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清朝穿越指南 2

書城自編碼: 364634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橘玄雅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29139933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2.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哲学家
《 大哲学家 》

售價:HK$ 89.7
乌程汉简萃编
《 乌程汉简萃编 》

售價:HK$ 112.7
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
《 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 》

售價:HK$ 66.7
从中亚古道到新大陆:哈佛汉学史话(在哈佛见证百年学术史的风云变迁)
《 从中亚古道到新大陆:哈佛汉学史话(在哈佛见证百年学术史的风云变迁) 》

售價:HK$ 78.2
贞观政要:天可汗的时代
《 贞观政要:天可汗的时代 》

售價:HK$ 66.7
左传:诸侯争盟记
《 左传:诸侯争盟记 》

售價:HK$ 55.2
财之道丛书·特许公司600年:从冒险公司到东印度公司
《 财之道丛书·特许公司600年:从冒险公司到东印度公司 》

售價:HK$ 89.7
看见不同
《 看见不同 》

售價:HK$ 67.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0.0
《中华人物故事:古人为政(精选于谦、魏徵、包拯等历史人物治国理》
+

HK$ 118.8
《德国通史·第一卷 封建帝国时代(公元1500年以前)》
+

HK$ 115.0
《新民说·从废园到燕园(一座与近现代历史进程深深纠葛的校园的前》
+

HK$ 73.8
《宋氏三姐妹之间的恩怨纠葛》
+

HK$ 172.8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

HK$ 132.0
《世界史:World History》
編輯推薦:
满街走的王爷贝勒、多不胜数的小主娘娘、净操心后宫事的皇帝不断在影视剧中卖力地展示着他们奢华的生活……这是真实的清朝吗? 在《清朝穿越指南》中,我们已经通过怎么看户籍、怎么说话、怎么称呼别人、怎么吃喝玩乐、怎么买房、怎么招工、穿什么衣服、出行坐什么;宫里什么样,世家怎么样,怎么选秀怎么出嫁怎么长守家宅……一些列的细节打破了影视剧所塑造的“清朝”,在《清朝穿越指南2》中我们会继续让历史细节说话,继续用VR一样的描述,带你身历其境地体验清代男子的社会进阶之路!
在《清朝穿越指南2》中,有些细节可能会再次颠覆你以往的认知:
☆科举有风险 考试的时候要“五童互结”,也就是说一同考试的五个同学,要互相作保,一旦其中有人作弊,那么其余的几位都要“连坐”……
☆考场规则很严格 清代科举考试禁止携带木柜木盒、双层板凳、装棉被褥,砚台不许过厚,笔管必须镂空,用瓷必须水注,蜡台单盘必须空心通底,带进去的糕饼饽饽都要切开检查,毡毯无里,皮衣无面……
☆清代当官是要钱的 清代的官服顶戴朝珠不是官方的配给,是要官员自己去买的,没钱的官员只能去借……
☆灰色收入在清代不算贪污受贿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關於作者:
橘玄雅 满族,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方向为清史、满学、北京史。曾任北京索伦珠满语班语法讲师,并于2014年在《紫禁城》杂志撰写《读档笔记》专栏与《满文的过去与满文书法》特稿,著有《清朝穿越指南》《喵王府的生活》《九王夺嫡》等作品。
目錄
目录 前言/1
壹 读书仕途 争做四民之首——我们为什么要读书/3
“书山有路勤为径” ——清代人的读书生涯/9
“小试牛刀” ——考个生员当士人/22
“越战越勇” ——举人进士为出仕/36
“条条大路通罗马” ——武科与翻译科/48
凭文而取,按格而官 ——古代的高考试卷是什么样的/56
长年备考,为何却做不好命题作文 ——八股文的真容/61
贰 清代职官 除、补、转、改、升、调 ——看懂复杂的清代职官/69
世袭罔替、按次承袭 ——弄清清代的世爵与世职/
81 衙门深似海,老百姓不知道的官场重地 ——京官上·中枢与行政衙门/98
衙门深似海,老百姓不知道的官场重地 ——京官下·皇室相关部门/128
鞍马骑射,清代武官的入仕途径 ——八旗与绿营的武职系统/143
九品十八阶,老百姓的父母官是谁 ——地方职官系统/157
同为官场人,命运大不同 ——六位大员的官场晋升路/177
叁 官场生活 官俸之薄,亘古未有 ——清代官员的收入/195
居无一宅,食无半亩 ——清代官员的花费/205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论清代的陋规/214
