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HK$
56.9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
生物安全与环境
》
售價:HK$
56.4
|
編輯推薦: |
哲学以人为本,不断地思索自己的生命境遇,树立人本的终极关怀
多元的思维方向,多向度的人文的思考,培养理性思考的习惯
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哲学思考的乐趣
哲学家赵汀阳、陈志良鼎力推荐。哲学以人为本,通过三史六论,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人做人处世的智慧,追求真善美圣
|
內容簡介: |
哲学是个常用词,很多人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社会、人生、工作常做哲学思考。但哲学也常使人有过于玄妙、艰深晦涩之感。
哲学的对象是宇宙和人生。在理论层面,哲学问及人生基本问题的“我是谁”,问及宇宙根本问题的“世界怎么来的”;在实践层面,哲学问及人生基本问题的“如何做人”以及“如何处事”。
《哲学入门》将会提供我们通往解答“我是谁”的通路,也会设法帮助我们找出“世界怎么来的”的答案;哲学也会建议一些“如何做人”以及“如何处事”的原理原则。这些提案或是意见,我们无法在哲学以外的其他学科中学到。哲学委实是一门标准的通识课程,通识“定位宇宙”,通识“安排人生”。
本书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一个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间,生活在人与人之间,如何能顶天立地,又如何能出人头地,而安顿自己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达到个人安身立命、促使社会安和乐利。
本书由台湾辅仁大学、台湾大学等多位哲学专家共同编写,通过对“三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印度哲学史)、“六论”(逻辑性、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价值哲学和哲学总论)的概述,深入浅出而又全面地介绍了哲学发展的历程、世界三大哲学传统的风格特点以及当下哲学发展前沿。
本书以多元的思维方向和浅显的阐述方式,启发读者进入哲学的世界,作多向度的人文的思考,享受哲学思考的乐趣。希望通过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探讨,使读者了解生活与工作中的哲学问题,形成理性思考的习惯,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思索自己的生命境遇,树立人本的终极关怀。
|
關於作者: |
邬昆如,1933年出生于广东省龙川,1969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后任教于我国台湾大学、辅仁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高校。著有中德文著作10多种,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哲学概论》《哲学入门》《人生哲学》等。
|
目錄:
|
序
绪论
节 人生问题导向
第二节 “人与物”关系的启示
第三节 人生三大问题
第四节 哲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五节 全方位的知识进路
第六节 三史六论
第七节 何谓哲学
第八节 为何学哲学
第九节 如何学哲学
部 认识论
引言
节 从词义说起
第二节 认知过程
章 逻辑——认识工具
节 逻辑简介
第二节 概念与语词
第三节 判断与命题
第四节 推理与论证
第二章 认识的历程
节 认识与知识
第二节 意识
第三节 认识活动的分析
第四节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第五节 认识的完成
第三章 认识的障碍
节 怀疑论
第二节 独断论
第三节 批判论
第四节 不可知论
第五节 相对论
第四章 认识的理论
节 希腊时期
第二节 罗马时期
第三节 中世纪时期
第四节 近代
第五节 现代
第二部 形而上学
引言
节 知性形而上学
第二节 原理
第三节 形而上者谓之道
第四节 本体论(存在学)
第五节 宇宙论(宇宙学)
第六节 人性论(人类学)
