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本书特点:突出基原、鉴别特征及与伪品的区别。市面上尚未见到同类书籍。所有图片均为药材市场现场拍摄,无版权纠纷
|
內容簡介: |
《常用中药材与中药饮片商品鉴别》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有七章。各论介绍约320种药材,含植物、动物和矿物类,每个品种的栏目有正名、别名、药材拉丁名、来源、产销、采收加工、炮制、商品特征 (药材、饮片) 、主要成分、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商品规格、性味功能、用量用法、贮藏、附注、参考文献等内容。本书叙述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介绍的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实用性强。本书辅以高清晰彩图,充分体现了中药鉴定、中药商品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辨状论质原则。
|
關於作者: |
1998.09-2002.07 武汉大学 工商管理 本科2011.05-2013.09 九州通武汉大学EMBA研修班2011.09-2014.08 湖北中医大师詹亚华教授传承培训2018.01-2018.01 九州通集团DDI领导力培训1、世中联中药煎药机国际联盟届理事会 副理事长;2、世中联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 届理事会副会长;3、中药协会中药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4、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药材分会 轮值会长。
|
目錄:
|
章 概述 002
第二章 中药材采收与加工 003
节 中药材采收的原则与方法 003
第二节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006
第三节 产地加工的一般原则 007
第四节 中药材的其他加工方法 009
第三章 中药炮制 011
节 中药炮制基础理论 011
第二节 中药炮制方法 016
第四章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030
第五章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鉴别 031
节 中药鉴别和检测的主要任务 031
第二节 中药鉴别的一般方法 032
第三节 中药材检定通则 037
第六章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贮藏与养护 038
节 影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在贮藏
过程中变质的主要因素 038
第二节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贮藏中常见的
变质现象及其防治措施 039
第三节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贮藏保管方法 042
第七章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经营管理 044
第八章 根及根茎类 048
人参 048
红参 051
三七 052
三棱 055
干姜 057
生姜 059
土茯苓 060
大黄 061
山豆根 065
北豆根 067
苦豆根 068
山柰 068
山药 069
川贝母 072
浙贝母 075
伊贝母 077
湖北贝母 078
平贝母 078
皖贝母 080
土贝母 080
川牛膝 081
牛膝 083
味牛膝 085
川乌 085
川芎 087
天冬 089
天花粉 091
天麻 093
木香 095
川木香 097
土木香 098
太子参 099
升麻 101
片姜黄 103
丹参 104
乌药 107
巴戟天 108
玉竹 110
甘草 112
石菖蒲 116
水菖蒲 118
龙胆 119
南沙参 121
北沙参 123
仙茅 125
白及 126
白术 128
苍术 130
白头翁 133
白芍 134
赤芍 136
白芷 138
白茅根 140
白前 141
玄参 143
半夏 145
清半夏 146
法半夏 147
姜半夏 147
地黄 148
熟地黄 150
地榆 150
西洋参 152
百合 154
百部 156
当归 158
延胡索 161
防己 163
防风 165
红景天 167
麦冬 169
山麦冬 170
远志 172
芦根 174
何首乌 175
羌活 178
苦参 180
板蓝根 182
南板蓝根 183
郁金 184
虎杖 186
知母 188
狗脊 190
泽泻 191
细辛 194
茜草 195
草乌 197
威灵仙 199
骨碎补 202
重楼 204
独活 206
姜黄 208
前胡 210
紫花前胡 212
秦艽 212
莪术 215
桔梗 217
柴胡 218
党参 221
明党参 225
射干 225
川射干 227
徐长卿 228
高良姜 229
葛根 231
粉葛 232
黄芩 233
黄芪 235
红芪 239
炙红芪 239
黄连 240
黄精 243
续断 246
绵马贯众 248
绵萆薢 250
粉萆薢 251
紫草 252
紫菀 254
漏芦 256
禹州漏芦 258
藁本 259
第九章 茎木类 261
大血藤 261
小通草 262
川木通 264
木通 265
竹茹 266
灯心草 268
苏木 269
皂角刺 270
沉香 272
忍冬藤 274
鸡血藤 275
滇鸡血藤 277
青风藤 277
降香 279
钩藤 280
首乌藤 282
桂枝 283
海风藤 284
通草 286
桑枝 287
桑寄生 289
槲寄生 290
檀香 292
第十章 皮类 294
五加皮 294
香加皮 296
白鲜皮 297
地骨皮 298
肉桂 300
合欢皮 301
黄柏 303
关黄柏 305
杜仲 307
牡丹皮 309
厚朴 311
秦皮 314
桑白皮 316
第十一章 叶类 319
人参叶 319
大青叶 319
山楂叶 321
艾叶 321
石韦 323
杜仲叶 325
牡荆叶 326
苦丁茶 326
枸骨叶 327
枇杷叶 328
草乌叶 330
罗布麻叶 330
侧柏叶 331
荷叶 333
桑叶 334
银杏叶 335
紫苏叶 336
番泻叶 338
第十二章 花类 340
西红花 340
红花 341
辛夷 343
玫瑰花 344
金银花 345
山银花 347
荆芥穗 349
荆芥穗炭 349
厚朴花 350
菊花 351
雪莲花 353
野菊花 354
款冬花 356
蒲黄 357
第十三章 果实种子类 359
八角茴香 359
小茴香 361
大枣 362
山茱萸 364
山楂 366
南山楂 368
川楝子 369
女贞子 371
马钱子 373
马钱子粉 375
王不留行 375
木瓜 377
五味子 379
南五味子 380
车前子 381
牛蒡子 383
乌梅 385
火麻仁 386
石榴皮 387
龙眼肉 389
白果 390
白扁豆 390
瓜蒌子 392
冬瓜子 394
冬瓜皮 395
丝瓜络 396
地肤子 397
决明子 398
麦芽 400
稻芽 402
赤小豆 403
花椒 404
芥子 407
苍耳子 408
芡实 410
豆蔻 411
连翘 413
吴茱萸 415
佛手 417
诃子 418
毛诃子 420
补骨脂 420
陈皮 422
青皮 424
苦杏仁 426
郁李仁 428
罗汉果 429
金樱子 430
荜茇 432
荜澄茄 433
茺蔚子 434
胡芦巴 435
胡椒 437
荔枝核 438
南瓜子 439
枳壳 440
枳实 442
柏子仁 444
栀子 446
枸杞子 448
砂仁 450
胖大海 452
莱菔子 453
莲子 455
莲子心 457
桃仁 458
夏枯草 460
益智 461
娑罗子 463
浮小麦 464
预知子 465
