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4.6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1.8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99.7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4.9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7.3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7.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收谚语13000多条,包括少量描述语,古今兼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释义完备,分释和通释相结合;例句多出自古今文学作品,生动典型;
条目为主、副条,主条按音序编排,并有条目首字拼音索引、笔画索引供查检。
|
內容簡介: |
本词典收录常见的谚语,也兼收一些结构与谚语相似的、常用的、有代表性的描述语等,收条约10000条。条目按音序、笔画排列,分主条和副条。条目下设释义、注音、例句、副条、提示等栏目。释义通俗易懂,一般先释基本义,再释比喻义、引申义等。例句多出自史书及古今文学作品,生动典型,便于理解。本词典是适合大中学生和一般读者使用的工具书,有助于读者掌握谚语,对促进谚语发展、弘扬传统文化有一定意义。
|
關於作者: |
高歌东,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天津市语言学会副会长等。出版学术专著《歇后语》《惯用语》《惯用语再探》《广播语言专题研究》《汉语描述语辞典》《汉语惯用语大辞典》《惯用语小词典》等,担任《语海》编委审订。出版长篇武侠小说《妙玉传奇》(《红楼梦》续书)、《情缘》等。
|
目錄:
|
目录
前言 1
凡例 7
条目首字拼音索引 11
条目首字笔画索引 22
正文 1-1049
前言前言
我们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谚语,这些谚语以其生动深刻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而生生不息。汉语中的谚语,有史可查的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周代古书中引用谚语时就以古者有谚称谓,甚至还明确指称为夏谚。所以说,在夏商时,汉民族就有自己的谚语了。而到了现代,汉语不仅继承了古代谚语,而且创造性发展了古代谚语,使之扬起了智慧的朵朵浪花,并波涛滚滚地奔向前方,最终汇入汉语语汇的蓝色海洋。
我们在古籍中见到的俚语,细分析起来也会发现,它们多是今天我们认知的谚语。如:
俚语谓:盗虽小人,智过君子。此语固可鄙笑。然盗之奸诈,实有出人意表者,可诛也。费衮《梁溪漫志俚语盗智》
陈无己诗,亦多用一时俚语。如昔日剜疮今补肉,百孔千疮容一罅。庄季裕《鸡肋编》
俚语狐欲渡河,无奈尾何。应劭《风俗通义正失》前言
我们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谚语,这些谚语以其生动深刻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而生生不息。汉语中的谚语,有史可查的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周代古书中引用谚语时就以古者有谚称谓,甚至还明确指称为夏谚。所以说,在夏商时,汉民族就有自己的谚语了。而到了现代,汉语不仅继承了古代谚语,而且创造性发展了古代谚语,使之扬起了智慧的朵朵浪花,并波涛滚滚地奔向前方,最终汇入汉语语汇的蓝色海洋。
我们在古籍中见到的俚语,细分析起来也会发现,它们多是今天我们认知的谚语。如:
俚语谓:盗虽小人,智过君子。此语固可鄙笑。然盗之奸诈,实有出人意表者,可诛也。费衮《梁溪漫志俚语盗智》
陈无己诗,亦多用一时俚语。如昔日剜疮今补肉,百孔千疮容一罅。庄季裕《鸡肋编》
俚语狐欲渡河,无奈尾何。应劭《风俗通义正失》
例子中的盗虽小人,智过君子指别看窃贼品质恶劣,但智慧却多,狡猾而且善用计谋。百孔千疮容一罅指已经有了许多的漏洞,也能容得下一个缝隙。狐欲渡河,无奈尾何比喻想做又有所顾虑。这三个例子中的俚语都含有完整意义,而且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通俗编》俚语集对:大家马儿大家骑,乡里狮子乡下跳。按:乡里狮子乡下跳,今语作乡下狮子乡下舞。言乡镇之礼,不行于城市也。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里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言自然也。今大圣创业,岂唯处置见子弟而已,当制长久之法,使万代奉行。《新唐书马周传》
这两个例子都是一种俚语集对的形式。大家马儿大家骑,乡里狮子乡下跳,旧时比喻富贵人家的媳妇只能侍奉富贵人家也解释为公有的东西大家都可以用,而乡下的风俗礼节只适合乡间。贫不学俭,富不学奢指贫穷了缺衣少食,自然会节俭,富裕了就自然奢侈,这不是学来的,是在客观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是存在决定意识。形容客观现实对人生活作风的影响很大。
俚俗语有可取者:处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春渚纪闻》
处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也是我们常说的俗语,在这里又称作俚俗语。
还有的称这类语句单位作里语。这里的里指乡里、邻里。就是说,这是在乡间流传的土语。例:
里语曰: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大王宜深以鲁王为戒,改易其行,战战兢兢,尽敬朝廷,如此则无求不得。《三国志吴书孙奋传》
由此可见,前人所说的俚语、俚俗语或里语,是指那些具有语句结构,又具有完整意义的,通俗且在乡间广泛流行的语句单位。正因为如此,我们把它们看作了谚语。
古时,权贵们认为俚语来自老百姓,流行于街头巷尾,上不了大雅之堂。这正说明,谚语生根于平民百姓,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在社会实践中开花结果。所以说,它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结晶,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有些谚语则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它们在历史长河中一代一代相传,一代一代提炼,通过扬弃、充实,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性更加鲜明,成为警示、劝讽、启迪后人的常用语,对于人们认识社会,参与实践,行事为人,提高社会修养,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温端政先生曾在《谚语》一书中把谚语定义为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俗语,他是就谚语的内容而言的。这种定义十分精当。
