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学校课程发展的实践范式(特色课程建设丛书)

書城自編碼: 358311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吴晓旭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07176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0.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影响力原则
《 影响力原则 》

售價:HK$ 78.2
德川家康(全十三册)(他用30年活了下来,建立起300年基业)
《 德川家康(全十三册)(他用30年活了下来,建立起300年基业) 》

售價:HK$ 918.9
新知文库·动人的北平
《 新知文库·动人的北平 》

售價:HK$ 34.3
萧条中的生存策略
《 萧条中的生存策略 》

售價:HK$ 57.4
银色瀑布:美国兵工厂与中途岛海战
《 银色瀑布:美国兵工厂与中途岛海战 》

售價:HK$ 79.4
乔丹法则
《 乔丹法则 》

售價:HK$ 80.3
如何不被一杯水淹没
《 如何不被一杯水淹没 》

售價:HK$ 67.9
流人系列03:猛虎 午夜文库
《 流人系列03:猛虎 午夜文库 》

售價:HK$ 90.9

 

編輯推薦:
《学校课程发展的实践范式》重点关注学校整体课程与特色课程的有机融合,重点关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和特色课程建设,构建起各类课程协调发展的高质量、有特色、可选择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
內容簡介:
《学校课程发展的实践范式》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积极统整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优化学校课程体系,设计学校特色课程图谱,推进学习方式深度变革,以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课程、促进其全面且个性的发展为目标,构建一个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协同发展的小浪花课程体系。
课程意在为生命成长注入蓬勃的力量,让每一个孩子向着活泼泼的生命状态迈进。课程即生命场域,是活泼泼的生命状态;课程即丰富经历,是学习的机会和过程;课程即个性张扬,是带给儿童幸福的礼物;课程即美好生活,是还原的儿童生活。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小浪花。让儿童在丰富的课程中遇到*活泼的自己,这便是我校小浪花课程的追求。
關於作者:
杨四根,笔名杨四耕,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学原理专业毕业,获教育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
目錄
前言 学校课程变革与内涵发展 1
第一章 共生语文: 在对话中实现精神成长
语文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文化的传承、语言的运用、视野的开阔、心态的开放、思维的创新,无不和语文学习有密切的关系。共生语文遵循母语学习规律,在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伙伴对话中,相互浸润、共生共赢,最终实现精神的成长。
课程哲学与价值追求 共生语文,滋养精神的语文
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用共生理念丰富学科的内涵
课程框架与目标匹配 满足多元化语文学习需求
课程实施与评价支撑 多维度推进语文学习活动
第二章 臻美数学: 淬炼儿童的理性与逻辑
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臻美数学把激活儿童的思维,淬炼学生的理性与逻辑作为数学教育的根本追求,致力于促进每一个学生活泼地、富有个性地发展,最充分地让每一个生命蓬勃生长。
课程哲学与价值追求 富有理性与逻辑之美的数学
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引领儿童实现臻美愿景
课程框架与目标匹配 构筑完整的数学习得通道
课程实施与评价支撑 带领儿童走进臻美数学乐园
第三章 动感英语: 赋予语言学习以美妙的旋律
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思想家蒙田说:语言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掌握交流工具,形成跨文化意识,促进思维发展是英语学习的需求,更是我们动感英语的期望。我们力求通过充满动感的英语课程,让学生获得丰盈的学习体验,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哲学与价值追求 让语言学习充满生命的质感
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框架与目标匹配 满足儿童多元的语言学习需求
课程实施与评价支撑 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活动
第四章 生动科学: 在探索中感受科学世界的美妙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生动科学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带领儿童以活跃的方式进行科学探索,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体验生动的科学世界,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
课程哲学与价值追求 世界因探索而变得生动
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
课程框架与目标匹配 回到完整的科学世界
课程实施与评价支撑 以活跃的方式开始探索旅程