章 早期形而上学家
节 宇宙论时期
第二节 人性论时期
第三节 神性论时期
第二章 天学(本体论)
节 从“量”的角度看
第二节 从“质”的角度看
第三节 从“能”的角度看
第三章 地学(宇宙论)
节 宇宙的起源
第二节 宇宙的(生成)变化
第四章 人学(人性论)
节 人的结构
第二节 天人之际
第三节 万物之灵长
第三部 价值哲学
引言
节 价值的定义及特征
第二节 价值的种类
第三节 价值的内涵
第四节 价值的目的
章 认识价值——真
节 西方哲学求真简史
第二节 真的定义及内涵
第三节 真的种类
第四节 真与假
第二章 伦理价值——善
节 何谓善,何谓伦理善
第二节 人为什么应该道德,为什么要有伦理善
第三节 如何判断道德、不道德——伦理标准
第三章 艺术价值——美
节 美作为一种特殊形而上学的对象
第二节 美的主观性及客观性
第三节 优美和壮美
第四节 美与丑
第五节 艺术品/第四章宗教价值——圣
节 古希腊哲学家
第二节 基督徒的哲学
第三节 启蒙时代的理性宗教、自然宗教与自然神论
第四节 自然神论者的宗教观
第五节 德国古典唯心论:上帝是主体的宗教观
第六节 无神论对宗教的解说
第七节 20世纪人类学的宗教观
第八节 哲学反省与宗教的形成/结论:哲学的任务
节 定位宇宙、安排人生
第二节 认识、形而上与伦理
第三节 人生而有知、万物皆有理
第四节 人人生来求福
第五节 原理
第六节 超越属性
第七节 宇宙有始
第八节 人性完善
第九节 事天、仁民、爱物
第十节 宗教功能
第十一节 常识、知识、智慧
第十二节 归类和抽象
第十三节 择善固执
第十四节 开放的人本
第十五节 物性、兽性、人性、神性
|
內容試閱:
|
序
哲学字义是“爱智” (Philosophia),实质义则是“定位宇宙”,并在宇宙中“安排人生”。吾人学哲学,因为其他所有学问都只探讨个别的对象,唯有哲学在讨论整体的学问,哲学的对象是宇宙和人生。在理论层面,哲学问及人生基本问题的“我是谁”,问及宇宙根本问题的“世界怎么来的”;在实践层面,哲学问及人生基本问题的“如何做人”以及“如何处事”。
《哲学入门》将会提供吾人通往解答“我是谁”的通路,也会设法帮助吾人找出“世界怎么来的”的答案;哲学也会建议一些“如何做人”以及“如何处事”的原理原则。这些提案或是意见,我们无法在哲学以外的其他学科中学到。哲学委实是一门标准的通识课程,通识“定位宇宙”,通识“安排人生”。
为那些哲学系以外的同学,吾侪编纂了这本《哲学入门》,目的在于使吾人了解到:一个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间,生活在人与人之间,如何能顶天立地,又如何能出人头地,而安顿自己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达到个人安身立命、促使社会安和乐利。
为此,书中讲述:哲学是如何从认识论为入门,经形而上学的“体”,到价值哲学的“用”为思想进路,来回答“我是谁”以及“世界怎么来的”。
五南图书公司致力于出版大学专业的教科书,邀余主编《哲学入门》一书,余虽年已古稀,但亦乐意答应,与辅大哲学同仁以及台大昔日同学分工合作,共襄盛举。
是为序。
邬昆如于美国加州旅次
2003年8月19日
结论:哲学的任务
哲学概论是概括整个哲学的内涵和进程。哲学智慧乃教导人设法定位宇宙,并在宇宙中安排人生。因而先在认识论上肯定人的知性,肯定人的知性可以向上攀爬至存在的峰顶,肯定人的知性可以往下探索到达构成物理的微粒。前者便是形而上学,后者则是物理学。人类通过对“形上”的研究,获得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原则。然后把这些原理原则运用到价值哲学,运用到人生文明各阶层: 科学求真, 道德求善, 艺术求美, 宗教求圣。
要达到形而上领域,需要有锐敏头脑的训练;要认清人生价值,需要有丰饶的心灵的培养。人类上有头脑,下有心灵,可谓完备。
“存在”活动的外显,首先是其本尊的完全呈现,即是“天”,继而有分身的分受呈现,是为“地”和“人”。形而上学探讨天、地、人三才,既能定位宇宙,又能安排人生。个人安身立命,群体的安和乐利,原就是具体人生的目的;做人如何驾御物性,摆脱兽性,增长人性,乃至产生神性,原就是哲学的完满任务。
定位宇宙、安排人生
一
哲学的内涵就是定位宇宙,并且在宇宙中安排人生。定位宇宙要解答两个问题:世界怎么来的以及世界的变化有何目的。
有关“世界怎么来的”问题,就是宇宙起源问题。吾人可以观察世界的四阶层—— “物质” “生命” “意识” “精神”。这四阶层似乎是一层比一层高, 生命超度物质, 意识提升生命, 精神度化意识。拥有精神的人类,其意识、 生命、 肉体都受到精神的影响。四阶层的区分原是为了互助合作,而有着内在目的性, 存在的整体都是目的、 因果相互和谐共存的。
