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青年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以及不同思想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的研究,仍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目前,从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青年黑格尔派等角度展开的讨论比较多,而关于法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如何启发了马克思的研究尚不充分。德国学者施泰因(Lorenz von Stein)1842年出版的著作《今日法国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早向德意志学界系统性地介绍了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及社会和无产阶级等概念,为德意志学界开出了一个以社会概念为核心的新的问题域。马克思与他同时代的许多青年学者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施泰因的启发。研究施泰因在这一著作中构建的社会概念,并与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可能是进一步讨论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具体影响的一个重要线索。近年来对青年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以及不同思想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的研究,仍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目前,从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青年黑格尔派等角度展开的讨论比较多,而关于法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如何启发了马克思的研究尚不充分。德国学者施泰因(Lorenz von Stein)1842年出版的著作《今日法国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早向德意志学界系统性地介绍了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及社会和无产阶级等概念,为德意志学界开出了一个以社会概念为核心的新的问题域。马克思与他同时代的许多青年学者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施泰因的启发。研究施泰因在这一著作中构建的社会概念,并与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可能是进一步讨论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具体影响的一个重要线索。
面对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及由此引发的结构性社会危机和阶级斗争,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学界兴起了理解社会的诸多理论尝试。马克思和施泰因是其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思路。马克思认为,现代工业资本主义包含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终将引发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将消灭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国家作为虚幻的共同体终将消灭,人类将进入更高的自由状态。而在施泰因看来,以私人所有为基础的社会分化无法被彻底消灭,国家作为调节社会分化加剧的机制,应当尽可能为社会阶层的流动创造条件,使每个个体的人格性得到*充分的实现。由此施泰因成为德国实证社会学和社会国(Sozialstaat)(即福利国家)思想的奠基人。探究两位思想家对于现代工业社会的不同洞察,有助于理解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