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走近经典:古代文学名篇十八讲(深受年轻学子喜爱的18堂北大古典文学课)

書城自編碼: 352898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廖可斌
國際書號(ISBN): 9787807702092
出版社: 孔学堂书局
出版日期: 2020-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6.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編輯推薦:
◆ 北大教授廖可斌30余年课堂讲义结晶,半生阅读智慧倾情分享。
◆ 通俗通透讲解18部古文经典名作原文原意,轻轻松松读懂经典精粹精要。
如何阅读古代文学经典?北大教授廖可斌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专业国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经典一一解读剖析,自屈原的《山鬼》说开去,再讲《归园田居》《窦娥冤》《西厢记》短短十八篇精彩讲义,让您轻松读懂十八部古代文学经典精髓,瞬间打开阅读经典的全新视野。
◆ 教你如何让文字活起来,快速提升写作水平!
如何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廖可斌教授以30余年教学经验、半生阅读沉淀,结合创作心得,让读者把握阅读与写作的基本技巧,领悟如何让文字活起来的精要。短短十八讲,篇篇都精彩,读完后您会惊喜发现,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控制文字都是一种愉快,也是一种能力。
◆ 不仅中考、高考用得上,文化精英也离不了!
怎样写作,怎样写诗、写散文、写小说,甚至如何写出感人肺腑的文字,惊心动魄的文案,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 装帧典雅,精美大气,挚爱典藏。
內容簡介:
《走近经典古代文学名篇十八讲》是深受年轻学子喜爱的北大教授廖可斌在中国*学府的18篇课堂讲义实录,讲述了在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18篇名家名作。有 敢于做自己的陶渊明,大家*喜爱的男神苏东坡,生活艺术家关汉卿从诗词文赋到小说戏曲,诸体皆备。让读者一本书读透中国*代表性的古典文学的精粹,在愉悦中体味经典之美。
在《走近经典古代文学名篇十八讲》中,每一篇讲义,廖可斌教授以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深厚的国学涵养,用时下年轻人喜爱的语言,赏析18篇古代文学经典名作,给出有趣有料的人文解读,深度剖析诗心文理,点出可供现代人学习的要点精华,尤重例示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读者发掘古典文学鉴古知今的乐趣与价值,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關於作者:
廖可斌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目錄
导言: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意义与方法
人鬼之舞屈原《山鬼》
英雄情怀曹操《蒿里行》
癯而实腴陶渊明《归园田居》
移步换形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逆笔之力王安石《明妃曲》
尺幅波澜柳永《望海潮》
似梦非梦苏轼《江城子》
空白不空秦观《鹊桥仙》
递进之势辛弃疾《摸鱼儿》
漂泊登临,千古同慨王粲《登楼赋》
山水时空,兴怀无端王羲之《兰亭集序》
人生绝唱,骈体杰作王勃《滕王阁序》
以我役物,以意役象袁宏道《西湖游记二则》
异域忧思,著为警策薛福成《巴黎观油画记》
《窦娥冤》中的埋怨天地及其它
《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戏
《顾阿秀喜舍檀那物》的叙事之巧
《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附录一:读书三力愿力、眼力、精力
附录二: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应具备的三种意识文献意识、理论意识、写作意识
內容試閱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文化昌盛。放眼世界,很少有国家和民族能够与之相比。只是在近代以来,特别是进入现代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才落后了。近现代西方人大多看不起中国,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的过去,更不能预见中国的未来。也有些中国人自己看不起自己,盲目崇洋媚外,则是因为他们作为中国人并不等于他们就真正了解中国,他们对西方也只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中国历史文化中固然有很多黑暗面,甚至有惨不忍睹的地方,西方历史文化中又何尝没有骇人听闻之处?西方文化自有它的优点,中国文化也不是没有自己的长处。因此往往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又能走出国门亲身触摸一下西方历史文化的人,能对中西历史文化的异同优劣,有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
人们在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异同优劣时,出于特定的动机,或受种种条件限制,往往呈现斜角现象,即用某种文化的长处,去比另一种文化的短处;或拿这种文化的短处,去比另一种文化的长处。除此之外,人们在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时,由于对两种文化的历史发展源流不了解,还往往出现另一种错位现象,即用中国古代文化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相比。这两种情况自然都得不出合理的结论。
