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读懂中国茶·普洱寻茶记·普洱六山记:行知茶文化丛书(共三册) 读书品茶 知行合一》是弘扬普洱茶文化、宣传云南六大茶山和普洱茶的好书,是对云南茶树原产地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值得读者阅读、拥有并读懂古六大茶山和云南普洱茶的好书。
游学问茶是马哲峰老师的创造发明,他用这种方式,让学员们领略了云南茶树原产地的美丽自然风光和厚重人文历史,领略了种茶之艰辛,制茶之艰难,寻茶之不易。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学员们终于知道了什么是茶,茶的生物习性,茶树原产地的环境条件,怎样制好茶,怎样判别茶叶的好坏,怎样品饮茶……他们终取得真经成为普洱茶的行家里手和茶叶专家,这比那些在课堂上空谈茶叶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不知高明多少倍。
|
關於作者: |
马哲峰,茶文化学者,国家高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创办有郑州马哲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致力于茶教育、促进茶经济、弘扬茶文化。2017年荣膺《普洱》杂志创刊十周年优秀撰稿人。所著《普洱寻茶记》,荣登2018年茶媒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所著《读懂中国茶》,荣登2019年茶媒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
陈晓雷,制茶工程师,国家高级茶叶加工技师,国家高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百年老茶号守兴昌传承人,云南守兴昌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4年至2019年在云南茶山开办20余期普洱研修班,2018年受邀担任云南易武斗茶大会评委。
|
目錄:
|
《普洱六山记》
历史篇
漫话六大茶山
普洱贡茶的故事
茶祖孔明的传说
倚邦土司曹当斋的故事
倚邦恤夷碑背后的故事
倚邦保全碑背后的故事
倚邦止价碑背后的故事
蛮砖会馆功德碑背后的故事
漫撒新建石屏会馆碑背后的故事
漫撒寄户临时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易武永安桥碑背后的故事
易武断案碑背后的故事
易武二比执照碑背后的故事
当代篇
普洱茶的原乡:西双版纳
景洪风土记
攸乐山寻茶记
勐腊风土记
莽枝山寻茶记
革登山寻茶记
曼林寻茶记
桐箐河寻茶记
百花潭寻茶记
薄荷塘寻茶记
哆依树寻茶记
凤凰窝寻茶记
冷水河寻茶记
茶坪地寻茶记
茶王树寻茶记
《读懂中国茶》
章 南方嘉木
茶树的演化
树型的演化
树叶的演化
繁殖方式
茶之母树
认知的深化
第二章 千山摘翠
幼嫩的茶芽
老嫩适度的芽叶
茁壮的新梢
第三章 匠心制茶:初制工艺
匠心制茶
通用工序:摊放为提质
特有工序:做青为求香
通用工序:杀青为求香
通用工序:揉捻为做形
通用工序:发酵为升华
通用工序:干燥为储存
第四章 匠心制茶:精制工艺
通用工序:拣剔为洁净
通用工序:拼配为求稳
特有工序:发酵为升华
特有工序:窨花为求香
通用工序:紧压为运输
特有工序:发花为保健
通用工序:干燥为贮存
第五章 藏茶成珍
老茶源流
选茶有方
藏茶有道
第六章 评茶技艺
溯源
环境
器具
水品
茶品
方法
茶人
结语
第七章 茶的美学
茶的形态之美
茶的汤色之美
茶的香气之美
茶的滋味之美
茶的叶底之美
结语
后记
《普洱寻茶记》
|
內容試閱:
|
古六大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和景洪市境内,面积逾两千平方公里,分别为攸乐、莽枝、革登、倚邦、蛮砖、易武(漫撒)。这里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七子饼茶的故乡,曾是清廷的贡茶产地。到清朝乾隆后期,六大茶山茶园面积已达十万亩,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一片繁忙辉煌的景象。
