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现代文学与现代教育的互动共生:以浙江一师为视点

書城自編碼: 352725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张直心,王平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29412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42.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河流之齿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战胜人格障碍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漫画三国一百年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編輯推薦:
本书提到了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数十位赫赫有名的大师,如鲁迅、李叔同、丰子恺、朱自清、俞平伯、叶圣陶等,他们都曾在浙江一师任教或求学。通过对他们在一师期间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描写,本书阐述了现代文学与现代教育之间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关联。
內容簡介:
二十世纪初叶,在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南方一隅的浙江一师破空啼出了自己的初声。新文学作家纷纷会聚于一师。一师不仅成了鲁迅、李叔同、许寿裳、夏丏尊、刘大白、朱自清、俞平伯、叶圣陶、刘延陵、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曹聚仁、丰子恺、柔石、魏金枝等作家在彼一动荡时代的托身所在;更衍为他们实践社会理想、培植生命信念的场域。在一师,他们谈学问道,交友结社,读书济世,于电光石火般的思想交流碰撞间,助成了教育改革与文学革命。
關於作者:
张直心,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著有《边地梦寻── 一种边缘文学经验与文化记忆的探勘》《思想文本史实:鲁迅研究三维》《批评:生命的呈示》《比较视野中的鲁迅文艺思想》《晚钟集》等多部专著及论文集。
王平,文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目錄
导言
第一章 守成与革新:清末民初现代型师范学校的崛起
一、清末学堂新制与现代教育的萌生
二、一师的日化建筑格局表象与留日教师
习得于日本的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内蕴
三、木瓜之役:新学与旧学矛盾冲突的激变
四、首在立人: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个案探析
五、风口浪尖的掌校者:许寿裳在浙江两级师范个案探析
第二章 文学教育的知识谱系与建制考辨
一、从切割辞章到走出边缘:文学学科地位的确立
二、旧与新:一师三代国文教师的知识谱系与蕴藉
三、辩与不辩:以文学革命引入作为分期标志的课堂教学改革
四、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师范教育模式与新文学培养目标抵牾的调适
第三章 润物有声:发出现代的声音
一、破空之声:浙潮第一声
二、回到一师声音的现场
三、塑形之潜移默化:经式训育
四、讲出国语:白话与方言的参差
第四章 审美主义:一师标举的文艺乃至生存层面的价值取向
一、人格教育与职业教育:经亨颐教育思想与江苏教育会教育思想之歧异
二、感精神之粹美: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
三、改变世道人心:以美育人的薪传
四、理想主义的文本:抒情审美与现实实践
五、大美之境界:舍监夏丏尊的人格教育个案探析
第五章 读书与济世:一师风潮论衡
一、一师挽经运动与北大挽蔡运动:慢半拍生出的微妙意味
二、蔡元培、蒋梦麟遥控一师船舵使之重归学术港湾
三、社会革命与文学革命的交相辩驳与补正
四、北京女高师驱许迎杨风潮参读
第六章 课堂上下与校园内外的现代文学时空与场域
一、春风终化雨:晨光社的成立与《诗》的孕育萌生
二、湖畔学生社团:《浙江新潮》之后无所为而为的做诗
三、风静人定:刘延陵的谦卑躬耕
四、晨光里的罪之花:潘漠华诗歌创作个案探析
五、赤子之魂:冯雪峰一师时期诗歌创作个案探析
第七章 弃文从政复又弃政从文:建党宏业中的风生水起
一、由文人结社而渐次演变成的君子群而党之
二、合群理念的最高旨归:从浙江汇聚上海
三、求同存异抑或党同伐异
