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体系—能力”视角对农转居社区治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体系层面,主要从农转居社区转型的经济、组织、社会、文化四个层面展开论述。在能力层面从多元主体在治理过程中发挥各自能力而形成的整体合力着手展开论述。
本书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农转居的转型机制概念,即农转居的过程就是交换、转换、认同与融合的过程;提出农转居风险的“结构-过程”分析法;提出城中村居民的空间权利概念;提出失地老人养老支持体系内卷化概念;提出城中村群体利益分化概念。
|
關於作者: |
叶继红,男,1969年生,南开大学社会学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现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城镇化、社区治理、城中村治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软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探索与争鸣》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等刊物转载转摘。著作《农民集中居住与移民文化适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7年入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政治学)有影响力作者(政党及群众组织学排名第30位。
|
目錄:
|
章 导论 / 1
一 研究缘起及意义 / 1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问题 / 3
三 分析框架 / 17
四 理论基础 / 19
五 研究方法 / 23
第二章 农转居社区的空间生产 / 25
一 农转居社区的形成 / 25
二 农转居社区的特点 / 31
三 农转居风险的生成 / 34
第三章 经济层面的转型与治理:产业转型与职业发展 / 52
一 产业转型与家庭经济转向 / 52
二 农转居社区居民的职业转型与发展 / 54
三 农转居社区居民的职业认知与影响因素 / 64
四 促进农转居社区居民职业转型与发展的路径 / 71
第四章 组织层面的转型与治理:组织与制度变革 / 78
一 职能转换:从村委会到居委会 / 78
二 角色转型:从村干部到社区基层管理者 / 81
三 集体资产改制:以“政经分离”为例 / 92
四 结语 / 107
第五章 社会层面的转型与治理:公共服务与社会整合 / 109
一 养老服务:以失地老人养老支持为例 / 109
二 医疗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例 / 131
三 环境治理:以城中村整治与农转居社区物业“混改”为例 / 136
四 社区融合:城中村居民的利益分化与融合 / 164
五 社区赋权:城中村居民的空间权利与实现 / 176
六 矛盾预防与化解:以网格服务外包与老娘舅志愿服务社为例 / 186
第六章 文化层面的转型与治理:文化生活与文化建设 / 192
一 场域转换下的农转居社区居民文化转型及要求 / 192
二 农转居社区文化供给:以农家书屋与社区文化礼堂为例 / 195
三 农转居社区居民的文化消费状况 / 200
四 农转居社区居民的知识利用状况 / 212
五 完善农转居社区居民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 225
第七章 农转居转型机制与治理体系优化 / 231
一 农转居转型机制与治理结构 / 231
二 农转居社区治理的特点与难点 / 239
三 农转居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 241
四 农转居社区治理体系的优化路径 / 243
第八章 农转居社区治理能力与提升路径 / 251
一 农转居社区治理能力的概念与意义 / 251
二 农转居社区治理能力的维度与表现 / 253
三 农转居社区治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 257
四 农转居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 / 259
参考文献 / 262
附录 / 273
后记 / 286
|
內容試閱:
|
前言
农转居是我们这个时代转型的一个重要表征。如果说卡尔波兰尼提出了源自西方工业革命的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的大转型命题,那么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快速城镇化推动的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的快速转型,堪称当代社会的大转型。显然,城镇化是社会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普遍规律。正因为如此,城镇化成为那些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战略,相应地,政府主导型城镇化成为首选。在中国,突出地表现为通过行政力量推行撤村并居、农民上楼、城中村改制等农转居工程,从而形成了众多的农转居社区。作为一种独特的社区类型,农转居社区的形成体现了很强的国家意志。从国家顶层设计来看,农转居作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为农民就地城镇化和市民化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也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与契机,必然会引起乡村社会的巨大变革。农转居社区因而也将成为观察和透视中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正如欧洲大转型带来了观念、意识形态、社会和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变,农转居作为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也将在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引发深刻变化,不仅要求农转居社区居民进行适应性调整,还对地方政府提出了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的要求,而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和要求就成为治理的重要议题。这就是本书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进一步来说,农转居社区治理及其形成的地方经验,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具体来说,农民上楼后形成的新社区是农民由乡入城的桥头堡,是地方政府进行公共服务与管理的重要场域,是促进新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融入现代城市、实现农民市民化和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平台。这就要求对农转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