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该套丛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过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社科界研究成果展出。
官方智库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书中对经济形势的预测得到了现实的佐证。
曾被指定为中央党校司局级干部学习教材
全面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当年经济增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
研究涉及各个具体领域和产业,对这些产业的发展研究、政策制定以及投资都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
內容簡介: |
2019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成就,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新冠疫情的暴发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巨大冲击。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长期研究项目成果的第八辑,本书以战疫增长模式为主题,在分析疫情对经济冲击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宏观经济走势与增长潜能、重点行业和领域如何恢复增长且转危为机,提出了合理评估并设定增长目标、短期救助与中长期结构转型升级相配合等政策要点,强调应通过实质性深化改革,立足于结构性潜能,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
|
關於作者: |
刘世锦,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宏观经济、产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等领域。是《陷阱与高墙:中国经济面临的真实挑战与选择》、《在改革中形成增长新常态》等一系列近年来产生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的直接领导者和主笔者。参加中共十八届三中、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九大报告的起草工作,是中国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等。曾多次获得全国性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奖励,包括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发展研究特等奖等。
|
目錄:
|
目录
导言战疫增长模式下的目标、政策与改革
宏观
第一章 2020年宏观经济走势判断与十年展望
第二章 基于投入产出架构的新冠疫情冲击路径分析与应对政策
长期发展
第三章 补短型增长与升级型增长
第四章 从终端需求视角分析中国经济未来新增长点
需求
第五章 居民消费:战疫增长模式下的增长路径与结构优化
第六章 政府消费:战疫增长模式下的财税结构与功能优化
第七章 固定资本形成:整体增速趋稳,结构持续优化
第八章 存货:总需求作用下的变化
第九章 进出口: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韧性
第十章 汇率:短期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决定
要素
第十一章 创新:专利互持视角下中美科技关联度的趋势和特点
第十二章 人力资本: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下的工作和就业变革
第十三章 都市圈化:城镇化20的挑战与机遇
第十四章 以绿色为底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
第十五章 农业:稳增长保供给,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六章 能源:将增强供给能力作为长期战略
第十七章 装备制造业:行业仍将保持相对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十八章 消费品制造业:在变化中寻找新机遇
第十九章 汽车:疫情直接影响有限,市场回升趋势不变
第二十章 房地产:压力测试中的危与机
第二十一章 金融:扩大对外开放,服务实体经济
第二十二章 数字经济:战疫增长模式中的新支柱
第二十三章 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活动的稳定器
第二十四章 生活性服务业:稳就业,重预防,为新增长模式提供支撑
|
內容試閱:
|
导言战疫增长模式下的目标、政策与改革
刘世锦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2019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成就,如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人民币,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进入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脱贫、治理污染、防范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要如期收官。但在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下,一季度的大部分时间经济处于停摆状态,出现了68%的下滑,之后开始逐步恢复。本书是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长期研究项目第八辑。随着形势的改变,我们的研究人员也转入了疫情对经济冲击的研究,对2020年和以后的经济走势展开重新分析和评估。于是,我们决定将本书主题调整为战疫增长模式。本书在分析疫情对经济冲击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战疫增长模式下如何评估和设定增长目标、短期和中长期应对政策要点,强调应通过实质性深化改革,立足于已有的结构性潜能,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
