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編輯推薦: |
1.本书结合多年来坦克装甲 车辆领域教学、 科研探索与实践的理论和经验整理而成的。 2.本书讲述坦克装甲车辆总体设计、 装甲车体与炮塔、 传动系统、 制动系 统、 底盘操纵系统、 悬挂系统以及履带推进系统等系统和部件的设计方法和流 程。 本书以坦克为主, 兼顾其他装甲车辆内容, 包括对设计的要求、 方案的选 择和设计、 性能和强度计算、 结构设计及其分析评价等内容。 3.围绕装甲车辆多功能、 轻量化、 网络化、 信息化、 全 电化、 智能化 的发展方向, 剖析了装甲车辆的研究热点和技术难点。
|
內容簡介: |
本书叙述了坦克装甲车辆总体设计、车体与炮塔、传动系统、变速机构、转向机构、操纵系统、悬挂系统、减振元件以及履带推进系统等系统和部件设计 的特点。 本书以坦克为主, 兼顾其他装甲车辆内容,包括对设计的要求、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性能和强度的计算、结构设计及其分析评价等, 共9章内容。 本书可供装甲车辆工程或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参考, 也可供从事装甲车辆研究、设计、试验和制造工作的同行参考,希望藉此推动我国坦克装甲车辆技术领域的发展。
|
關於作者: |
魏巍,博士,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特种车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委员,液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主要成员。主要从事流体传动与控制、多域机动平台等研究,负责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出版教材1部、专著1部。 闫清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武器机动平台技术、传动及其控制技术等领域专家,北京理工大学装甲车辆工程专业责任教授,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讲老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出版教材3本和专著1本。负责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
|
目錄:
|
第 1 章 绪论 001
1. 1 坦克装甲车辆设计制造过程 002
1. 1. 1 计划和论证阶段 003
1. 1. 2 研究阶段 003
1. 1. 3 设计阶段 004
1. 1. 4 试制试验阶段 004
1. 1. 5 生产阶段 004
1. 2 坦克装甲车辆设计指导原则和类型 004
1. 2. 1 设计指导原则 005
1. 2. 2 设计类型 007
1. 3 坦克装甲车辆理论和设计技术的发展 010
第 2 章 战术技术要求 015
2. 1 概述 016
2. 2 一般性能 017
2. 2. 1 战斗全质量 017
2. 2. 2 乘 载 员人数 019
2. 2. 3 外廓尺寸 019
2. 2. 4 车底距地高 022
2. 2. 5 履带中心距 022
2. 2. 6 履带接地长 023
2. 3 火力及火力机动性能 023
2. 3. 1 主要武器性能 024
2. 3. 2 辅助武器 025
2. 3. 3 弹药基数 027
2. 3. 4 弹药配比 027
2. 3. 5 射击精度 027
2. 3. 6 命中率 028
2. 3. 7 穿甲和破甲厚度 028
2. 3. 8 高低射界 028
2. 3. 9 方向射界 028
2. 3. 10 炮塔最大、 最小回转角速度 029
2. 3. 11 火控系统类型和性能 029
2. 3. 12 观瞄装置性能 030
2. 3. 13 装弹方式 030
2. 4 机动性能 030
2. 4. 1 动力装置性能 031
2. 4. 2 单位功率 032
2. 4. 3 最大速度 032
2. 4. 4 平均速度 032
2. 4. 5 加速性 033
2. 4. 6 转向性 033
2. 4. 7 制动性 033
2. 4. 8 通过性 034
2. 4. 9 最大行程 036
2. 4. 10 百公里耗油量 036
2. 4. 11 水上机动性 036
2. 4. 12 环境适应性 039
2. 4. 13 运输适应性 040
2. 5 防护性能 041
2. 5. 1 装甲防护 042
2. 5. 2 三防能力 043
2. 5. 3 后效防护 043
2. 5. 4 伪装与隐身性能 044
2. 5. 5 综合防御系统性能 045
2. 6 观察、 通信与电子信息性能 046
2. 6. 1 观察性能 047
