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白雨斋词话(江苏文库 精华编)

書城自編碼: 360675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
作者: [清]陳廷焯 撰,彭玉平,注釋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632875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63.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二战史研究七十年(1950—2019)
《 中国二战史研究七十年(1950—2019) 》

售價:HK$ 667.0
摩梭仁者:东巴口述史
《 摩梭仁者:东巴口述史 》

售價:HK$ 135.7
趣话通信:6G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 趣话通信:6G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

售價:HK$ 90.9
不羁.完结篇
《 不羁.完结篇 》

售價:HK$ 60.7
性别经济学
《 性别经济学 》

售價:HK$ 71.3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112.7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售價:HK$ 86.3
探索清陵五十年
《 探索清陵五十年 》

售價:HK$ 1012.0

 

內容簡介:
《白雨斋词话》是晚清著名词学家陈廷焯撰写的一部词话集,同时也是后期常州词派的重要论著,在学术界影响较大。在书中,陈氏主张作词贵在有所感有所寄托,在风格方 面提出沉郁说。该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自唐代以至清代的词人,都有所品骘,对历代的词选、词论也有所批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關於作者:
陈廷焯(18531892),字亦峰,又字伯与,原名世琨,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人。著有《白雨斋词话》、《词话》,编选《词 则》四集二十卷。
目錄
目録
前言一
自序一
卷一一
卷二一九
卷三三九
卷四五七
卷五七五
卷六九一
卷七一〇八
卷八一二六
卷九一四六
卷十一六四
前言前言
一、 陳廷焯其人及著述
陳廷焯(一八五三一八九二),原名世焜,字耀先,一字亦峰,江蘇丹徒(今鎮江丹徒)人。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舉人。陳氏一生以讀書、著述、授徒爲務,曾隨父親陳鐵峰流寓泰州、黄岩等地,其生平《丹徒縣志摭餘》和《續志》有簡略記載,《續纂泰州志》亦將其列入人物流寓類。陳氏幼承庭訓,早年致力詩詞,中年潜心醫理,篤志古文,而其志則在於經世濟時,嘗言四十後當委棄辭章,力求經世性命之藴王耕心《白雨齋詞話序》。載屈興國校注《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附録,齊魯書社一九八三年版,第八四九頁。本文所引用有關《白雨齋詞話》序跋文字,均出此書,不再一一説明。。
陳氏一生交游頗廣。居丹徒時,曾過鎮江,在焦山松寥閣有題壁。寓居泰州時,到過靖江、宜陵等地,集中並有紀游之作。己丑年(一八八九)爲赴禮闈試去過北方,途徑山東等地。遷居浙江黄岩時,道經南京、杭州等地。早年也曾南下廣東等地。陳氏所到之處,廣交學友,切磋學問,盡覽當地名勝。前言
清詞素稱中興,而詞學之發達,乃是其中之關鍵,從雲間派、浙西派、常州派到臨桂派,詞派轉换之間,詞學思想的紛争也交叉其間。迄晚清之時,詞學理論的門户之争漸趨消歇,而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况周頤的《蕙風詞話》相繼而起,蔚然而成有清一代詞學之璀璨結響。其中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不僅在三本詞話中問世最早,而且其涉獵範圍最廣,篇幅最富,在以核心範疇爲主,持以批評詞史、總結理論方面,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都堪稱是導夫先路之作。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吴梅《詞學通論》名動一時,其中許多觀點即取資於《白雨齋詞話》,因而其價值和意義值得充分估量。
一、 陳廷焯其人及著述
