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国学一词,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统称。举凡有关政治、伦理、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传世典范之作,均可称国学经典经、史、子、集,无所不包。
国学跟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有关系吗?当然有。中小学的人文课程,包括语文、历史、地理、文化、思想道德等,凡涉及古代的内容,全都隶属于国学范畴。正因如此,如何全面概括又重点突出地认识、了解、学习、把握国学,便成为每个学生(也包括教师和家长)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阅读,只会事倍功半。好在我们可以借助《四库全书》这样现成的武库这是清代乾隆年间由皇家组织编纂的大型丛书,共收录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汉文典籍三千五百余种,对传世文献做了初步的精选。眼前的这套《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仿效传统的四部分类法,从《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中,各选出十几部乃至几十部经典中的经典,分别加以介绍。
此书有两大特点:一是求全求精,二是轻松易读。求全求精不但指书中四部皆备,更在于每部中的重要经典无一遗漏,涵括了中小学人文学科涉及的所有典籍。全书八十多万字,知识密度大,含金量高,有此一部,如同将文渊阁(《四库全书》藏书楼)搬回家。轻松易读是指语言
|
內容簡介: |
朱自清先生曾指出,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对于本国的经典有接触的义务。他为此撰写了《经典常谈》一书,开启了以通俗话语讲解国学经典的模式。本书的写作,意在向朱先生致敬,并尝试为常谈续写新篇。参考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本书分为儒家经典(经)、史书典籍(史)、诸子百家(子)、文集诗薮(集)四个分册。
以*册儒家经典为例,全书对儒家学派的十三部经典(十三经)逐一讲解,连《易经》《尚书》那样难啃的硬骨头也不回避。再如书中有专辑对《论语》《诗经》《孟子》等做全面讲解,有利于读者对该书的整本把握和阅读。第二册介绍以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为代表的史部群籍。第三册讲解《道德经》《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诸子经典及其他子部群书。第四册则介绍文学史上*文学家的诗文代表作。
|
關於作者: |
侯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撰有《源流新证》《探源》《四书语录》《元曲诵读》《物欲》等学术著作。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国现代文学馆做专题讲座,并在超星名师讲坛录制高校古典小说通识课。
上世纪90年代至今,作者还面向青少年读者,撰写了文学五千年系列(后更名为《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和《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及《姥姥家里唱大戏:讲给孩子的中国戏曲故事》等普及读物。前者六次出版,风行海峡两岸,总印数约五十万册(套)。
这套《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则由文学扩展到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范畴,力求全面反映国学的面貌,在严肃的经典与青少年读者之间,架起一座畅行无阻的桥梁。
|
目錄:
|
儒家经典
总序 该不该学点国学
前言 庄重儒典,轻松阅读
辑一 《周易》不仅是占卜书
辑二 《尚书》:历久弥新的古史档案
辑三 《诗经》:情歌唱彻三千年
辑四 三礼:来而不往非礼也
辑五 《春秋》三传:民为神之主,舌辩却三军
辑六 《论语》是一部君子手册(附《大学》《中庸》)
辑七 《孟子》:浩然正气轻王侯(附《孝经》《尔雅》)
史书典籍
总序 该不该学点国学
前言 未读史书,先做功课
辑一 《史记》:纪传楷模,无韵《离骚》
辑二 《汉书》:断代成书,艺文传世
辑三 《后汉书》:光武继汉统,党锢削元气
辑四 《三国志》:鼎足分天下,戎马竞英雄
辑五 南北齐梁书,新旧唐五代
辑六 《通鉴》编年体,本末纪事篇
辑七 《国策》多谏语,《史通》重三才
诸子百家
总序 该不该学点国学
前言 诸子先秦竞自由
辑一 《老子》:言尽五千,上善若水
辑二 《庄子》:鹏飞万里,蝶梦庄生
辑三 《墨子》: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辑四 《荀子》:劝学辩性,兼及儒法
辑五 法家流脉远,韩非集大成
辑六 杂家推《吕览》,兵书地位高
文集诗薮
总序 该不该学点国学
前言 集部经典,文学渊薮
辑一 《楚辞》《文选》,辞赋当先
辑二 汉魏乐府,五言时代
辑三 陶令赋《归去》,庾信《哀江南》
辑四 王孟田园曲,高岑边塞诗
辑五 太白歌蜀道,老杜赋《北征》
辑六 白傅《新乐府》,韩柳复古文
辑七 柳吟三秋桂,苏赋大江词
辑八 陆游《示儿》诗,稼轩英雄泪
辑九 元曲树新帜,明诗流派多
辑一〇 清人慕古调,文章数桐城 (附:《文心雕龙》等)
|
內容試閱:
|
总序 该不该学点国学
一
孩子们要不要学一点国学?常有朋友提出这个问题。就让我们看看什么是国学吧。
国学一词有二义。最早是指设在京城的太学(又叫国子监),等同于帝制时期的中央大学。到了近代,国学又成为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统称。这后一义的产生和使用,是与清末西学东渐的大趋势分不开的。
那时国门半开,许多人对外来文化不无抵触情绪,于是便有了临潼斗宝式的反应:你有西医,我就祭起国医(中医);你展示西画,我就挑出国画;你唱西洋歌剧,我就敲起国剧(京剧)的锣鼓;你有拳击,我就报以国术(中华武术)西来学术统称西学,中国传统学术就称作国学。然而不打不成交,两种文化经过比拼较量,在众多领域形成中西合璧、互生互补的良性文化生态,这又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时至今日, 国学 已定格为传统学术的同义语。宽泛地讲, 这个大筐 里无所不装: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二十四史、医方兵书、诗文小说几乎所有的传统典籍,都成为国学研究的对象。
