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8.2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78.1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98.6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刑事调查实质化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成都市两级法院的示范庭和对比庭案件的实证分析,并结合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重点研究法庭举证、法庭质证、人证问题以及法庭认证,以期对我国的庭审实质化改革有所助益,包括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能的优化路径。提出:庭审调查实质化改革技术路径和法治路径,相互间属于协同关系而非排斥关系,二者的直接目的虽有不同,但最终目标都在于充分保障人权、提升司法能力、维护司法独立。技术路径是法治路径达成的基本方式,而法治路径是技术路径的前进方向。通过破除技术路径遇到的制度框架障碍,可以提升技术路径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關於作者: |
李文军,西南政法大学 人权研究院。法学博士。 研究方向:诉讼法学;司法制度。发表论文若干。
|
目錄:
|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研究缘起与意义1
一、研究缘起1
二、研究意义5
第二节研究方法与材料6
一、研究方法6
二、研究材料8
三、文献综述11
第二章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案件考察14
第一节导语:为何要考察案件范围?14
第二节庭审调查改革的案件类型16
一、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异同17
二、能否适用于所有案件?18
三、案件类型实证比较分析20
第三节庭审调查改革的案件审级22
一、强化一审的中心地位23
二、突出二审的救济功能27
第四节如何迈向实质化的案件审理35
第五节小结36
第三章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法庭举证40
第一节导语:对法庭举证实践的质疑40
第二节举证顺序:新型混合式庭审调查程序43
一、证据调查顺序的确定43
二、证据调查顺序的方法48
第三节举证主体:诉讼角色冲突的理性回归70
一、被害人的角色定位71
二、被告人的角色定位85
第四节举证范围:如何减少控方的不当举证96
一、批量举证与逐一举证97
二、定罪证据与量刑证据99
三、有罪证据与无罪、罪轻证据101
第五节小结104
第四章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法庭质证108
第一节导语:法庭质证虚化如何生成108
第二节法庭质证的功能及实践样态110
一、法庭质证的功能111
二、质证的实践样态114
第三节法庭质证的内在结构剖析116
一、质证主体资格的认定116
二、质证对象范围的厘清121
三、质证内容范围的确定126
四、质证程式与方法的区别130
第四节法庭质证的配套程序优化137
一、通过庭前会议聚缩质证的范围138
二、保障被告人获得律师的帮助权147
第五节小结158
第五章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人证问题164
第一节导语:证据调查方式的发展变化164
第二节以人证调查为主线的逻辑展开166
一、人证调查的主体范围166
二、人证调查的积极作用168
第三节控辩式诉讼的人证调查基本方法171
一、交叉询问制度172
二、对质询问制度187
第四节如何解决有争议关键证人出庭198
一、证人出庭的范围与意义199
二、证人出庭实证比较分析204
三、必要证人出庭率低的原因207
四、我国证人出庭的改革进路212
第五节小结221
第六章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法庭认证225
第一节导语:法庭认证的价值意义225
第二节认证方式:关于当庭认证的纷争226
一、对当庭认证的质疑227
二、对当庭认证的支持228
三、实践中的积极探索230
四、认证实证比较分析232
第三节认证依据:严格规则抑或自由裁量236
一、证据能力236
二、证明力241
第四节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混同与厘清246
一、证据属性的误解与纠偏246
二、不得作为定案根据的学理辨析251
三、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审查认定253
四、认证具体标准的局限与完善255
第五节小结267
第七章结论272
第一节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实现程度272
一、肯定性评价272
二、否定性评价276
第二节改革有效但有限:一个深度追寻279
一、改革规划执行有限280
二、既有制度框架束缚283
第三节刑事庭审调查改革的优化路径288
一、技术路径的完善289
二、法治路径的展望292
参考文献296
索引311
后记318
|
內容試閱:
|
序言
博士后制度在我国落地生根已逾30年,已经成为国家人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30多年来,博士后制度对推动我国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培养了一批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自1986年1月开始招收第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起,截至目前,国家已累计招收14万余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已经出站的博士后大多成为各领域的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这其中,已有50余位博士后当选两院院士;众多博士后入选各类人才计划,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年入选率达34.3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率平均达21.04%,教育部长江学者入选率平均达10%左右。
201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各设站单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推动博士后事业科学发展。这为我国博士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博士后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