陳廷焯(一八五三一八九二),原名世焜,字耀先,一字亦峰,江蘇丹徒(今鎮江丹徒)人。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舉人。陳氏一生以讀書、著述、授徒爲務,曾隨父親陳鐵峰流寓泰州、黄岩等地,其生平《丹徒縣志摭餘》和《續志》有簡略記載,《續纂泰州志》亦將其列入人物流寓類。陳氏幼承庭訓,早年致力詩詞,中年潜心醫理,篤志古文,而其志則在於經世濟時,嘗言四十後當委棄辭章,力求經世性命之藴王耕心《白雨齋詞話序》。載屈興國校注《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附録,齊魯書社一九八三年版,第八四九頁。本文所引用有關《白雨齋詞話》序跋文字,均出此書,不再一一説明。。
陳氏一生交游頗廣。居丹徒時,曾過鎮江,在焦山松寥閣有題壁。寓居泰州時,到過靖江、宜陵等地,集中並有紀游之作。己丑年(一八八九)爲赴禮闈試去過北方,途徑山東等地。遷居浙江黄岩時,道經南京、杭州等地。早年也曾南下廣東等地。陳氏所到之處,廣交學友,切磋學問,盡覽當地名勝。
陳氏爲人性情憂鬱,年十四,讀謝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詩句而爲之拍案驚絶,十餘日不敢起視焉陳廷焯《騷壇精選録》卷七,未刊,手稿今藏陳氏後人處。,後來隨著家道中落,流寓異鄉,屢困科第,以怨命題的詩詞頻見於《白雨齋詩抄》、《白雨齋詞存》之中。王耕心《白雨齋詞話序》説他父兄之勞,靡不肩任;宗族之困,莫不引爲己憂。家族是如此,個人志向的困頓更是如此,其《出東門》詩云:但看古來豪傑士,功名坎空爾爲。矧余駑鈍力不足,憂愁鬱結當告誰?則其憂鬱的性情其實是滲透到許多方面的。
陳廷焯治學精苦,對經史根究義理,貫穿本原;對詩文取法乎上,標格甚高,早年作詩更是不屑於杜甫以外之人物。陳氏一生著述較富,其弟子包榮翰説他著作林立,王耕心也言及陳氏去世後遺書委積,多未徹編,可惜大都散佚。據筆者考索,約有八種:
1. 《詞則》,詞選,分大雅、放歌、閑情、别調四集,以大雅爲正,三集副之。凡二十四卷,選詞兩千三百六十首,手稿今存陳氏後人處,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影印本。
2. 《白雨齋詞存》,詞集,凡四十六首,有光緒甲午年(一八九四)刻本。
3. 《白雨齋詩抄》,詩集,凡八十二首,有光緒甲午年(一八九四)刻本。
4. 《雲韶集》,詞選,凡二十六卷,選詞三千四百三十四首,爲早期選本,未刊,手稿今藏南京圖書館。
5. 《詞壇叢話》,詞話,不分卷,凡一百零六則,唐圭璋《詞話叢編》有收録,手稿今藏南京圖書館,位列《雲韶集》之前。
6. 《騷壇精選録》,詩選,殘本,現存合六朝、盛唐詩選,附評,未刊,手稿今藏南京圖書館。
7. 《希聲集》,詩選,凡六卷,一稱八卷,未見稿本、刻本,或已佚。《白雨齋詞話》卷十云:余選《希聲集》六卷,所以存詩也;《大雅集》六卷,所以存詞也。《大雅集》乃其詞選《詞則》四集之一,則《希聲集》是否爲其一大型詩選之一部分?待考。
8. 《白雨齋詞話》,詞話,詳下。
另有《唐詩選》和《二十九家詞選》兩種擬作,雖綱目初具,但未必成書。
二、 《白雨齋詞話》的版本源流及形成原因
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自序》撰述於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末,而其初稿則完成於一八九〇年,並曾親携初稿請王耕心爲序,此後可能經過一年多的修訂而定稿。故王耕心在《白雨齋詞話序》中雖然提到陳廷焯去世之時,遺書多未徹編,但手録《詞話》,已有定稿,故十卷本詞話的定稿工作可能一直持續到陳廷焯去世前不久。陳廷焯對於詞話的付梓是謹慎的,其甥包榮翰《白雨齋詞話跋》云:亦峰舅氏所著《詞話》八卷榮請付梓以公諸世,舅氏不許,謂:於是編歷數十寒暑,識與年進,稿凡五易,安知將來不更有進於此者乎?則舅氏之浸潤沉潜於此道,豈尋常詣力所能造也耶?包榮翰此跋當作於八卷本編訂之後,故有《詞話》八卷云云,而其中所謂數十寒暑云云,則是就陳廷焯學詞體悟之經歷而言的,固非詞話具體寫作所歷之時間。
就目前流傳的情形來看,《白雨齋詞話》的版本有兩個系統:一爲八卷本,凡六百九十六則,有光緒甲午(一八九四)刻本,附《白雨齋詩抄》、《白雨齋詞存》,此後唐圭璋《詞話叢編》收録之《白雨齋詞話》,人民文學出版社杜維沫校點本《白雨齋詞話》等,均出此甲午刻本;二爲十卷本,凡七百三十八則,手稿今藏陳氏後人處,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影印本(末附唐圭璋《後記》),齊魯書社有屈興國校注之《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上、下册)。