我在欧美地区访学时,曾接触过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朋友。他们的国家和民族,有的历史那么短暂,甚或灾难深重;有的文化那么单薄,甚或支离破碎;有的体量那么弱小,在当代世界那样无足轻重,根本没有独立的国际地位和外交立场,只能随人俯仰,此时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伟大的祖先创造了与其他民族相比毫不逊色的文化,中国近现代的落后是近现代中国人的责任。中华民族至今仍然没有在世界上享有应有的地位,中国历史文化因此受到牵连,至今没有在世界历史文化中获得应有的尊敬,我们的祖先们因此是受了委屈的,近现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的子孙们应该感到愧疚。
我们既不能抱着我的祖先比你阔多了的阿Q精神,陶醉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辉煌,而无视近现代以来中国落后的现实;也不能因为中国近现代以来的落后,而否认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认为中国人从来就不如别人;更不能将近现代以来中国落后的责任,推到我们祖先的头上。炫耀祖先和归罪祖先,妄自尊大或自轻自贱,都既愚蠢又可耻。我们只有既对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充满自豪感,同时勿忘近现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饱受的屈辱,并对当代中国仍然相对落后保持清醒,因此对奋起直追、振兴中华既充满信心又抱有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文学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一个亮点。由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建筑、雕塑等或许比不上古代西方,哲学、绘画、音乐等可能与古代西方互有短长,历史学、文学则总体上肯定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从先秦两汉散文、六朝骈文到唐宋古文,从宋元南戏、金元杂剧到明清传奇,从文言笔记小说、长篇章回小说到短篇白话小说,中国古代文学数量汗牛充栋,质量精美绝伦。最近我因忝列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委,承担审稿工作,又重温了《孟子》、《楚辞》和李白、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诗文,以及《西厢记》、《桃花扇》等作品,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这些作品在刻画人性、人生、人世,表达思想情感,追求艺术形式的精美和表达方式的巧妙,充分挖掘和尝试汉语言文字的表达功能等方面,真是达到了匪夷所思的高度。只要中华民族还存在一天,这些文学经典就将像闪耀着无比光华的日月星辰,高悬在天地之间。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讲得最多的课程之一就是古代文学名篇赏析。虽然它在大学里一般被定位为非中文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不像其它所谓专业课受重视,但我从来不拒绝上这门课。因为我觉得凡是大学生很有必要上这门课,基于教师的职责我们也应该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从传统上看,过去中国大学都对本科新生开设《大学国文》之类的课程,讲授的内容主要就是古代文学作品。国外知名大学一般也都把文学作为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也以讲授古代文学作品为主。前哲时贤之所以这样设计安排,是因为他们对大学教育的本质和文学教育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
从个人角度看,加强文学特别是古代文学的学习,有利于培养人的健全心智和完善人格。文学就是描写人性、人生、人世的,能在今天仍然流行的古代文学作品,都经过千百年历史淘汰和检验,都是精品。它们往往触及人性、人生、人世的某些本质的东西,揭示了人性、人生、人世的某些奥秘,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深刻性。我们阅读这些作品,通过了解古代的人性、人生、人世,就能加深对一般人性、人生、人世的理解,进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人生道路和生活状态有更清醒的认识。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照亮了我们的心灵。我们走进了古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也就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就在于有反思能力;人的生活不同于动物的生活,就在于除了物质生活外还有精神生活。因此文学可以说是人类天生的需要。我们每一次以宁静的心情阅读古代文学作品,都是在反省自己,都是在重温做人的感觉,都是在一点一点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多少具有一点诗意。在这个喧嚣嘈杂、物欲横流、容易让人迷失、忘却自我的商业化时代,这尤为必要。
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人生道路和生活状态有深刻认识,就不仅能更好把握自己的人生,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而且能更敏锐地洞察他人的内心和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只有认识自我,才能理解他人,进而尊重他人。如果连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不清楚,哪有可能理解他人?如果对他人连基本的理解也谈不上,又如何可能尊重?所以认识自我是一切的前提;所以西谚说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中国的格言也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文学的首要作用,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比较有反省能力,比较有自知之明,能够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就能构建一个相对和谐美好的社会。因此,与经济、法律、军事、政治等学科对社会的作用相比,文学的作用看起来好像很虚,实际上它作用于人,作用于人的心灵,而人是整个社会的起点,心灵又是人的主宰,所以文学乃是根本之学,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
