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內容簡介: |
笔者在医疗、科研、教学*线工作近40年,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内科各种疑难杂病。临床上一直以中医天人相应,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理,中医药和现代理化检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坚持科研与临床结合,面对临床病证的千变万化,三因制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医疗技术精湛,并在多年学习与临证不间断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经验。 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与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人们也承受着空前的竞争与精神压力。或愤怒郁闷,思虑忧愁,情绪多变,没有有效的排解途径;或应酬往来,以酒为浆;或追逐享乐,喜静少动,过食肥甘凡此种种,日复一日,极易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肝脾之病常常互相影响而酿成肝脾不调之肝脾同病之疾。笔者认为现代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等常见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究其病机之演变多与肝脾两伤有关,通过精研古医籍以及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笔者提出了肝脾论,肝脾论正是从肝脾生理、病理相关及肝脾同治的角度探讨肝脾与临床。临床上笔者重视肝脾在机体的重要性,善以肝脾论为指导,从调肝理脾入手,肝脾同治,运用于临床疾病。笔者临床虽重视肝脾不调,但证治却十分灵活,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多见,但治疗绝不局限于泻肝、补脾。笔者强调肝脾相关理论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非常重视肝脾,肝脾相关理论是中医脏腑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医学的各个领域。笔者在医疗、科研、教学*线工作近40年,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内科各种疑难杂病。临床上一直以中医天人相应,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理,中医药和现代理化检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坚持科研与临床结合,面对临床病证的千变万化,三因制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医疗技术精湛,并在多年学习与临证不间断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经验。 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与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人们也承受着空前的竞争与精神压力。或愤怒郁闷,思虑忧愁,情绪多变,没有有效的排解途径;或应酬往来,以酒为浆;或追逐享乐,喜静少动,过食肥甘凡此种种,日复一日,极易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肝脾之病常常互相影响而酿成肝脾不调之肝脾同病之疾。笔者认为现代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等常见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究其病机之演变多与肝脾两伤有关,通过精研古医籍以及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笔者提出了肝脾论,肝脾论正是从肝脾生理、病理相关及肝脾同治的角度探讨肝脾与临床。临床上笔者重视肝脾在机体的重要性,善以肝脾论为指导,从调肝理脾入手,肝脾同治,运用于临床疾病。笔者临床虽重视肝脾不调,但证治却十分灵活,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多见,但治疗绝不局限于泻肝、补脾。笔者强调肝脾相关理论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非常重视肝脾,肝脾相关理论是中医脏腑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医学的各个领域。
本书中,作者从学术思想病因新解方药心得养生保健医案分析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肝脾论学术思想在疑难杂病中的临床应用。详细介绍了各个病种的诊治验案、诊疗体会等。
|
關於作者: |
谢晶日,二级教授,博士及博士后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谢晶日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基金评审及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带头人,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省级课题多项。参与编写论著8部,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140余篇。培养博士后3人,博士14人,硕士130余人,国外留学生26人,师带徒6人,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先进骨干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