正因为谚语来自百姓,说的是百姓的话,讲的是身边的事,摆的是人人共知的理,所以很接地气,深受欢迎。如: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人心诚,事竟成;真金不怕火炼;船到桥头自然直;等等。
谚语的突出特点是通俗易懂,有许多谚语几乎就是大白话、现成话。如果离开这一特点,也就离开了谚语本身。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在选取谚语时,着眼于通俗性。不通俗的,特别是生涩难懂的语句尽量不予收入。收入一些古籍中的谚语条,主要考虑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为方便读者查检使用,本书也酌情收入一些有代表性的描述性短语。以前有些专家把结构类似谚语的短语,其中也包括描述性短语,列入谚语中。后来又有专家把描述性短语列入惯用语,也有列入形容语的。我们管它叫描述语。对此,可能有些读者还比较生疏。因为这还是一个新概念。它是从惯用语或谚语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形式。高歌东、高鹏《汉语描述语辞典谈谈汉语描述语》说:我们所说的描述语是指那些专门用来对事物的性质、状态、程度进行描述的句子。如:一竿子插到底、小船跑顺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你上你的天堂,我下我的地狱等。从这类语句的结构来看,像谚语,是一个短句,有些还是上下句集对结构;从它们自身意义构成的修辞手法来看,又多是比喻、引申和形容手法。只是从内容来看,它不含哲理,不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不具有指导意义。
一些专家从这些语句的意义构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内容着眼,认为它们只具有比喻义和形容义,只具有描述功能,把它归入了惯用语。武占坤先生在《汉语熟语通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中则把惯用语分为简言惯用语和多言惯用语。多言惯用语指的就是这些描述性短句。这种结构上的分类,也是对惯用语的一种细化。
不管是把这类语句看作谚语还是看作惯用语,都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假如我们改变一下思维模式,把它从谚语和惯用语中分离出来,独成系统,也就避免了这种交叉和在谚语、惯用语之间游离、摆动的现象。之前,王有钧先生就提出把这类语句归作形容语,其《形容语小辞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中就收入了许多这类语句。王有钧先生所说的形容语,颇有点接近描述语的意味。当然,究竟如何看待这类描述性的语句,还有待于语言学界的专家学者做进一步探讨。但这不影响在谚语词典中收入一些比较常用的描述性语句。
我们看到,涉及人情世故的谚语更具活力和应用市场,也更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而农谚、气象谚则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具体的适用群体,本书不予收入。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谚语里有一部分是所谓农谚,它凝聚着人们对气候和农事的经验,形式也都紧凑,但是它不涉及人情世故。《中国俗语大辞典序》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任何语句形式都有一个生成、发展、完善的过程,由于我们的阅历和认识水平有限,也由于我们所搜集到的资料有限,因此本书只选择比较通用的和比较有代表性的条目编入。同时,本书也酌情收入一些比较新的谚语,但有些可能还在成长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再说,同一条谚语也可能有几种表现形式,有一些结构形式也会在实际运用中有某种成分的调整或改变,这也是允许的,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四川辞书出版社领导的充分重视和积极支持,也得到了责任编辑的热情关心和细心指导,在这里,我们表示衷心的谢意。
欢迎学术界的专家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
高歌东2019年4月
|
內容試閱:
|
前言
我们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谚语,这些谚语以其生动深刻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而生生不息。汉语中的谚语,有史可查的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周代古书中引用谚语时就以古者有谚称谓,甚至还明确指称为夏谚。所以说,在夏商时,汉民族就有自己的谚语了。而到了现代,汉语不仅继承了古代谚语,而且创造性发展了古代谚语,使之扬起了智慧的朵朵浪花,并波涛滚滚地奔向前方,最终汇入汉语语汇的蓝色海洋。
我们在古籍中见到的俚语,细分析起来也会发现,它们多是今天我们认知的谚语。如:
俚语谓:盗虽小人,智过君子。此语固可鄙笑。然盗之奸诈,实有出人意表者,可诛也。费衮《梁溪漫志俚语盗智》
陈无己诗,亦多用一时俚语。如昔日剜疮今补肉,百孔千疮容一罅。庄季裕《鸡肋编》
俚语狐欲渡河,无奈尾何。应劭《风俗通义正失》
例子中的盗虽小人,智过君子指别看窃贼品质恶劣,但智慧却多,狡猾而且善用计谋。百孔千疮容一罅指已经有了许多的漏洞,也能容得下一个缝隙。狐欲渡河,无奈尾何比喻想做又有所顾虑。这三个例子中的俚语都含有完整意义,而且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通俗编》俚语集对:大家马儿大家骑,乡里狮子乡下跳。按:乡里狮子乡下跳,今语作乡下狮子乡下舞。言乡镇之礼,不行于城市也。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里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言自然也。今大圣创业,岂唯处置见子弟而已,当制长久之法,使万代奉行。《新唐书马周传》
