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44.2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77.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1.6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3.7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4.6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推进融合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我国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举措。如何在普通学校中开展融合教育,对教师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随着我国对融合教育越来越重视,市面上融合教育书籍越来越多,但大多是讲理论,能对实践给予指导的书少之又少,教师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往往繁多复杂,难以从书中找到答案,教师依然无从下手。吴淑美教授二十七年扎根融合教育实验班一线,从实践的角度将自己的经验编写成书,非常清晰明确地讲述了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不但全面而且易于操作。书中还附有大量的经过实践验证的图表,以及对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访谈,内容非常完整、实用。本书可应用在中小学各种领域,作为普通班及特殊班的教学手册,也可作为大学教育学专业教材用书。
|
內容簡介: |
《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融合班的理念及教学策略,按部就班地说明教师如何在有普通学生及特殊学生一起学习的融合式班级中执行教学,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调整现有的课程、教学与管理方式以适应融合的情境,针对融合班的管理、课程与教学的规划、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拟订、多元评估的实施、学生互动的增进以及与家长沟通的方法等都有介绍。教学设计以普通学生为参考坐标,在普通班的架构中加入特殊学生的需求。书中呈现的表格、问卷及教案都是作者根据融合班中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的教学需要而设计,并在实践中使用多年,而且有*线教师的访谈,内容非常完整。
|
關於作者: |
吴淑美,现居台湾,美国密苏里大学特殊教育学博士。1989年~2004年开展学前、小学和初中融合班教育实验,并先后担任新竹教育大学(现为台湾清华大学)特教系教授、特教系主任、福荣融合教育推广基金会董事长、香港教育大学幼教系学前融合学分班校外监审员。著有《融合教育理论与实务》《融合教育教材教法》(繁体版,心理出版社),融合教育纪录片《同班同学》《听天使在唱歌》《晨晨跨海上学去》。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渊源2
第二节 了解融合教育5
第三节 融合班实施融合的成效16
第二章融合教育模式介绍19
第三章融合班的环境与作息管理29
第一节 环境安排的原则29
第二节 教室空间的安排及布置30
第三节 安排适合的融合环境32
第四节 作息的重要性34
第五节 作息的安排35
第六节 作息和教学结合39
第四章融合班的班级管理43
第一节 制定适当规则43
第二节 融合式班级气氛44
第三节 融合式班级的管理原则47
第四节 分组教学51
第五节 班级管理策略实例52
第六节 教师访谈54
第五章融合班的行为管理57
第一节 为何学生无法参与活动58
第二节 突发性的情绪问题58
第三节 严重行为60
第四节 行为观察与分析61
第五节 提供积极行为支持66
第六节 制订行为干预计划67
第七节 教师访谈76
第六章融合班的师资管理79
第一节 融合班教师必备的理念与技能79
第二节 教师分工与分组81
第三节 增进教师间合作的策略82
第四节 教师如何协助普通班中的特殊学生86
第五节 融合班教师的特质87
第六节 教师访谈91
第七章特殊教育理念95
第一节 特殊学生融合课程95
第二节 台湾特殊教育新课标96
第三节 功能性课程97
第四节 将特殊学生需求课程融入普通课程100
第八章融合班的课程设计103
第一节 课程设计原则104
第二节 增进普通班中特殊学生参与课程的原则111
第三节 教师访谈112
第九章增进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的互动115
第一节 提供互动的环境115
第二节 增进互动的策略116
第三节 社会互动课程120
第四节 教师访谈122
第十章初中阶段的融合教育129
第一节 初中融合实验班的基本理念与目标130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特色130
第三节 如何兼顾初中普通学生及特殊学生需求137
第四节 初中融合教育实施现况143
第五节 教师访谈146
第十一章融合式教学155
第一节 异质性团体的优点156
第二节 异质性团体中的教学过程156
第三节 异质性团体教学常用的策略158
第四节 融合式教学法163
第五节 教师访谈165
第十二章课程与教学调整169
第一节 何谓课程与教学的调整169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调整的必要性171
第三节 课程调整的原则173
第四节 教学调整的方式177
第五节 课程与教学调整实例181
