子减刑,在满腹悔恨不能自拔的心境中凄然死去,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内文试读
当胡伯特法比安尼中校从他最后的驻地维也纳退役,然后并不是像他的多数患难与共的同僚那样迁往格拉茨,而是移居萨尔茨堡时,苔莉丝刚刚满十六岁。其时正值春天,打开他们家住房的窗户,越过一片屋顶,巴伐利亚山脉的层峦叠嶂便跃入眼帘。中校日复一日,从吃早饭起就眉飞色舞地赞美命运对自己的特殊眷顾,即在他还没有完全满六十岁、身子骨还硬朗的年龄,就有幸摆脱公务的约束,离开大城市的烟尘迷雾和碌碌奔忙,得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纵情享受自己从年轻时起就一直心向往之的大自然了。他喜欢带上苔莉丝,有时也捎上比她大三岁的哥哥卡尔一起去郊外漫步;孩子们的母亲呢,则待在家里看小说,而且看得比以前更加入迷,很少关心家务事。她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早自他们家还在科摩恩、伦贝格和维也纳生活的时候起,家庭内部就时有不睦,而现在,刚到此地不久,她又来个变本加厉,不知怎的竟在自己周围聚集了一批唠里唠叨的长舌妇;这是一批军官和文职人员的妻子或未亡人,她们每周两三次下午来这儿喝咖啡,把流传在这个小城市中的各种闲言碎语带到中校家里来。每逢这样的时候,中校本人如果碰巧在家,就总是躲到自己的房间里不露面,到吃晚饭时则难免针对太太的这些伙伴说上几句刻薄话;夫人呢,也不甘示弱,往往以含沙射影地提起丈夫过去曾有过的某些外出寻欢作乐的事例回敬他。然后,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中校默默无言地站起身走出家门,直至深夜才踏着震得楼道嘭嘭响的沉重步子归来。而他不在家时,妻子就常常对孩子们用些莫名其妙的词句讲述人生的种种失望之苦─当然啦,这些痛苦任何人都难以幸免,特别是讲女人们那对一切都只能逆来顺受的命运;偶尔,她或许也从自己刚看过的书中挑一些出来讲讲,然而所有这一切她都讲得那么杂乱无章,使人产生的印象是她把几部长篇小说的内容全搅成了一锅粥。苔莉丝时不时也毫不犹豫地、爽快地当即把她的这个猜测说了出来,这时母亲便责骂她放肆,然后满腹委屈地转向儿子,温柔地抚摩他的头发和脸颊,似乎为了奖励他那样耐心、那样深信不疑地听自己讲述,却没有注意到儿子正在狡狯地冲着他那位失宠的妹妹挤眼呢。在这样的时候,苔莉丝不是拿起她的手工活继续做下去,就是坐到那架永远调不准音的小钢琴前去弹奏几支练习曲─她在伦贝格就已经开始学习,后来在首都又请了一位只要求很低报酬的女钢琴教师指导过的几支曲子。
同父亲一起外出散步这项活动,还在秋天来临之前就停止了。对此苔莉丝并不感到十分突然,因为她好久以来就已经觉察到,父亲之所以要继续这些户外散步,实际上不过是为了维持一下面子而已,免得让人觉得他说自己早就向往大自然不过是一句假话。他们总是原路而去原路而归,一路上几乎不说话,至少是已经不再有那些对自然景色的大声赞叹了。而原先,总是他先发出这些赞叹,而后孩子们不得不随声附和他。直至到了家里,当着夫人的面,中校才带着一种迟来的热情,以问答的方式跟孩子们一起对刚才散步途中所见到的各种景物一一进行追忆。然而即使是这种事后的回忆,不久便也终止了。自退役以来中校每天穿在身上的那套旅游装,也被挂到衣柜里去了,取代它的是一套深色的便服。
可是,有一天早上,法比安尼中校突然又穿上了军装来用早餐,而且目光十分严肃、阴沉,结果是连母亲也觉得对他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还是不要发表任何意见为妙。没几天后,维也纳方面给中校寄来了一包图书,接着莱比锡又寄来一包,一个萨尔茨堡的旧书商也寄来一包;从此,老军官便每天在他的书桌前度过许多个钟点。对于他在那里所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性质,起初他完全秘而不宣;直到后来有一天他满脸神秘的表情把苔莉丝叫到自己房里,用军官发布命令时那种单调、高亢的声音向她朗读一份书写得整整齐齐、简直就像是书法家作品一样的手稿─一篇对近代史上多次最著名的大战役从战略角度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事情才真相大白。