辛劳与运气 ——官场生活/221
肆 皇帝的生活 “为君难” ——清代皇帝的一天/235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与武备/242
“朝乾夕惕” ——朝政与召对/250
“允文允武” ——皇帝的私人生活/259
伍 宗族法律 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 ——论清代的法律基础五刑与五服/269
罪与罚,说说封建伦理与法律冲突那些事儿 ——清代法律的几个辅助点/277
聚族而居,民间自治 ——论清代的宗族与宗法/283
一个腌菜缸引发的命案 ——贝勒永珠殴妾案/288
內容試閱
前言
大家好,时隔三年之后,《清朝穿越指南》的第二部也跟大家见面了。
早在第一部的前言中,就曾经提及过创作第二部的计划。从最早的出发点来讲,撰写第二部只是因为第一部字数有限,还有很多想写的东西没能呈现给大家。2016年1月,我在微博上进行了第二部内容的公开投票,投票结果基本偏向于朝廷、官场、读书这类内容。
在第一部的七篇之中,“背景常识”“生活基础”两篇,讲解的是如果我们穿越到清代北京城,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饮食文化”“八旗子弟”两篇,实际是针对网络文章里大量有关清代饮食和清代旗人的谣言进行梳清。“后宫生活”“婚姻家庭”两篇,是以女性作为主角,分别以宫廷和满汉贵族的情况作为例子,展现了古代女性的诸多面貌,同时也对一些所谓“宫斗”“宅斗”小说的内容进行纠正。至于“服饰”篇,则完全是清代服饰知识介绍,主要针对清宫戏里各种“混搭”的服饰问题,希望能让大家对清代服饰体系有一个基本了解。
第二部分为五篇,“读书仕途”“清代职官”“官场生活”三篇,讲解的是一个清代男子从读书进学到科举入仕的过程,让大家了解到清代男子读书和官场生活的情况。“皇帝的生活”篇,将视角从普通男性转为皇帝,展现了皇帝的日常生活,看看这位“万人之上”的存在,生活是否像民间想象的那么轻松。归根结底,上述几篇都是以男性作为主角,展现的是古代男性的生活。至于最后的“法律宗法”篇,强调的是古今法律意识、宗族思维的不同,最后以贝勒永珠殴妾案作为结尾,是希望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件,让大家对清代生活有一个更加直观感受。
在第一部出版之后,承蒙读者厚爱,陆续得到各个方面的反馈。反馈的意见各种各样,亦众口难调,但大多认为我在书中为了“穿越”主题而加入了一些调侃词汇与行文风格和整体内容差异过大,显得十分不协调。关于这一点,我在第一部的前言中其实就已经提到过,加入这种调侃词汇,本身就与我自己的文风不太符合,是一种为缓解阅读压力而做的尝试。故而,在第二部之中,我将这种插科打诨的调侃进行了大幅的删减,基本改为问答的形式。当然,这可能会使得您在阅读时倦怠感有所上升,毕竟第二部的内容本身就比较“生硬”。
目前看来,《清朝穿越指南》暂时就将以两部的形式画上句号。作为作者,我偶尔翻看当初为撰写《清朝穿越指南》所做的构思笔记,发现自己原本还有很多想要讲述的东西,比如说想要讲述清代一个普通平民的生活境遇,想要讲述清代声色场所的情况,想要讲述清代“男色”之类的特殊审美,想要讲述清代人看似单纯简单的娱乐活动,想要讲述清末兴办女学的各种故事,也想要讲述旧时北京城的岁时和相关民俗活动,等等。但是,这些想法后来都因为各种原因被舍弃掉,只停留在构思笔记里。清代社会当然是立体、多面、复杂的,我最初也希望展现当时各个阶层的生活情况,而从这个角度而言,应该说也是落空了,不免有些自责。不过,正所谓“来日方长”,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给大家科普历史。
回想起来,从第一部出版至今的三年之中,很多事情均发生了变化。对本书影响最大的,就是“穿越”这一概念逐渐褪去热度。在此背景下,很多人建议我修改书名,以脱离“穿越”这个已经不那么“热门”的词。在仔细思考之后,我最终还是保留了“清朝穿越指南”。正如在第一部的前言之中所提及的,说到底,本书的“穿越”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甚至不妨说就是一种时代“噱头”。我们通过“穿越”来进行科普,是为了让您了解真实的清代历史情况与您想象之间的差异,以更正您本身持有的一些错误认识,从而使您得以更全面、更具体地看待清代历史。现在,穿越这个“噱头”可能已经有些过时,但是历史科普的根本出发点没有改变,而且“穿越”也依然是一种了解、体味历史的有趣方式。
本书“读书仕途”一章的科举部分,承蒙张一南老师指教,十分感激。封面和所配漫画,依然由燕王wf执笔,感谢他的生动描绘与各种新奇的灵感。与第一部一样,第二部在底稿阶段,也曾组建“试阅读小组”,其成员有:酱油狐狸、叶先生、七如、朵儿猫、RSVPGallery、游北君、襄言等人(以上均为微博id,不计先后),他们均对底稿进行“试毒”“挑刺”,这里对他们认真的反馈和无偿的吐槽表示感谢。另外,也要感谢本书的两位编辑,前前后后为本书提出颇多建议,又恰逢疫情这一特殊情况,甚为辛劳。

