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編輯推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区域收入差距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此意义上,
本书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演变过程,依据人口统计数据,分析我国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布现状;从多个维度计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收入差距状况及变化,并从整体上讨论了区域收入差距与人口迁移之间的静态、动态关系。除此之外,本书通过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收入的影响,创新性地构造了一个分析框架,从人口迁移的角度解释了我国区域差距倒U形变化原因,还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中西部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动向以及影响机制,探讨了预期收入差距对农村异质性劳动力迁移决策的影响。
內容簡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区域收入差距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此意义上,
本书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演变过程,依据人口统计数据,分析我国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布现状;从多个维度计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收入差距状况及变化,并从整体上讨论了区域收入差距与人口迁移之间的静态、动态关系。除此之外,本书通过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收入的影响,创新性地构造了一个分析框架,从人口迁移的角度解释了我国区域差距倒U形变化原因,还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中西部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动向以及影响机制,探讨了预期收入差距对农村异质性劳动力迁移决策的影响。
關於作者:
潘泽瀚,复旦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研究所青年副研究员,上海市晨光学者。曾在加拿大莱斯布里奇大学(University of Lethbridge)的Prentice 全球人口与经济研究院和地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为人口迁移与区域发展,已有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China Economic Review,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Cities,以及《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同时还担任中国人口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资源与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錄 :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研究的主要问题
1.3研究思路与框架
1.4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创新之处
第2章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
2.2区域收入差距形成原因
2.3简要评述
第3章中国人口迁移的发展
3.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发展
3.2中国迁移人口的分布现状
基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3.3本章小结
第4章中国区域收入差距与人口迁移的静态、动态关系
4.1中国区域收入差距的发展
4.2中国区域收入差距与人口迁移静态关系分析
4.3中国区域收入差距与人口迁移动态关系分析
4.4本章小结
第5章人口迁移对迁入、迁出地收入的影响
5.1人口迁入与迁入地收入
5.2人口迁出与迁出地收入
5.3本章小结
第6章中西部农村劳动力迁移动向及预期收入影响
基于微观数据的分析
6.1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动向
6.2留守还是迁移?
预期收入差距对四类迁移决策的影响
6.3离土还是离乡?
预期收入差距对迁移目的地选择的影响
6.4本章小结
第7章结论与讨论
7.1主要结论
7.2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人口迁移的经济学含义是劳动力要素在空间上的流动,这种流动会对地区间经济差异带来影响,进而改变区域收入差距;同时,区域收入差距作为一种经济条件在空间视角上的特征,正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但反过来又受到人口迁移的制约。两者之间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但纵观众多学者、流派的理论和观点,可以发现,已有的研究多从单个视角对两者关系作出分析,无法系统地阐述两者之间的内生关系,如人口学家、社会学家、地理学家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人口迁移、区域收入差距的空间特征及相关关系,或者多从微观视角探讨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对两者相互作用的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新古典经济学派则多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对劳动力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技术外部性等作用认识不足;而新经济地理学则建立了另一套理论框架,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从厂商行为、劳动力行为以及经济集聚的视角探讨人口迁移与工资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较适用于中期和短期的研究,但缺乏对长期变化的透视。因此,从理论上讲,过去对于人口迁移与区域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研究不能相互融合并发挥各学科的特有优势。因此,本书将从多个视角、融合多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证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试图提供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丰富此类交叉学科的研究模式,以体现出对此研究的理论意义。
研究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区域收入差距的特征及其关系又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迁移人口的增加和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逐步成为中国的两大社会现象,它们相伴发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又复杂多变:一方面,中国的人口迁移规模持续增长,并形成了由西向东由乡到城的主要迁移模式。但近年来跨区域、跨省的人口迁移却增长乏力,区域内、省内的人口迁移则快速增加。另一方面,虽然省际、城乡的绝对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但相对人均收入差距均呈现出缩小扩大缩小的变化过程,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倒U型变化明显。
中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新的经济增长潜力所在,如何正确疏导、促进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将对中国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持续增长、区域间协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正如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中国城镇化需着重解决三个1亿人的问题:第一个1亿人是促进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第二个1亿人是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第三个1亿人是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与此同时,中国也正经历产业升级与转移的过渡时期,国际市场的不景气、资环环境等禀赋的制约以及国内劳动力价格的提升,都迫使各级、各地政府调整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以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低端制造业转出的问题,中西部地区则面临着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中小城镇的问题,而这都与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劳动力的价格水平和收入状况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研究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收入差距的特征及关系,不仅能够为合理引导乡村人口流动,推动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以及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也有利于把握中国劳动力流动、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利于判断及预测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提供研究基础,为对于政府制定区域经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1.2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迁移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过程?当前中国的省际、省内、乡城迁移人口呈现出怎样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过程?区域收入差距与迁移人口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静态、动态关系?区域收入差距对省际、省内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布起到了怎样的影响?中国的人口迁移和区域收入差距在时间序列上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第三,近年来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有什么新的迁移动向?在微观视角下,中国人口迁移呈现出何种动力机制?预期收入差距的变化对个人迁移的选择是否迁出、是否迁回、迁移目标的设定会产生何种影响?在选择是否迁移、迁往何处时,异质性劳动力对于预期收入差距变化的反应又有何不同?在作哪些迁移决策时,会对预期收入差距变化的反应更加敏感?
第四,中国的刘易斯第一拐点是否已经到来?农村劳动力的迁出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收入、劳动生产效率有何影响?不同地形下影响又有何差异?通过分析人口迁出对迁出地收入的影响,是否能够为人口迁移对区域收入差距产生了倒U型影响这一结论提供一种解释?
第五,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随着中国人口迁移规模的持续快速增加,名义市场潜力增加对经济集聚地区的工资水平产生了何种影响,有何变化?在考虑技术外部性的条件下,不同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对经济集聚地区的工资水平产生了何种影响,有何变化?通过分析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收入的影响,是否能够为人口迁移对区域收入差距产生了倒U型影响这一结论提供其他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