这两个例子都是一种俚语集对的形式。大家马儿大家骑,乡里狮子乡下跳,旧时比喻富贵人家的媳妇只能侍奉富贵人家也解释为公有的东西大家都可以用,而乡下的风俗礼节只适合乡间。贫不学俭,富不学奢指贫穷了缺衣少食,自然会节俭,富裕了就自然奢侈,这不是学来的,是在客观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是存在决定意识。形容客观现实对人生活作风的影响很大。
俚俗语有可取者:处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春渚纪闻》
处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也是我们常说的俗语,在这里又称作俚俗语。
还有的称这类语句单位作里语。这里的里指乡里、邻里。就是说,这是在乡间流传的土语。例:
里语曰: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大王宜深以鲁王为戒,改易其行,战战兢兢,尽敬朝廷,如此则无求不得。《三国志吴书孙奋传》
由此可见,前人所说的俚语、俚俗语或里语,是指那些具有语句结构,又具有完整意义的,通俗且在乡间广泛流行的语句单位。正因为如此,我们把它们看作了谚语。
古时,权贵们认为俚语来自老百姓,流行于街头巷尾,上不了大雅之堂。这正说明,谚语生根于平民百姓,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在社会实践中开花结果。所以说,它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结晶,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有些谚语则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它们在历史长河中一代一代相传,一代一代提炼,通过扬弃、充实,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性更加鲜明,成为警示、劝讽、启迪后人的常用语,对于人们认识社会,参与实践,行事为人,提高社会修养,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温端政先生曾在《谚语》一书中把谚语定义为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俗语,他是就谚语的内容而言的。这种定义十分精当。
正因为谚语来自百姓,说的是百姓的话,讲的是身边的事,摆的是人人共知的理,所以很接地气,深受欢迎。如: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人心诚,事竟成;真金不怕火炼;船到桥头自然直;等等。
谚语的突出特点是通俗易懂,有许多谚语几乎就是大白话、现成话。如果离开这一特点,也就离开了谚语本身。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在选取谚语时,着眼于通俗性。不通俗的,特别是生涩难懂的语句尽量不予收入。收入一些古籍中的谚语条,主要考虑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为方便读者查检使用,本书也酌情收入一些有代表性的描述性短语。以前有些专家把结构类似谚语的短语,其中也包括描述性短语,列入谚语中。后来又有专家把描述性短语列入惯用语,也有列入形容语的。我们管它叫描述语。对此,可能有些读者还比较生疏。因为这还是一个新概念。它是从惯用语或谚语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形式。高歌东、高鹏《汉语描述语辞典谈谈汉语描述语》说:我们所说的描述语是指那些专门用来对事物的性质、状态、程度进行描述的句子。如:一竿子插到底、小船跑顺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你上你的天堂,我下我的地狱等。从这类语句的结构来看,像谚语,是一个短句,有些还是上下句集对结构;从它们自身意义构成的修辞手法来看,又多是比喻、引申和形容手法。只是从内容来看,它不含哲理,不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不具有指导意义。
一些专家从这些语句的意义构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内容着眼,认为它们只具有比喻义和形容义,只具有描述功能,把它归入了惯用语。武占坤先生在《汉语熟语通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中则把惯用语分为简言惯用语和多言惯用语。多言惯用语指的就是这些描述性短句。这种结构上的分类,也是对惯用语的一种细化。
不管是把这类语句看作谚语还是看作惯用语,都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假如我们改变一下思维模式,把它从谚语和惯用语中分离出来,独成系统,也就避免了这种交叉和在谚语、惯用语之间游离、摆动的现象。之前,王有钧先生就提出把这类语句归作形容语,其《形容语小辞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中就收入了许多这类语句。王有钧先生所说的形容语,颇有点接近描述语的意味。当然,究竟如何看待这类描述性的语句,还有待于语言学界的专家学者做进一步探讨。但这不影响在谚语词典中收入一些比较常用的描述性语句。
我们看到,涉及人情世故的谚语更具活力和应用市场,也更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而农谚、气象谚则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具体的适用群体,本书不予收入。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谚语里有一部分是所谓农谚,它凝聚着人们对气候和农事的经验,形式也都紧凑,但是它不涉及人情世故。《中国俗语大辞典序》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任何语句形式都有一个生成、发展、完善的过程,由于我们的阅历和认识水平有限,也由于我们所搜集到的资料有限,因此本书只选择比较通用的和比较有代表性的条目编入。同时,本书也酌情收入一些比较新的谚语,但有些可能还在成长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再说,同一条谚语也可能有几种表现形式,有一些结构形式也会在实际运用中有某种成分的调整或改变,这也是允许的,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四川辞书出版社领导的充分重视和积极支持,也得到了责任编辑的热情关心和细心指导,在这里,我们表示衷心的谢意。
欢迎学术界的专家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
高歌东2019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