最后,我还想以第一部前言中最后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如果您通过本书,对清代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这我会感到十分开心。
如果您通过本书,对之前脑中的很多“程式”有了修正,那么我会感到十分欣慰。
如果您通过本书,对历史、史料产生了兴趣,那么是我最希望见到的。
如果您通过本书,愈发地想要穿越回清朝了……那么我觉得您并没有读懂这本书……
橘玄雅
2020年于北京

“书山有路勤为径”
——清代人的读书生涯

经过本社的热忱教导,您应该已经认识到了在清代努力读书的重要性。您可能会好奇,我们现在上学有各种公立、私立学校,有相对统一的教材,有正式聘请的老师,那在清代怎么读书上学呢?
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吧。

清代的学校
我们现代有各式各样的公立学校供青少年读书学习,而清代并没有这样的条件。清代虽然有自己官方的“官学”系统,但是这个“官学”和我们现在公立学校的定义是截然不同的。
一般来讲,清代“官学”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主持考试,第二个功能是为“童生”提供“生员”阶级身份,让他们在获得了初级功名之后进而在“官学”里继续学习深造。这两个功能都不是面向“零功名”群体的。换句话说,清代官方的学校是“初级士人进修学院”兼“考试主管部门”,并不是负责基础教育的。
在清代,进行基础教育的场所,一般称之为“塾”。清代的“塾”主要有三类,即义塾、私塾以及家塾。
与我们现在的公立学校有些许类似的是义塾。清代的义塾,有的是由官方或者地方高官设立专门用于基础教育的,也有一些是整个村落一起出资共请一位老师来教本村愿意出少量学费的孩子的。不过从整体而言,清代义塾的数量在当时的“塾”中所占比例极小。如清末时,河南一省一共有“塾”30000余所,其中义塾只有828所,占比连3%都不到。另外,清代“塾”的水平,是家塾最好,义塾最差。所以去义塾读书的,经常是那种“家境稍欠”,以至于无法去私塾、家塾上学的孩子。
至于私塾和家塾,其实是以承办人的身份进行区分的。一位有功名的读书人,用自宅或者租赁的房屋开设学堂,自己充当老师进行授课,收取学生们的学费,即是私塾。一个家族或家庭,在自己家族或者家庭内设立学房,从外聘请有功名的读书人在自己家内的学房授课,即是家塾。私塾也好,家塾也罢,其教学水平都是直接受教师的功名和文化水平影响的。清代各地的“塾”中有各种各样的老师,一般最差也要有生员的功名。不过,若塾中教师只是一名普通的生员,特别是一些所谓的“老秀才”,他自己都不曾考中更高的功名,如何教导学生考取举人、进士呢?甚至有一些偏远地区的所谓“塾师”,连《论语》都教不明白,只是教教基础的“杂字”而已。至于那些知名的塾师,可能教导出来过数位进士,乃至于状元、榜眼和探花,其开设的“塾”,自然也就成为人人追捧的“名校”了。
一般来讲,有财力建立家塾的都是官宦人家。他们既然有财力建立家塾,自然也不会吝惜钱财聘请优秀的老师。私塾本身是老师开设的,类似于老师自己的“买卖”。因为是公开招生,学生可能会很多。而家塾则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雇佣老师,受教育的子弟,一般是族中或家中的年轻人,学生比私塾要少得多。更有很多官宦世家,尤其是注重教育的世家,则干脆设小家塾,只教育自己的子女,基本上是“一对一”或“一对二”形式的小班授课。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家塾的水平普遍高于私塾的。

