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上海声调实验录(第二版)(中国当代语言学丛书)

書城自編碼: 351795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語言文字
作者: 朱晓农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2001345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8.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增订版)(上下册)
《 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增订版)(上下册) 》

售價:HK$ 331.2
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第1卷):公平博弈
《 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第1卷):公平博弈 》

售價:HK$ 124.2
海外中国研究·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 海外中国研究·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

售價:HK$ 101.2
信息、生命与物理学
《 信息、生命与物理学 》

售價:HK$ 90.9
士仕之间:汉代士人与政治
《 士仕之间:汉代士人与政治 》

售價:HK$ 78.2
语义学(上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语义学(上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109.3
Redis 高手心法
《 Redis 高手心法 》

售價:HK$ 115.0
勇往值钱:做自己人生的CEO
《 勇往值钱:做自己人生的CEO 》

售價:HK$ 68.8

 

編輯推薦:
用现代实验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详细和系统地描写了上海话单字调和两字调的声学性质,不单描写了字调的基频,还描写了时长和音强的性质。这项研究对汉语方言调查和音系归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在改进技术手段获得声调的连续性的声学数据之后,更重要的还要有离散型的音法学认知范畴,这是从实践到理论跨出的重大一步。
內容簡介:
作者运用现代实验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次详细和系统地描写了上海话单字调和两字调的声学性质,不单描写了字调的基频,还描写了时长和音强的性质。这项研究对汉语方言调查和音系归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在改进技术手段获得声调的连续性的声学数据之后,更重要的还要有离散型的音法学认知范畴,这是从实践到理论跨出的重大一步。第二版和初版相比,有了一个定义声调的音节模型,并给出一个反映听感为主的分域四度制和一个声调类型框架--通用调型库,上海话声调的声学数据便可在分域四度制中定型,并到调型库中去定位,从而获得自己的声调身份--调型。由此可以与其他语言方言中的声调相比较,进而可以据此推断声调的演化之路。本书包括十一章。*章介绍上海话及其研究的背景情况,以及上海方言的内部变体,并回顾以往的研究。第二章提出一个音节模型,对上海话的音节结构作一扼要分析。根据新获取的声学材料和音节学考虑,探讨一些引起广泛兴趣的语音学和音节学问题。还讨论了音位的作用和地位。第三章交代实验程序,讨论各种对基频、相对音强和音长的归一化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个*的Log Z-score方案。第四至第八章给出上海话五个单字调的基频、音长、音强等声学数据,并加以讨论。第九章总结基频、音长、音强和元音高度的相互关系。提出用一元二次多项式刻划声调的连续性的表达方法。然后提出一个以听感为主、辅以声学数据的音法学的分域四度标调法。还给出一个声调分类系统--通用调型库,上海话声调,实际上是所有声调语的声调都可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地位。第十章处理双字调的基频和音长的声学数据。第十一章总结本项研究中有理论意义的发现,并对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关系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關於作者:
朱晓农,澳大利亚国立大学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文学院语言学系博士,主修实验语音学。先后在香港理工大学、澳洲国立大学工作。现在香港科技大学任教。

