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是针对生命科学、材料、医学、药学类等理工科四年制及七年制本科生对化学知识的需求,整合了原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编写而成的。本书在保证化学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注意化学与生命科学、医学、药学、材料的紧密联系,介绍化学在这些学科中的应用。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聚集态、分散体系、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溶液中的四大平衡及相关分析方法、物质结构、元素化合物、仪器分析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近源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化学相关专业的工作者参考使用。
|
關於作者: |
胡常伟,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四川大学科研院院长,胡常伟教授(博导),理学博士,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院长。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主任。《化学研究与应用》主编,《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应用化学》编委。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第一届四川大学教学名师。 主讲课程: ?绿色化学,化学类本科生,周学时4,专业基础课,2001-2007; ?绿色化学,全校学生公选,周学时3,2001-2007; ?大学化学(双语),周学时5,2007-2008; ?催化化学,博士生,周学时3,2001-2003; ?分子催化,硕士生,周学时3,1997-2005; ?微观反应动力学,硕士生,周学时3,1997-2005; ?分子模拟与设计,化学类本科生,周学时2,2001-2002; ?现代化学前沿讲座,化学类本科生,周学时3,1999-2007; ?现代应用化学前沿讲座,化学类本科生,周学时3,1999-2007; ?催化及研究方法,化学类本科生,周学时2,1991-1995; ?物理化学实验,化学类本科生,1989-1992;
|
目錄:
|
第1章绪论1 1.1化学推动了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 1.2化学与生命科学、医学及药学的紧密联系2 1.321世纪化学可能的活跃领域3 1.4怎样学好大学化学4 第2章物质的聚集态及相变化6 2.1低压气体6 2.2实际气体11 2.3气体的液化13 2.4液体16 2.5水的相图21 2.6物相变化中的介稳现象24 2.7固体27 思考题32 习题33 第3章分散体系37 3.1分散体系简介37 3.2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43 3.3电解质溶液50 3.4胶体分散体系56 思考题66 习题66 第4章化学热力学基础69 4.1热力学第一定律69 4.2化学反应热效应75 4.3标准摩尔反应焓的求算78 4.4热力学第二定律82 4.5熵函数83 4.6Gibbs函数与化学反应的方向87 4.7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的平衡态90 思考题98 习题99 第5章化学动力学基础105 5.1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105 5.2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特征108 5.3速率方程式的建立113 5.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18 5.5基元反应的速率理论123 5.6催化作用127 思考题132 习题133 第6章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137 6.1微观粒子的特征137 6.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41 6.3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149 思考题154 习题154 第7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156 7.1价键理论简介156 7.2分子轨道理论157 7.3双原子分子159 7.4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62 思考题165 习题166 第8章晶体结构及其X射线衍射法167 8.1晶体结构的周期性167 8.2晶体的对称性174 8.3晶体结构类型185 8.4晶体结构的测定196 8.5晶体结构测定的应用209 习题211 第9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213 9.1酸碱理论概述213 9.2水的自耦电离平衡216 9.3弱酸弱碱电离平衡217 9.4酸碱溶液的pH值计算222 9.5缓冲溶液231 9.6酸碱指示剂235 9.7酸碱滴定曲线237 9.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242 9.9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44 思考题246 习题247 第10章沉淀溶解平衡与有关分析方法251 10.1活度积与溶度积251 10.2溶解度252 10.3沉淀的生成与溶解253 10.4沉淀的转化与分步沉淀258 10.5重量分析法261 10.6沉淀滴定法266 思考题270 习题271 第11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分析274 11.1氧化数与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274 11.2原电池和电极电势277 11.3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282 11.4电极电势的应用285 11.5元素电势图289 11.6氧化还原滴定曲线291 11.7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295 11.8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296 11.9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298 思考题303 习题304 第12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307 12.