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編輯推薦: |
◆新增4万字解读新高考报考策略
2021年高考,中国30多个省份,将会有6种不同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存在。张雪峰根据新高考政策新增4万字内容,并附多个省份赋分表,适用于学生、老师和家长一起看,一分一段计算赋分,报好新高考。
◆本书帮你解决哪些报考痛点?
1.全新解读新高考有哪些变化
等级赋分是怎么一回事?新增和撤销专业,机会来了还是前途没了?某些省份专业 学校调剂取消了?!
2.城市、学校、专业,教你一站式精准选择
专业 院校”模式该如何进行填报
“院校 专业组”模式该如何进行填报
老高考模式该如何进行填报
3.高考志愿不为人知的坑,为你一一排雷
不是学医就能当医生,读师范就会当老师
风口专业与冷门专业解析
◆谁需要这本书?
1.高中生
如果你是高中生,不知道怎么填报志愿,那么你需要这本书,让你轻松入门,制定目标!
2.家长
如果你是孩子家长,不知道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帮助孩子选择一个好未来,那么你需要这本书。
3.中学辅导员
如果你是中学辅导员,想了解新高的报考方法,成绩折算方式,全新高校数据和特设专业,有效帮助家长和学生填报志愿,那么你需要这本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教育名师张雪峰根据100 名校解析,200 专业解答,1000 学校数据收集,十余年报考指导经验,手把手教你精准填报志愿!本书在旧版基础上新增4万字,详细解读新高考背景下学业规划和选科策略,帮助学生和家长快速学会高效填报高考志愿!本书可以解决以下问题:高中时代应当怎样度过?报志愿时,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该不该服从调剂?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都有哪些就业前景?内文更多干货解答,欢迎翻阅。
|
關於作者: |
张雪峰
知名网红考研讲师,人生规划导师。
从业十余年,专业精深,影响广泛。因其讲座具有专业、幽默的风格,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注意;视频总点击过50亿次,超千万转发分享,激情风趣的授课风格深受学生追捧,被亲切称为“神嘴”,成为各大媒体争相追逐的焦点。成为《奇葩说》《演说家》《火星情报局》等节目特邀嘉宾。
已出版图书:《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名师张雪峰手把手教你填报高考志愿》《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名师张雪峰考研通关攻略》《你离考研成功,就差这本书》。
|
目錄:
|
第一章 新高考到底改了什么
1.高中阶段的选科改革 / 003
2.高考分数的赋分制改革 / 021
(不适用于新高考的海南省)
3. 高考志愿填报规则的改革 / 031
第二章 如何度过你的高中生活
1.很多时候,老师、家长跟你说过的话,等长大后,
你会发现,都是真的 / 040
2.我如何从350多名逆袭到60名 / 045
3.一本、二本有多重要 / 049
4.为什么当时我的志愿全在东三省以外 / 052
5.排名靠前的学校一定好吗 / 054
6.如果孩子不学习该怎么办 / 057
7.如果你感觉到迷茫该怎么办 / 060
第三章 怎样了解一个大学
1.你必须了解学校的百度百科 / 065
2.从院士看专业 / 067
3.从博士点和硕士点来看学校的优势专业 / 069
4.那些名字颇有特点的学校 / 070
5.那些“窝里横”的省重点要不要报 / 072
6.原部级直属学校和现部级直属学校有区别吗 / 075
第四章 高考志愿到底该如何填报
1.“专业 院校”模式该如何进行填报 / 094
(适用于浙江、山东、辽宁、河北、重庆)
2.“院校 专业组”模式该如何进行填报 / 099
(适用于上海、北京、天津、海南、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福建)
3.老高考模式该如何进行填报 / 105
(适用于黑龙江、吉林、广西、陕西、山西、宁夏、西藏、新疆、安徽、江西、
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河南,这些省份和自治区从2021届新高一起
将很有可能不再采用此种报考模式,请上述省份和自治区的家长和考生注意)
第五章 报志愿的时候应该优先选择学校,还是优先选择专业
1.为什么优先选择城市 / 111
2.我对中国城市选择的建议 / 114
3.学校和专业到底应该优先选择哪一个 / 117
第六章 不浪费一分的志愿就是好志愿吗
1.不浪费一分的志愿就是好志愿吗 / 123
2.如果你被调剂到了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 / 127
第七章关于报考医学专业,你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
1.医科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情况 / 157
2.为什么医学院报考非常火热 / 159
3.临床医学 / 161
4.口腔医学 / 168
5.基础医学 / 171