爲什麽一種詞話會出現兩種版本?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困難。十卷本爲陳廷焯生前所定稿,故其自序有蕭齋岑寂,撰《詞話》十卷云云。但光緒甲午年(一八九四)初刻之時,已將手稿本删去四十二則,重新厘定爲八卷。删除重訂的工作可能是在陳廷焯父親陳鐵峰的授意下,由陳廷焯門人許正詩、王宗炎、包榮翰等完成的。汪懋琨、王耕心之序,包榮翰之跋都提及此事,而許正詩《白雨齋詞話跋》言之更爲明晰:先師陳亦峰先生既殁二年,太夫子鐵峰先生整其遺著,得若干帙。正詩與同門王雷夏諸君子因有剞劂之請,而鐵峰先生謙抑至再,以爲不足傳,僅許刻其《詞話》八卷,並請詩詞附焉。許正詩特别提到陳廷焯尊翁僅許刻其《詞話》八卷。然則餘出的兩卷是陳鐵峰删略,還是陳廷焯門生所爲,言語之間仍不免模糊。唐圭璋在影印本《白雨齋詞話後記》中説:初,陳氏殁時,尊翁鐵峰老人尚健在,令陳氏門人許正詩、王宗炎、包榮翰等删十卷爲八卷,於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木刻行世。唐圭璋的這一結論或許只是以情理推測的,但確實是可能性最大的。
那麽,删略的原則是什麽?諸家序跋均未明言。筆者粗加對勘,發現删削、修改之條目或爲陳廷焯自評己詞的内容,或爲語涉纖艷而宗旨略背其沉鬱頓挫之説者。主要集中在卷三、卷十兩卷。前者之例如:《蝶戀花》一調最爲古雅。余曾賦四章,非敢云抗美古人,要亦不外《離騷》初服之義。(卷六第27則)
己卯九月,余作《買陂塘》一闋,嗚咽纏綿,幾不知是血是淚,蓋天地商聲也(卷六第33則)
余曾作《菩薩蠻》云:青山斷續江如帶春歸人不歸。起二語嫌著力,餘皆悲鬱而和厚,有風人遺意。(卷十第58則)
寂寞空城鼓角鳴,敵樓西望旅魂驚此余丙戌年《雜感》中四律也。聲調極悲壯,而不免過激,發之於詩尚可,發之於詞則伉矣。(卷十第59則)删削的條目中約有一半屬於這一類,或許陳廷焯尊翁覺得不宜自評若此,有失著述體例,故請删略。另有一部分條目内容與此相類,但措語尚有分寸,故或斟酌其詞,或合併數則爲一則,以省篇幅。其例如十卷本卷六第40則、第41則自評自己所作艷詞之法,八卷本僅取第40則開頭一節,將然如《菩薩蠻》十二章以下文字悉數删除,並接以第41則的内容,即使所保留或銜接部分的文字,也略有潤色。
其實自選或自評也是不少著述的一種體例,如譚獻《篋中詞》今集卷五就收録了不少自己的作品,葉恭綽的《廣篋中詞》也以自己的作品煞尾,朱祖謀晚年編選《詞莂》也以自録自己詞爲其中一家,所以陳廷焯選評自己的作品,從體例上來説,也是有傳統或者流脉可尋的。陳廷焯在自序裏就説在詞話之外,暇日寄意之作,附録一二,非敢抗美昔賢,存以自鏡而已。則詞話附録作品是陳廷焯的夙願,可能在詞話撰竟之時,《白雨齋詞存》、《白雨齋詩抄》尚未編訂完成,故只能寄意於暇日了。而光緒甲午(一八九四)刊刻《白雨齋詞話》時,則將這詩詞二集附焉,算是完成了陳廷焯的心願。從這一意義上説,陳廷焯在撰述詞話時兼評己作,乃是一種自覺的行爲。後來王國維《人間詞話》亦有此例,且假托樊志厚的名義將《人間詞甲稿序》、《人間詞乙稿序》中的相關内容移入《人間詞話》中,手稿中這樣的例子要多一些,而在《國粹學報》發表時,則僅擇數則,以示體例,至《盛京時報》刊出最後一個版本的《人間詞話》之時,這類自評的詞話則删削殆盡,蓋以此避嫌耳。很難想像如果十卷本《白雨齋詞話》在陳廷焯生前刊刻,陳廷焯是否會將這一部分的内容作如此集中的删削?或者説,如果陳廷焯自行將十卷本壓縮爲八卷本,這一部分的文字是否也在被删除之列?
可能是出於維護陳廷焯以沉鬱頓挫爲理論核心的需要,十卷本卷三若干論及浙西朱彝尊、董以寧諸家艷詞、妖詞而位置大體相接續的十八則詞話也被一例删除。如:竹垞艷詞,確有所指,不同泛設,其中難言之處,不得不亂以他詞,故爲隱語,所以味厚(卷三第59則)
竹垞《西江月》結句云凄麗而幽索,總非凡艷。(卷三第61則)
國初諸公多好爲艷詞,未有如竹垞之空前絶後者。雖非正聲,亦令人嘆賞不置。(卷三第62則)
董文友,詞中之妖也,與王次回《疑雨集》可謂匹敵。《滿江紅》十二章,置之《蓉渡集》中,無乃不類。(卷三第71則)
《花影詞》不過如倚門賣笑者流,並不足爲詞之妖。《蓉渡詞》乃真足惑人矣,此妖之神通也。(卷三第73則)例多不煩舉。但對浙西諸家艷詞的這類評論的整體性删除,其目的或因陳廷焯出語略顯隨意,或這類詞話的存在可能影響到陳廷焯理論的邏輯性、嚴密性,故爲矜慎起見而删除。在《白雨齋詞話》中,陳廷焯對於朱彝尊的寬容或者説降格以求,在其詞話中確實顯得前後不盡一致。陳廷焯説:吾於竹垞,獨取其艷體。蓋論詞於兩宋之後,不容過刻,截取可也。(卷三第57則)陳廷焯既要完整勾勒詞史,又要兼顧各個不同時期的創作流變,故其沉鬱頓挫之説便很難通貫整個詞史,這也决定了陳廷焯要采取一些折衷的措施。清初詞人多作艷詞乃是一時風氣所致,而陳廷焯對朱彝尊艷詞的手下留情,大概是認爲其並非凡艷,而饒仙艷之趣。所謂竹垞艷詞,純以真氣盤旋,情至者文亦至(卷三第70則)云云,不免曲護其説。事實上凡艷與仙艷之間頗難裁斷,則陳廷焯雖以仙艷的名義爲朱彝尊艷詞留下一條生路,但其實是勉爲成説的。八卷本删此數條,竊以爲可以藉此剪去其理論主幹之外的旁逸之枝,是值得肯定的。
董以寧的詞既然已被陳廷焯視爲麗而淫(卷三第70則)、詞中之妖(卷三第71則),但陳廷焯連續數則或評其詞慧心密意,描寫入微(卷三第75則),或評其深情密意、銷魂鑠骨(卷三第76則),或稱其曲折傳神,撲入深處(卷三第78則),似乎對其情感和手法頗多稱賞。但既是將董以寧定位在詞中之妖,又認爲學詞者一入其門,念頭差錯,終身不可語於大雅( 卷三第78則),則詞妖的價值何在?在這種略顯凌亂的理致中,確實很難加以準確的判斷。八卷本將這類内容删除,竊以爲也是富有學理的。