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看,学习古代文学,有利于加强民族文化记忆,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能够使用语言文字,是人类的根本特征;使用不同的语言,则是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志。文学是艺术化的语言,是语言的高级形态。因此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根,文学是一个民族的魂。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古代文学记录了中华民族形成和演进的历史,蕴含着我们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情感,这些都隐藏在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如果你是中国人,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说起汉语,读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那些经典篇章,就会引起共鸣,就会强烈感受到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呼吸相通,命运与共。当代世界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有人认为再强调民族特性已不合时宜,这种看法相当幼稚。当代世界实际上是全球化和民族认同两种潮流并行。全球化越发展,各个民族在融入整个人类大家庭的同时,就越意识到加强本民族认同的重要性。珍视本民族的文学宝藏,加强民族文学教育,是加强民族认同的重要手段。俄罗斯以其伟大的思想家、诗人罗蒙洛索夫命名其最好的大学莫斯科大学,乌克兰以其伟大的诗人谢甫琴科命名其最好的大学基辅大学,英国人对莎士比亚,德国人对歌德,法国人对雨果的崇敬,都超出我们的想象。相比之下,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学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我们传承中国古代文学,是在守护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这是一项无比神圣的事业。
从实用的层面看,学习古代文学,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说是文学艺术之母。想象不同于逻辑推理,想象具有感悟性、跳跃性、新奇性。虽然科学技术研究主要运用逻辑推理,但有时候也非常需要想象,否则难以取得突破。爱因斯坦、钱学森、谢家麟等著名科学家的亲身经历,无数次证明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有相通之处,文学艺术的熏陶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想象力,激发科学研究的灵感。近代以来以至当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些具体的成就,但缺乏在重大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人们反复追问其中的原因。在我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过于实用主义,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特别是文学艺术教育。基础教育过早分科,使青年人的知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很少有比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因而缺乏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学习古代文学还有一项重要效用,就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写作能力。语言学家早就指出,我们实际上生活在一个语言的世界里,所有人共同的最重要的生活和工作内容就是语言表达和交流,很多时候还需要通过写作来表达和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院士曾说,要写好现代汉语文章,就要多读古文和外文,这真是一种经验之谈。古代书写和传播的条件有限,文学作品大多篇幅短小,古代作家都惜墨如金,往往精心谋篇布局,锤炼字句。因此每一篇古代文学经典,都可以说字字珠玑。诵读这些作品,无疑是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与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文学的追问相比,我遇到更多的提问,是如何才能学好古代文学。经过多年摸索,我提出了一种文本文章文学文化四位一体、感受、想象、分析、考证四步并进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前者可以说是学习古代文学的四个方面,后者可以说是学习古代文学的四种方法,这四个方面和四种方法,可以构成学习古代文学的四梁四柱。
所谓文本,指作品的文献形态和语言形态。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必须对与文本相关的问题进行考订,如作者是谁,作于何时、何地,针对何人、何事,文本的来龙去脉如何,各种版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进而要弄清作品中字词的读音、语义,典故的出处和含义等。这是文学欣赏的基础。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文学欣赏才会准确可靠。有时候作品的真实内涵,就隐藏在它的创作时间、创作地点、版本差异等信息中。考辨这些因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加深对这些作品的认识的过程。如果我们对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版本源流和文本差异,以及字词音义等都没有弄清楚,即开始自由想象和发挥,就很可能燕书郢说,离题万里,闹出笑话。