6.预防医学 / 172
7.护理学 / 174
8.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麻醉学 / 176
9.药学 / 178
10.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 / 180
第八章 中国哪类大学是最多的
1.中国师范大学的等级 / 185
2.师范大学的就业现状 / 187
3.数学 / 194
4.物理学 / 199
5.化学 / 203
6.生物科学 / 210
7.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 216
8.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 224
9.思想政治教育 / 233
10.教育学 / 235
11.心理学 / 237
12.体育学 / 242
第九章 前景大好,未来极有可能成为风口行业的三类专业
(一)第三产业类
1.法学 / 249
2.新闻传播学以及编导 / 255
3.经济学(包含金融学) / 264
4.管理学 / 267
(二)人工智能类
1.计算机类专业 / 292
2.电子信息 / 296
3.机械类专业 / 306
4.自动化 / 308
(三)基础设施建设类
1.力学、土木工程、建筑类专业 / 317
2.电气类专业 / 327
3.交通运输类专业 / 331
4.水利类专业 / 337
5.测绘类专业和地理信息科学 / 342
第十章 那些传说中的“冷门专业”
(一)第一产业相关专业
1.植物生产 / 347
2.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 / 349
3.动物科学 / 351
4.动物医学 / 352
5.林学 / 353
6.水产 / 354
7.草业科学 / 355
8.农学类学校介绍 / 356
(二)与衣食住行有关的专业
1.化学工程与工艺 / 362
2.食品科学与工程 / 369
3.材料科学与工程 / 375
4.环境科学与工程 / 381
5.纺织工程 / 384
6.轻工类专业 / 390
(三)特殊专业,做国家储备人才
1.地质、矿业类专业 / 393
2.船舶与海洋工程 / 400
3.航空航天类专业 / 405
4.兵器类专业 / 410
5.核工程类专业 / 413
第十一章 给你的大学生活几点建议
1.开学时,不要感觉到有心理落差 / 417
2.尽量把本科阶段的专业课学好 / 419
3.干掉四六级 / 420
4.证书,多多益善 / 422
5.参加几个社团 / 423
6.认识几个一辈子的朋友 / 425
7.做几个兼职 / 428
8.如果你遇到对的人,可以谈个恋爱 / 432
9.到大二的下学期,思考一下人生 / 437
10.如果你要考研,前两年该怎样度过 / 452
|
內容試閱:
|
再版序
2020年到2021年,中国的新高考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虽然新冠疫情使2020年高考推迟了一个月,甚至在2021年年初仍然在影响着全世界,但是它无法停止中国新高考改革的步伐。
北京、天津、海南、山东四个省市于2020年完成了第一年新高考的考试和志愿填报。
许多北京和天津的孩子发现,自己平时考试可能考的分数不是很高,而到了新高考,发挥得真不错。根据北京市一分一段表统计,北京市2020年高考,700分以上的有80人;而我们印象中的高考大省河南省,其理科分数还算高,但是文科一分一段表显示,最高分仅为671分。
所以,大家以后千万不要说什么北京、天津高考分数线低这样的话,说这种话的人一看就还活在老高考的时代。
相比北京市高分频出,山东的考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抱着两本刊印着招生计划和往年招生数据的书欲哭无泪,因为这两本书编写得实在是不适合考生查阅。比如往年刊印着招生数据的书,编者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山东省报志愿采取“专业 学校”的模式,极大地方便了以专业为导向的同学填报志愿,但是在排列这些数据的时候,书的编写者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选择用本科专业汉语拼音的首字母来排序。
最后造成的结果是排在这本书第一个的专业是阿拉伯语,因为“阿”的首字母是a;排在第二的专业是跟阿拉伯语完全没关系,选科要求完全不一样的安全工程,因为“安”的首字母也是a,家长和考生看到这本书欲哭无泪。
而2021年即将进行新高考的八个省市,包括辽宁、河北、重庆、江苏、广东、湖南、湖北、福建,在2020年年底分别出台了自己省市的高考志愿报考政策,其中,辽宁、河北、重庆三个省市将采取“专业 院校”模式,江苏、广东、湖南、湖北、福建将采取“院校 专业组”模式。值得关注的是八个省市均明确规定,各校各专业在本省市招生的时候,“必选科目为物理”和“必选科目为历史”需分列招生计划。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两年前,这八个省市2021届的高三学生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以后,要进行第一届新高考的选科,八省市规定:学生首选科目必须在物理科目和历史科目中二选一,剩下的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四科任选两科。也就是学生要么选了物理,要么选了历史。拟在八省市招生的各个学校必须给考生说明白各个专业的选科要求,这就使得首选科目的选科要求有三种情况,即首选科目必选物理、首选科目必选历史和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均可。比如计算机专业,全国各个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都是要求首选科目必选物理的;再如历史专业,全国各个学校的历史学专业也都是要求首选科目必选历史的;但是有的专业则不一定了,比如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有的学校首选科目要求就是物理或历史均可,那么像这种专业,在招生的时候必须分列计划。