至於那些詞話内容雖然保留下來,但進行過少量文字加工的情形也頗爲多見,翻檢原書,自可一一勘察,這裏不再説明。
可以發現,經過删訂後的八卷本詞話,不僅散漫的文字被剔除了,而且内容更爲緊凑,理論的周密性得以加强。所以相形之下,八卷本的理論價值更爲突出了。當然,從考察陳廷焯詞學思想的原生形態或豐富性角度而言,十卷本的價值也不容忽視。
三、 陳廷焯的詞學淵源
一般説來,陳氏早期推崇浙派,創作與論述都受其影響,選本《雲韶集》及《詞壇叢話》就是這一時期的産物。浙派以朱彝尊爲首,成於康、乾間。康熙戊午(一六七八)年《詞綜》刻版問世後,浙派所講究的清靈醇雅,把人們稔熟的目光從唐五代北宋引向清雅而有思致的南宋,給深受明詞嘽緩習氣和淫曼情調薰染的前清詞壇帶來了一股新鮮空氣。朱彝尊《詞綜發凡》云:世人言詞,必稱北宋,然詞至南宋,始極其工,至宋季始極其變,姜堯章氏最爲傑出。陳廷焯沿朱氏《詞綜》之緒並擴充了明清詞而成《雲韶集》一編,自稱是以竹垞太史《詞綜》爲準,在具體詞人詞作的選録上,他也與朱氏抑揚同道。他的《詞壇叢話》在對姜夔、張炎的崇尚以及極工極變説上,都與朱氏前呼後應。但是,陳廷焯因身世而産生的憂鬱氣質以及自幼積蓄的入世精神,都使他與浙西詞派若即若離,這若離部分的漸生漸發,最終使他歸諸常州派門下。
陳廷焯以其沉鬱頓挫詞説而在當時詞壇自樹一幟,推進了常州派理論的發展。但沉鬱説並非陳氏閉門苦思,一朝所得,它在陳氏早期著述中留有清晰的痕迹。如他評稼軒《浪淘沙山寺夜作》説:沉鬱頓挫中,自覺眉飛色舞。(《雲韶集》卷五)評清真的《蘭陵王柳》説:又沉鬱又勁直,有獨往獨來之概。(同上卷四)等等。此外,陳氏還通過對部分詞人詞作的具體品評,顯示出他對沉鬱詞説的朦朧體悟,如評清真的《六醜薔薇謝後作》説:如泣如訴,語極嗚咽,而筆力沉雄,如聞孤鴻,如聽江聲,筆態飛舞,反復低徊,詞中之聖也。(同上)又如評陸游《雙頭蓬華髮》説:沉鬱頓挫,極淋漓宛轉之致,明是哀時傷事,一片血淚,而説來一絲不露,意境雖極悲凉,遣詞却極婉約,那得不令人心折。(同上卷七)合觀這兩段評語,已經比較接近後來的沉鬱説,從中可清楚地看到陳氏沉鬱詞説的歷史演變。
《續修四庫全書提要》云:廷焯受詞學於莊棫,而接迹於常州二張之派也。(《集部詞曲類》)陳氏自己也曾説過:余詞得力處,半由蒿庵一言,半由道農、子薪辯論之功也。(《詞話》卷七)因此,陳氏的詞學淵源雖以莊棫及二張爲主,而道農與子薪的辯論之功也是不容忽略的。
莊棫字中白,江蘇丹徒人,有《中白詞》一卷。莊氏爲常州派後期重要作手,與譚獻齊名,並與陳氏同里且有戚誼,年長二十二歲,陳氏呼爲姨表叔。陳、莊初遇於光緒二年(一八七六),這一次相遇是陳氏詞學的一個重要轉捩點。《詞話》云:自丙子年(一八七六)與希祖先生(按,即莊棫)遇後,舊作一概付丙,所存不過己卯(一八七九)後數十闋,大旨歸於忠厚,不敢有背《風》、《騷》之旨。(卷六)此後雙方又有數次見面,而每次相晤,必談論竟夕,教改舊作,探討詞藝,認識逐漸加深。光緒四年(一八七八),莊氏對陳説:子知清真、白石矣,未知碧山也。悟得碧山,而後可以窮極高妙。(《詞話》卷五引)陳氏後來述作《詞語》曾回憶及此,言語之間,不勝慨嘆。他説:余初不知其言之至也。十餘年來,潜心於碧山,較曩時所作,境地迥别,識力亦開,乃悟先生之言,嘉惠不淺。(卷六)他以其詞的得力處歸於半由蒿庵一言,足見得他對莊氏的敬重。《詞話》對中白詞就頗爲稱賞:近時詞人,莊中白尚矣,蔑以加矣。次則譚仲修。又説:余觀其詞,匪獨一代之冠,實能超越三唐、兩宋,與《風》、《騷》、漢樂府相表裏。自有詞人以來,罕見其匹。(卷六)語或稍過,但情意可見。
陳廷焯在領會莊棫的理論之後,遂由莊而接迹於張惠言、張琦。張惠言爲常州派開山,當浙派末流競事綺藻、墮入惡趣之時,張惠言及其弟張琦出《詞選》一編,重整詞風。由樂府以上溯《風》、《騷》,闡意内言外之旨,以深美閎約的温庭筠、韋莊詞爲極境。在張惠言看來,大凡詞之佳構,莫不惻隱盱愉,感物而發,觸類條鬯,各有所歸,非苟爲雕琢曼詞而已(《詞選序》)。張氏本此倡寄托、比興之説,主張從思想内容上尊崇詞體,並提出創作和衡鑒詞的兩項標準:緣情造端和低徊要眇。陳氏心折於此,他説:詩詞所以寄感,非以徇情也。不得旨歸,而徒騁才力,復何足重?(《詞話》卷十)這是對緣情造端的張論。而他忌詞的一直説去,不留餘地,雖極工巧之致,識者終笑其淺(《詞話》卷一),則是考慮到詞體低徊要眇的藝術特點的,與張氏同調而精微過之。
伴隨著對二張的恭奉,陳氏由早期傾向於浙派,轉而對朱彝尊、陳維崧、厲鶚大加指責,他首先從根本上否定浙派的詞學綱領汪森的《詞綜序》,認爲是不知詞中源流正變,只是阿附竹垞之意。在他看來其具體不足有二:一是以姜夔醇雅爲宗而歸諸句琢字煉,這是捨本逐末,所以陳氏譏爲甚淺陋,不知本源之言;二是認爲白石涵蓋南宋諸家,陳氏也不以爲然,他説:謂白石拔幟於周、秦之外,與之各有千古則可,謂南宋名家以迄仲舉,皆取法於白石,則吾不謂然也。(《詞話》卷十)這一論見確實針砭了浙派爲樹立宗派而誇大白石的習氣。

... ...
