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器物知识 一种科学仪器哲学

書城自編碼: 350566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美]戴维斯·贝尔德 著,安维复,崔璐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23915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9.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78.2
拯救免疫失衡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5.8
收尸人
《 收尸人 》

售價:HK$ 72.8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化妆品学原理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HK$ 55.8

 

編輯推薦:
科学仪器本身就是科学理论,负载着知识。但在仪器的开发和使用中凭借视觉和触觉的思考,使得我们对于仪器的观念沦为落后的,其知识方面不值得被关注的领域。本书的目的即是为理解科学和技术的物质性产物贡献技术手段,其路径是阐明仪器装置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作者主张寻找一种以物质为中心的知识理解,对应于以语言为中心的知识理解,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新的、真正唯物主义者的维度去理解仪器装置,更广泛地说是理解技术的科学,或者科学的技术。
內容簡介:
该著的目的是从仪器或工艺的角度来理解科学和技术的物质性产物,其路径是对科学仪器进行物质性的认识论考察。作者认为器物与语言具有同等地位,也是理解知识的核心。科学仪器本身就是科学理论,负载着知识。科学仪器不仅仅是科学思想基础层次上的,它与那些理解世界的*重要的理论也处于同一个层次。本书的前六章将会详细阐发这一观点。概念上的技术是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部分发展起来的,后四章将以此为依据来检验几个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涉及科学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及其在当代文化中的应用。
關於作者:
戴维斯贝尔德,南卡罗来纳州大学哲学教授,专注于研究哲学和技术的社会学以及化学哲学等。曾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迪布纳学院研究科学和技术史。代表作有《归纳逻辑:推断未知》,合编了《海因里希赫兹:经典物理学家,现代哲学家》。
目錄
自序 1
第一章仪器认识论 1
第二章模型:表征性器物 21
第三章操作性知识 42
第四章包容性知识 69
第五章仪器装置的革命 90
第六章器物知识 116
第七章器物的物性 149
第八章在技术与科学之间 174
第九章凭借科学仪器得到的客观性 192
第十章发明作为礼物 216
主要参考文献247
图示与表格索引279
译后记283
內容試閱
自序
我为本书选择的题词来自拉尔夫穆勒,他认为物理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仪器及其合理使用的历史。但是并未为人所知。这令人感到遗憾,因为常常作为科学核心的仪器也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了。我们依赖仪器:在商业航班上检查乘客是否携带武器,在医院诊断、治疗疾病,在小卖部结账时扫描条形码,甚至在我们靠近出口时打开自动门。没有自动DNA测序仪,科学家无法描绘出人类的基因组图谱;开发新的功能强大的显微镜保证了纳米量级的技术和科学发展。应该众所周知的是,科学史和日益增长的现代文化史的确是一部关于仪器及其智能化(有时并非那么智能)使用的历史。这需要我们加以留意。
仪器之所以没有引起学者和其他对现代技术科学文化感兴趣的人的注意,部分原因在于语言,或者说语言的匮乏。在科学仪器开发和使用的语境中,数学、科学和普通的语言既不是专门的交流工具,很多情况下也不是主要的交流工具。仪器是精巧的人工制品,凭借视觉和触觉进行思考和交流是研发和使用仪器的核心。这是一个重大问题,也是那些写科技文章的人忽视仪器的主要原因。作者有足够的理由将语言当作交流的主要工具。语言交流之外的其他模式要么没有被承认,要么没有被很好地理解。19世纪的力学家安东尼F.C.华莱士(Anthony F. C. Wallace)对此进行了生动的讨论:

然而,与语言上的思考相比,凭借视觉和触觉的思考有其固有的劣势。那些用语言思考的人,在思考可以用语言有效思考的主题时,能够想出一个句子,并把这句话说给别人听。但是如果一个人看到一台机械装置,想和其他人交流这一视觉感受,就存在直觉上的问题。谈话(和写作)仅仅只能为视觉影像提供一种歪曲的、不完整的表达。我们必须制造一个器物或者是一个模型,或者至少是描绘一幅图纸,以确保其他人的理解尽可能地接近事物本身的视觉感受。
西方技术信息交流时出现的这一问题,已经使得那些用精神图景思考的人被日益孤立实际上,已经成为惯例的做法是假定思想本身仅仅是一种内部语言,而几乎完全忽视那些脱离语言所产生的认知过程,仿佛这些过程是落后的,其知识方面不值得被关注。

仪器是机械装置的一种,华莱士在此所说的情况也适用于仪器。在仪器的开发和使用中凭借视觉和触觉的思考,使得我们对于仪器的观念沦为落后的,其知识方面不值得被关注的领域。
不论是提升仪器装置在知识基础中的地位,还是进一步理解仪器的研发和使用,都需要我们改变对待仪器的观念。这些观念必须适应这一事实,即仪器使用的基本范围是与语言不同的。迈克马奥尼(Mike Mahoney)在他的受人欢迎的新媒体互联网出版物中,描述了设计技术史课程时所遇到的这一问题:

作为一名科学史家,我已经习惯于从原始资料,也就是科学家的研究著作中进行教学。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我到处寻找文艺复兴以来科技手段的源头。但困难重重,更确切地说,我从未找到这些源头。当我顿悟到我是在错误的地点寻找错误的事物时,我便停止了寻找。我需要为学生准备的不是一座图书馆,而应该是一座博物馆。他们不需要阅读浩瀚的书籍,而需要研究重要的事物。或者换一种说法,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伟大思想并不存在于书籍之中,而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理解了这些观点,意味着掌握一种新的阅读方法。

这里必须注意文字上的象征性用法。我们阅读书籍,而对于仪器而言,或者对于广义的技术对象而言,更合适的说法可能是检测(examine)。但是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个比检测可能蕴含的内容更丰富的词,它具有与阅读相同的解释和概念深度。在阅读、解释、写作文本时,我们要求大量的解构技巧,从逻辑分析到诠释学,解构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本并提高我们的文字控制力。我们需要同样有力的技巧去理解和提升仪器装置及其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
有两种场合可能会使用到这种技巧,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一种是文本场合,在这里我们用文本来记录我们在理解这个世界和我们在其中的位置时所做的文字尝试;另一种是物质场合,在这里仪器及其技术得以建立、使用并逐渐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因为缺乏有力的技巧去理解和提升仪器装置和技术及其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我们正陷入C.P.斯诺(C.P.Snow)在其著作《两种文化及其他》(The Two Cultures:and a Second Look)一书中提及的难以控制而又非常危险的境地。在文本场合,因为缺乏理解和重视仪器使用的技术,文本分析只能自由发挥;而在仪器和技术(物质)场合,人文主义者将被边缘化,他们遵循海德格尔批判主义的路线,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伦理问题、社会形而上学问题吹毛求疵。但是所有这些对仪器文化的合理关注已经而且将会是持续无效的。由于缺乏在器物境况中对仪器和技术的真正理解,对语言文本的批评依然是器物境况的任务。
本书的目的即是为理解科学和技术的物质性产物贡献技术手段,其路径是阐明仪器装置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我主张寻找一种以物质为中心的知识理解,对应于以语言为中心的知识理解。仪器与理论同等重要,都承载着知识。仪器不是智力低级层次上的;在理解世界方面,仪器与最伟大的理论贡献处于同一个层次。本书的前六章将会详细展开这一观点。概念上的技术是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部分发展起来的,最后四章将运用这种概念上的技术来检验几个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涉及科学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及其在当代文化中的应用。我希望这种检验能让我们对理解器物知识有更多的收获。我无法提供一个更好的词来代替阅读仪器,但是我希望我能够提供一些新的、真正唯物主义者的维度去理解仪器装置,更广泛地说是理解技术的科学,或者科学的技术。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