举个例子,北京林业大学在江苏省招生的选科要求中规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均可,假如招生两个人,那么应该把这两个招生名额分别给一个选物理的学生和一个选历史的学生,类似于之前的文理分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就相当于从原来的纯粹的理科才能报考的专业,变成了文理兼招的专业。那么北京林业大学可不可以把这两个招生名额都给选物理的学生,不给选历史的学生呢?教育厅的文件中并未做解释,因为文件中用的词是“应该”而不是“必须”。
同样,北京林业大学在江苏省招生的选科要求中规定,日语专业的首选科目也为物理或历史均可,那么按照规定,如果它想在两个首选科目中都招生,那么就必须分列计划,规定好,首选科目为物理的学生招收几个人,首选科目为历史的学生招收几个人。同样,理论上,它有可能不给首选科目为物理的学生做招生计划。日语这个专业,有些学校是文理兼招的,而有些学校是只招收文科生的。
也就是说,极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提选科要求的时候,高校表示这个专业首选科目为物理或者历史均可,但是实际招生的时候,只给其中一个首选科目做计划。
最令家长头疼的是专业组的划定。
还是说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也就是说即使你首选科目选择历史,再选科目选的是地理和政治,这在以前是纯粹的文科生啊,也可以报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然而,北京林业大学的日语专业,选科要求同样为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
如此一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日语专业的选科要求完全一样。按照专业组划分的规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日语专业,应列为同一个专业组。专业组内的专业是可以相互调剂的,而北京林业大学的选科要求显示一共有12个专业(不包含艺术类)选科要求都是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这就意味着,如果北京林业大学给首选科目为历史的孩子招生名额,孩子填报日语专业没有被录取,他就有可能被调剂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你们是不是摸不着头脑?
同样,也可能会出现报考理工类专业却被调剂到纯文科类专业的情况。
而以上我说的这些新高考的政策,家长可能根本不了解,考生更是一头雾水,甚至,相关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学校的老师都有可能摸不着头脑。
2021年高考,中国3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将会有6种不同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存在。
而在这本书的第一版出版的时候,新高考才刚刚开始进行。
我意识到,我在今年必须进行这本书的改版,争取能帮助到更多的考生。
在编写新版书籍的过程中,各个新高考省市正在进行模拟高考、模拟填报志愿、模拟录取以适应新高考的全流程,我相信在这次模拟过后,招生单位也会摸索出最适应本省市考生的招生条件和招生计划。
由于2021年其他未进行新高考的省份和自治区,将会在本年度入学的新高一的考生中实行新高考,所以本书也极适合用来帮助目前尚未进行新高考省份和自治区的高一的考生和家长还有教育界的同人一起了解新高考,同时也欢迎考生、家长、老师以及教育界的同人批评指正。
由于各省、市和自治区的考试政策不同,本书在目录以及章节的标题上都会标注出这一章节适合哪些省、市和自治区的家长阅读。
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大家走出新高考的迷雾,不让孩子和家长的努力因为志愿没有填好而付诸东流。
是为再版序。
2021年2月7日
于苏州
●○ 新高考到底改了什么
从2014年开始,我国部分省市开始进入新高考改革,截止到2021年,全国共有14个省市实行新高考政策。
总结一下,新高考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革。
第一,高中课程改革。第二,高考分数改革。第三,志愿填报规则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选科改革?