桑椹 466
菟丝子 467
蛇床子 469
紫苏子 470
黑芝麻 472
蒺藜 473
路路通 475
蔓荆子 476
槟榔 477
大腹皮 480
酸枣仁 481
薏苡仁 483
橘络 485
橘核 486
橘红 487
化橘红 487
覆盆子 489
第十四章 全草类 491
大蓟 491
小蓟 493
广金钱草 494
金钱草 496
连钱草 497
广藿香 497
藿香(土藿香) 499
马齿苋 500
马鞭草 501
车前草 502
北刘寄奴 503
南刘寄奴 504
石斛 505
仙鹤草 508
白花蛇舌草 509
半边莲 511
半枝莲 512
肉苁蓉 513
寻骨风 515
伸筋草 516
青蒿 518
垂盆草 519
佩兰 520
鱼腥草 522
泽兰 524
荆芥 525
茵陈 527
穿心莲 529
绞股蓝 530
益母草 531
麻黄 533
麻黄根 535
淫羊藿 536
巫山淫羊藿 538
苏败酱 539
败酱草 539
萹蓄 540
紫花地丁 542
广地丁 543
苦地丁 544
甜地丁 545
紫苏梗 545
锁阳 546
蒲公英 548
墨旱莲 549
薄荷 551
瞿麦 552
第十五章 菌、藻、树脂类 554
银耳 554
木耳 555
血耳 555
冬虫夏草 556
竹黄 558
灵芝 558
茯苓 560
茯苓皮 563
猪苓 563
海藻 564
昆布 566
血竭 567
安息香 568
阿魏 569
乳香 570
没药 572
第十六章 动物类 574
阿胶 574
土鳖虫 575
瓦楞子 576
水牛角 578
水蛭 579
乌梢蛇 580
石决明 582
地龙 584
全蝎 586
牡蛎 587
龟甲 589
鸡内金 591
金钱白花蛇 592
珍珠母 593
哈蟆油 595
海马(海蛆) 596
海龙 597
海螵蛸 598
鹿茸 600
鹿角 603
鹿角霜 605
蛤蚧 605
蜈蚣 607
蜂房 609
蜂胶 610
蜂蜡 611
蜂蜜 611
蝉蜕 612
蕲蛇 613
僵蚕 615
燕窝 616
鳖甲 618
第十七章 矿物类 620
石膏 620
龙骨 621
白矾 623
玄明粉 624
芒硝 625
自然铜 626
炉甘石 627
秋石 629
琥珀 630
紫石英 631
滑石 633
磁石 634
第十八章 其他类 636
儿茶 636
天竺黄 637
百草霜 638
竹沥 638
冰片 639
海金沙 640
芦荟 641
参考文献 642
|
內容試閱:
|
中医药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医药科学,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医药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回归自然的热潮,中医药学备受世人瞩目。
中药是中医用以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有力武器,是用于医疗保健的特殊商品。它直接取自植物、动物和矿物,来源复杂,品种繁多,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等诸多方面原因,中药长期存在着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现象。人们为了准确识别和使用中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科学而便捷的鉴别经验,即传统鉴别方法(经验鉴别),这奠定了中药鉴定学的基础。
中药材的真伪优劣关系到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鉴别是非常复杂的技术和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新技术和新手段不断出现并应用于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鉴定,保证了其质量的真实可靠。
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这使得现代中医药人的梦想成真。《中医药法》指出,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中医药法》是发展中医药产业和制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应遵循的法规,要求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生产流通过程,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养殖,对道地中药材、中药材质量监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和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等诸多方面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对确保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商品质量具有针对性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收载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近400种,注重基础理论和实用性的结合,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可作为从事中药教学、科研、检验、生产、收购、营销、管理等方面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并可作为爱好中医药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普读物。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世界医药发展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
中医药主要包括中医和中药,两者密不可分。中医治疗主要靠中药,中药的质量保证中医的疗效。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其中中药饮片由中药材炮制加工而成,中药制剂由多种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制作而成,因而如果中药材质量有问题,由它制得的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的质量自然会有问题,因而中药的质量必须从源头(中药材)抓起,这是不言而喻的。
中药材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中药材来源复杂,品种繁多,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为保证中药的质量,必须首先抓好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为此,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中医药大学及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共同组织湖北地区的有关人员耗时两年多编写成《常用中药材与中药饮片商品鉴别》一书,以便人们准确把握中药的真伪优劣。
本书论述的品种齐全,重点突出,资料翔实,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方便实用,适合从事中药管理、教学、鉴定、检验、生产、收购、营销等方面人员作为重要的参考书,也可作为中医药爱好者的科普读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