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家小书 译馆 骑士:历史与文化
》
售價:HK$
56.4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HK$
56.9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
編輯推薦: |
国内*部全景式史志式记录小康工程的鸿篇巨作
讲述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至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辛历程
由13位作者组成的创作团队,深入一线采写,历时一年多,数易其稿而成
四卷一百余万字,书写了六七百宗生动的故事,一千多个人物
以百姓的视角,从日常生活细节的变化,展现时代的变迁
以历史的高度,讲述从两千年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小康梦
以全球的视野,向世界生动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广东故事
献给新时代,献给在小康路上不懈奋斗的人们
|
內容簡介: |
《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卷二 风生水起,记录了1992-2001十年间广东省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诸多侧面的变化,努力以求呈现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开放初期,广东省风生水起的建设成就,广东人民日渐开放活跃的观念及思想和社会变迁。
作品以详实的数据串联着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叙述朴实,既展现了成就,也写出了反思,主体激昂,在曲折中前行。如四张考卷写到村民集体土地的再次解放,是敢为天下先的顺德人闯出一条路;分享艰难中,企业改制靓女先嫁的华宝集团的黯然退场还有内地的生鲜三趟车,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等等,有经历时代事件的感动和回忆,也有立于时间之外的审视和客观总结。
全书内容全面、数据详实、事例充足,在客观理性的基础上兼具趣味性与可读性。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宏观视野和细节把握,不仅提供详细的数据和资料记载,还紧密结合当时的新闻事件和百姓故事,将社会发展与不同社会个体联系起来,以小见大,使叙事生动丰满,富有人文关怀。
|
關於作者: |
章石山
为集体创作团队总笔名。石山取自13位创作团队成员的谐音。由广东省作协牵头,组织省内优秀作家和媒体人组成的集体创作团队,包括张培忠、喻季欣、黎衡、姚中才、王十月、何龙、刘鉴、陈启文、盛慧、李焱鑫、曾平标、王威廉、陈枫等。
|
目錄:
|
第一章 东方风来
勇者不惧 香老大的春天 一个村庄的世界贡献 都市无脚鸟
第二章 四张考卷
股市起伏 劳资平衡 生产安全 通胀压力
第三章 分享艰难
五月榴花照眼明 改到深处是产权 阵痛
第四章 立法时代
侨光案的启示 市场经济催生立法浪潮 司法的公平正义 筑牢小康之基
第五章 艺海拾贝
手掌上的星光 情满珠江 倾听花开的声音 纸媒的黄金时代
第六章 美在花城
让美丽走上舞台 给时尚重新定义 将瞬间变成永恒
第七章 青山一道同云雨
一个都不能少 每人都出分力 大家在一个村
第八章 大地雅歌
高速奏鸣 城乡交响 社保华彩
第九章 把农民装在心里
村民说了算 先富带后富 关键看老乡
第十章 回归与入世
共饮一江水 母亲!我们要回来 是星辰大海
|
內容試閱:
|
勇者不惧
中国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是重提阶级斗争走回头路?
1991年2月15日至4月12日,时任《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兼副总编辑的周瑞金,联手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施芝鸿、《解放日报》评论部的凌河,共同署名“皇甫平”,连续在《解放日报》头版发表系列评论:《做改革开放的“领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四篇系列文章一扫当时舆论上对改革开放欲言又止的沉闷气氛,激情、鲜明地歌唱改革、鼓动改革,构成了名震一时的“皇甫平系列评论”。4月,新华社《半月谈》杂志发表评论呼应皇甫平,支持不能对改革开放任意进行“姓资”还是“姓社”的诘难。“姓资”还是“姓社”,是中国当时面对的重要的问题,这将决定中国走向何处。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乃至深圳更是争议漩涡中心,受到的质疑和压力可想而知。
经济特区的建设者们,也面临着困惑与不安。这一时期的思想背景,以及中国人的选择,决定了后来中国的走向,也夯实了改革的思想基础。
一组经济数据,可以支撑这一选择的必然性与重要性。自从中国走出“十年内乱”,开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快速复苏,1982年至1991年这十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分别约为:1982年9.1%,1983年10.9%,1984年15.2%,1985年13.5%,1986年8.8%,1987年11.6%,1988年11.3%,而到了1989年下滑到4.1%,1990年更是降低到了3.8%。以务实著称的邓小平,面对国内“姓资”“姓社”的纷争,掷地有声地给出了回应。
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然而,整个国家,还需要更明确的声音、更掷地有声的回应、更引人瞩目的动作,来打消国内国外对改革的疑虑,将人们的思想动力,统一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正是这一背景,催生了1992年初邓小平的第二次南方谈话。对于这段历史,已有诸多著作记述。而在当时,这一切进行得十分低调,以至于,始于1992年1月17日的南方谈话,到是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陈锡添撰写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南方谈话才在全国广泛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