二
也常听到不同的意见:都什么时代了,还搬出这些陈谷子烂芝麻来难为孩子?持此论者,不妨听听钱穆先生的一席话。
钱穆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国史大纲》一书开篇说: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在略有所知的同时,尤其要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这种温情与敬意,表现为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钱穆认为,只有明白这一点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国家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类似的话,大学者陈寅恪先生也说过。他认为,我们对祖先及本民族的历史,应秉持一种了解之同情。
三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散文大家,他也主张学国学吗?不但积极提倡,还身体力行,写过一本《经典常谈》,为年轻读者引路。谈到写书的缘起,他说:传统教育专注于读经,固然失之偏颇;不过终止读经教育,并不等于取消经典训练那应是中等以上的教育中一个必要的项目。而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应对本国经典有接触的义务。
《经典常谈》以作品为纲,依次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另有诸子辞赋诗文等篇,因涉及作品太多,只能笼统言之。朱先生在书中没提国学这个字眼儿,但这本小册子所划定的,正是国学经典的范畴。
书以常谈为名,我理解,便是以聊天的口吻、通俗的语言,把艰深的学术内容传达给读者;是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能启发他们(指读者)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朱自清《经典常谈自序》)。
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称赞朱先生这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并打比方说,读者如同参观岩洞的游客,朱先生便是向导,自己在里边摸熟了,知道岩洞的成因和演变,在洞外先向游客讲说一番,使游客心中有数,不至于进了洞去感到迷糊(《重印〈经典常谈〉序》,三联书店1980 年)。
四
我年轻时每读《经典常谈》,常生感慨:一是省悟大师的白话散文如此优美,应与他蓄积深厚的国学功底密切关联;二来又感到遗憾书的篇幅不长,正读到繁花似锦处,却已经结束了。
我日后动手撰写《中华文学五千年》(后更名为《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便是受朱先生《经典常谈》的感召与启发。书稿中除了对历代文学家做概括介绍,也挑选一些诗文辞赋、小说戏曲的代表作,予以讲解。明眼的朋友还能从行文中看出对《经典常谈》的学习与模仿。
我的这套小书(包括不久后续撰的《世界文学五千年》,即《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问世二十七年,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多家出版社再版,总数达二十多万套(四十余万册),可见即便不是大师之作,青少年学子对此类书仍是有需求的。
只是这套书的内容局限于文学,对经史、诸子着墨不多。几年前,有位出版界的朋友笑着问我:有没有新设想,把文学经典扩展到经学、史学、哲学、伦理等方面,写一套《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我听了不禁心动:那正是《经典常谈》所谈的范畴。
然而国学典籍浩如烟海,又该从何谈起呢?我想到了《四库全书》。那是清代乾隆年间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纂的一套大型丛书,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该丛书收入了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传统典籍三千五百余种(连同存目部分,超过万种),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典籍方面,功不可没。
受此启发,我把《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分为儒家经典(经)、史书典籍(史)、诸子百家(子)和文集诗薮(集)四个分册;从《四库全书》的四部中分别选取十几部乃至几十部经典之作,对各书的作者、内容、主题、艺术做概括介绍,并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篇目或片段,做出详注简析;另又采用文摘形式,力图把尽量多的精彩内容呈献给孩子们。
有大师开创的常谈模式,加上此前编写文学经典的点滴体验,本书秉承的仍是一如既往的形式和风格:不端架子,不转(zhu?i)文,力求让严肃的经典露出亲切的笑容,使佶屈聱牙的文字变得通俗入耳,在古老经典与年轻读者之间搭起一座畅行无碍的桥梁
撇开训练教育这些略显沉重的字眼儿,年轻的朋友(还包括各年龄段的读者)完全可以抱着轻松好奇的态度来翻阅好在不是侦探小说,不必一行不漏地从头读起;对哪册感兴趣,有需求,便可读哪册。也不妨翻到哪里,就从哪里读起。我深信,经典是有磁性的,以其自身的丰富、优美、睿智、理性、深邃,总能吸引到你。你也很容易发现,当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承担对本国经典接触的义务,其实一点也不难,眼下的阅读,便是现在进行时。
顺带说到,本书所引古代诗文,以目前通行的版本为依据。注释及译文凡有歧义处,也尽量采用较权威的说法,恕不一一列出,特此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