第五章 雅韵美术: 描绘一幅清新朴素的美学画卷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美术就是在这扇窗口展示一幅自然朴素、淡雅清新、经典别致的美学画卷。雅韵美术让儿童感受雅韵,欣赏美;徜徉雅韵,品味美;融入雅韵,汲取美;展现雅韵,表达美。雅韵美术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美术知识和技能,人也因此变得温文尔雅、揽气于胸。
课程哲学与价值追求 雅韵美术,满足儿童审美需求
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多彩画卷,丰富儿童精神世界
课程框架与目标匹配 五彩缤纷,设计多维美术活动
课程实施与评价支撑 立体推进,深化儿童审美体验
第六章 唯美音乐: 陪伴儿童走进唯美的音乐世界
《礼记乐记》中记载: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意思是说,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根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音乐是无形的音响艺术,是构成富有动力性结构的情感艺术,是对美的感知和理解,也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唯美音乐为了每一位儿童的身心发展,从儿童的内心出发,提高儿童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陪伴儿童走进唯美的音乐世界。
课程哲学与价值追求 陶冶情操,获得音乐艺术审美的直接体验
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涵养美感,建立起儿童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课程框架与目标匹配 全面设计,引领儿童进入唯美的音乐世界
课程实施与评价支撑 提供体验,全面促进儿童音乐美感的成长
第七章 活力体育: 激活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毛泽东指出:体育于吾人占第一之位置。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体育者,人类自养生之道,是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德志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志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鼓励儿童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激发儿童参与运动的兴趣,培养体育运动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让儿童摆脱被动参与体育学习的状态,是活力体育的目标。我阳光,我健康,只有让体育变得丰富多彩,才能让儿童的运动兴趣转变成习惯。
课程哲学与价值追求 让体育变得丰富多彩
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课程框架与目标匹配 设计多样化体育课程
课程实施与评价支撑 让体育学习充满活力
第八章 积极心育: 挖掘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潜能
周恩来说过: 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本性,每个人都有自身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积极力量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发地表现出来,就像农民播下一粒种子,没有后天的其他条件,它就无法顺利成长。心育就是要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潜能,帮助孩子实现自我成长。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我们更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儿童积极的心理力量。
课程哲学与价值追求 让人性的积极力量自发表现出来
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
课程框架与目标匹配 设计有点有面的心理辅导课程
课程实施与评价支撑 全面渗透与关注个体相结合
第九章 立体技术: 让儿童全方位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
信息,是人类传承文明,把握未来的载体。信息技术时代,人们的学习不再囿于教室和课本,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进而呈现立体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21世纪的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孩子的信息技术科学素养为己任,让孩子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点燃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哲学与价值追求 信息沟通世界,科技引领生活
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发展儿童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课程框架与目标匹配 全面满足信息技术学习需求
课程实施与评价支撑 开展多彩的信息技术活动
第十章 美好课堂: 让儿童学会过美好生活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优秀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法治意识,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导儿童学会过美好生活。人类需要道德,社会需要法治,归根结底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承载着与人的独特价值和社会的伟大使命,对培养少年儿童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课程哲学与价值追求 引导每一个孩子学会过美好生活