前两天我在苏州踢球,球队的老大哥带着正在上高中的侄子一起来,球队的队友就问这个孩子:“你高中选的是文科还是理科啊?”
这一听就是对高考改革不了解才问出来的问题,因为中国的新高考改革,高中已经不分文理科了,而苏州市所在的江苏省从2021届高考开始,也将步入新高考的阶段。
国务院于2014年9月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新一轮的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其中第二章“主要任务和措施”中,第五条“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第一点规定,要“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来源:《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第三点明确指出:“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什么意思呢?
就是原来孩子上高中以后,大多数省份,在高一的上学期期末考试之后,将进行文理分科,所有的高中生根据自己的各科学习情况、对未来专业的兴趣爱好分为文科和理科。如果学生选择文科的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考,即拿高中毕业证的考试)仍然考查9门课,但是高考的时候只考查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政治6门课;而如果学生选择理科的话,高考将考查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6门课。各地的高中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将针对文理分科进行教学调整,文科生除语数外三科以外将重点学习高考考查的3门课,理科生也是一样。(个别省份会有自己的分科特点,比如江苏省实行的“3 2”考试模式。)
但是这样一刀切的文理分科的方式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生一般从高二开始,几乎不接触与自己高考无关的自然科学学科和社会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造成人才学科知识不均衡。
具体体现就是中国有些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出现了严重的缺陷,文科生对于自然学科的知识了解得不够,而理工科学生的人文学科的知识相对缺乏。文科生不会算,理科生不会写。
而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也就是文科生最好对于一些理工类专业知识有所了解,而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好也要了解一些社会人文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复合型人才的打造是十分有意义的。
当今社会,要想走得更高、更远,只具备单一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举两个例子。
比如,工业设计是机械类学科下设的本科专业,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之一就是去设计汽车的外观,我们看到路上行驶的各种品牌的汽车,其外观设计很多就是由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来完成的。设计界经常会流行所谓的复古设计,复古设计往往有着向经典致敬、向经典学习的意思,然后这就需要设计者有着大量的知识,一个对设计史不了解的人,怎么去复古啊?
再如新闻传播专业。以往新闻传播专业只招收文科考生,然而一个新闻记者对某一科技领域有了解和对这个领域没有了解,他的报道很有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第二,学生偏科问题。
在以往的考生当中,并不是所有人对于文科三门课或者理科三门课都感兴趣或者学得都很好。我当时就是这样的。我高中选的是理科,虽然我化学学得特别好,但是生物学得特别差,我对生物真的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我将来也不想学跟生物有关的专业,当年我上的那个高中生物学科的师资力量也不是很强,但由于我是理科生,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忍受着这个学科,结果高考的时候,生物的分数拿得特别少。我喜欢历史,我很想学历史,我很想用历史替代生物成为我的高考科目,然而当时政策不允许啊。
而新高考的选科改革就几乎完全解决了上述的问题。考生选择余地更大,学着自己喜欢的或者擅长的科目,也有助于学习动力的提升和成绩的提高。这种改革也是向一些发达国家学习的。在国外的很多高中和大学,学校都会硬性规定文科生必须要学习一定数量的理工类专业课,而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也同样必须选修一定数量的文科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单一学科人才。
然而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当我们的选择更多的时候,反而会出现选择困难。
选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14年,浙江和上海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省市开始了选科改革。这两个省市分别有着自己的特色。上海市高考总分为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的满分为70分。浙江省在选科上做的改革更为大胆,除了我们知道的传统的六小科以外,还增加了技术科目。
技术科目由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组成。技术科目学考考生需要学习4本书(信息技术2本,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通用技术2本,包括《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选考考生需要在学考4本书的基础上,多学习2本书(信息技术的《算法与程序设计》,通用技术的《电子控制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学考的《信息技术基础》中也有涉及,考生在《信息技术基础》必考的前提下,可在《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算法与程序设计》中任选一本进行考试。
由于技术科目的选择人数非常少,后面实行新高考的省市都没有增加这门科目,我们就不再介绍。
问题出现在物理这门科目上。
物理这门科目选择的人数比例非常非常小。
以2017年高考为例,浙江省全省一共29.13万名考生,但是选择物理的考生只有8万人,占全部考生的比例不到27.5%;上海市选择物理的考生也仅占考生总人数的30%。山东省第一年实行新高考的时候,选择物理的考生只占全部考生的40%。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呢?
