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內容簡介: |
《1978-2010年民事诉讼调解率变迁及其解释》主要研究了19782010年民事诉讼调解率变迁及其解释。民事诉讼调解率是司法统计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自1978年以来,中国民事诉讼调解率变迁,呈现出前降而后升的变化,2002年构成了这一变化的关键点。由于2002年以后的民事一审诉讼调解率只呈现出缓慢的上升,还很难形成一些学者所谓的U型变迁。在中国的民事诉讼调解的制度实践背后,存在着多重的逻辑。它包括当事人的逻辑、法院的策略逻辑和国家的治理逻辑。三者在不同的时期,对调解制度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影响。
|
關於作者: |
刘敏,1982年生,湖南浏阳人,2006年湖南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6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在读研究生(硕博连读,民商法方向),师从屈茂辉教授,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法律与政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法总论、合同法、商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可能的创新
第2章 多重逻辑下的调解制度变迁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2.1 制度变迁中的多重逻辑
2.2 调解制度变迁中的当事人逻辑
2.3 调解制度变迁中的法院策略逻辑
2.4 调解制度变迁中的国家治理逻辑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民事诉讼调解率的当代变迁
3.1 作为司法统计指标的民事诉讼调解率
3.1.1 司法统计意义上的指标
3.1.2 司法统计中的民事案件
3.1.3 司法统计意义上的调解率
3.2 当代中国民事诉讼调解率的变迁轨迹
3.2.1 司法统计数据的来源
3.2.2 民事诉讼调解率的数据整理
3.2.3 民事诉讼调解率的变迁描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民事诉讼调解率的类型分析
4.1 为什么要进行类型分析
4.2 民事诉讼调解率的主要类型
4.2.1 婚姻家庭、继承诉讼调解率
4.2.2 合同诉讼调解率
4.2.3 权属、侵权诉讼调解率
4.3 调解率的类型化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合同诉讼调解率变迁解释
5.1 为什么要研究合同诉讼调解率
5.2 研究合同诉讼调解率的基本方法
5.3 合同纠纷的形成过程
5.3.1 借款合同纠纷的形成过程
5.3.2 买卖合同纠纷的形成过程
5.3.3 劳动合同纠纷的形成过程
5.4 借款、买卖、劳动报酬纠纷调解率变迁
5.5 合同纠纷调解率变迁的解释
5.5.1 合同纠纷调解率变迁中的当事人
5.5.2 合同纠纷调解率变迁中的国家治理
5.5.3 合同纠纷调解率变迁中的法院策略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离婚诉讼调解率变迁解释
6.1 为什么要研究离婚诉讼调解率
6.2 离婚纠纷调解率变迁的基本描述
6.3 离婚纠纷调解率变迁的解释
6.3.1 当事人的调解需求
6.3.2 国家对于离婚纠纷的治理
6.3.3 离婚纠纷调解率变迁中的法院策略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司法政策转型对调解率变迁的影响
7.1 大调解时代的民事诉讼政策转型
7.2 调解优先的激励对象与激励方式
7.2.1 调解优先的激励对象
7.2.2 调解优先的激励方式
7.3 调解优先驱动下的调解率异化
7.3.1 法院对调解率的追求
7.3.2 法院追求高调解率对法治与公平的冲击
7.4 法院追求高调解率的政治逻辑批判
7.4.1 高调解率、马锡五审判方式与政治正确
7.4.2 维稳逻辑下的大调解运动催生调解率攀比
7.4.3 诉讼高调解率并不必然致社会和谐
7.5 法院应当科学对待调解率
7.5.1 取消对法官的调解率考核
7.5.2 限制二审与再审的调解适用
7.5.3 褪去调解率的政治光环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8.1.1 主要结论
8.1.2 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8.2 对调解优先保持谨慎的期待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