研究领域包括:演化音法学、实验语音学、音系学、类型学、语言与逻辑、方法论。
目錄
目录


再版自序 iv
初版费国华序 vi
目录 i
图表 vi
例图 x
第一章 导言 1
1.1 研究目标和范围 1
1.2 关于上海方言 2
1.2.1 方言系属 2
1.2.2 内部变体 2
1.3 回顾上海话语音研究 3
1.4 回顾声调研究 3
1.4.1 标准定义的缺陷 3
1.4.2 上海声调的特征表达 4
1.5 回顾发声态研究 4
1.6 回顾音节研究 5
1.6.1 音节的重要性 5
1.6.2 音节结构的常规分析 6
1.6.3 上海话的五类音节 7
1.7 回顾非线性词几何 8
1.7.1 词几何模型 8
1.7.2 韵律词的层级 9
1.8 本项研究的理由和意义 10
1.8.1 一般理由 10
1.8.2 特定意义 11
第二章 声调在音节学中 13
2.1. 音节构造和成份 13
2.1.1. 音节结构 13
2.1.2. 声母 14
2.1.3. 韵母 15
2.1.4. 介音的音节地位 18
2.1.5. 声韵调组合 19
2.1.6. 声调:以往的记音 22
2.2. 上海话中的气声和声域 23
2.2.1 气声的语音学性质 23
2.2.2 声域不能仅以 [浊] 来定义 23
2.2.3 声域不是辅音的属性 24
2.2.4 发声态不能是声母的属性 24
2.2.5 发声态不仅仅是辅音的属性 25
2.2.6 声域不能是元音韵体韵母的属性 25
2.2.7 声域不能作为韵律词的属性 25
2.2.8 声域隶属于音节,但直属于声调 26
2.3. 声调的属性与构造 26
2.3.1 声调作为音节的直属成份 26
2.3.2 声调的三个直属成份 26
2.3.3 发声态作为声域的语音实现 27
2.3.4 标写声调的分域四度制 27
2.4. 音位的功能和局限 27
2.4.1 引言 27
2.4.2 上海话音位处理的麻烦 27
2.4.3 求音位的三种取向 28
2.4.4 小结 29
2.5. 小结 30
第三章 方法和程序 49
3.1 实验程序 49
3.1.1 测试字表 49
3.1.2 发音人 49
3.1.3 录音 50
3.1.4 声学仪器和测量步骤 50
3.2 基频归一化 51
3.2.1 引言 51
3.2.2 六种基频归一化策略 52
3.2.3 标准指数和离散系数 53
3.2.4 定义频域的策略 53
3.2.5 选择用于归一化的采样点 标准点 54
3.2.6 再论半音LD转换法 55
3.2.7 对数z-score法与线性z-score法比较 56
3.2.8 LZ转换法的参数和步骤 58
3.3 拱度成份和声调目标 58
3.4 音强的归一化 59
3.5 时长归一化 60
3.6 小结 61
第四章 阴平T1的声学性质 49
4.1 时长 49
4.1.1 引言 49
4.1.2 时长和元音高度 49
4.1.2 时长和性别 51
4.1.3 时长归一化 52
4.1.5 小结 52
4.2 基频 52
4.2.1 引言 52
4.2.2 基频高低和元音高度 52
4.2.3 调头干扰 57
4.2.4 基频形状和元音、性别 57
4.2.5 T1的基频 曲拱 57
4.2.6 基频分布 58
4.2.7 基频归一化 61
4.2.8 总结 67
4.3 音强 67
4.3.1 引言 67
4.3.2 音强值和元音高度 68
4.3.3 音强形状 73
4.3.4 音强分布 73
4.3.5 音强归一化 73
4.3.6 基频和音强 74
4.3.7 小结 75
第五章 阴去T2的声学性质 77
5.1 时长 77
5.1.1 引言 77
5.1.2 时长和元音高度 78
5.1.3 时长和性别 79
5.1.4 时长归一化 79
5.1.5 小结 79
5.2 基频 79
5.2.1 引言 79
5.2.2 基频值和元音高度 81
5.2.3 基频形状与元音 83
5.2.4 T2的基频曲拱 83
5.2.5 基频分布 84
5.2.6 基频归一化 86
5.2.7 小结 87
5.3 音强 87
5.3.1 引言 87
5.3.2 音强和元音高度 92
5.3.3 音强形状 92
5.3.4 音强的分布 93
5.3.5 音强归一化 94
5.3.6 基频和音强 94
5.3.7 小结 95
第六章 阳去T3的声学性质 97
6.1 时长 97
6.1.1 引言 97
6.1.2 时长和元音高度 97
6.1.3 时长和性别 98
6.1.4 时长归一化 98
6.1.5 小结 99
6.2 基频 101
6.2.1 引言 101
6.2.2 基频和元音高度 102
6.2.3 基频曲线和元音 102
6.2.4 T3的基频曲拱 103
6.2.5 基频分布 103
6.2.6 基频归一化 105
6.2.7 小结 107
6.3 音强 107
6.3.1 引言 107
6.3.2 音强和元音高度 110
6.3.3 音强形状 111
6.3.4 音强分布 111
6.3.5 音强归一化 111
6.3.6 基频和音强 113
6.3.7 小结 113
第七章 阴入T4的声学性质 121
7.1 时长 121
7.1.1 引言 121
7.1.2 时长和元音高度 121
7.1.3 时长和性别 122
7.1.4 时长的归一化 122
7.1.5 小结 122
7.2 基频 123
7.2.0 引言 123
7.2.1 基频和元音高度 125
7.2.2 基频形状和元音,性别 126
7.2.3 T4基频曲线 126
7.2.4 基频分布 127
7.2.5 基频归一化 128
7.2.6 小结 130
7.3 音强 130
7.3.1 引言 130
7.3.2 音强和元音高度 130
7.3.3 音强形状 132
7.3.4 音强分布 132
7.3.5 音强归一化 133
7.3.6 基频和音强 133
7.3.7 小结 134
第八章 阳入T5的声学性质 153
8.1 时长 153
8.1.1 引言 153
8.1.2 时长和元音高度 153
8.1.3 时长和性别 153
8.1.4 时长归一化 154
8.1.5 小结 154
8.2 基频 154
8.2.1 引言 154
8.2.2 基频值和元音高度 154
8.2.3 基频形状和元音 157
8.2.4 T5的基频曲线 157
8.2.5 基频分布 158
8.2.6 基频归一化 160
8.2.7 小结 161
8.3 音强 164
8.3.1 引言 164
8.3.2 音强值和元音高度 164
8.3.3 音强曲线形状 165
8.3.4 音强分布 165
8.3.5 音强归一化 168
8.3.6 基频和音强 169
8.3.7 小结 169
第九章 单字调总说 155
9.1 时长 155
9.1.1 时长和性别 155
9.1.2 时长和基频形状 155
9.1.3 元音内在时长IVD 156
9.2 元音内在基频IF0 156
9.2.1 IF0 总体差别 156
9.2.2 IF0 指数 156
9.3 基频和音强 156
9.4 连续性的声调表达法 158
9.4.1 八个同位调的二次多项式表达 158
9.4.2 声调的语言学目标 158
9.5 声调和发声态 159
9.5.1 声素系统 159
9.5.2 发声态和声域、音高的关系 160
9.6 上海话声调的类型学表达式 161
9.7 分域四度标调制 162
9.7.1 上海声调的双域五度表达 162
9.7.2 分域的必要性和四度的充分性 162
9.7.3 分域四度制的其他优越性 163
9.7.4 小结 164
第十章 两字调的声学性质 165
10.1 导言 165
10.1.1 连调概说 165
10.1.2 实验程序 168
10.2 两字调时长 169
10.2.1 引言 169
10.2.2 前字调时长 172
10.2.3 词间C2的时长 173
10.2.4 后字调时长 174
10.2.5 整个两字调的时长 175
10.2.6 时长的归一化 176
10.2.7 时长和重音:前后字调的时长比较 178
10.2.8 两字调和单字调的时长比较 179
10.2.9 总结 180
10.3 两字调基频 181
10.3.1 引言 181
10.3.2 前字为T1的两字调基频 191
10.3.3 前字为T2的两字调基频 192
10.3.4 前字为T3的两字调基频 193
10.3.5 前字为T4的两字调基频 194
10.3.6 前字为T5的两字调基频 194
10.3.7 总结 195
10.4 两字调归一化 196
10.4.1 程序和结果 196
10.4.2 观察 200
10.4.3 坐标平移 200
10.4.4 前字调的平均LZ曲线 203
10.4.5 坐标平移后的后字调LZ曲线 204
10.4.6 两字组中的陡降短调 209
10.5 两字组连调模式 210
10.5.1 引言 210
10.5.2 程序和结果 212
10.5.3 讨论 216
10.5.4 余论 222
10.5.5 小结 222
10.6 总结 223
10.6.1 两字调时长 223
10.6.2 两字调基频 223
第十一章 总结 237
参考文献 241
例图 251
省略符号和主要术语对照 258
初版道谢 259
內容試閱
再版自序