在没有改革之前的文理分科时代,选择理科的同学是占绝大多数的。当年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那一届一共10个班,理科8个班,文科2个班。理科生占到了全部高考考生的80%左右,这些学生都是要学物理的,也就是说,新高考使得选择物理的人数大幅度减少。
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就是物理这个科目真的不好学,难度很大,相比其他学科来讲,同学在选科的时候觉得对于物理力不从心,实在是学不下去。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赋分制!新高考改革在分数方面采取赋分制(这个我在第二节会重点介绍),而不是直接简单地用卷面分,卷面分只用于划分等级。这对于很多家长和考生来讲是非常关键的。
在赋分制下,一定会有高分(甚至满分)的出现,也一定会有低分的出现(浙江省是40分)。物理学不好的人肯定不会选物理,甚至你可以理解成,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肯定不会选物理,因为如果选了物理他一定是低分!而学习中等的同学可能也会放弃物理,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都不选,根据赋分制,物理这个学科一定会有低分段,那么成绩不好的同学不选物理,学习中等的同学就变成了这个科目的低分段考生,所以中段的很多同学也不选物理。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学一看,学习成绩不好的和中等的同学都不选物理,而物理一定有低分,这个时候,我就有可能是低分段的人啊,所以很多成绩不错的人为了在总分上有一个高分,也不选物理。这直接导致了选物理的人大幅度减少。
实行“6选3”几年以后,浙江省一看,如果再不做点儿什么,物理的选科人数会进一步减少。所以在2017年11月份,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针对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问题,实行最低人数保障机制。而《关于〈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的说明》,明确了物理选考的保障人数为6.5万,也就是说,如果物理选考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多于6.5万,将继续以实际人数为基数,按规定比例、规定办法赋分;如果物理选考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少于6.5万,将以6.5万为基数,按规定比例计算各等级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
这个政策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放心选物理,最低分段的人数我给你设计好了,如果选考物理的人数不到6.5万,那么被赋分40分的同学不是你,是我给你设计的6.5万基数!
我在山东某地做讲座的时候,当地普通高中(注意,不是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在中考录取的生源分数要明显低于重点高中录取的生源分数)的校长跟我聊,说:“张老师,我就不希望我的学生选物理,因为重点高中的孩子大多数会选物理。我的孩子考物理肯定干不过重点高中的孩子啊,赋分制体制下,我的孩子在高考总成绩上肯定是吃亏的。”
这位校长的话其实也是家长和考生的心声。数据也表明这位校长的担心不无道理。
2019年浙江省高考,前187名中有175人选考物理,占94%,全省顶尖的学生基本都选了物理。前1337名考生中,选考物理的占85%;前4400名至6100名的考生,选考物理的占65%—70%;前2.4万名考生中,选考物理的占45%。也就是说,成绩好的同学里确实选考物理的较多,跟这位校长的担心吻合。
但是长此以往,这会对中国的工科人才培养造成巨大的问题。
大家要知道,像数学、物理、计算机、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等重点工科专业的学生,是我们国家紧缺的战略性人才,这些专业未来对应的行业不但需要高精尖的人才,更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人才,而这些专业的特点都要求学习这些专业的人必须有较好的物理基础。如果这样继续放任高考考生不选物理,那对我国的人才结构将构成巨大威胁。
所以除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天津、海南六省市以外,在2021年进入新高考的辽宁、河北、重庆、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福建八省市规定,考生需在物理和历史科目中二选一,剩下的四科任选二(也就是考生及家长口中的“3 1 2”模式),并要求高校必须按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
这个政策实施以后,新高考八省市选物理的同学数量果然有了不同幅度的提升,湖北省是新高考八省市选物理的人数比例最少的省份,但是也达到了51.73%,明显好于“6选3”的省市;选择物理人数比例最高的辽宁省,达到了86.21%。
不出太大意外的话,后面实行新高考的省份和自治区(黑龙江、吉林、广西、陕西、山西、宁夏、西藏、新疆、安徽、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河南、内蒙古)也会要求考生在物理和历史科目中二选一,剩下四科任选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