这次疫情冲击经济的若干特点
第一,这次经济大幅下滑,是由于一次意外的超级外部冲击,而非经济内部出了问题,如需求严重不足、杠杆率过高等。这是与以往金融或经济危机的明显不同之处。
经济恢复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疫情持续时间,二是生产能力受损程度。如果疫情持续时间不长,生产能力受损有限,疫情过后可出现V型反弹;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或生产能力受损严重,反弹就不那么容易。除了尽快控制住疫情之外,尽可能减轻生产能力受损,保护生产力,是短期政策的重点。
第二,第二波冲击大概率大于且长于第一波冲击。二季度后,海外疫情对中国进出口影响加大,将会成为对中国经济的第二波冲击。有关研究推测,中国全年进出口将会出现15%~20%的下滑,其中服务贸易降幅更大。
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净出口在GDP中的占比较低,只要净出口不出现大的负增长,对国内增长影响有限。这在正常增长情况下是对的,但如果出口短期内下滑幅度过大,导致大批出口企业停工停产,将会直接影响国内的消费、投资和就业。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看出,出口下降1个百分点,将会影响02个百分点左右的GDP。近期有关信息显示,外贸企业订单断崖式下跌的情况已经出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证实了这一点。当时出口从高点下降了30个百分点,带动GDP下降了7个百分点。
第二波冲击何时缓解,直接取决于国际疫情走势,而国际疫情有三个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是,美欧日等国一段时间后出现拐点,但在现有管控模式下,可能难以短期内清零,会出现一个相当长的尾部;二是,印度、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尚未进入暴发期;三是,疫情是否会跨年度甚至长期存在。在此背景下,第二波冲击在时间上将会大大长于第一波冲击,带来的增长减值也大概率超过前者。
第三,稳增长首先和重点是稳消费。以往遇到经济下滑,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花钱搞投资,特别是搞基建投资,这与当时的增长阶段和经济结构有关。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行四万亿刺激计划,当年支出法GDP增量中,投资比重为628%,消费比重为425%。到了2019年,支出法GDP增量中,投资比重已经降为172%,消费比重则上升到669%,居民消费比重为495%。这组数据表明,现阶段要稳增长,首先和重点是稳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这个大头稳不住,经济整体就稳不住。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已经成了小头,靠小头稳不住大局。
战疫增长模式下的目标和短期政策
由于疫情冲击难以在短期内结束,且有较大不确定性,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并适应这样一个现实,即从常规增长模式转入相当长时期的战疫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的显著特点是,需要支付一个战疫折扣成本,也就是说,总是要拿出部分资源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经济难以开足马力运转,实现潜在增长率。
在这种情况下,对增长目标的评估应有相应调整。建议采取相对增长率的评估方法,就是用中国增长速度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的比值或差值,评估中国经济的增长状况。采取这种方法的基本背景是,中国经济已在较大程度上融入全球经济,而且这次疫情冲击也是全球性的。与以往相比,如果这种比值是稳定或上升的,表明中国经济表现是好的,反之则是差的。以差值为例,2019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是29%,中国是61%,相对增长率为32%;如果2020年世界增速为-25%,中国为3%,相对增长率就是55%,是高于去年的。
需要说明,这里说的相对增长率是一种评估增长状况的方法,而不是可以直接采用的增长目标指标。这种评估方法的一个好处是,不必过于拘泥于以往的增长目标,特别是避免用过度刺激办法去实现常规增长模式下制定的目标,而是在战疫增长模式背景下,科学务实地制定并实施增长目标。
关于2020年的增长目标,建议采取中央提要求,地方提指标的办法。国家层面可以提出增长目标要求:稳增长、稳就业、稳民生,坚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动摇,力争可实现的增长速度和发展成果。但不提出量化增长指标。
省级政府可提出量化增长指标。好处是:从各自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调动各省的自主积极性;引入地方竞争。国家建立各省发展状况全面评估和激励机制,有关支持性政策与各省发展状况挂钩。
短期政策要聚焦于恢复救助避险。恢复就是把中断了的供求重新连接,有人强调扩大需求,其实当务之急是恢复需求。救助帮助那些处境艰难、甚至连日子都过不下去的企业和个人,重点是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避险是要防控经济中已有结构性矛盾可能引起的风险,防止老矛盾引出新问题,重点是防止金融体系由于流动性紧张引发的停摆和混乱。
从这个角度说,财政政策的重点是救助,国家已决定发行特别国债,所筹资金应主要用于救助。货币政策的重点是避险。应该说,这次美联储反应相当快,通过提供充足流动性稳定预期,防止金融体系的混乱乃至崩溃。当然代价也很高。中国央行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政策,2020年3月社融指标大幅上升。当实体经济突然减速、几乎停摆的情况出现,只有加大注入流动性,才能保障经济的连续运转。但中国经济与发达经济体的区别是,二者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还有相当大的结构性增长潜能,刺激经济主要靠结构性潜能而非宏观政策,所以,中国应该也有能力使货币政策保持正常状态,而不必跟随去搞负利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