內容試閱
前言
清詞素稱中興,而詞學之發達,乃是其中之關鍵,從雲間派、浙西派、常州派到臨桂派,詞派轉换之間,詞學思想的紛争也交叉其間。迄晚清之時,詞學理論的門户之争漸趨消歇,而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况周頤的《蕙風詞話》相繼而起,蔚然而成有清一代詞學之璀璨結響。其中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不僅在三本詞話中問世最早,而且其涉獵範圍最廣,篇幅最富,在以核心範疇爲主,持以批評詞史、總結理論方面,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都堪稱是導夫先路之作。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吴梅《詞學通論》名動一時,其中許多觀點即取資於《白雨齋詞話》,因而其價值和意義值得充分估量。
一、 陳廷焯其人及著述
陳廷焯(一八五三一八九二),原名世焜,字耀先,一字亦峰,江蘇丹徒(今鎮江丹徒)人。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舉人。陳氏一生以讀書、著述、授徒爲務,曾隨父親陳鐵峰流寓泰州、黄岩等地,其生平《丹徒縣志摭餘》和《續志》有簡略記載,《續纂泰州志》亦將其列入人物流寓類。陳氏幼承庭訓,早年致力詩詞,中年潜心醫理,篤志古文,而其志則在於經世濟時,嘗言四十後當委棄辭章,力求經世性命之藴王耕心《白雨齋詞話序》。載屈興國校注《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附録,齊魯書社一九八三年版,第八四九頁。本文所引用有關《白雨齋詞話》序跋文字,均出此書,不再一一説明。。
陳氏一生交游頗廣。居丹徒時,曾過鎮江,在焦山松寥閣有題壁。寓居泰州時,到過靖江、宜陵等地,集中並有紀游之作。己丑年(一八八九)爲赴禮闈試去過北方,途徑山東等地。遷居浙江黄岩時,道經南京、杭州等地。早年也曾南下廣東等地。陳氏所到之處,廣交學友,切磋學問,盡覽當地名勝。
陳氏爲人性情憂鬱,年十四,讀謝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詩句而爲之拍案驚絶,十餘日不敢起視焉陳廷焯《騷壇精選録》卷七,未刊,手稿今藏陳氏後人處。,後來隨著家道中落,流寓異鄉,屢困科第,以怨命題的詩詞頻見於《白雨齋詩抄》、《白雨齋詞存》之中。王耕心《白雨齋詞話序》説他父兄之勞,靡不肩任;宗族之困,莫不引爲己憂。家族是如此,個人志向的困頓更是如此,其《出東門》詩云:但看古來豪傑士,功名坎空爾爲。矧余駑鈍力不足,憂愁鬱結當告誰?則其憂鬱的性情其實是滲透到許多方面的。
陳廷焯治學精苦,對經史根究義理,貫穿本原;對詩文取法乎上,標格甚高,早年作詩更是不屑於杜甫以外之人物。陳氏一生著述較富,其弟子包榮翰説他著作林立,王耕心也言及陳氏去世後遺書委積,多未徹編,可惜大都散佚。據筆者考索,約有八種:
1. 《詞則》,詞選,分大雅、放歌、閑情、别調四集,以大雅爲正,三集副之。凡二十四卷,選詞兩千三百六十首,手稿今存陳氏後人處,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影印本。
2. 《白雨齋詞存》,詞集,凡四十六首,有光緒甲午年(一八九四)刻本。
3. 《白雨齋詩抄》,詩集,凡八十二首,有光緒甲午年(一八九四)刻本。
4. 《雲韶集》,詞選,凡二十六卷,選詞三千四百三十四首,爲早期選本,未刊,手稿今藏南京圖書館。
5. 《詞壇叢話》,詞話,不分卷,凡一百零六則,唐圭璋《詞話叢編》有收録,手稿今藏南京圖書館,位列《雲韶集》之前。
6. 《騷壇精選録》,詩選,殘本,現存合六朝、盛唐詩選,附評,未刊,手稿今藏南京圖書館。
7. 《希聲集》,詩選,凡六卷,一稱八卷,未見稿本、刻本,或已佚。《白雨齋詞話》卷十云:余選《希聲集》六卷,所以存詩也;《大雅集》六卷,所以存詞也。《大雅集》乃其詞選《詞則》四集之一,則《希聲集》是否爲其一大型詩選之一部分?待考。
8. 《白雨齋詞話》,詞話,詳下。
另有《唐詩選》和《二十九家詞選》兩種擬作,雖綱目初具,但未必成書。
二、 《白雨齋詞話》的版本源流及形成原因
