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書城自編碼: 357548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建筑藝術
作者: 赵扬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44039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0-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9.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欲望与家庭小说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編輯推薦:
赵扬,中国新锐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优秀毕业生。现扎根大理,致力于探索建筑实践在转型期的中国乡村和城镇的崭新可能性;并在云南和江南地区的一系列项目中探寻中国建筑学的人文自然传统。
建筑师赵扬自我解剖、反省的成长笔记,真实记录建筑师琐碎、幸福的日常以及建筑从无到有的过程。
和雕塑相比,建筑更像舞蹈,它是时间性的。一个项目会经历成百上千个重要决定,如果大多数决定是建立在对当下现实的全然开放和觉悟基础之上,形成针对每一个具体境遇的观点,那么由这些观点层层累积和叠加所形成的建筑必然是耐人寻味的。
內容簡介:
本书记录了赵扬十余年的建筑实践及求学生涯,可以看到一位青年建筑的成长历程,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又重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建筑观,认为建筑师不应该固守理念,要放下对作品的执念,让建筑不断地向现实敞开心扉,自然生长出它该有的样子。好的房子,是建筑师和主人共同的作品,它不抗拒生活,而且因为生活,变成了更完整的场景。
關於作者:
赵扬,1980年出生于重庆市。2005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2007年在建筑师张轲的支持下,在北京创立标准营造-赵扬工作室。2010年获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同年,赵扬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学习,并于2012年获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并获选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归国后,赵扬将工作室迁往云南大理,探索建筑实践在转型期的中国城镇和乡村的可能性,并在以 喜洲竹庵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为代表的一系列公共和私人项目的设计中,探索建筑学对场所特质和生活方式的回归。2012年,赵扬获选劳力士艺术导师计划,在普利茨克奖得主、日本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的指导下,完成日本气仙沼市共有之家建筑项目。
赵扬应邀在哈佛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杰弗里巴瓦基金会等学术机构举办讲座,并于2019年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导师。赵扬建筑工作室于2015年10月受邀参加东京间画廊来自亚洲的日常展。工作室作品也多次获选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赵扬的作品和访谈也曾广泛发表于国内外著名期刊。
目錄
一 三个没盖完的房子 1
二 共有之家与妹岛的门徒 37
三 喜洲竹庵记 69
四 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 97
五 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 113
六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 141
七 从化势为形到离形得势 173
后记 直到第一个作品 197
前言2013年底,第六届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Rolex Mentor Protg Arts Initiative)在威尼斯落下帷幕。负责该计划建筑和视觉艺术两个门类的玛汀女士(Martine Verguet Tschanz)跟我提及,每一位学徒可以向劳力士申请两万五千瑞郎的经费作为该计划的后续资助来完成一个规模不大的艺术项目。这笔钱对于其他六个艺术门类文学、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及电影,都比较容易想象某种形式的呈现。但对于建筑,起码从我当时的实践方式来看,这点钱还撑不起像样的事情。玛汀于是建议我用这笔经费来出版一本作品集,并邀请我的导师妹岛和世先生访问大理,为书作序,作为对过去一年师徒关系的纪念。我欣然答应下来。