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307 12.2化学键理论310 12.3配位化合物的性质313 12.4π配合物316 12.5配位平衡常数316 12.6配位平衡的移动318 12.7配位滴定剂乙二胺四乙酸322 12.8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323 12.9金属离子指示剂328 12.10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329 12.11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334 12.12配位滴定方式及应用336 12.13配位化合物的应用338 思考题341 习题341 第13章主族元素344 13.1氢和稀有气体344 13.2s区元素348 13.3p区元素354 思考题395 习题396 第14章过渡元素400 14.1ds区元素400 14.2d区元素概述409 14.3f区元素427 思考题435 习题435 第15章仪器分析方法440 15.1吸光光度法440 15.2电位分析法446 15.3气相色谱法453 思考题461 习题462 附录465 主要参考文献498
|
內容試閱:
|
前言 本书于2004年出版第一版,承蒙读者厚爱,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于2009年修订出版了第二版,第二版也已使用5年多,并且再次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广大师生对教材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编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对大学教育的要求、对各学科人才的要求均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根据“汤姆森·路透”公司关于发表论文引用情况的统计结果,我国从事化学研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已有10余家进入了全球前1‰的行列。这些发展情况均对大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这些新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我们对第二版再次进行了修订。全书由胡常伟教授和周歌副教授任主编。各章节修订工作承担情况是:胡常伟教授第1章、第5章、周歌副教授第4章、第11章、第12章、王欣副教授第6章、第7章、李平副教授第3章、第8章、杜娟副教授第9章、第15章、曾红梅老师第13章、第14章和田之悦老师第2章、第10章。 限于编者的水平,本书难免有不当和疏漏之处,恳请专家和相关师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订正。 changweihu@scu.edu.cn 编者 2015年4月 第二版前言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学科,是生命科学、医学、药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及相关技术等的重要基础。大学化学是生命类、医学、药学类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本书根据教育部2000年以来规定的总学时数,针对生命类、医学类七年制本科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的需求和学时分配,整合了原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编写而成,力求让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对化学知识体系和化学的近代进展有一个较为全面地了解。对于生命类、医学类七年制学生及相关学科的学生而言,大学化学是其以后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生命、医学、药学等相关研究必备的基础,要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生命现象、医学、药学等问题,大学化学基础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了适应新世纪对具有全面素质的创新型生命、医学、药学类人才的要求,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达到内容在先进性、基础性、科学性及针对性等各方面的统一,在保证化学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注意化学与生命科学和技术、医学、药学的紧密联系,介绍化学在这些学科中的应用。在内容的选择上,结合基本理论的讲述,适当补充了部分较为成熟的新知识及化学在生命、医药中渗透的知识点;在材料组织上,力求做到循序渐进地认识规律,注意各章内容的相互依托与交叉,逐步深入;本书对基本概念强调其准确性和严密性。既注重基础又关注学科发展,既考虑理论体系的严密,又注重实际应用,既考虑各部分内容本身的科学体系,又注重交叉与相互依托。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生命类、医学类、药学类及相关专业本科七年制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教师的参考资料。 在使用本书作教材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在保证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取舍,对相关知识的讲授顺序进行调整。 本书自2004年出版使用以来,一方面大学教育在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化学学科又有了很多新的发展,同时教材通过使用后也需要不断完善。根据这些新的形势变化,我们对原书进行了修订。参加原书编写的何玉萼教授、张华丽副教授、万家义教授、宋德镇副教授、骆鑫副教授均已退休,曹红梅老师工作另有安排,没有参加这次修订工作。修订工作由胡常伟教授第1章、第5章、周歌副教授第2章部分、第3章、第10章、第13章、第14章、第15章、第18章、张文华副教授第4章、王欣副教授第6章、第7章、李平副教授第8章、杜娟副教授第9章、第11章、夏传琴副教授第12章、曾红梅老师第16章、第17章和田之悦老师第2章部分完成。整个修订工作由胡常伟教授任主编,周歌副教授任副主编。 限于编者的水平,本书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和相关师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订正。 gchem@scu.edu.cn 编者 2009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