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78.2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5.8
《
收尸人
》
售價:HK$
72.8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HK$
55.8
|
編輯推薦: |
中华书局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传统经典伴你一生
【卖点】
本套丛书为全本。所收书目是经史子集中*为经典的著作,以权威版本为核校底本,约请业内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
采用纸面精装。全套书的装帧设计雅正,精致大方。
定价适合,方便广大读者购买收藏。
编辑推荐
1.荀悦是谁?可以这样说,描写东汉末年磅礴动荡历史的名著《三国演义》因为小说构架的需要,一些历史人物便被筛选出来,荀悦就是一个因为《三国演义》而埋没的人物。但是荀悦注定不会隐藏在历史的一角,因为;一是他有颍川荀氏的家族标签。荀氏八龙,慈明无双,荀悦出色的父辈,为荀氏在颍川赢得了盛名。颍川造就了荀氏家族,也因荀氏家族而声名鹊起。一是荀悦有荀彧堂兄这个身份标签。关于荀彧,被曹操叹为吾之张良,人生的终点是在赴任途中,因为曹操所赐空食盒,*后饮药而死,谜一样的结局,让大家记住了他;也因为他,人们记住了他的堂兄荀悦。一是他有《汉纪》作者的标签。荀悦的《汉纪》是继《春秋》之后的编年体史书,在编年体史书的编写史上有着它的贡献和意义。
2.《申鉴》是一本什么书?申鉴是什么意思?申鉴,字面理解,
|
內容簡介: |
《申鉴》为东汉末年荀悦所撰,有政事、时事、俗嫌、杂言上、杂言下五篇。荀悦从仁义为本,五典为辅入题,论及政事与时俗等内容,其中关于治国之方、君臣之道,提出了许多建议和主张。前人的仁义之事对于后人来说,已经是明白的借鉴,但后人还需反复申述不忘,所以古代的圣王,他们对于仁义,
是反复地申述前鉴,信实地申述前鉴而不止息,这就叫申鉴。儒家的仁义是《申鉴》的理论核心,故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申鉴》原本儒术,故所言皆不诡于正也。
《中论》则是建安七子徐幹的代表作品之一。全书加两篇逸文,共二十二篇,每篇论及一事,涉及治学、爵禄、务本、历法、考伪、交游、艺纪等方面。继承孔、孟、荀中庸、中道思想的核心精华,又加以生发,提出中道观,并以此用于指导实践,下救流俗,纠正时弊。
前者荀悦囿于时局,以及堂弟荀彧的遭遇,所言所论则委屈含蓄;相比较,后者徐幹则表现直言坦荡,直抒胸臆。
汉代长期的儒法之争,前后有王充、王符、崔寔、仲长统等针砭时弊、说理论政,各自议论都有所偏重,观点皆有可观之处。即便是荀悦夹缝里的一些建树,或是徐幹所持中论思想的承前启后,都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申鉴》为东汉末年荀悦所撰,有政事、时事、俗嫌、杂言上、杂言下五篇。荀悦从仁义为本,五典为辅入题,论及政事与时俗等内容,其中关于治国之方、君臣之道,提出了许多建议和主张。前人的仁义之事对于后人来说,已经是明白的借鉴,但后人还需反复申述不忘,所以古代的圣王,他们对于仁义,
是反复地申述前鉴,信实地申述前鉴而不止息,这就叫申鉴。儒家的仁义是《申鉴》的理论核心,故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申鉴》原本儒术,故所言皆不诡于正也。
《中论》则是建安七子徐幹的代表作品之一。全书加两篇逸文,共二十二篇,每篇论及一事,涉及治学、爵禄、务本、历法、考伪、交游、艺纪等方面。继承孔、孟、荀中庸、中道思想的核心精华,又加以生发,提出中道观,并以此用于指导实践,下救流俗,纠正时弊。
前者荀悦囿于时局,以及堂弟荀彧的遭遇,所言所论则委屈含蓄;相比较,后者徐幹则表现直言坦荡,直抒胸臆。
汉代长期的儒法之争,前后有王充、王符、崔寔、仲长统等针砭时弊、说理论政,各自议论都有所偏重,观点皆有可观之处。即便是荀悦夹缝里的一些建树,或是徐幹所持中论思想的承前启后,都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關於作者: |
【荀悦】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官吏、学者。性沉静,好读书,灵帝时托疾隐居。献帝时,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迁黄门侍郎。献帝颇好文学,荀悦与孔融等侍讲禁中,累迁秘书监、侍中。时政移曹氏,荀悦志在献替,乃作《申鉴》五篇,为献帝陈说政体大要。后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究,又依《左传》体裁撰《汉纪》三十篇等。
【徐幹】徐幹,字伟长,北海剧(今山东寿光东南)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擅长诗赋。曾任司空军谋祭酒掾属,转五官中郎将文学。所作文辞甚为曹丕赞赏。著《中论》,认为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从之。后人辑有《徐伟长集》。
|
目錄:
|
申鉴
前言
政体第一
时事第二
俗嫌第三
杂言上第四
杂言下第五
中论
前言
治学第一
法象第二
修本第三
虚道第四
贵验第五
贵言第六
艺纪第七
核辩第八
智行第九
爵禄第十
考伪第十一
谴交第十二
历数第十三
夭寿第十四
务本第十五
审大臣第十六
慎所从第十七
亡国第十八
赏罚第十九
民数第二十
逸文两篇
复三年丧第二十一
制役第二十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