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自序》撰述於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末,而其初稿則完成於一八九〇年,並曾親携初稿請王耕心爲序,此後可能經過一年多的修訂而定稿。故王耕心在《白雨齋詞話序》中雖然提到陳廷焯去世之時,遺書多未徹編,但手録《詞話》,已有定稿,故十卷本詞話的定稿工作可能一直持續到陳廷焯去世前不久。陳廷焯對於詞話的付梓是謹慎的,其甥包榮翰《白雨齋詞話跋》云:亦峰舅氏所著《詞話》八卷榮請付梓以公諸世,舅氏不許,謂:於是編歷數十寒暑,識與年進,稿凡五易,安知將來不更有進於此者乎?則舅氏之浸潤沉潜於此道,豈尋常詣力所能造也耶?包榮翰此跋當作於八卷本編訂之後,故有《詞話》八卷云云,而其中所謂數十寒暑云云,則是就陳廷焯學詞體悟之經歷而言的,固非詞話具體寫作所歷之時間。
就目前流傳的情形來看,《白雨齋詞話》的版本有兩個系統:一爲八卷本,凡六百九十六則,有光緒甲午(一八九四)刻本,附《白雨齋詩抄》、《白雨齋詞存》,此後唐圭璋《詞話叢編》收録之《白雨齋詞話》,人民文學出版社杜維沫校點本《白雨齋詞話》等,均出此甲午刻本;二爲十卷本,凡七百三十八則,手稿今藏陳氏後人處,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影印本(末附唐圭璋《後記》),齊魯書社有屈興國校注之《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上、下册)。
爲什麽一種詞話會出現兩種版本?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困難。十卷本爲陳廷焯生前所定稿,故其自序有蕭齋岑寂,撰《詞話》十卷云云。但光緒甲午年(一八九四)初刻之時,已將手稿本删去四十二則,重新厘定爲八卷。删除重訂的工作可能是在陳廷焯父親陳鐵峰的授意下,由陳廷焯門人許正詩、王宗炎、包榮翰等完成的。汪懋琨、王耕心之序,包榮翰之跋都提及此事,而許正詩《白雨齋詞話跋》言之更爲明晰:先師陳亦峰先生既殁二年,太夫子鐵峰先生整其遺著,得若干帙。正詩與同門王雷夏諸君子因有剞劂之請,而鐵峰先生謙抑至再,以爲不足傳,僅許刻其《詞話》八卷,並請詩詞附焉。許正詩特别提到陳廷焯尊翁僅許刻其《詞話》八卷。然則餘出的兩卷是陳鐵峰删略,還是陳廷焯門生所爲,言語之間仍不免模糊。唐圭璋在影印本《白雨齋詞話後記》中説:初,陳氏殁時,尊翁鐵峰老人尚健在,令陳氏門人許正詩、王宗炎、包榮翰等删十卷爲八卷,於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木刻行世。唐圭璋的這一結論或許只是以情理推測的,但確實是可能性最大的。
那麽,删略的原則是什麽?諸家序跋均未明言。筆者粗加對勘,發現删削、修改之條目或爲陳廷焯自評己詞的内容,或爲語涉纖艷而宗旨略背其沉鬱頓挫之説者。主要集中在卷三、卷十兩卷。前者之例如:《蝶戀花》一調最爲古雅。余曾賦四章,非敢云抗美古人,要亦不外《離騷》初服之義。(卷六第27則)
己卯九月,余作《買陂塘》一闋,嗚咽纏綿,幾不知是血是淚,蓋天地商聲也(卷六第33則)
余曾作《菩薩蠻》云:青山斷續江如帶春歸人不歸。起二語嫌著力,餘皆悲鬱而和厚,有風人遺意。(卷十第58則)
寂寞空城鼓角鳴,敵樓西望旅魂驚此余丙戌年《雜感》中四律也。聲調極悲壯,而不免過激,發之於詩尚可,發之於詞則伉矣。(卷十第59則)删削的條目中約有一半屬於這一類,或許陳廷焯尊翁覺得不宜自評若此,有失著述體例,故請删略。另有一部分條目内容與此相類,但措語尚有分寸,故或斟酌其詞,或合併數則爲一則,以省篇幅。其例如十卷本卷六第40則、第41則自評自己所作艷詞之法,八卷本僅取第40則開頭一節,將然如《菩薩蠻》十二章以下文字悉數删除,並接以第41則的内容,即使所保留或銜接部分的文字,也略有潤色。
其實自選或自評也是不少著述的一種體例,如譚獻《篋中詞》今集卷五就收録了不少自己的作品,葉恭綽的《廣篋中詞》也以自己的作品煞尾,朱祖謀晚年編選《詞莂》也以自録自己詞爲其中一家,所以陳廷焯選評自己的作品,從體例上來説,也是有傳統或者流脉可尋的。陳廷焯在自序裏就説在詞話之外,暇日寄意之作,附録一二,非敢抗美昔賢,存以自鏡而已。則詞話附録作品是陳廷焯的夙願,可能在詞話撰竟之時,《白雨齋詞存》、《白雨齋詩抄》尚未編訂完成,故只能寄意於暇日了。而光緒甲午(一八九四)刊刻《白雨齋詞話》時,則將這詩詞二集附焉,算是完成了陳廷焯的心願。從這一意義上説,陳廷焯在撰述詞話時兼評己作,乃是一種自覺的行爲。後來王國維《人間詞話》亦有此例,且假托樊志厚的名義將《人間詞甲稿序》、《人間詞乙稿序》中的相關内容移入《人間詞話》中,手稿中這樣的例子要多一些,而在《國粹學報》發表時,則僅擇數則,以示體例,至《盛京時報》刊出最後一個版本的《人間詞話》之時,這類自評的詞話則删削殆盡,蓋以此避嫌耳。很難想像如果十卷本《白雨齋詞話》在陳廷焯生前刊刻,陳廷焯是否會將這一部分的内容作如此集中的删削?或者説,如果陳廷焯自行將十卷本壓縮爲八卷本,這一部分的文字是否也在被删除之列?