四、退而结网:用马克思主义的锄锹掘通文学与社会科学领域
第八章 一师作家群选题与创作风格烙有的现代教育职业标记
一、教育小说:现代教育与现代文学结合的产儿
二、诗史互阐:一个教员的心灵史
三、毕竟是书生:校园叙事与学堂想象中的一师情结
四、偏执与激愤:魏金枝一师心结个案探析
五、后青春期的羸弱与忧郁:柔石心理个案探析
第九章 从诗化青春到散文人生:一师文人精神气质的衍变
一、火气与清气的消长
二、诗化青春:少年意气的诗性表征
三、散文人生:中年沉潜的审美积淀
四:人生的撇与执俞平伯诗文创作个案探析
余论
参考书目
后记
內容試閱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之前身为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作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萌生的新式学校,于1906年筹建。其施展新教育与新文学之两翼,经晚清,历辛亥,直至五四之后与时俱进的轨迹,是个案,亦可引为民初现代教育与现代文学互动共生通例的研读。
本书拟以1906年4月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创办至1923年7月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合并为基本时限,而将此后三四十年代的相关人事视作论题的逻辑外延,依据历史进程、社会思潮、文学发展、教育观念的衍变,历时性地展示现代作家在浙江一师时期的文学活动。发生于1909年辛亥革命前夜的木瓜之役与1920年初因五四新文化运动激发的一师风潮一首一尾,恰好形成两个重要的历史性标志,对应着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相继发生的两个大事件;与此相应的则是历史巨变时,一师知识分子所经历的生命与治学艰难的考验。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所谓的现代,不仅标志着改朝换代意义上的一个断代的历史观念,而且蕴含着文化学范畴的文明变迁。在这一语境下,现代或指传递、输送某种人文精神、科学理性意识的域外文明的别称。
在史学梳理的同时,本书尤重诗学批评。二十世纪初叶,在新文化运动这一文化思潮的感召下,南方一隅的浙江一师破空啼出了自己的初声,更于神州大地听到了彼伏此起的回应。新文化先驱、新文学作家纷纷会聚于一师。一师不仅成了鲁迅、李叔同、许寿裳、夏丏尊、刘大白、朱自清、俞平伯、叶圣陶、刘延陵、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曹聚仁、丰子恺、柔石、魏金枝等现代作家在彼一动荡时代的托身所在,更衍为他们实践社会理想、培植生命信念的场域。在一师,他们谈学问道,交友结社,读书济世,于电光石火般的思想交流碰撞间,助成了教育改革与文学革命。
本书不仅辨析一师的教育传统(校风)、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播布的精神气质、价值关怀、审美形态,梳理师生、同人结交往来所玉成的文学社团、文学刊物等课内外文学活动及校园文化氛围,更着重考量中国现代教育与现代文学互动共生的内在逻辑。
笔者将着重还原、凸现其始终标举人格教育,不仅在艺术层面,同时在生存层面激扬审美主义这一浙江一师独异的精神向度。
本书拟将研究对象置于文学史、教育史、思想史的脉络中予以考察。追溯新思想、新教育、新文学的结盟线索,烛照社会文化思潮、教育体制、文学思想之间的磨合痕迹,尤关注一师的文学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脉,其实质的深远承载与意义超越。
笔者重视对原始史料的考证辨析,穷原竟委,力求使一个相对完整的对象世界呈现于研究视阈中。对一师所编讲义、报刊、文件及相关作家的作品、日记、书信、档案等第一手史料的倾力搜集、拾遗补阙,有助于笔者研究时全史在胸。
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文化研究、文学史研究等理论方法,并借助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视角及材料,开掘、阐释浙江一师这一知识场域的文学蕴藉与文化蕴藉。文学史视野的确立,意味着笔者不仅关注木瓜之役一师风潮湖畔诗社成立等大事年表,亦关心、捕捉诸多微妙的生命情境、历史细节,从而发见传统史学史所不书处的丰饶、深刻意蕴。
因着特定年代既定的价值取向,相关历史、文学史乃至校史均被诠释为一部革命史话,甚至化约成革命神话。一师及相关知识分子的多元谱系、历史演进的复杂面向大都为既有史书筛选过滤。一些亲历者的回忆文章也有意无意地被削足适履,以迎合彼一时代激进思潮。针对既有史书对文献资料的删繁就简,本书拟取化简为繁的文学史叙事方法,注重原始文献,凸显历史细节,形成一种形散神不散、质感丰沛的特定风格,以期将研究对象置于更其多元的论辩质诘关系中,发见内中隐而不彰的文化姿态与价值取向。从而不仅从观念上,也从叙事方式上反拨既有历史书写的前提与预设。
