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80.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4.4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HK$
68.4
|
編輯推薦: |
本书以“事件”为切入点,通过介绍事件抽取、事件类型及元素识别、事件信息融合等领域发展状况,将信息抽取领域的代表性处理手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本书在模型和技术的介绍之外,还以实际的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为案例,介绍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对于各种模型和技术的应用。
|
內容簡介: |
随着Web数据的不断扩充,如何从Web数据中抽取信息并融合成指导决策的情报,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领域。面向Web数据的信息抽取和融合可以通过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模式识别等诸多方法来实现上述目标。本书是信息抽取领域的学术著作,旨在从情报检索的视角介绍面向非限定领域的Web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本书从基本概念讲解信息抽取以及融合,涉及词、句、篇章等层面的分析和处理策略,特别是针对情报处理的需要,以“事件”为切入点,将包括中文分词、词性标注、组块划分、句法分析、最大熵模型、条件随机域模型、马尔科夫模型等各类相关的处理模型和技术融入事件抽取、事件类型及元素识别、事件信息融合等领域的具体处理任务中加以介绍,并对信息抽取及融合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及代表性处理手段进行介绍。
|
關於作者: |
王君泽,1982年生,工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国家信息安全、公共情报管理等。目前已经在IEEE Intelligent Systems、《新闻与传播研究》、《管理世界》、《情报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
目錄:
|
第一章Web数据在情报分析中的效用研究/ 1第一节情报分析中的Web数据使用/ 1
第二节Web数据效用发挥面临的挑战/ 4
第三节小结/ 6
第二章中文分词及词性标注/ 8第一节中文自动分词的难点/ 8
第二节中文分词的基本方法/ 10
第三节中文词性标注的难点/ 14
第四节中文词性标注的基本方法/ 15
第三章中文句法分析/ 21第一节完全句法分析技术/ 21
第二节浅层句法分析/ 26
第四章语料库与词汇知识库/ 28第一节语料库技术/ 28
第二节词汇知识库/ 34
第五章Web数据消重/ 39第一节引言/ 39
第二节相关工作与研究框架/ 40
第三节算法流程分析/ 41
第四节算法效果评估/ 44
第五节基于网页转载关系识别的舆情传播态势分析/ 47
第六章基于最大熵模型的中文事件抽取方法研究/ 49第一节引言/ 49
第二节相关工作/ 51
第三节基于最大熵模型的事件类型及元素标注/ 52
第四节基于组块分析的标注单元划分/ 54
第五节实验及结果分析/ 56
第七章共指事件的事件表象可信度评估模型研究/ 58目录面向Web数据的信息抽取及融合技术研究第一节引言/ 58
第二节相关工作/ 59
第三节事件表象信任网络/ 61
第四节基于信任网络的事件表象可信度计算/ 63
第五节实验与分析/ 64
第八章面向新闻文本的事件表象融合策略研究/ 68第一节引言/ 68
第二节相关研究工作/ 69
第三节事件表象之间的共指关系识别/ 70
第四节基于Opinosis图结构的共指事件表象融合/ 74
第五节实验与结果分析/ 77
第九章面向共指事件识别的同义表述模式抽取研究/ 79第一节引言/ 79
第二节相关研究工作/ 80
第三节词级别同义表述模式抽取/ 82
第四节语句级别同义表述模式抽取/ 86
第五节实验/ 91
第十章基于共指事件识别的同义词集构建研究/ 96第一节研究背景/ 96
第二节相关工作/ 97
第三节共指事件表述识别/ 99
第四节同义词抽取及筛选策略/ 103
第五节实验/ 105
第十一章基于评论针对性的评论排序/ 108第一节问题定义与分析/ 109
第二节评论针对性的计算策略/ 111
第三节实验/ 114
第四节分析和讨论/ 116第十二章裁判文书类案推送中的案情相似度计算模型研究/ 118第一节背景介绍/ 118
第二节相关研究工作/ 119
第三节模型构建/ 120
第四节实验/ 126
第十三章舆情数据中的话题分析研究/ 130第一节PLSA介绍/ 130
第二节数据相关工作/ 132
第三节结果/ 134
第四节讨论/ 139
参考文献/ 141
|
內容試閱:
|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公共管理作为独立学科在中国出现以来,公共管理学科就展现了其强盛的生命力。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各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明显加快,公共管理的作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中国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大生长点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原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黄达强创办了国内第一个行政管理研究所,并培养了国内第一批行政管理学的硕士研究生。在国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中国公共管理学*主要的教学和研究基地。中国MPA学术委员会唯一顾问、中山大学夏书章教授是国内*早提出引进公共管理学教育的人,中山大学也是中国公共管理学兴起地之一。此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等公共管理的学科建设都有很高的水平。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日趋成熟、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政治改革呼声的高涨,对中国传统公共管理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中国的公共管理学者们和实践家们立足国内变化着的公共管理现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热点、新趋势,凝练公共管理学研究视角,创新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拓展公共管理学研究范围,归纳总结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形成了新时期诸多公共管理研究成果。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科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行政改革和管理制度建设同步发展的过程,从无到有,经历了引进、消化、重建和大发展的阶段,在200多个高校中建立了公共管理系、所或学院。在全国五百多家高校中设立了本科层次的公共管理类相关专业。如何将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与公共管理实践相结合,使之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是中国公共管理学人面临的重要挑战。自1985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决定在中国开办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以来,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表现为学科框架基本确定、教学体系初步形成、科学研究成绩斐然、实践价值日益显现、学术环境大为改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后,公共管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中国公共治理与公共管理学术研究文库”在中国公共治理与公共管理发展的基础上,将我国众多高校名家、名人与中青年学术骨干在公共治理与公共管理领域的学术成果集中呈现。本系列丛书设立了编委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研究中心主任、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前秘书长朱立言教授任丛书主编,本着“成熟一本,编入一本”的原则,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丛书旨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公共管理学人的研究成果,完善我国公共治理与公共管理的研究基础,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和本土化的公共治理与公共管理研究新领域。 胡晓东 2016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