根据导师计划的规定,这项经费资助的项目应当在一年内完成,也就是2014年底。然而当时预计会很快完成并收入作品集的三个房子都因为种种现实问题而磕磕绊绊、前途未卜,出书的计划也因此一拖再拖,直到我们这三个在大理始接地气的项目最后被拖成了三个没盖完的房子,而另外三个真正的作品因为其他的机缘在大理落地生根,这已经是2017年了。2013年底,第六届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Rolex Mentor & Protg Arts Initiative)在威尼斯落下帷幕。负责该计划建筑和视觉艺术两个门类的玛汀女士(Martine Verguet Tschanz)跟我提及,每一位学徒可以向劳力士申请两万五千瑞郎的经费作为该计划的后续资助来完成一个规模不大的艺术项目。这笔钱对于其他六个艺术门类文学、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及电影,都比较容易想象某种形式的呈现。但对于建筑,起码从我当时的实践方式来看,这点钱还撑不起像样的事情。玛汀于是建议我用这笔经费来出版一本作品集,并邀请我的导师妹岛和世先生访问大理,为书作序,作为对过去一年师徒关系的纪念。我欣然答应下来。
根据导师计划的规定,这项经费资助的项目应当在一年内完成,也就是2014年底。然而当时预计会很快完成并收入作品集的三个房子都因为种种现实问题而磕磕绊绊、前途未卜,出书的计划也因此一拖再拖,直到我们这三个在大理始接地气的项目最后被拖成了三个没盖完的房子,而另外三个真正的作品因为其他的机缘在大理落地生根,这已经是2017年了。
这几年中,冯仕达先生每年都来大理看望我们,并用对谈的形式帮助我们梳理实践思路的演变和每个作品的特点。我也逐渐认识到传统作品集的形式已经安放不下作品的意涵。以照片、图纸和简要说明架构起来的再现方式适合呈现以完成度为导向的建筑作品,然而我们这些深植于大理民间的项目,都是在跟现实不断地推手中应变而来的。受制于现实的压力,又要从每一个局部的现实中借力。久而久之,我就明白这些看似情非得已的推手不仅仅是在克服困难,这背后的心态也不是安藤忠雄先生孤胆英雄式的屡败屡战;这些推手是一个项目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向现实敞开心扉的姿态。建筑师不再期待理念的完整,而是去揣摩并欣慰于一个房子能在人间长成它应该有的样子。
2016年初,竹庵建成。我开始尝试一种区别于设计说明的文体,来叙述一个项目从发端到完成的过程。我希望这些文字能够跟普通文化读者交流,而不局限于建筑学专业内部的讨论。我相信每个作品的意义都深植于它跟周遭世界的联系当中。这些联系可以一目了然,却往往被视而不见。和雕塑相比,建筑更像舞蹈,它是时间性的。一个项目会经历成百上千个重要决定,如果大多数决定是建立在对当下现实的全然开放和觉悟基础之上,形成针对每一个具体境遇的观点,那么由这些观点层层累积和叠加所形成的建筑必然是耐人寻味的。那么,建筑师的写作是不是也可以再现这些观点和它们成形时的语境呢?
《喜洲竹庵记》之后,我又写了《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作为发表项目的文章。但当时都没有想过要自己主笔来完成多年前对劳力士的承诺,毕竟码字不是我的专长。直到2017年底,当玛汀再次询问我书的进展时,我已经无地自容。当时正在做《仿佛若有光:大理访谈录》的黄菊便鼓励我自己写一本书,讲述这些年在大理做建筑的故事。黄菊是公众号行李的主笔,是人文地理的观察者和讲述者。她说她作为一个建筑学外行,觉得《喜洲竹庵记》这样的文章特别亲切,相信这是一种可以跟非专业读者沟通的建筑学写作方式。我当然也明白,对于这些项目,我作为主要当事人和全程目击者的角色是无法被替代的,讲述者的责任也只能自己担当了。
正式的写作从2018年春节开始,断断续续地持续了两年时间。写作过程是坎坷的,对我而言,经营文字远比经营空间更加困难重重。我也不能任性地停下工作室的业务,给自己一段时间专心投入写作。得失寸心知,文章是不能炮制的。当千头万绪的回忆在脑海中渐渐排列出线索,当初的感受、思维跟事实一一应对,文字才能借助恰当的语气在键盘上敲打出来。建筑不是建筑物,建筑设计是要格物。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文章要能明其先后,明其所以然。
