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
內容簡介: |
《人权研究》是国内*份,也是*一份人权研究方面的学术集刊,并且进入了CSSCI来源集刊系列,由山东大学法学院举办,一年两期。本卷为2020年度第1卷。分人权基本理论、新兴(型)权利研究、人权实证研究、权利发展研究、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几个部分,展示了近期人权研究的*成果。其中,疫情与权利保障的几篇论文,是针对2020年新冠疫情而组的特稿,很有现实意义。《司法裁判视域中的优生选择权:性质、主体及救济,可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吗?基于1010份调查问卷的实证考察》,《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发展四十年》等论文很值得期待。
|
關於作者: |
齐延平,男,1968年出生,籍贯山东昌邑市,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人权研究》主编,国家社科基金法学评审组成员,外交部人权专家库成员。现任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学校社科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校学位委员会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目錄:
|
Ⅰ《人权研究》集刊序/徐显明
疫情中的权利保障笔谈
突发重大疫情下四类弱势群体人权的特殊保护/常健
紧急状态下宪法权利保障与限制的模式论/范进学
中医传承与文化权利/杨建军
脆弱性视角下的特殊群体权利保障
以老年人在公共卫生危机中的处境为例/张万洪 刘远
突发事件中公众知情权的法律保护/王岩云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权利救济的政府责任/王淑荣 华昉
行政紧急权力行使中比例原则的适用位阶分析/张妍妍
突发重大疫情中国家人权话语的功能/殷浩哲
人权视角下政府个人信息的利用及限制
以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为切入点/李鑫 崔大阳
人权基本理论
司法裁判视域中的优生选择权:性质、主体及救济/张建文 高完成
自然法传统中财产权的学理建构与逻辑证成
重思洛克的财产权理论/张亮
如何对待外国人的宪法权利?/杨金晶
基本权利的社会宪法保护/王明敏
诉权合同的合法性及限制/赵志超
新兴权利研究
推测信息的权利属性及其法律规制/丰霏 陈天翔
英国学术批评特权抗辩与中国人格权法的完善/王伟亮
作为宪法权利的拒绝治疗权及其保护
美国法的经验及其借鉴/陈绍辉
人权实证研究
可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吗?
基于1010份调查问卷的实证考察/自正法 付丽萍
论残疾人就业中雇主提供合理便利的义务
美国经验及其借鉴/韩旭
权利发展研究
人权的视角下我国新时代的跨境水资源利用与水外交的推进/周晓明 李洁
现代中国权利文化的孕育及其基调
权利概念的历史生成及其主要特质/张梦婉 瞿郑龙
我国农地使用权演进规律探析/张琳琳
近代中国女权立法的微观考察
基于民国《民律草案》妻冠夫姓制度制定的视角/孙慧娟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
刑事审判的道德慰藉功能:起源、演进及式微
评《合理怀疑的起源刑事审判的神学根基》/阳平
供述的可信性评估:基于真相探究和人权保障的双重考察/张伟
回顾、问题与展望: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发展四十年/刘仁琦
我国社区矫正中电子监控的法律规制研究/许庆永 单宝雄
会议综述
人权的中国发展:历史、社会与法律
首届山大人权高端论坛学术研讨会综述/田立 马康凤
Abstracts
稿约
|
內容試閱:
|
《人权研究》集刊序
人权,乃是人因其为人即应享有的权利,它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最能唤起内心激情与理想的词汇。人权,在今天已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而是已成为一门需要熟虑慎思的学问。在呼吁人权的激情稍稍冷却的时候,挑战我们的智慧与理性的时代已经来临。
近代以来国人对人权理想的追求,总难摆脱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夙愿,曾经的救亡图存激起的民族主义情绪,始终是我们面对西方人权观念时挥之不去的顾虑。在个人与社群、公民与国家、自由与秩序、普适价值与特殊国情之间,我们一直在做艰难的抉择。也正因此,为人权理想奔走呼号的人士固然可敬,那些秉持真诚的保留态度的人们也值得尊重。
人权不但张扬个人的自尊、自主、自强,也代表着一种不同于两千年中国法制传统的现代政治制度,它所依托的话语体系,既需要融合我们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对我们既有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严峻挑战。当意识到必须以一种近乎全新的政治法律制度迎接人权时代的来临之时,我们必须审慎思考自己脱胎换骨、破旧立新的方式。当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后,一个古老的中国无疑遇到了新的问题。在这种格局下,人权的支持者和怀疑者都需要交代内心的理由:人权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对于渴望民族复兴的中国来说,人权对公共权力的规训是否意味着削弱我们行动的能力?对于一个缺乏个人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人权对个人价值的强调是否意味着鼓励放纵?对于一个较少理性主义的国家来说,人权是否意味着将割裂我们为之眷恋的传统之根?对于这一源自西方的观念,我们又如何既尊重其普适价值又能不罔顾国情?诸如此类的问题,人权主义者必须做出回答,批评者亦必须做出回应。
人权既是美好的理想,又是政府行动的底线标准。
人权因其美好而成为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毕竟,一个大国政道和治道的双重转换,确实需要时间来承载思想和制度上的蜕变。但是,对公共权力的民意约束、对表达自由的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