第六节 家长对教学调整的看法184
第七节 特殊学生课程与教学调整187
第八节 教师访谈188
第十三章如何在融合班执行个别化教育计划191
第一节 融合班学习经验191
第二节 发展及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193
第三节 执行个别化教育计划201
第四节 教师访谈208
第十四章多元评估209
第一节 评估的目的209
第二节 评估的原则210
第三节 评估的种类210
第四节 特殊学生评估222
第五节 考试补救教学223
第六节 教师访谈224
第十五章与家长沟通227
第一节 家长参与227
第二节 家庭与学校间的互相合作233
第三节 教师访谈235
附录一针对个人及特殊学生所做的调整239
附录二多元智能多层次教学范例245
附录三学生对融合班的看法251
附录四家长对融合教育的看法255
参考文献275
作者简介279
|
內容試閱:
|
郑序
融合教育在大陆的实践时间不长。虽然我所在的学校接收特殊孩子随班就读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但教师们,也只能算是融合教育路上的摸行者。我们做的,多侧重于给特殊孩子提供一个友好接纳和交往的环境,以发展他们的社会性;给他们单独开设一些针对性的特殊教育课程,进行辅助性干预,发展语言智力等;根据一些孩子表现出的特殊智能,给予相应的个别化指导和展示的机会。但是,在更多的学科课堂教学中,要解决特殊孩子的有效参与和学习指导,教师们还是无从下手。因此,很多时候,一些随班就读的孩子,就成了随班坐读。我想,有很多的普通学校和教师,也正处于这样一种有心无力的境地,迫切需要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指导。随着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市面上融合教育书籍越来越多,但大多是讲理论,能对实践给予指导的书少之又少,教师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往往繁多复杂,难以从书中找到答案,教师依然无从下手。
有幸捧读吴淑美教授的书稿,恰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吴教授从自身从事融合教育实验班多年的实践经验出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将融合教育理论融于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中,非常实用且清晰地给出了在多种教学策略以及各学科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落实融合教育理念。该书以普通学生为参考坐标,再加入特殊学生的需求,从而达到双赢,而不是厚此薄彼。从实用的角度讲,书中给出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仅全面,而且易模仿、操作,很接地气,同时也重视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合作。然而,本书绝不仅仅是只关注实用性的指导书,书中一点一滴的操作细节,无不渗透着对特殊儿童深沉而理性的爱,以及对实现融合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附有对融合班教师的访谈、学生和家长对融合班的看法,使读者更加了解融合班的历程。融合教育虽然是大势所趋,但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相信融合教育实验班遇到的问题,在当下开展融合教育的学校也会遇到,从而能给予教师和家长有效的参考;这些访谈和看法也使得书中的内容不是冷冰冰地呈现出来,而是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和书中的教师共同为融合教育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感到忧心,为学生的进步欢欣鼓舞。相信读者会与融合教育实验班教师一道,为融合教育的光明未来携手同行。
向吴淑美教授致敬!为她致力特殊教育三十年致敬!为她二十七年扎根融合教育一线致敬!
北京师范大学南奥实验学校校长郑铁军
2017年11月
自序
从1989年无心插柳开设了学前融合班、小学及初中融合班到2016年实验结束,我和融合班的孩子相处了27年,这个机缘不但成为我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更让我有机会接触融合教育实践,得以撰写融合教育著作及拍摄融合教育纪录片。
通过长期和第一线教师接触,教师最大的疑虑是为何要把有障碍的学生和普通学生放在一起,且一个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障碍学生。他们甚至以为是我个人的想法,不知融合是国外的趋势。融合班的教师虽经过征选,但直到看到融合班的学生,才知融合班是一个什么样的班级,有一名教师甚至以上了贼船来形容内心的不情愿。碰到这样的教师,也只能让他们从做中学了,尽量不要讲理论,直接从如何上课说起。我把自己当成学生坐在教室里,体会教师及学生的感觉,我把教师上课内容及学生反应都记录下来,再利用与教师开会的时间和教师讨论。这样的讨论就很实际,有一名教师说我把课程当成故事讲给他们听,他们也慢慢体会需要做哪些调整。