包括后记在内一共写成八篇文章,成书的顺序基本上是以项目发端的时间为准。《三个没盖完的房子》和《共有之家与妹岛的门徒》可以说是一个准备和热身,是新发于硎;接下来的《喜洲竹庵记》《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和《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是用三个项目来呈现一个相对成熟的实践态度;《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是这个实践态度走出大理地文背景之外的尝试;《从化势为形到离形得势》是回过头来反观一个建筑学方法蜕变的过程;后记《直到第一个作品》是把我自己学建筑的历程作为标本,剖析建筑设计作为一种综合性职业技能的传递方式和建筑学作为一种文化思想的分享过程。完成全书,我亦备感释然。毕竟从青年到中年,对这个职业已经执着了二十年。这心里是藏匿了多少妄念,多少未解的心结。写作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清理,古人作文为天地立心,我先试着为自己立心吧。
2018年初,我终于迎来我的导师妹岛和世访问大理。在从竹庵回古城的路上,我问师父对我的作品的感受或者评价。她沉吟半晌,蹦出来一个假名单词おおらか。她说这个词不在汉字体系里,它确切的意思是在作为女性语言的日语里才有。她想用类似open-minded这样的英文概念来解释,又觉得不够贴切。后来懂日语的朋友说,这个词大概可以翻译为落落大方。我想,以妹岛对我职业经历的有限了解,这个评价已经足够,没必要勉强远在东京的师父来为我这段大理的历险作序。这本书的缘分还是由我自己来交代吧。
感谢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对我的资助和鞭策。感谢黄菊对我的耐心和信任,她坚持不懈地催稿和鼓励是我一直没有放弃写作的动力。感谢书籍设计师李猛先生在与日俱增的业务压力下,不厌其烦的推敲本书的图文架构和呈现方式。
书名《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也采用了《仿佛若有光:大理访谈录》里黄菊为我的访谈所作的题目。这虽然不是我自己喊出的口号,但反观全书,竟发现努力的方向都与这句话不谋而合。现代建筑像一个没有教养的男孩长成了野心勃勃的青年,几番自以为是之后,中年危机如约而至。礼失而求诸野,礼失更要求诸生活。即使文化的乡野、文明的旷野都被蚕食殆尽,生而为人,我们总还可以反求诸己,在平常而真实的日子中去感知尺度和分寸,明辨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是彻底荒谬的。在云南,在大理,人间的氛围被一种叫作好在云南话,大概可以译为good life的集体无意识所萦绕。这个尚不能用生产和消费来定义生活的地方就是这样心甘情愿地落后着。
生活之树常青。
內容試閱
2013年底,第六届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Rolex Mentor & Protg Arts Initiative)在威尼斯落下帷幕。负责该计划建筑和视觉艺术两个门类的玛汀女士(Martine Verguet Tschanz)跟我提及,每一位学徒可以向劳力士申请两万五千瑞郎的经费作为该计划的后续资助来完成一个规模不大的艺术项目。这笔钱对于其他六个艺术门类文学、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及电影,都比较容易想象某种形式的呈现。但对于建筑,起码从我当时的实践方式来看,这点钱还撑不起像样的事情。玛汀于是建议我用这笔经费来出版一本作品集,并邀请我的导师妹岛和世先生访问大理,为书作序,作为对过去一年师徒关系的纪念。我欣然答应下来。
根据导师计划的规定,这项经费资助的项目应当在一年内完成,也就是2014年底。然而当时预计会很快完成并收入作品集的三个房子都因为种种现实问题而磕磕绊绊、前途未卜,出书的计划也因此一拖再拖,直到我们这三个在大理始接地气的项目最后被拖成了三个没盖完的房子,而另外三个真正的作品因为其他的机缘在大理落地生根,这已经是2017年了。
这几年中,冯仕达先生每年都来大理看望我们,并用对谈的形式帮助我们梳理实践思路的演变和每个作品的特点。我也逐渐认识到传统作品集的形式已经安放不下作品的意涵。以照片、图纸和简要说明架构起来的再现方式适合呈现以完成度为导向的建筑作品,然而我们这些深植于大理民间的项目,都是在跟现实不断地推手中应变而来的。受制于现实的压力,又要从每一个局部的现实中借力。久而久之,我就明白这些看似情非得已的推手不仅仅是在克服困难,这背后的心态也不是安藤忠雄先生孤胆英雄式的屡败屡战;这些推手是一个项目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向现实敞开心扉的姿态。建筑师不再期待理念的完整,而是去揣摩并欣慰于一个房子能在人间长成它应该有的样子。
2016年初,竹庵建成。我开始尝试一种区别于设计说明的文体,来叙述一个项目从发端到完成的过程。我希望这些文字能够跟普通文化读者交流,而不局限于建筑学专业内部的讨论。我相信每个作品的意义都深植于它跟周遭世界的联系当中。这些联系可以一目了然,却往往被视而不见。和雕塑相比,建筑更像舞蹈,它是时间性的。一个项目会经历成百上千个重要决定,如果大多数决定是建立在对当下现实的全然开放和觉悟基础之上,形成针对每一个具体境遇的观点,那么由这些观点层层累积和叠加所形成的建筑必然是耐人寻味的。那么,建筑师的写作是不是也可以再现这些观点和它们成形时的语境呢?
