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2.1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內容簡介: |
系统介绍了配位化学的形成与发展,配合物中的化学键理论,配合物合成、结构和反应性能,与生命过程相关的配位化学,配位化合物与新材料、分子组装与器件以及纳米配位化学等多方面的内容。第二版对*版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增加了部分*研究进展和成果,还增加了纳米配位化学一章第6章,介绍了配位化合物纳米材料和以配合物为前体的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介绍了国际上具有代表性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以及我国广大科学工作者在相关领域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由浅入深,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本书可供从事化学、化工、环境、生物、生命、材料、医药卫生等相关学科的大专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的研究和技术人员,科技和政府的管理人员及各阶层的化学爱好者阅读。
|
目錄:
|
第1章配位化学简介1 11配位化学的形成与发展1 12配合物的分类、命名及异构现象5 121配合物的分类6 122配合物的命名10 123配合物中的异构现象12 13配合物中的化学键理论15 131价键理论15 132晶体场理论及配位场理论18 133分子轨道理论23 14我国的配位化学26 参考文献27 第2章配合物合成、结构和反应性能28 21配合物合成28 211加合、取代、氧化还原等反应合成经典配合物28 212特殊配合物的制备32 213模板法合成配合物33 214水热、溶剂热法合成配合物37 215分层、扩散法合成配合物39 216固相法合成配合物41 22配合物结构43 221配合物光谱与结构43 222结晶与X衍射晶体结构分析54 23配合物反应及催化性能59 231配体的反应60 232金属离子的反应——配位催化61 参考文献65 第3章与生命过程相关的配位化学——金属酶和金属蛋白67 31生物体系中的金属离子67 311金属酶、金属蛋白及金属药物67 312生命元素68 313有毒元素69 32典型金属酶金属蛋白70 321含铁氧载体71 322含铁蛋白和含铁酶76 323锌酶80 324铜蛋白和铜酶86 325含钼酶和含钴辅因子90 33模型研究97 331含锌酶的模拟97 332铜酶的模拟99 333固氮酶的模拟102 34金属药物104 341抗癌药物104 342其他含金属药物106 343金属离子与疾病109 参考文献109 第4章配位化合物与新材料111 41非线性光学材料111 411二阶非线性化合物112 412三阶非线性化合物118 42稀土配合物发光与材料122 421光致发光123 422电致发光126 43分子基磁性材料128 431六氰金属盐类分子磁体129 432八氰金属盐类分子磁体132 433其他桥联多核分子磁体配合物133 434自旋交叉磁性配合物137 435单分子磁体和单链磁体138 44配位聚合物与多孔材料142 441多孔配位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143 442分子识别与催化145 443离子识别与离子交换147 444吸附和脱附——气体储藏与分离材料149 参考文献153 第5章分子组装与器件156 51分子组装156 511笼状化合物156 512管状化合物162 513索烃型化合物165 514轮烷型化合物169 515树枝状化合物173 52分子器件176 521化学驱动的分子机器177 522电化学驱动的分子机器180 523pH值驱动的分子机器184 524光驱动的分子机器184 参考文献187 第6章纳米配位化学189 61配位化合物纳米材料189 611配位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190 612配位化合物纳米材料的性能196 62以配合物为前体的纳米材料201 63发展趋势205 参考文献206
|
內容試閱:
|
系统介绍了配位化学的形成与发展,配合物中的化学键理论,配合物合成、结构和反应性能,与生命过程相关的配位化学,配位化合物与新材料、分子组装与器件以及纳米配位化学等多方面的内容。第二版对第一版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增加了部分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还增加了纳米配位化学一章第6章,介绍了配位化合物纳米材料和以配合物为前体的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介绍了国际上具有代表性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以及我国广大科学工作者在相关领域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