2. 6. 2 通信性能 047
2. 6. 3 电子信息性能 048
2. 7 电气系统性能 048
2. 8 电磁兼容性能 049
2. 9 使用维修性能 051
2. 9. 1 平均寿命 051
2. 9. 2 大修期 051
2. 9. 3 平均故障时间 051
2. 9. 4 储存性能 052
2. 9. 5 自救能力 052
2. 9. 6 战斗准备时间 052
2. 9. 7 相对可用时间 052
2. 9. 8 主要部件更换时间 052
2. 9. 9 经济性能 052
第 3 章 总体设计 053
3. 1 概述 054
3. 2 总体设计程序 055
3. 2. 1 明确战术技术要求和任务 056
3. 2. 2 新概念探索, 初步确定总体结构形式 056
3. 2. 3 确定各分系统的结构、 类型、 性能, 并进行相关性能计算
和分析 056
3. 2. 4 总体指标的分配及控制 057
3. 2. 5 系统匹配及整体优化 058
3. 2. 6 方案的评估和确定 059
3. 2. 7 总体布置和协调 059
3. 2. 8 配合试制、 试验 060
3. 3 动力装置的选择 060
3. 3. 1 动力种类的选择 061
3. 3. 2 柴油机冲程的选择 062
3. 3. 3 冷却方式的选择 062
3. 3. 4 气缸排列形式的选择 062
3. 3. 5 动力机组 063
3. 4 武器的选择 063
3. 4. 1 移植其他炮种或专用坦克炮的选择 063
3. 4. 2 火炮或反坦克导弹的选择 065
3. 4. 3 线膛炮或滑膛炮的选择 066
3. 4. 4 口径大小选择 067
3. 4. 5 新型火炮和弹药的发展 068
3. 5 总体布置 069
3. 5. 1 乘员布置 069
3. 5. 2 动力和传动系统布置 070
3. 5. 3 动力舱辅助系统布置 075
3. 5. 4 驾驶室布置 085
3. 5. 5 战斗室布置 088
3. 5. 6 弹药的布置 095
3. 5. 7 行动系统布置 096
3. 6 确定外形尺寸、 质量等一般性能参数 098
3. 6. 1 外廓尺寸的确定 098
3. 6. 2 战斗全质量的确定 101
第 4 章 装甲车体与炮塔 103
4. 1 概述 104
4. 2 装甲抗弹能力计算 105
4. 2. 1 穿甲弹的防护计算 108
4. 2. 2 破甲弹和碎甲弹的防护计算 122
4. 2. 3 装甲的配置 133
4. 3 装甲车体设计 136
4. 3. 1 装甲车体设计要求 136
4. 3. 2 装甲车体设计步骤 137
4. 3. 3 装甲车体结构设计 138
4. 4 炮塔设计 155
4. 4. 1 炮塔设计要求 155
4. 4. 2 塔体设计 157
4. 4. 3 炮塔座圈设计 169
第 5 章 传动系统 175
5. 1 概述 176
5. 1. 1 传动系统设计要求 176
5. 1. 2 基本类型和发展 179
5. 1. 3 传动装置部件的设置 185
5. 2 传动系统设计流程 187
5. 3 单流传动系传动比的分配 189
5. 3. 1 确定传动范围 189
5. 3. 2 确定排挡数目和中间挡传动比 191
5. 3. 3 变传动比与定传动比的分配 195
5. 3. 4 各级定传动比的划分 196
5. 4 双流传动系传动比的划分 197
5. 4. 1 双流传动比 197
5. 4. 2 直驶总传动比和规定转向半径的关系 199
5. 4. 3 双流传动的传动范围 208
5. 4. 4 空挡转向 210
5. 4. 5 传动比的确定和划分 213
5. 5 载荷计算与传动元件设计 221
5. 5. 1 载荷计算 221
5. 5. 2 离合器设计 233
5. 5. 3 液力变矩器设计 253
5. 5. 4 齿轮设计 272
5. 6 液压转向双流传动系统设计 276
5. 6. 1 基本原理及理论特性 276
5. 6. 2 设计关系式 285
5. 7 液压液力复合双流传动系统设计 291
5. 7. 1 基本原理及理论特性 291
5. 7. 2 设计关系式 298
5. 8 机电复合传动双流传动系统设计 301
5. 8. 1 基本原理及理论特性 301
5. 8. 2 设计关系式 330
第 6 章 制动系统 337
6. 1 概述 338
6. 2 车辆制动性能计算 339
6. 2. 1 制动评价参数 339
6. 2. 2 地面制动力 340
6. 2. 3 制动过程分析 341
6. 2. 4 制动减速度的概率分布 343
6. 3 摩擦制动器设计计算 345
6. 3. 1 概述 345
6. 3. 2 片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345
6. 3. 3 片式制动器制动转矩计算 346
6. 3. 4 片式制动器热计算 347
6. 4 液力减速器的设计计算 347
6. 4. 1 概述 347
6. 4. 2 液力减速器制动转矩计算 349
6. 4. 3 液力减速器热计算 350