这“合一” “和谐” “多样性”的世界的来源,希伯来民族提出“创造说”,由上帝创造天地万物。
二
灵肉二元的划分,在安排人生的课题上,是依照柏拉图的“观念” “感官”二元,以宇宙来定位人生, “重灵轻肉”的人生观恰好是观念界为“真”、 感官界为“虚”的延长。但是,主要的还是使灵肉能“合”,使人与自己等同,而不是使人与自己的疏离 。
因为哲学是定位宇宙、安排人生的学问总汇,因而各学科都是全方位的设计。在知性的理论上,要包含知物、 知人、 知天;在德性的修养上,要全面惜物、 爱人、 敬天。对个别的人要提供安身立命的方案,对群体社会要指出安和乐利的道途以及安居乐业的方法。
认识、形而上与伦理
一
哲学思路是依序从认识论作为入门,进入形而上学的“体”,落实到伦理学的“用”。而其进程则首先是“近取诸身”,从个人的体验出发,个人的求知欲、 求福欲,都是天生的功能,人们可用之作为对哲学的起步工作。继则是“远取诸物”,从对大自然的观察,寻获世界万物的美善,而推论出本体的美善。
二
哲学的“体”是形而上学,是在探讨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原则,首先是“原理”的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继则是依着人文世界的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 宗教求圣的事实,推论出存在的超越属性: “真” “善” “美” “圣”。
吾人可以从“量” “质”、 “能”等多面向探讨存在。 “量”的,可以导引出哲学的一元论,导引出宗教的一神论;二元论导引出善恶二元的宗教或伦理;多元论可导致多神论。
“质”的精神或物质形成唯心论 (Idealism)或唯物论。
“能”的现实和潜能学说,是动态本体的描绘,也是解答宇宙形成问题的主要学理。
形上本体的本尊开显,形成本体论 (存在学)和神学,其分身则是宇宙和人。
三
宇宙论的课题除了起源问题和科学有重叠,尚有目的或机械的生成变化问题。
“创造” “流出” “进化” “生” “创化”等学说都在设法证成各自的学说,说明宇宙是怎么开始的、怎么继续发展。
人性论主要在问及人的结构和人生意义的课题:前者有纵向的“灵魂”和“肉体”,后者有横向的“男”和“女”两性问题。灵肉的合一,男女的结合,都是在和谐、合作无间的情况下进行。
人生而有知、万物皆有理
一
人有“知”,适宜做主体,物有“理”,可以做客体;主客的合一也正是认识的开端。主体的耳、目、口、鼻、手足,恰好对立着客体的声、色、香、味、触, “感觉”之上还有“思想”, 人性也就从“感觉” “思想”开始,获知“世界”“存在”的原理,同时也得知人存在的意义。
认识进路的“近取诸身”,是对自己的认识。早在苏格拉底时期,就有“认识你自己”的劝谕,这不但是伦理学的课题,也是认识论的课题。吾人能从自己认知的能力,一方面获知知识能力的伟大,另一方面可以欣赏世界的奥秘,算是认识进行的“远取诸物”。对世界的认识,从物理到生理,到心理一层上升,经“人理”到达“天理”,从知识进入形而上,获知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原则。
二
万物有“理”,表现出世界秩序的和谐,从底层的物理开始,其严密的因果原则,解释着事物“如何”以及“为何”的存在意义;生理层面的生命,点缀着宇宙的生生不息;意识层面的心理,更把自然世界的美加工,转化成人文世界,使人更能在解决生活必需之外安身立命。
在认知作用进行中, 精神层面的主体,以其确定的信念,接触到明显的客体,因而获得真知。
主体确定在悟性本身的归类和抽象能力,能超越个别的、具体的事物,进入共相的、抽象的概念,乃至于“概念的概念”“存在”本身。
主体确认基本上是用“存异求同”的方式,把个别性的差别相放下,而专门吸取“共相” (思想的共融),达到的“概念的概念”。
三
主体确定揭露了人性认知的天性,同时也默认了意志的功能,后者就能凭着知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在哲学上,就是“思想和存在一致性”。
人人生来求福
一
亚里士多德哲学贡献,在于其知性、 德性兼备;《形而上学》开宗明义说出“人人生来求知”,而《伦理学》则提出“人人生来求福”的原理。求福必须修德,正是“福德一致”的诉求。
修德行善是灵性生命的天性。“福”与“德”是一体之两面,福的代价就是修德,反过来,作恶的人就没有福而有祸。
二
福的表象是“心安”,是行善修德的成果展示。人生在世,主要的还是求心安,其他荣华富贵都变成可有可无。
一般认为名利权位是福,事实上并不尽然,其论证就在心安与否。名利权位虽会满足人心,但却不一定能获得心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