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丰富儿童的社会认知和内心世界
课程框架与目标匹配 立足于儿童生活的学科课程设计
课程实施与评价支撑 让每一个孩子浸润在美好里
后记
內容試閱
丛书总序 走向课程自觉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忙忙碌碌;这是一个无坐标的时代,很多人都不知身处何方;这是一个看不见路的时代,大家都不知该如何去面对新的情境;这是一个感觉模糊的时代,对很多事我们缺乏了应有的自觉和反思。
面对这样一个时代,我们需要有起码的文化自觉。在费孝通先生看来,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里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文化自觉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
要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化自觉是不可或缺的。在我看来,课程领域的文化自觉就是课程自觉,它是人们基于对课程的理性认识,为着课程品质的提升而有清晰的目标意识和科学的路径观念,自觉参与课程变革实践的理性之思与理性之行。
课程自觉是一种有密度的自觉,它不是一个简单概念,而是一种思想、一种行动、一种文化,包含课程自知、课程自在、课程自为、课程自省以及课程自立等基本构成。推进特色课程建设,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自觉呢?
1. 清晰的课程自知。课程自知是人们对特定课程情境的自觉理解,对课程理念和愿景的清晰判断,对课程内容和框架的基本认识,对课程实施路径和方位的整体把握。认识课程,认识自我,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一位校长来说,课程自知意味着对学校课程规划的整体理解,自觉研判学校文化与课程建构的关系、育人目标与课程架构的关系、资源调配与课程实施的关系;对一位教师来说,课程自知意味着对学科课程群建设的自觉思考,自觉跳出课程即科目课程即教学内容等狭隘的课程观,建立与立德树人要求相适应的崭新课程观。
2. 透彻的课程自在。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他曾将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是物体同其本身等同的存在,自为的存在是同意识一起扩展的存在。课程自觉需要深刻理解课程自在的文化,需要完整把握课程自在的处境,需要清晰认识课程变革的制度环境和现实可能,进而意识到哪些是可为的,哪些是不可为的;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可选择的;哪些是自己即可为的,哪些是需要制度支持的。
3. 积极的课程自为。按照萨特的观点,自为的存在是自我规定自己存在的。意识是自为的内在结构,自为的存在就是意识面对自我的在场。对课程变革而言,课程主体按照课程发展规律,通过自身的自觉行为和实践实现课程品质的提升,就是课程自为。课程自为意味着我们对课程自在的不满足,意味着我们开动脑筋思考课程变革的空间,意味着我们通过直面本己的课程实践培育新的课程文化,意味着我们在积极的卷入中推进课程深度变革。
4. 深刻的课程自省。课程自省即课程反思。杜威(1933)曾将反思解释为思,我所思(thinking about thinking),他鼓励专业人士审思每一个专业判断之下的潜在逻辑。课程变革是一种反思性实践,需要对实践进行反思,再将反思带到新的实践中去。反思性实践是一种主动且持续地审视理论、信念和假设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课程实践中更好地理解自我与他人,选择合适的方式应对可能的情境。课程反思是凌驾于思维之上的更高层次的反思。当你站在既定的框架里去检查这些规则的时候,是无法发现这些规则的问题的;如果你可以跳脱出来,不带评判和预设的去分析这些规则,其中的不妥之处就会被你看到。课程反思是一种能力,当你掌握了这项能力的时候,你就像觉醒了一样,一样的世界,你却会有不一样的看法。这就是哈贝马斯所谓的沟通理性概念,提升课程品质特别需要这样一种理性:反省、批判和论证。
5. 持守的课程自立。《礼记儒行》:力行以待取。每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行动中,才能发现自己,才能向世界宣布他具有怎样的价值。课程自立是一个人认识到课程变革是自己的事,要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创见,自持自守,不为外力所动,不随波逐流,进而回到粗糙的地面(维特根斯坦语),自觉参与到课程变革中来。课程自立本质上是在课程自知、课程自在、课程自为以及课程自省的作用之下,依靠自己的自觉和力量对课程实践有所贡献,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课程能力和专业成熟度,确证自己的课程人地位,成为自己的国王。
当我们有了清晰的课程自知、透彻的课程自在、积极的课程自为、深刻的课程自省以及持守的课程自立的时候,我们便作为有创见的主体主动地介入到课程设计、实施、评价与管理的全过程之中了,学校课程深度变革便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费孝通先生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让课程意识从睡眠状态迷失状态到自觉状态,也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可喜的是,本套丛书的作者秉持课程自觉之精神,聚焦特色课程建设,在课程自知、课程自在、课程自为、课程自省和课程自立方面掘进,迎来了课程变革的新境界!

杨四耕
2020年7月3日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