本书在史料的钩沉考证方面时有去讹存真或填空补阙的发现。如对鲁迅到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时间的考辨。据出版于日本的清廷游学生监督处《官报》第三十三期、三十四期为证,鲁迅1909年7月37日,入骏河台红梅町杏云堂医院住院。除住院外,在7月和8月,还各外诊一次;又据《官报》第三十四期阳历八月分活支款项清单所载,支官费生周树人辍学回国川资五十元;而《官报》第三十九、四十期上,则载周树人已领9月份的学费。按《管理游学日本学生章程》规定,学生按照西历每月于先月杪如正月学费于12月杪支取持簿赴银行支取不得预支,从而笔者考证出鲁迅到校任教的时间应为1909年8月、9月间,纠正了鲁迅亲撰《自传》所述1910年到浙江两级师范任教、许寿裳《鲁迅先生年谱》称鲁迅1909年6月到职,以及《鲁迅全集》相关注释称七、八月间回国的错误。
又如针对两级师范校舍的建筑格式与东京高等师范一式无二,据说是将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图样拿来照造的,并据此引申出清政府有意派夏震武上任压制与两级师范学堂中明显的日化倾向有关这一观点,特引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全景鸟瞰图、东京高师全景鸟瞰图为证,指出一式无二未必见得,东京高师是袭自法式的围砌状建筑群;而两级师范学堂虽则在建筑物外观与内部某些功能分区上对东京高师有所借鉴,但基本格局仍是沿用中国传统建筑以进为单位的排布。进而揭示,清政府惧忌的与其说是一师的日化,不如说是许寿裳、鲁迅等留日归国教师习得于日本的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在一师的传播。
除了史料方面的钩沉出新外,本书更致力于思想、观点范畴的开出新境: 如对一师风潮的价值重估,认为以一师风潮为界标,前后一师在新文化运动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恰构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互文性关系,社会革命与文学革命互有侧重,彼此补正,又交相辩驳。史家却往往局限于开掘一师风潮与五四精神相通的社会革命价值,而疏忽了其后一师那更有声有色的文学革命同样应属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题中之义。在勉力将深陷于学生运动漩涡之中的一师之舟划归学术港湾的姜伯韩、朱自清等一线教师背后,隐约可见北大蒋梦麟乃至蔡元培悉心遥控着船舵。
本书还以浙一师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等五名师生投身中国共产党的筹建活动为历史背景,文史兼容,考论并举,以期更其宏阔地展现其感时应势、风生水起的文学与政治活动。笔者不为研究对象弃文从政、复又弃政从文的表象迷惑,而悉心触探、发掘其所从事的文学与政治活动间诸种复杂深刻的交会、辩难关系。
又如笔者指出,沈玄庐、刘大白、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等浙江一师文人的创作,见证了新文学初创期新诗的崛起与散文的中兴。耐人寻味的是,与五四前后精神气质的沉潜衍变适成呼应,其文体亦大致呈现了一个从诗到散文的集体性取舍趋势。而朱自清发表于1923年的长诗《毁灭》恰似一座界碑,可借作彼时一师文人不约而同作别诗化青春、步入散文人生的宣言。人文相契,对于浙一师文人群而言,散文书写显然已不止是体现一种文体风格而已,更衍生为表征一种不疾不徐、前进而不激进的生存姿态,一种智情合致的思想范式,一种清明平和的精神气质。借此文体得以关注更其日常、宽广的人文经验,追求个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形散神不散。
本书注重文本细读,注重对历史主体无论是文学史、教育史抑或思想史之主体内在复杂性的穿透性审视: 如对许寿裳、陈望道、沈玄庐、朱自清等内在精神演化纹理的剖析,对李叔同以静穆归一抵抗内心的颉颃、丰子恺受一师灌铸的终身人格本是怒目金刚等心象的颖悟,对魏金枝在其小说《校役老刘》中影射一师风潮的失败、新校长俨然是伪善的僭权者,刘延陵新诗中缘何不由自主地流连于角落、幕后、阴影等谜面的探寻力求于幽冥深邃处见新意。如是史学梳理与诗学审视双管齐下,助成本书不仅从文本、原始档案史料等第一手资料切入,钩沉考订,去讹存真,还原历史;更将现代作家在浙一师时期的思想、创作、生命情境、精神印记置于特定知识场域中予以专论,探幽烛隐,以期传达出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教育之别一风神。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