可能是出於維護陳廷焯以沉鬱頓挫爲理論核心的需要,十卷本卷三若干論及浙西朱彝尊、董以寧諸家艷詞、妖詞而位置大體相接續的十八則詞話也被一例删除。如:竹垞艷詞,確有所指,不同泛設,其中難言之處,不得不亂以他詞,故爲隱語,所以味厚(卷三第59則)
竹垞《西江月》結句云凄麗而幽索,總非凡艷。(卷三第61則)
國初諸公多好爲艷詞,未有如竹垞之空前絶後者。雖非正聲,亦令人嘆賞不置。(卷三第62則)
董文友,詞中之妖也,與王次回《疑雨集》可謂匹敵。《滿江紅》十二章,置之《蓉渡集》中,無乃不類。(卷三第71則)
《花影詞》不過如倚門賣笑者流,並不足爲詞之妖。《蓉渡詞》乃真足惑人矣,此妖之神通也。(卷三第73則)例多不煩舉。但對浙西諸家艷詞的這類評論的整體性删除,其目的或因陳廷焯出語略顯隨意,或這類詞話的存在可能影響到陳廷焯理論的邏輯性、嚴密性,故爲矜慎起見而删除。在《白雨齋詞話》中,陳廷焯對於朱彝尊的寬容或者説降格以求,在其詞話中確實顯得前後不盡一致。陳廷焯説:吾於竹垞,獨取其艷體。蓋論詞於兩宋之後,不容過刻,截取可也。(卷三第57則)陳廷焯既要完整勾勒詞史,又要兼顧各個不同時期的創作流變,故其沉鬱頓挫之説便很難通貫整個詞史,這也决定了陳廷焯要采取一些折衷的措施。清初詞人多作艷詞乃是一時風氣所致,而陳廷焯對朱彝尊艷詞的手下留情,大概是認爲其並非凡艷,而饒仙艷之趣。所謂竹垞艷詞,純以真氣盤旋,情至者文亦至(卷三第70則)云云,不免曲護其説。事實上凡艷與仙艷之間頗難裁斷,則陳廷焯雖以仙艷的名義爲朱彝尊艷詞留下一條生路,但其實是勉爲成説的。八卷本删此數條,竊以爲可以藉此剪去其理論主幹之外的旁逸之枝,是值得肯定的。
董以寧的詞既然已被陳廷焯視爲麗而淫(卷三第70則)、詞中之妖(卷三第71則),但陳廷焯連續數則或評其詞慧心密意,描寫入微(卷三第75則),或評其深情密意、銷魂鑠骨(卷三第76則),或稱其曲折傳神,撲入深處(卷三第78則),似乎對其情感和手法頗多稱賞。但既是將董以寧定位在詞中之妖,又認爲學詞者一入其門,念頭差錯,終身不可語於大雅( 卷三第78則),則詞妖的價值何在?在這種略顯凌亂的理致中,確實很難加以準確的判斷。八卷本將這類内容删除,竊以爲也是富有學理的。
至於那些詞話内容雖然保留下來,但進行過少量文字加工的情形也頗爲多見,翻檢原書,自可一一勘察,這裏不再説明。
可以發現,經過删訂後的八卷本詞話,不僅散漫的文字被剔除了,而且内容更爲緊凑,理論的周密性得以加强。所以相形之下,八卷本的理論價值更爲突出了。當然,從考察陳廷焯詞學思想的原生形態或豐富性角度而言,十卷本的價值也不容忽視。
三、 陳廷焯的詞學淵源
一般説來,陳氏早期推崇浙派,創作與論述都受其影響,選本《雲韶集》及《詞壇叢話》就是這一時期的産物。浙派以朱彝尊爲首,成於康、乾間。康熙戊午(一六七八)年《詞綜》刻版問世後,浙派所講究的清靈醇雅,把人們稔熟的目光從唐五代北宋引向清雅而有思致的南宋,給深受明詞嘽緩習氣和淫曼情調薰染的前清詞壇帶來了一股新鮮空氣。朱彝尊《詞綜發凡》云:世人言詞,必稱北宋,然詞至南宋,始極其工,至宋季始極其變,姜堯章氏最爲傑出。陳廷焯沿朱氏《詞綜》之緒並擴充了明清詞而成《雲韶集》一編,自稱是以竹垞太史《詞綜》爲準,在具體詞人詞作的選録上,他也與朱氏抑揚同道。他的《詞壇叢話》在對姜夔、張炎的崇尚以及極工極變説上,都與朱氏前呼後應。但是,陳廷焯因身世而産生的憂鬱氣質以及自幼積蓄的入世精神,都使他與浙西詞派若即若離,這若離部分的漸生漸發,最終使他歸諸常州派門下。
