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內容簡介: |
新世纪的前 20 年,影视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尤其电视剧被称为 国剧,它在某种意义上引领了社会思潮、审美文化和娱乐风向。20 年来,有走向成熟的剧作类型,如谍战剧、军旅剧、家庭伦理剧、古 装传奇剧;有引发热议的社会话题,如婆媳关系、亲子教育、家庭暴 力、多角恋情;有被奉为经典的品质之作,如《大明王朝 1566》《北 平无战事》《潜伏》;有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余则成、李达康、花 千骨、苏大强。电视剧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政治的左右、经济的起伏 和文化的兴衰。可以说,从电视剧的发展能够读懂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本书的结构分为上篇即文化评论篇和下篇即剧作评论篇。上篇是针对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创作、审美、教育、产业等方面的文化现象进行相对宏观的审美批评;下篇是针对近年来国产电视剧中的一 些佳作和新作进行相对深入的文本分析。
|
關於作者: |
杨洪涛,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十、十一届全国理事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为解放军驻京某部团级军官,后转业至中国传媒大学任教。
在军队期间曾荣立个人三等功并破格提前晋级。曾获国家广电总局第四届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奖;第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理论奖一等奖(唯一);国家广电总局第十五届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论文奖一等奖。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现代传播》《中国电视》《当代电影》和《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权威报纸、期刊独立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64万字)。学术论文或观点被《学习强国》等公众号及国内百余家网站转载,并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和日本共同社等国际媒体引用。曾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担任编导或评论嘉宾,参与多部影视剧创作,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主持其他科研项目六项。
|
目錄:
|
上篇 文化评论篇
影视评论要有风骨 003
新时代影视创作的着力点 006
呼唤影视艺术的文学性 010
生活是艺术的指南 014
时代精神是影视创作的永恒动力 017
影视剧作呼唤原创精神 022
影视艺术的网感之惑 025
影视教育须强化价值引领 029
影视教育要凸显文化自觉 034
艺术应为人民,而不是人民币 038
平凡中见伟大 041
硬汉缺失的硬伤 044
炫富是一种病 048
虚胖的国产剧 051
偶像不是流量堆出来的 055
耍大牌不是艺人的必修课 059
类型化创作重燃观影热情 063
现实题材创作将持久赢得观众的心 067
大时代与小人物 070
美颜之下的审美败笔 074
虎头蛇尾的国产剧 078
抗战神剧:历史不容亵渎 082
悬浮于现实之上的行业剧 085
饭圈文化不应走向畸形 089
问诊玄幻剧 092
主旋律影视创作的切入点 097
网络 IP 的影视改编 102
改革开放春潮涌动,现实主义强势回归 112
锻造硬核国剧 书写时代华章 118
彰显国剧风采 奏响时代强音
五年来电视剧行业巡礼 127
下篇 剧作评论篇
大明王朝 1566
权谋与人性博弈中的历史天空 143
北平无战事
在静水深流里剑拔弩张 153
大秦帝国
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164
平凡的世界
用敬畏与悲悯照鉴乡土中国 177
白鹿原
真实又魔幻的民族秘史 184
琅琊榜
古装传奇剧的扛鼎之作 191
伟大的转折
筚路蓝缕 苦难辉煌 198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206
战火大金脉
抗战史、家族史、采金史织就的音画传奇 215
东北抗日联军
气壮山河的抗战英雄谱 223
铁甲舰上的男人们
一阙甲午海战的交响音画 230
舞乐传奇
舞武相生的献乐之旅 239
老有所依
当你老了,是否能围炉夜话 248
小别离
离别从长大开始 257
长安十二时辰
三座长安叠映下的大唐浮世绘 262
风 筝
唯有信仰笃定 方可守望初心 271
老农民
当代农耕文化的深度解码 282
隐秘的角落
在斑驳的阴影里寻找光明 292
三十而已
一道当代都市女性的思考题 299
大江大河
不尽狂澜走沧海 一拳天与压潮头 308
附录一 参考书目 318
附录二 参考剧目 320
