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98.6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6.4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7.4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2.1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自然环境的变迁决定着社会的兴衰,环境制度则代表着一个国家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对于古代生态环境政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环境制度发展的脉络,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
內容簡介: |
作者选取了土地、水和林业资源三个与农耕社会生态环境*为相关的若干方面,进行了自北宋到清末的政策梳理,整体来说,是梳理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地理格局在两宋时期已经基本奠定,因此环境政策的框架在两宋时期初步形成,随后的元、明、清三朝的环境政策都因其面临的不同形势而进行调整,但总体来说呈现出愈加完善的趋势的内容。
|
關於作者: |
禹思恬,女,汉族。现任职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对于中国历史上的环境问题和灾害问题有较深研究。
|
目錄:
|
宋元明清的土地资源政策
13 2.1 两宋时期的土地资源政策 15
2.1.1 劝农政策 16
2.1.2 垦荒政策 22
2.2 元代的土地资源政策 26
2.3 明清时期的土地资源政策 28
2.3.1 明清时期土地资源政策的制定背景 29
2.3.2 明清时期丘陵、山地等土地资源的开发政策 33
2.3.3 明清时期的边疆土地开发政策 35
2.4 结语 38
第三章 宋元明清时期的水资源政策 41
3.1 中国传统的水伦理 42
3.2 宋朝的水资源政策 45
3.2.1 宋朝的农业用水政策 45
3.2.2 宋朝的渔业用水政策 47
3.2.3 宋朝的水污染防治政策 49
3.2.4 宋朝水资源政策的特点 51
3.3 元代的水资源政策 54
3.4 明清时期的水资源政策 55
3.4.1 明清时期的农业用水政策 56
3.4.2 明清时期的渔业用水政策 58
3.4.3 明清水资源政策的特点 59
3.5 结语 64
第四章 宋元明清时期的林业资源政策 67
4.1 先秦时期林业保护的经济依据和自然崇拜 68
4.2 两宋以来对林木的消耗 70
4.3 两宋时期的林业资源政策 74
4.3.1 两宋时期林业政策的具体内容 74
4.3.2 关于两宋时期林业政策的若干要点及影响 78
4.4 元代的林业资源政策 81
4.5 明清时期的林业资源政策 82
4.5.1 小农经济与森林的破坏 82
4.5.2 明清时期林业思想的转变与环境保护政策 84
4.5.3 日益严格的森林保护政策森林封禁区的建立 86
4.5.4 政策的补充所有权变革和民间力量的强盛 88
4.6 结语 90
第五章 宋元明清的非正式环境制度民间生态管理与保护 91
5.1 宋元明清环境政策的缺陷 93
5.1.1 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93
5.1.2 环境政策服务于其他政策 95
5.1.3 环境政策的执行效果差 98
5.2 宋元明清生态环境的民间控制 99
5.2.1 自发适应环境的经济活动 99
5.2.2 乡约中的环境保护 103
5.2.3 乡里、宗族与地方精英民间生态管理的执行和维护 105
5.3 宋元明清环境民间控制的缺陷 108
5.3.1 缺乏统筹管理,大局意识薄弱 108
5.3.2 地方豪强谋取私利 110
5.3.3 环境民间控制的其他弊端 111
5.4 结语 112
第六章 宋元明清的非正式环境制度思想观念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115
6.1 理一分殊宋明理学生态思想中的人类中心主义 117
6.2 原始崇拜中的环境保护 120
6.2.1 原始崇拜与民间生态保护实践 120
6.2.2 民间信仰在环保事务中的局限性 123
6.3 制度化宗教中的环境思想 124
6.3.1 佛教生态思想的宗教理论基础 125
6.3.2 佛教的生态环保实践 128
6.3.3 道教的生态思想的宗教理论基础 131
6.3.4 道教的生态环保实践 133
6.3.5 平等性佛教、道教生态实践的原动力 136
6.4 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思想观念在生态环保事务中的作用 137
6.5 结语 141
第七章 宋元明清若干环境政策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143
7.1 产权的非私有属性环境问题的起点 144
7.2 宋元明清时期环境制度变迁的整体趋势 146
7.2.1 正式制度的细化和完善 146
7.2.2 正式环境制度的不足 148
7.2.3 非正式制度的兴盛 151
7.2.4 正式制度为主向非正式制度为主的转变诱致性制度变迁152
7.3 总结和启示 154
7.3.1 产权的可分割性一条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154
7.3.2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结合 155
7.3.3 环境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157
7.3.4 环境制度变迁的现代启示 159
参考书目 163
后 记 171
|
內容試閱:
|
前言 立意要写这样一个话题,缘起是对于伊懋可先生《大象的退却》一书阅 读中的一点灵感和启发。在这本由西方学者撰写的环境经济史著作中,包括 了诗和美,包括了艺术和文学,这同传统中大众对于中国古代生态环境思想 的印象一致:提起中国传统的生态观,很多人会想到王维的寄情山水、陶渊 明的田园牧歌、先秦哲人仲冬斩阳木的论述,却鲜有人将其与刻板、生 硬的制度相联系的。中国传统的生态环境观是写意的、充满了诗性的浪漫, 然而关于古代中国是否有成熟的环境政策、是否有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 科学理念、是否将这种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观实际形成制度性的生态政 策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本书的写作,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的一次初步 的探索。
中国传统农业维持了上千年的兴盛不衰,维持了一种可持续的经济体系。 这种稳定的体系绝非仅靠非制度化的哲学、文化,因此对于从与生态环境密 切相关的政策出发,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阶段宋元明清时期的生态 环境制度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解释这种可持续体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本书并非基于梳理政策发展、演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全面性并非本书关注 的重点。相反,笔者希望从农业社会最重要的土地、水和森林资源出发,通 过管中窥豹式的研究方法,对于人口、资源和自然承载力的交互关系进行探 究,并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讨论其交互关系对于环境政策演变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学者在反思工业化所导致的当代环境问题时,常常表露出 对于农业社会的追缅之情。中国传统的生态环境思想自有其精妙可取之处, 并仍然作为中国现代生态观的重要来源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念,关于中国古 代制度化环境政策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生态观的渊源。与此同时, 一味推崇古代生态环境观、否认经济发展成果,甚至对立发展和环保的关系 是一种消极的逃避。因此在本文的写作中,尽量采用较为客观的角度,对于宋元明清时期的生态环境政策进行展现和评价是笔者在写作中力图做到的。 此书得以付梓,要感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周建波教授、张亚光副教授的指导和建议,感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的鼎力支持。由于时间仓促, 成书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