6. 5 液力机械联合制动系统 351
6. 5. 1 概述 351
6. 5. 2 联合制动原理 353
6. 5. 3 恒转矩控制方案 354
第 7 章 底盘操纵系统 355
7. 1 概述 356
7. 1. 1 设计要求 357
7. 1. 2 底盘操纵系统组成 358
7. 1. 3 换挡操纵系统的分类 359
7. 2 机械操纵系统 361
7. 2. 1 直接作用式机械操纵系统 361
7. 2. 2 机械操纵联动装置 362
7. 2. 3 弹簧助力式机械操纵系统 363
7. 2. 4 杠杆系统传导比 367
7. 2. 5 机械操纵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370
7. 2. 6 弹簧助力式机械操纵系统计算示例 372
7. 3 液压操纵系统 377
7. 3. 1 典型的液压操纵系统 377
7. 3. 2 液压操纵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384
7. 4 自动换挡操纵系统 398
7. 4. 1 系统组成 399
7. 4. 2 自动换挡过程及其品质控制 402
7. 4. 3 换挡规律及其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429
7. 4. 4 自动换挡操纵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439
第 8 章 悬挂系统 443
8. 1 概述 444
8. 1. 1 悬挂装置的功用、 类型与要求 444
8. 1. 2 行驶平稳性 446
8. 1. 3 缓冲可靠性 449
8. 1. 4 行驶平稳性与缓冲可靠性的矛盾 452
8. 2 扭杆悬挂系统 454
8. 2. 1 扭杆悬挂装置的方案和类型 454
8. 2. 2 扭杆悬挂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 456
8. 2. 3 扭杆的结构设计 464
8. 2. 4 扭杆的材料、 热处理及工艺措施 466
8. 3 油气悬挂系统 471
8. 3. 1 油气悬挂装置的工作原理 471
8. 3. 2 油气悬挂装置的类型 476
8. 3. 3 油气悬挂装置的刚度 481
8. 3. 4 用图解分析法计算油气悬挂装置的特性 484
8. 3. 5 油气悬挂装置特性的解析计算 487
8. 3. 6 油气悬挂装置的设计计算 492
8. 3. 7 油气弹簧结构元件的材料及壁厚 497
8. 3. 8 关节轴承 498
8. 4 减震器 499
8. 4. 1 减震器的功用、 类型和要求 499
8. 4. 2 筒式液压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503
8. 4. 3 减震器的特性曲线 508
8. 4. 4 减震器的阻力系数 510
8. 4. 5 减震器主要尺寸的计算 512
8. 4. 6 液压减震器阀门和节流孔的计算 522
8. 5 平衡肘 532
8. 5. 1 作用于平衡肘的外力 532
8. 5. 2 平衡肘危险截面内的应力 537
8. 5. 3 许用应力 540
8. 5. 4 平衡肘支座的结构 541
8. 5. 5 平衡肘支座轴承的计算 543
8. 6 车体位置控制系统 545
8. 6. 1 概述和要求 545
8. 6. 2 车体位置控制系统的液压传动简图 547
8. 6. 3 车体位置控制系统的计算原理 549
第 9 章 履带行驶装置 553
9. 1 概述 554
9. 1. 1 对履带行驶装置的基本要求 554
9. 1. 2 履带行驶装置的方案 555
9. 2 履带 556
9. 2. 1 功用、 类型和要求 556
9. 2. 2 作用于履带环上的力 557
9. 2. 3 金属铸造履带板结构设计 560
9. 2. 4 挂胶履带板设计 565
9. 3 主动轮 576
9. 3. 1 功用、 类型与要求 576
9. 3. 2 主动轮的主要参数计算 578
9. 3. 3 履带与主动轮的啮合 580
9. 3. 4 单销式履带啮合副 583
9. 3. 5 双销式履带啮合副 590
9. 4 负重轮 597
9. 4. 1 功用、 类型与要求 597
9. 4. 2 负重轮静载荷平均值 599
9. 4. 3 全金属负重轮和内部减振的负重轮的计算 600
9. 4. 4 外部减振的负重轮的计算 603
9. 4. 5 负重轮轴承的计算 605
9. 5 诱导轮和履带张紧机构 608
9. 5. 1 诱导轮 608
9. 5. 2 履带张紧机构 610
9. 6 履带行驶装置布置方案设计 615
9. 6. 1 履带行驶装置各主要部件尺寸的确定 616
9. 6. 2 履带行驶装置布置方案简图的确定 618
参考文献 622
索引 6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