陳廷焯以其沉鬱頓挫詞説而在當時詞壇自樹一幟,推進了常州派理論的發展。但沉鬱説並非陳氏閉門苦思,一朝所得,它在陳氏早期著述中留有清晰的痕迹。如他評稼軒《浪淘沙山寺夜作》説:沉鬱頓挫中,自覺眉飛色舞。(《雲韶集》卷五)評清真的《蘭陵王柳》説:又沉鬱又勁直,有獨往獨來之概。(同上卷四)等等。此外,陳氏還通過對部分詞人詞作的具體品評,顯示出他對沉鬱詞説的朦朧體悟,如評清真的《六醜薔薇謝後作》説:如泣如訴,語極嗚咽,而筆力沉雄,如聞孤鴻,如聽江聲,筆態飛舞,反復低徊,詞中之聖也。(同上)又如評陸游《雙頭蓬華髮》説:沉鬱頓挫,極淋漓宛轉之致,明是哀時傷事,一片血淚,而説來一絲不露,意境雖極悲凉,遣詞却極婉約,那得不令人心折。(同上卷七)合觀這兩段評語,已經比較接近後來的沉鬱説,從中可清楚地看到陳氏沉鬱詞説的歷史演變。
《續修四庫全書提要》云:廷焯受詞學於莊棫,而接迹於常州二張之派也。(《集部詞曲類》)陳氏自己也曾説過:余詞得力處,半由蒿庵一言,半由道農、子薪辯論之功也。(《詞話》卷七)因此,陳氏的詞學淵源雖以莊棫及二張爲主,而道農與子薪的辯論之功也是不容忽略的。
莊棫字中白,江蘇丹徒人,有《中白詞》一卷。莊氏爲常州派後期重要作手,與譚獻齊名,並與陳氏同里且有戚誼,年長二十二歲,陳氏呼爲姨表叔。陳、莊初遇於光緒二年(一八七六),這一次相遇是陳氏詞學的一個重要轉捩點。《詞話》云:自丙子年(一八七六)與希祖先生(按,即莊棫)遇後,舊作一概付丙,所存不過己卯(一八七九)後數十闋,大旨歸於忠厚,不敢有背《風》、《騷》之旨。(卷六)此後雙方又有數次見面,而每次相晤,必談論竟夕,教改舊作,探討詞藝,認識逐漸加深。光緒四年(一八七八),莊氏對陳説:子知清真、白石矣,未知碧山也。悟得碧山,而後可以窮極高妙。(《詞話》卷五引)陳氏後來述作《詞語》曾回憶及此,言語之間,不勝慨嘆。他説:余初不知其言之至也。十餘年來,潜心於碧山,較曩時所作,境地迥别,識力亦開,乃悟先生之言,嘉惠不淺。(卷六)他以其詞的得力處歸於半由蒿庵一言,足見得他對莊氏的敬重。《詞話》對中白詞就頗爲稱賞:近時詞人,莊中白尚矣,蔑以加矣。次則譚仲修。又説:余觀其詞,匪獨一代之冠,實能超越三唐、兩宋,與《風》、《騷》、漢樂府相表裏。自有詞人以來,罕見其匹。(卷六)語或稍過,但情意可見。
陳廷焯在領會莊棫的理論之後,遂由莊而接迹於張惠言、張琦。張惠言爲常州派開山,當浙派末流競事綺藻、墮入惡趣之時,張惠言及其弟張琦出《詞選》一編,重整詞風。由樂府以上溯《風》、《騷》,闡意内言外之旨,以深美閎約的温庭筠、韋莊詞爲極境。在張惠言看來,大凡詞之佳構,莫不惻隱盱愉,感物而發,觸類條鬯,各有所歸,非苟爲雕琢曼詞而已(《詞選序》)。張氏本此倡寄托、比興之説,主張從思想内容上尊崇詞體,並提出創作和衡鑒詞的兩項標準:緣情造端和低徊要眇。陳氏心折於此,他説:詩詞所以寄感,非以徇情也。不得旨歸,而徒騁才力,復何足重?(《詞話》卷十)這是對緣情造端的張論。而他忌詞的一直説去,不留餘地,雖極工巧之致,識者終笑其淺(《詞話》卷一),則是考慮到詞體低徊要眇的藝術特點的,與張氏同調而精微過之。
伴隨著對二張的恭奉,陳氏由早期傾向於浙派,轉而對朱彝尊、陳維崧、厲鶚大加指責,他首先從根本上否定浙派的詞學綱領汪森的《詞綜序》,認爲是不知詞中源流正變,只是阿附竹垞之意。在他看來其具體不足有二:一是以姜夔醇雅爲宗而歸諸句琢字煉,這是捨本逐末,所以陳氏譏爲甚淺陋,不知本源之言;二是認爲白石涵蓋南宋諸家,陳氏也不以爲然,他説:謂白石拔幟於周、秦之外,與之各有千古則可,謂南宋名家以迄仲舉,皆取法於白石,則吾不謂然也。(《詞話》卷十)這一論見確實針砭了浙派爲樹立宗派而誇大白石的習氣。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