《喜洲竹庵记》之后,我又写了《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作为发表项目的文章。但当时都没有想过要自己主笔来完成多年前对劳力士的承诺,毕竟码字不是我的专长。直到2017年底,当玛汀再次询问我书的进展时,我已经无地自容。当时正在做《仿佛若有光:大理访谈录》的黄菊便鼓励我自己写一本书,讲述这些年在大理做建筑的故事。黄菊是公众号行李的主笔,是人文地理的观察者和讲述者。她说她作为一个建筑学外行,觉得《喜洲竹庵记》这样的文章特别亲切,相信这是一种可以跟非专业读者沟通的建筑学写作方式。我当然也明白,对于这些项目,我作为主要当事人和全程目击者的角色是无法被替代的,讲述者的责任也只能自己担当了。
正式的写作从2018年春节开始,断断续续地持续了两年时间。写作过程是坎坷的,对我而言,经营文字远比经营空间更加困难重重。我也不能任性地停下工作室的业务,给自己一段时间专心投入写作。得失寸心知,文章是不能炮制的。当千头万绪的回忆在脑海中渐渐排列出线索,当初的感受、思维跟事实一一应对,文字才能借助恰当的语气在键盘上敲打出来。建筑不是建筑物,建筑设计是要格物。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文章要能明其先后,明其所以然。
包括后记在内一共写成八篇文章,成书的顺序基本上是以项目发端的时间为准。《三个没盖完的房子》和《共有之家与妹岛的门徒》可以说是一个准备和热身,是新发于硎;接下来的《喜洲竹庵记》《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和《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是用三个项目来呈现一个相对成熟的实践态度;《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是这个实践态度走出大理地文背景之外的尝试;《从化势为形到离形得势》是回过头来反观一个建筑学方法蜕变的过程;后记《直到第一个作品》是把我自己学建筑的历程作为标本,剖析建筑设计作为一种综合性职业技能的传递方式和建筑学作为一种文化思想的分享过程。完成全书,我亦备感释然。毕竟从青年到中年,对这个职业已经执着了二十年。这心里是藏匿了多少妄念,多少未解的心结。写作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清理,古人作文为天地立心,我先试着为自己立心吧。
2018年初,我终于迎来我的导师妹岛和世访问大理。在从竹庵回古城的路上,我问师父对我的作品的感受或者评价。她沉吟半晌,蹦出来一个假名单词おおらか。她说这个词不在汉字体系里,它确切的意思是在作为女性语言的日语里才有。她想用类似open-minded这样的英文概念来解释,又觉得不够贴切。后来懂日语的朋友说,这个词大概可以翻译为落落大方。我想,以妹岛对我职业经历的有限了解,这个评价已经足够,没必要勉强远在东京的师父来为我这段大理的历险作序。这本书的缘分还是由我自己来交代吧。
感谢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对我的资助和鞭策。感谢黄菊对我的耐心和信任,她坚持不懈地催稿和鼓励是我一直没有放弃写作的动力。感谢书籍设计师李猛先生在与日俱增的业务压力下,不厌其烦的推敲本书的图文架构和呈现方式。
书名《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也采用了《仿佛若有光:大理访谈录》里黄菊为我的访谈所作的题目。这虽然不是我自己喊出的口号,但反观全书,竟发现努力的方向都与这句话不谋而合。现代建筑像一个没有教养的男孩长成了野心勃勃的青年,几番自以为是之后,中年危机如约而至。礼失而求诸野,礼失更要求诸生活。即使文化的乡野、文明的旷野都被蚕食殆尽,生而为人,我们总还可以反求诸己,在平常而真实的日子中去感知尺度和分寸,明辨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是彻底荒谬的。在云南,在大理,人间的氛围被一种叫作好在云南话,大概可以译为good life的集体无意识所萦绕。这个尚不能用生产和消费来定义生活的地方就是这样心甘情愿地落后着。
生活之树常青。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