为重振普洱茶的辉煌,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任所长蒋铨先生组织一支全州备版纳茶叶普查工作队,从1957年11月15日起到12月15日止,历时一个月,行程一千二百多里,走遍了六大茶山,后来写就了《古“六大茶山”访问记》一文,为记录古六大茶山留下了宝贵的科考调查报告。
1994年,由台湾中华茶联合会会长吕礼臻先生带队,组织了时称“茶疯子”的台湾茶界痴茶人士汪荣修、何健、陈怀远、吴芳洲、曾至贤等,连续四年赴古六大茶山考察,跑遍了六大茶山,写出了《古六大茶山寻根之旅》,刊登在曾至贤所著《方圆之缘》-书“茶马古道第二站”中。
2006年,《云南政协报·观察周刊》记者詹英佩只身走进吉六大茶山,她花了五六年时间,先后十二次对六大茶山进行考察,出版了专著《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详尽介绍了古六大茶山的前世今生。
2011年起,中原茶界活动家、才子马哲峰先生每年春秋两次,带领中原的普洱茶爱好者,到云南古六大茶山游学问茶。他们不怕路途遥远,不怕山高箐深,不怕道路泥泞,不怕大雨滂沱,或开着越野车、皮卡车,或骑乘摩托车,或步行,翻山越岭,涉水而行,进入古六大茶山,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2018年冬,在从刮风寨赶回麻黑村的大路上,马哲峰先生从载人摩托车上摔了下来,摔断了右腿,至今右腿脚踝处还留有一块钛合金板、四颗钛合金钉和六颗螺帽,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三国时期,曾经躬耕南阳的武侯诸葛孔明率军南征时遍历六山.“孔明植茶”的故事至今还在古六大茶山流传,并被茶农尊奉为“茶祖”。如今,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诸葛孔明诞辰这天,六山的茶农都要举行祭拜茶祖孔明的集会,称为“茶祖会”,以示对孔明的感念。诸葛孔明躬耕地南阳隶属于华夏文明昌盛的中原大地,文化的传承生生不息。在1700多年以后的当下,从2011年起,来自中原郑州的行知茶文化讲习所所长马哲峰老师,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带领十几名学员到访云南,深入茶树原产地核心区域的古六大茶山游学问茶,他们深入茶山的村寨,进农家、访茶农、去茶园、亲自采茶;进初制所,亲自杀青、揉捻、制茶;吃农家饭,品普洱茶。数十次遍历六山,循着茶祖孔明的足迹,探访古六大茶山的遗迹,或在茶马古道,或在老茶号遗址,或在残垣断壁处,或在遗存石碑旁,或拍照,或拓碑,或用放大镜对准碑文观看寻思,或找当地老茶人采访,或翻阅古籍文献,细心寻找有关普洱茶的只言片语,连续十年,终于取得真经。他是迄今为止去往古六大茶山次数多的一位学者。从2018年起,他相继出版了《普洱寻茶记》《读懂中国茶》两部大作。这次《普洱六山记》的出版发行,更是他用翔实的历史资料和自己用双脚丈量六山而取得的真经。这是一本弘扬普洱茶文化、宣传云南六大茶山和普洱茶的好书,是对云南茶树原产地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这是一本值得读者阅读、拥有并读懂古六大茶山和云南普洱茶的一本好书。
游学问茶是马哲峰老师的创造发明,他用这种方式,让学员们领略了云南茶树原产地的美丽自然风光和厚重人文历史,领略了种茶之艰辛,制茶之艰难,寻茶之不易。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学员们终于知道了什么是茶,茶的生物习性,茶树原产地的环境条件,怎样制好茶,怎样判别茶叶的好坏,怎样品饮茶……他们终取得真经成为普洱茶的行家里手和茶叶专家,这比那些在课堂上空谈茶叶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不知高明多少倍。我非常乐意为这本书写序,感谢作者的信任;并由衷地希望作者再接再厉,继续致力茶教育,促进茶经济,弘扬茶文化事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