一转眼本书出版已有15年,而距离最初的英文版则有25年了。
我也老了。
我的意思不是说老了爱唠叨,所以再版就得唠叨个序。我是有话要说。
最早的英文版是我1995年初在ANU完成的博士论文。十年后稍事修葺出了中文版,这次通知我要再版,让我修订。我的第一反应是没什么要改的,可看着看着,
发现不用修改的是语音学基本技术层面上的七章(第三到第八章,第十章),还有全书开头第一句关于研究宗旨也没法改:
声调相对于声母韵母而言,好象比较简单。其实不然,我们对声调的研究是最不充分的。不管是起源、演变,还是共时的分布、变异、习得等等,我们都对之了解最少最浅。究其原因,首先在于描写手段的欠缺。
再版很有把握地说,现在我们对于声调的了解,在下列几方面都有了实质性提高,而最后三点已经远远超过了对元音辅音的认识水平:
1) 关于语音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语音学还缺乏普遍性理论。
2) 关于声调的属性,他是音节的直属成份,这解决了过去几十年不知所云的Tone Baring Unit TBU 问题。
3) 发现并音法化发声态系统,发声态在音节中构成声域。
4)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声调构造模型。过去只知道声调是区别词义的音高,但实际上有声域、长度和音高三个成份。
5) 构建了通用调型库,这是声调类型学成熟的标志。相比之下,元音辅音都还没有一个具备充要性条件的类型系统。
6) 在类型学基础上,建立了声调起因理论。
7) 在类型学基础上,发现了声调演化律。
由于当年声调研究落后是本项研究的驱动力之一,所以这宗旨没法改,只能在此交代几句。
关于第二版有几点可以总结的。
第一, 技术层面的操作做得系统而彻底,至今看来还是没什么大毛病,最多可以说音强的测量和两字调的测量和表达,都还没有深究他们的理论意义,即他们的音法学功能。
第二, 本项研究为我以后的音法学大厦打下了第一根桩基,下述意义是后来逐渐显示的:
a 首先是发现了发声态的音法意义。以往的研究都是从生理、物理学角度来探讨发声态的。发声态的语言学意义是很早以前就为大语言学家如霍克特等人注意到的,但一直无法在语言学内范畴化。本书是第一次把他音法化,即把他作为音系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处理。具体来说,就是把发声态和声域关联起来,用发声态来定义声域。
b 由此发展出一个分域的声调模型,当时是阴阳两域,即为后来上常下三域中
的常域和下域。
c 这个两域声调模型也是五度,但分布在相差一度的两个声域中,每个声域四度,加起来是五度。这是后来的三域六度的原型。
第三, 第二版的主要修订是第二章和第九章中的认知范畴。第二章音法分析所改甚多,至于类型学和发声态系统那时候还没这概念,所以第九章中加了两节。
第四, 语音学技术方面还是有可增补者,主要是气声的测量。根据通行的语音学理论,语音四要素(音色、音高、音长、音强)中没有发声态的地位,所以最初的英文版没有这内容。再版要增补有点不现实,因为这是另一项大规模的实验。上海话在最近二三十年中由于受普通话影响变化很大,最显著者之一就是气声的弱化甚至消失,所以,这倒是一项很急迫的田野语音学课题。