1994年,我开始办小学融合班,班上24名学生中有8名特殊学生,安排了两名教师及一名助理教师。刚开始任何课都是平分两组上课,每组12名学生(8名普通学生,4名特殊学生),由于每组有4名特殊学生,教师觉得无法照顾特殊学生需求,于是教师们建议将学生分成三组,16名普通学生一组,8名特殊学生再分成两组(每组4名特殊学生),三名教师每人带一组。结果进行了一天,学生哭了,他们喜欢以前分两组、每组有特殊学生的做法,教师也觉得分成三组等同将学生分成两个班,愿意回到之前的分组。为了让学生能融合在一起,座位调整成几个一组,上课方式也要调整,如音乐课讲打击乐器,每个人选择不同的乐器,总之课程要考虑每个人的需要。有一年教师节,记者到教室采访,发现融合班一堂课要用很多教具,不只教具,很多课程都要上得很活泼。例如,数学课上到速度时让学生跑操场算出每个人的速度,特殊学生只需跑步及知道谁跑得比较快就好,也就是特殊学生的目标比较简单,每堂课都会为特殊学生设计适合其程度的目标,一堂课有不同程度的目标,因此称这个策略为多层次教学及重迭目标。对特殊学生而言,数学课的目标可以是社会性、操作性而不是数学学科的目标,每个人都是依据自己的起点来前进,作业及考试也是因材施教,这个观点就需要家长认同。
融合班进行多年,普通学生来源仍然不缺,主要是家长觉得教学活泼,还可让孩子学会助人等品德。有一年高中联考发榜,我接到以前融合班家长电话,说小学融合班一个班16名普通学生中,有一半以上考取第一志愿,证明融合班不会影响普通学生的学业,事实上国外文献早就得到融合教育对普通学生有益的结论。
我深信融合教育是个好的教育方式,所以1989年开始学前融合实验后五年设立小学融合班。由于小学并没有融合班这个名词,所以一直用特教实验班名义,场地必须租用,教师也多是代课教师,我主要在大学教书,只能利用闲暇来照顾融合班,我把融合班当作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之后又用基金会名义办了初中融合班。1997年我要到一块地,2004年我用这块地盖了融合校区,让学前及小学融合班有一个自己的场地,这个融合教育校区行政归属新竹教育大学附属小学,2016年新竹教育大学附属小学融合班成为历史,台湾以特殊学生可以进入普通班,不需再进行融合实验为由,终止了融合教育实验。美国帕特里克奥赫恩融合小学(ThePatrickOHearnElementarySchool)成立于1989年,和我带领的融合班一样,其中三分之一学生为身心障碍,2009年改为威廉W.亨德森融合小学(TheWilliamWHendersonInclusionElementarySchool),至今仍存在,提供学前到高中阶段的融合教育。
融合校区的学前及小学融合班,及基金会的初中融合班(借用融合校区场地)虽已停办,多年来研发的课程与教学仍然可用。这次在华夏出版社出版的融合教育套书共两本:《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与《融合教育教材教法》。这套书繁体字版2016年已在台湾出版,是极少数的融合教育书籍,此书根据普通班中有特殊学生融合的教学现场而写,作者主持小学及初中融合实验班多年,实际带领教师教学,书中提及的课程是针对小学及初中融合班中的普通学生及特殊学生而设计,教学设计以普通学生为参考坐标,在普通班的架构中加入特殊学生的需求。书中提及的课程及教学策略都经过验证,在融合实验班使用多年,证明其可行才列入书中,书中提供很多的实例、表格、问卷及教案,都是作者根据融合班中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的教学需要而设计,而且有第一线教师的访谈,内容非常完整。特殊学生进入普通班就读非常普遍,这套书可应用在中小学各种领域,作为中小学普通班教师教学手册,更是一本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大学教育学专业教材用书。期望在中小学融合教育这个领域帮助读者如何在融合教育的情境教学,让在普通班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及普通学生达到学业及社会性融合。
吴淑美
2018年2月
前言
在台湾,融合教育已是教育界耳熟能详的名词,大家都听过,但怎么执行就少见讨论了。现在很多小学及初中开始招收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一个班级甚至不止一个特殊学生,中小学阶段的融合越来越普遍已是事实。然而,教育界一提到融合教育都说立意良好,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亟需融合教育的教学指引,而有关中小学如何实施融合教育的书却是少之又少。
《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不只是一本教科书,也是一本实施融合教育的必备参考书,它提供了融合班的理念及教学策略,让教师知道如何执行融合班教学,最重要的是它和当今的教改理念相契合,提供符合教改特色的合作学习、课程统整、多元评估等实践技能,按部就班地说明如何在有普通学生及特殊学生一起学习的融合式班级中开展教学,如何撰写整个学期跨领域及科目的课程计划,如何调整教师教学及评估学生的学习。因此它是一本实用的书,而不是只有理论的教科书。
本书所提及的教学方式是针对中小学融合班中的普通学生及特殊学生而设计,教学设计是以普通学生为参考坐标,再在普通班的架构中加入特殊学生的需求。
全书共分十五章,详细地介绍融合教育理论及如何建立一种适性的教育模式,针对融合班的环境管理与作息安排、班级管理、行为管理、师资管理、特殊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学策略、课程与教学调整、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执行、多元评估等内容都有巨细靡遗的介绍,并说明如何增进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间的互动以及如何与家长沟通等策略。本书不仅可以供教师教学参考,也可以供父母了解融
合班。
书中呈现的表格、问卷及教案都是作者根据融合班中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的教学需要而设计,并在实践中使用多年,证明其可行才列入。本书能撰写完成并定稿,完全归因于主持融合班实验多年,从而让融合班的理念及实践都变为可行。期待本书出版能带给普通教育及特殊教育界一些冲击,引发更多的人投入教育模式的实验中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