附录三 作者近年获奖记录 324
后 记 325
|
內容試閱:
|
新世纪的前 20 年,影视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尤其电视剧被称为国剧,它在某种意义上引领了社会思潮、审美文化和娱乐风向。20年来,有走向成熟的剧作类型,如谍战剧、军旅剧、家庭伦理剧、古装传奇剧;有引发热议的社会话题,如婆媳关系、亲子教育、家庭暴力、多角恋情;有被奉为经典的品质之作,如《大明王朝 1566》《北平无战事》《潜伏》;有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余则成、李达康、花千骨、苏大强。电视剧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政治的左右、经济的起伏和文化的兴衰。可以说,从电视剧的发展能够读懂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
2010 年,笔者开始电视剧研究。一晃十年,在媒介融合、互联网、大数据、IP 剧、二次元、圈层文化、垂直内容等新鲜概念的叠加下,电视剧从生产到传播、审美、营销等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唯一不变的是观众对好作品的期待。什么是好作品?主流观念认为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也有说法是既有意思、又有意义,还有一说是小正大即小制作(或小切口)、正能量、大情怀。
好作品这一概念,在产业盈利层面被置换成收视率、票房和流量。因为经济运行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左右着影视剧的创投。而在观众看来,好作品就是感官愉悦和心理愉悦。如何让创作出的电视剧满足最大公约数的屏幕需求,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让观众、业界、学界和管理部门都满意,这的确是个技术活儿。而这一切都绕不开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是一种依托于现代社会的特殊的文化形态。电视剧作为精神文化产品,总是把日常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和娱乐经验渗透其中,是审美文化的典型代表。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态是主导意识形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共谋的生态圈,三种文化维系着巧妙的平衡。主导意识形态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占据国家意识形态主干的文化形态。它或显性或隐性的体现在影视创作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中,有着强烈的文化主导性和归附性。主导意识形态文化让影视创作与审美达成某种程度上的趋同和共识。像是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着强烈的主导意识形态文化色彩。
精英文化是知识阶层所主导的,具有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彰显知识阶层的社会责任、价值判断和审美旨趣的文化形态。精英文化让影视创作与审美走向思辨和多元。像是电视剧《大明王朝 1566》和《大秦帝国》,有着属于精英知识分子对于历史的独特认知和解读。大众文化是市民阶层所主导的,具有流行性、娱乐性和消费性的文化形态。
影视艺术本身就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大众文化让影视创作与审美走向世俗和娱乐。像是电视剧《琅琊榜》和《都挺好》,用精致的视听呈现和颇具吸引力的故事结构愉悦了观众的身心。三种文化在不同类型的电视剧里有着不同的侧重,而审美文化则吸纳了三种文化元素,在电视剧的创作与传播链条中持续作用。
本书副标题为新世纪中国电视剧审美文化散论,意在针对新世纪20 年来尤其是近 5 年来在审美文化视域内电视剧的得与失进行解读和批评。本书的结构分为上篇即文化评论篇和下篇即剧作评论篇。上篇是针对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创作、审美、教育、产业等方面的文化现象进行相对宏观的审美批评;下篇是针对近年来国产电视剧中的一些佳作和新作进行相对深入的文本分析。在电视剧的审美文化范畴,中国古典美学可为国产剧的创作与审美提供重要的美学源头。老子讲涤除玄鉴,孔子论兴观群怨,顾恺之提倡传神写照,宗炳主张澄怀味象,谢赫首提气韵生动,刘勰的隐秀与风骨,刘熙载的咏物与咏怀,严羽的妙悟说,李贽的童心说等等,这些博大精深的美学经典都可成为国产剧的审美根基。当然,西方的经典美学观念和现代影视美学观念亦可成为电视剧审美文化的理论支撑。关键是电视剧研究者如何坚守文化自觉,主动占领传统美学的精神高地并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与优长。
以《品剧》为书名,意为品评、品格和品位。在品评电视剧时,要有品格即独立人格、思辨意识和批判精神,还要有品位即气度、视野和格局。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