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
編輯推薦: |
1.全面系统
本书对改革开放以来综艺节目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梳理,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各个时期代表性的标杆性综艺节目,并按照综艺节目创新的不同类别进行了系统阐述,基本厘清了每一种类别综艺节目之间的创新与传承的关系,逻辑清晰。
2.角度新颖
本文作者以一个实操者的身份来分析和观察综艺节目的创新演变,这跟国内主要以学者为视角来分析电视节目发展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有着很大的区别。
(1)以原创和借鉴为主线,聚焦综艺节目创新是本书的出发点和归宿。
(2)从业界制作人而非学界和大众的视角来确定分析框架。
(3)结合*的网络综艺案例,并探讨了与电视综艺的创新关系。
|
內容簡介: |
《另一种镜像中国电视综艺创新四十年(1979~2019)》首先通过对四十年来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历史的梳理,归纳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创新的四波浪潮。其次,对娱乐节目、真人秀节目和综艺节目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并将综艺节目分为拼盘表演类、益智类、游戏类、选秀类、相亲类、体验类和脱口秀共七大类别。再次,通过对这七大类每一类代表性的综艺节目流变的分析,概括出该类综艺节目的特征与创新脉络。*后,从综艺节目创新的生态环境(外部因素)、市场竞争与变革动力(内生动力)、未来创新的方法与路径等方面对综艺节目创新进行了再反思。
|
關於作者: |
景志刚,该书主编、课题负责人,现任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曾获得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担任江苏城市频道总监、江苏卫视总监、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等职。是一系列现象级新闻节目和综艺节目的主要策划人和创办人,主要代表作品有:中国首个电视民生新闻《南京零距离》,中国电视第一个事件类节目《人间》,中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以及开创中国电视科学节目全新形态的《最强大脑》等多档品牌节目。
|
目錄:
|
第一章
1979~2019:中国电视综艺四十年回望
第一节 叠加式升级:电视综艺的四次浪潮 2
第二节 娱乐与真人秀:电视综艺的概念辨析 10
第二章
从经典走向经典:拼盘表演类综艺的创新流变
第一节 《春节联欢晚会》及其衍生品:拼盘表演类综艺的界定与演变 27
第二节 超越综艺的经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31
第三节 《春节联欢晚会》的衍生开发:栏目化与项目化 41
第四节 经典新酿:省级卫视《跨年演唱会》 49
第三章
智趣交融:益智类电视综艺节目的跨界探索
第一节 益智类综艺的界定与特征 71
第二节 节目演变与原创滥觞 77
第三节 典型案例:从模仿走向原创 84
第四节 小结:开拓鱼和熊掌的兼得之路 100
第四章
快乐至上:游戏类综艺节目的蝶变
第一节 游戏类综艺的界定与演变 105
第二节 明星游戏节目的诞生:《快乐大本营》 114
第三节 全民户外素人游戏节目的兴起:《智勇大冲关》 121
第四节 明星户外游戏的真人秀潮流:《奔跑吧兄弟》 126
第五节 小结:游戏类节目的未来方向 130
第五章
人海撷星:选秀类综艺节目的中国式演进
第一节 选与秀的平衡:选秀节目的界定与演变 135
第二节 本土萌芽:电视选星初体验 137
第三节 效仿海外:全民造星新狂欢 140
第四节 东西融合:秀出明星真自我 145
第五节 转战网络:明星养成全记录 154
第六章
镜头中的爱情:相亲类综艺节目的迭代
第一节 相亲节目类型的界定与演变 161
第二节 速配相亲,玫瑰花开 170
第三节 相亲真人秀,非诚勿扰 175
第四节 剧情故事化,相亲新走向 182
第七章
复现与建构:体验类综艺节目的异军突起
第一节 真实与规则:体验类真人秀的界定与演变 192
第二节 窗口与镜子:生活观察类真人秀中国式创新 196
第三节 角色与关系:职业体验类真人秀的慢转型 211
第四节 观照与回应:体验类综艺节目的经验与反思 224
第八章
那些说与议:本土化脱口秀的进阶之路
第一节 以说为秀:一种围绕谈话组织起来的综艺 228
第二节 西学东渐:脱口秀电视节目的源流与演变 231
第三节 铸就经典:本土化脱口秀节目的案例分析 236
第四节 创新之道:本土化脱口秀节目的经验总结 250
第九章
未来已来:综艺节目创新的再反思
第一节 生态环境:综艺节目创新的外部因素 257
第二节 市场竞争与变革:综艺节目创新的内生动力 266
第三节 未来猜想:综艺节目创新的方法与路径 276
|
內容試閱:
|
于喧嚣之下
景志刚
从1979年诞生至今,中国电视综艺已走过整整四十年。
站在四十年的十字路口,回望历程,喧嚣是这四十年里综艺节目留给大众的最深刻印象,然而喧嚣背后隐藏的却是电视人上下求索的寂寞。
古语云四十而不惑,然而于我们而言,依然有很多的未解之惑:综艺节目是怎样从最初的喷薄而出发展至如今的蔚为壮观的?四十年来综艺节目创新的脉络和内在逻辑是什么?未来综艺节目创新的方向和路径又在哪里?所有这些困惑构成了本书的初衷,也算是我们站在历史当下的冷思考。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我们想用标题中的几个关键词来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介绍。
关键词一:中国
这是节目的区域范围。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书的研究对象范围实际是指中国内地(大陆)的综艺节目,不含港澳台地区,但港澳台地区的综艺节目对内地(大陆)节目的具体影响,本书在个别地方会有所述及。