还有几个术语修改要说明一下:1)音韵在大部分场合改为音法,如音法单位音法派生共时音法学等,少部分场合还保留,如传统音韵学音韵组合等。2)音法学是一个把历时音韵学、共时音系学、语言语音学、音法类型学、演化音法学等都网罗在内的总括性名词。共时音系学有各种流派,如音位学、生成音系学、自主音段音系学、优选论音系学,还有我主张的音节音系学,本节采用的是音节音系学,简称音节学。3)韵基改为韵体(=韵母韵头)。这个成份以前没有专门名词。叫韵基也许是考虑到他是押韵之基,但其实像eng 和ong韵基不同,照样押韵,i 和y,in~ing,甚至an~am都可押韵,所以他不是基。再说,韵基既指韵腹如a,也指韵腹和韵尾的组合如an,后者是个组合体,不是基本体,更不能叫基了。叫韵体好多了,他继承了拟人式叫法,韵头接韵体,韵体再分上半截的韵腹和下半截的韵尾,般配得很。4)韵核改回韵腹。5)通音在需要的场合改为近音。6)介音在需要的场合改为韵头。7)阴域阳域改为常域下域。

本书初版和英文版的扉页上都以大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下列名言作为主题引语:
我常说,如果你能把你所讨论的事物加以测量,并用数字表达,你就对它有所了解了。如果你无法把考察对像量化,那么你对它的知识就很肤浅,实在难以令人满意。
没成想赖福吉(2005)的最后一本著作《语音数据分析》(朱晓农等译,2018)扉页也引了同一句话,可见对理论音系学脱离语音数据的形式倾向所感略同,对
语言语音学即音法学的科学化渴望至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语音数据铺天盖地,所以再版扉页上引了相反意思的话,要把学术方向拉回到音法学理论中来:
从语音数据到音法范畴
说起来是短短半句话,
认知上是高高万仞山!
斯人已逝!看不到他下一种著作了,否则也会引一句相似的题记吧?


2019阳春日
序于 不知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