所谓文章,指作品的写作技巧,即字法、词法、句法、章法等。如前所述,任何一篇古代文学名作,都堪称写作的典范。我们要认真分析,看它如何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如怎样开头、过渡、结尾,怎样前后呼应、层层推进,怎样运用声调、对仗、押韵、谐声、连绵、双关、顶针、排比、倒装、对比、夸张、用典、白描、通感等技巧;又怎样调整角度、转换笔法,如以景写情、以动写静、时空交错、有声有色,点面结合、虚实相生、疏密相间、欲扬先抑、有张有弛等等。只有充分领略古代文学名作的这些特点,我们才能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的目标。
所谓文学,主要指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往往包含着比较重要的思想观念,表达了某种比较深挚的情感,或描绘了某种美好的景象,塑造了某种人物形象,叙述了比较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我们必须调动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设身处地,还原作者营造的艺术境界,深入作者本人或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环境,体验其复杂微妙的情感,捕捉其思想情感波动的轨迹和矛盾冲突,把握作品所表达的精神,认识人性、人生、人世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使心灵受到陶冶。这是文学欣赏活动的主体部分。
所谓文化,是指作品包含的更深广的文化内涵。凡是文学经典,往往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同时还是一个文化的典型样本,反映了某个民族文化的某些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即反映了该民族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思维习惯的某些重要特点。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就不能仅就作品论作品,就文学论文学,而应该将它们看作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把它们放到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审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它们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同时又把这些作品当作观察和剖析中国古代文化的标本,通过解读这些作品,了解中国文化的某些特点,进而思考它们与当代中国的关系。从微观透视宏观,从宏观审视微观,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一般来说,只有覆盖上述四个方面,做到四位一体,我们才能对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做出全面深度的解读。当然,就具体作品而言,它们往往各有偏胜,故欣赏活动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所谓感受、想象、分析、考证四种方法,也只是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常用的几种方法,而不是全部。它们与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几个方面有所对应,但也不完全对应。如感受和想象主要对应文学,分析主要对应文章和文化,考证主要对应文本,但在文章、文学、文化部分也不排除有所考证,在文本、文学部分也不排除有所分析。
至于四种方法的运用次第,也没有一定之规。欣赏者不同,欣赏的作品不同,这四种方法的运用次第都会有所不同。专业研究者很可能会从考证开始。我这里排出的次序,是对一般爱好者而言的。对他们来说,我的建议是从感受开始。拿到一篇作品,首先认真阅读一过,看第一印象如何,自己是不是喜欢,是不是受到某种触动,是不是有某些地方引发了自己的兴趣。如果是,就进一步去想象、体会,然后进行深入分析,看究竟是什么触动了自己,为什么会触动自己,让自己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如果需要,再进行相关的考证,弄清有关事实和背景信息,使自己的感受、想象和分析变得更加精确可靠。如果一个普通读者也像专业研究者一样,一开始就进行考证和分析,有可能把欣赏活动弄得索然寡味。毕竟对他们来说,获得审美的愉悦,是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当然,这种次第是就整个欣赏活动过程的大致轮廓而言的。在任何欣赏活动中,这四种方法的运用都不可能次第井然。随着欣赏活动的推进,它们实际上是四步并进、交互为用的。往往感受中已夹杂着想象,分析中已包含考证。总体而言,欣赏者对这几种方法应全面掌握,在欣赏活动中综合运用。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佳作琳琅满目,何止千万。每一篇都精美绝伦,大有壸奥,值得细细分说。我前后讲解过的作品至少过百篇,本书仅选了其中十八篇。虽然数量有限,倒也具有一定代表性:时间上从先秦到近代;文体上涵盖诗(楚辞、乐府诗、古体诗、歌行体诗、律诗)、词、文(赋、古文、骈文、小品文)、戏曲、小说(短篇、长篇)等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文体,真可谓尝鼎一脔。
本书所谓精讲,不是自诩有多么精辟,主要意思是尽可能讲得细致一点。一般的选本只作注释和点评,一些鉴赏辞典多为对作品的印象式描绘,本书力图与它们有所不同。将根据所谓四位一体、四步并进的理念,对作品的字、词、句及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做尽可能详尽的分析,以求在欣赏方法上对读者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