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0.4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62.7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
清洁
》
售價:HK$
65.0
編輯推薦:
作为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当你在网络上与来访者进行远程心理治疗工作,或准备在计算机或手机屏幕上与来访者会谈时,是否反思或感受过屏幕上的治疗关系与面对面的治疗关系的微妙不同?它们具有等效性吗?当不得不进行远程心理治疗时,应该如何处理和看待远程咨询关系呢?当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要求心理师了解远程专业工作和面对面专业工作的差异并使来访者知情时,这种差异到底在哪里呢?
抛开简单地赞成或是反对远程心理治疗,拉塞尔博士邀请每一位心理治疗师带着中立、科学的态度对这个重要的根本性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本书将成为信息时代治疗师必读的重要作品。
中文版更附有拉塞尔与埃西格博士为美国精神分析协会新冠疫情工作提供的出行受限时期的远程会谈指南,对特殊时期乃至未来的远程专业工作都是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內容簡介:
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通过视频、语音等手段在网络上进行沟通愈发便利快捷,远程心理治疗在如此有力的技术支撑之下得以飞速发展,许多精神分析师未经深思就纷纷兴奋地投入其中,开始利用计算机、手机等媒介为身处异地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尽管有人声称以技术为媒介的远程心理治疗和咨访双方共同在场的面对面心理治疗是等效的,但其实很少有研究证据能够支持并推进这些主张。那么,在不能直接面对面的情况下,治疗过程真的仍然有效吗?正如一位患者所言,当盯着屏幕的治疗无法进行亲吻或踢踹时,会发生什么呢?*亲密的关系,包括精神分析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依赖于一种重要的内隐的非言语成分,它与外显的言语成分具有同等的分量,甚至是更重的分量。这种微妙的交流又是如何受到以技术为媒介的交流方式影响的?为了厘清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本书结合神经科学、传播学、婴儿观察、认知科学和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视角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探索,值得每一位正在开展或者准备开展远程心理治疗工作的治疗师加以关注和反思。
本书除英文版外,还有意大利文版。
關於作者:
吉莉恩艾萨克斯拉塞尔(Gillian Isaacs Russell)
拉塞尔博士是一位在英国受训的精神分析师。她是美国精神分析协会(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al Association)和英国精神分析管理委员会(British Psychoanalytic Council)的成员,也是《英国心理治疗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编辑委员会委会和审核小组成员。
她与托德埃西格(Todd Essig)博士共同编辑了《精神分析的视角》(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s)有关精神分析和科技的专刊;在《精神分析中的创新:起源、发展、进步》(Innovations in Psychoanalysis: Originality, Development, Progress;Govrin & Mills,2019)一书中,共同写作了身体和屏幕关系:将治疗从一厢情愿的想法推向知情之后的决策的章节。她还为《英国心理治疗期刊》写作了疫情期间的远程工作(Remote Working during the Pandemic)(2020)一文。
拉塞尔博士在科技及其对人类亲密关系的影响,尤其是对精神分析性治疗的影响这一主题上,在国际上从事写作、讲座和教学工作。她目前是美国精神分析协会新冠疫情工作的顾问团队成员。她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波尔德市执业。
目錄 :
引言
第一部分 前沿领地
第一章 西方的前沿领地
第二章 探索科幻非虚构的数字前沿
与临床工作者和病人对话
环境:床上不是躺椅,车里不是咨询室
沉思浮想
沟通:好像在尝试靠大喊大叫来更好地看一个人
弥足珍贵之物
在空间中移动:关掉计算机不是一段旅程
潜在可能性:亲吻还是踢踹
第三章 勾勒数字前沿
屏幕上发生了什么:到目前为止的故事
身处技术前沿的先驱
回避模拟:什么都没改变
模拟的陷阱:对模拟进行保护
版图还在延伸
第二部分 咨询室与研究实验室
第四章 咨询室里发生了什么
决定治疗有效性的因素
安全和促进性的环境
均匀悬浮注意和沉思浮想
提供新的关系体验
解释和领悟
其他类型的干预
第五章 来自第一类实验室:与神经科学连接
镜像神经元和具身模拟
记忆系统
字里行间:精神分析过程中的内隐因素
右脑和内隐的过程
第六章 来自第二类实验室:以技术为媒介的沟通
共识
信任
凝视
注意力
距离仍然重要
第三部分 在屏幕上
第七章 媒介设备
我准备好拍自己的特写了
松散的联结
幻想和速效药
第八章 在场的问题
自我的层次
在场的层次
在场定位自我:原初和社交在场
与他人在世共存
第四部分 为屏幕关系创造空间
第九章 有时它有效
第十章 房间里的大象
第十一章 牙膏和牙膏管
第十二章 当着某人的面
参考文献
附录 出行受限时期的远程会谈指南
內容試閱 :
启发我做这些研究并成就此书的,是我个人的经历。我自己使用基于屏幕关系的心理治疗,促使我提出最初的三个问题:
● 如果没有身体的共同在场,最佳效果的心理治疗进程会发生吗?
● 在受制于屏幕的心理治疗中,如果病人说这里没有任何亲吻或踢踹(kiss or kick)的可能性,会发生什么呢?
● 如果内隐的非言语交流和外显的言语交流之间的平衡被彻底改变了,亲密关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勇于探索精神分析之外的领域:神经科学、沟通研究、婴儿观察、认知科学和人机交互的领域。
在这些领域和精神分析的交叉点上,我发现由于屏幕关系去除了身体的共同在场,它们将精神分析的过程限定在心智的状态(state of mind),而非存在的状态(states of being)。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精神分析中的这对搭档需要传统的在场体验,来深化精神分析的进程,而不仅仅是通过技术模拟的在场。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我们从概念上穿行,就好像从地理上的前沿领地、咨询室、研究实验室,一路推进到屏幕自身,这并非巧合。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身体与我们用来思考的抽象概念不可分割地连接在一起,并且由前者向后者传达信息。这个探索历程的隐喻和我们的感觉运动体验相连:我们的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构成了我们隐喻性的概念化。
从完整意义上说,心智的具身性(enbodiment)对屏幕关系的体验具有深远影响,而这是形成本书背景的一个主要主题。第一部分的开篇是介绍性章节,它勾勒出促使我探索并研究屏幕关系的体验。在第二章,我们可以直接读到临床工作者和病人在远程治疗中的体验。在第三章中,我对历史上借助媒介的心理治疗进行了思考,也对当前这种形式的治疗加以思考,进而思索屏幕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二部分对临床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临床和实验性研究做了细心检视。本书第三部分又回到屏幕上,对屏幕上发生了什么以及什么未能发生,有了更丰富的理解,包括对关键概念在场(presence)做了一个说明。最后,第四部分讨论临床工作者了解情况后必须做出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是为了决定在这个数字时代,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治疗师。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精神分析面临着深远的反讽意味。人口更加频繁地迁移、现代经济的出现以及快节奏的生活加剧了对基于屏幕关系的心理治疗的需求。为了回应这样的需求,很多精神分析师开始接受远程心理治疗。但是这个时候,权威们也对技术如何塑造关系表示出了深切的忧虑,担心技术媒介对亲密关系的联结和反思性的独处都会造成损害。心怀这样的忧虑,针对远程心理治疗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和什么未能发生,本书启动了一场更加深入的精神分析性探讨,尝试对屏幕关系中的所得和所失做出更好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