同时考虑到影响力因素,本书讨论的综艺节目皆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有创意引领意义的综艺标杆节目,因此地面频道的综艺节目
不在本书讨论范围内,但个别有开创意义的地面综艺节目,本书也会有所提及。
关键词二:电视
这是节目的载体方式。可能有读者会问:在互联网大潮汹涌澎湃、电视已逐步沦为夕阳媒体的今天,讨论电视综艺是否有些过时?其实,电视只是综艺节目传播的一个平台,今天声量越来越大的原生网络综艺本质上只是电视综艺换了一个马甲出现在互联网平台而已。
此外,在过去四十年的历程中,综艺节目的发展与繁荣始终离不开电视人的艰苦探索,电视综艺这个称谓体现的不仅是电视这个平台,更体现的是电视人的汗水和努力。尽管本书也讨论了近两年来一些具有影响力和创新意义的网络综艺节目,但其背后的制作基本都有传统电视人的身影。
关键词三:综艺
这是节目的对象范畴。综艺节目作为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三大收视支柱之一,其发展潮流和趋势一直为业界和学界密切关注。
但什么是综艺节目?它跟娱乐节目、真人秀节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界和业界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本书开篇就归纳出我国综艺发展的四次浪潮,在此基础之上系统论述了三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关联,并将综艺节目整合切分为七大类别,然后分别讨论了七大类别综艺节目的创新演变,为全篇的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不是综艺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而是垂直综艺类别创新演变的逻辑探讨。这也是本书与其他综艺历史
类书籍的主要区别之一。
关键词四:创新
这是节目的核心要旨。我们着重从四个维度探讨了综艺节目创新脉络,这四个维度也是本书贯穿综艺节目创新的四条线索。
第一个维度是创意来源的创新。中国的综艺节目创新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本土原创,二是模仿引进。在本书中我们详细分析了相关节目的创意来源,并分析了这两种模式对于综艺节目创新的影响与演变。
第二个维度是呈现主体的创新。梳理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综艺节目的主体从明星到素人,再从素人造星到星素结合的一个清晰历程,这种主体对象的变化反映的是电视对于观众的创新视角从俯视到平视再到仰视的变化过程。
第三个维度是题材拓展的创新。题材的不断拓宽是综艺节目创新的一个突出特点。比如从大的类别来看,题材内容从早期的表演类向后来的非表演类扩展,而表演类节目则从早期的相声、小品、歌曲、戏曲等传统艺术样式逐渐拓宽到益智、游戏、演讲、朗读等泛表演样式,非表演类则从相亲交友类不断扩展至情感调解类、生活体验类、美食类等。再以唱歌类节目为例,从综合音乐节目,不断细分到流行音乐、民歌乃至嘻哈、摇滚和美声等。
第四个维度是表现手法的创新。早期的综艺节目到如今的综艺节目样态的更新,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现象就是表现手法的升级:从早期的拼盘式和记叙式等1.0的表现手法进化到2.0的真人秀手法。
关键词五:镜像
这是节目的形而上。镜像不仅因为综艺节目是运用镜头语言表达的产品,更重要的是综艺节目作为文化产品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上是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审美表征之一。可以说,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发展变迁的镜像。从早期以《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为代表的集体娱乐到如今各种各样的综艺形态,反映的不仅是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更是人们审美的变化和时代的变化。我们总能从热播的现象级综艺节目中找到其蕴含的时代背景,没有对现实的观照,综艺节目的创新无疑是浅薄的。所以我们说综艺节目是社会的另一种镜像。
经过两年的梳理、探讨、访谈、文本查阅和数十次的修改,最终呈现出来的这本书终于在2020年年初跟读者见面了。此刻我们的心情是忐忑的,一如经过多日的筹划,一档节目快要播出时的感受。也许我们并不能给读者一个满意的答案,唯希望本书能对业界综艺节目的未来创新有所启迪。如此,则两年来的探索是值得的。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我作为召集人主要负责统筹确定主题方向、篇章结构、分析框架、核心观点的推敲以及修改定稿等,蒲英负责协助我统稿和部分章节的修改,具体各章撰稿分别如下:景志刚(第一章)、蒲英(第二章、第九章)、何瑛(第三章)、甄恺(第四章)、李一言(第五章)、张弘莉(第六章)、李西(第七章)、曲飞帆(第八章)。部分章节得到了业界一些专家、制片人的审阅和指导,本书也凝结了他们的心血,在此谢过。此外,
特别要说的是,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王萱女士的辛苦付出,在此特别表示感谢!
最后我们仍然要说一些致歉的话,虽然经过两年的准备,但最终呈现的结果也许并不完全令人满意,由于能力之所限,书中一定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错漏难免,敬请业界和学界各位专家斧正为感。
本书的研究行将告一段落,但国内综艺节目的创新脚步一刻也未曾停歇,新一波的原创潮流正风起云涌。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世界综艺的舞台上来自中国的声音一定越来越响亮,越来越精彩!
是为序。
2019年11月于金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