苔莉丝费了好大的劲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父亲那枯燥的、令人昏昏欲睡的朗读,甚至连听懂也非常吃力;但是由于最近一段时间她越来越同情父亲,便也试着一边听一边竭力让自己那睡眼惺忪的眼睛发出一丁点犹如凝神细听的微弱光亮;而当父亲这一天终于念完收场时,她便吻吻他的前额,好像被感动得对他表示感谢一样。接下去又过了与此相同的三个晚上,中校才总算读完了他这篇论文;然后他就亲自将手稿送到邮局去了。从此,他便在几家饭馆和咖啡店里度过他的时日。他在城里结识了不少人,大部分是劳碌了一生、已经退职的男人:一批退休的官员、往日的律师,其中还有一位在市立剧院演了一辈子戏的演员─这一位,现在如果运气好能找到一个学生的话,就给人家上上朗诵课。昔日相当沉默寡言的法比安尼中校,这几周内竟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十分健谈、甚至往往在餐桌上大声嚷嚷的伙伴;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谈论当前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这对一个曾经是军官的人来说,无论如何是有些令人感觉奇怪的。然而,由于他事后往往又改弦易辙,似乎他说的全是些玩笑话,加之连一位职位较高的、有时也加入到他们谈话中来的警官也开心地同大家一齐笑起来,于是人们也就对他的表现听之任之不去细究了。
这些天,苔莉丝注意到女同学们对她的态度有了变化。她们一再地窃窃私议,每当她走近时谈话就戛然中止;女教师则压根就不再同她说一句话,不问她任何一个问题。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也没有哪个姑娘和她一道走,而在克拉拉特兰富尔特─她是苔莉丝现在唯一可以稍稍接近的人─眼里,她似乎看到一种类乎怜悯的眼神。从她那里,苔莉丝终于知道了那个在人们当中流传着的消息,即母亲发起的那些午后聚会,近来并不完全是茶余饭后的清谈那么无害了。唔,人们甚至说,法比安尼太太新近曾被警方传讯,并在那里受到警告。听了这话,苔莉丝这才也觉察出近两三周以来家里那些午后聚会确实已经停止了。
今天,当她听了克拉拉的信息之后和母亲、哥哥一起坐在餐桌边吃饭时,发觉卡尔既不问母亲任何问题,也不回答她的问话。现在她也恍然意识到,这种情形至少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当卡尔站起身,紧接着母亲也回自己房里去时,她像得到拯救似的松了一口气;但是这会儿她突然独自一人坐在这张杯盘碗盏还没有收走的饭桌旁边─桌上撒满了从敞开的窗户照进来的春日阳光,一时竟变得呆若木鸡,就像在做一个噩梦。
就在这天夜里,前厅里一阵响动突然惊醒了她。她听到有人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屋门,然后又锁上,接着又听见楼梯上响起了脚步声。她从床上起来,走到窗前往下看。几分钟后大门也开了,只见两个人走了出去,一个是男的,穿着军装,衣领翻立着,另一个是女的,带着面纱;两人的身影迅速地在拐角处消失了。苔莉丝决定去问问母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可是当机会出现时,她又没有勇气问了。她再次感到,母亲对自己来说已变得多么难于亲近和陌生啊。唔,最近一段时间,这个中年已过的女人似乎有意识地在放纵她那古怪的脾气,令其发展到让人捉摸不透的程度。她养成了一种奇怪的走路不抬脚的习惯,在家里莫名其妙地胡乱折腾,说话唧唧呱呱谁也听不懂。一吃完饭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好几个钟头不出来,在里面用一支很坏的钢笔在大张大张的纸上书写些什么。起初苔莉丝以为母亲是在起草与那次警方传讯有关的辩护辞或者起诉书,后来她又想,母亲也许是在写她的回忆录吧,她从前曾有几次谈到过这一打算。然而不久后便真相大白了。法比安尼太太有一次吃饭时提起了这事,那神情好像是在说一件尽人皆知的、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她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苔莉丝不由自主地朝她哥哥投去吃惊的一瞥,而她哥哥则避开她的目光,转眼去看那些阳光透过树梢射到墙上构成的小圆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