清代的学校教材
清代塾中的教材,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其一为“蒙学类”,其二为“举业类”,其三为“修养类”。实际是以功能性区分了一个人学习文化知识的三种不同的时期、状态。
蒙学类,是学童启蒙阶段所使用的教材。这一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即是学常用汉字和基础文化知识,也是打基础的阶段,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幼儿园和小学。
清代是蒙学类书籍大发展的一个时代,相关的书籍很多。比较传统的,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明贤集》等,其中前三部即是俗称的“三百千”。在“三百千”中,清人尤其注重《三字经》,认为它三字一句,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言简意赅,取材“出入经史”,最适合启蒙。新流行的蒙学书籍,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专门讲述典故,还有作为初步了解古诗的书籍《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均风靡一时。其中《千家诗》还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起被时人称为“三百千千”。除此之外,还有专讲声韵格律的《声律启蒙》《诗韵》以及《弟子规》等书,都是一时、一地颇为流行的蒙学教材。另一方面,清代还有大量“杂字”系列蒙学书籍,如《五言杂字》专讲农家耕种知识,《六言杂字》专讲农家日常生活知识,还有《士农工商买卖杂字》《日用杂字》等,都是功能性极强的“杂字”蒙学。
举业类,则是准备应试阶段的教材,指的是一个人有了相当的基础之后,准备走科举、考功名,那么他就要进一步学习儒家经典,并且练习考试的专用文体。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中学教材。
清代科举考试主要是三项内容:八股文、试帖诗和策论,其中在大多数考试中最为关键的是八股文。清代八股文有固定的章程,取材皆出自“四书”和“五经”,并且以宋代朱熹的理论为标准。所以想要举业顺利,首先即是要学习“四书”“五经”以及朱熹的《四书章句》等。特别是“四书”和朱熹的《四书章句》,因为“四书”题一般是科举的头场,最为重要,所以需要将它们背得滚瓜烂熟。除此之外,清代还有很多专门的“考试专用教材”,如《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钦定四书文》等,还有《大题文府》《小题文府》等专讲八股文各种题目、范文,《馆律萃珍》《诗韵含英》等专讲试帖诗,《策论萃新》《策论正宗》等专讲策论,类似今天的应试书《×年高考×年模拟》《××题库》。

至于修养类,则是针对一个更高级更广泛的阶段的读物。它是指学生在具有了蒙学文化基础后,学习那些并非应试专用的文体、知识。如广泛深入地学习诗词曲赋,读百家之书,乃至于精研史书等,并不是专门为了科举考试所学,而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修养、文化,丰富自身。当然,如果您参加高级的科举考试,八股文、试帖诗想要作得出色,策问想要答得出彩,除去固定的教材,对于子书、史书、集部的涉猎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类就没有固定的“教材”可言了,只要有兴趣阅读,任何书籍都可以是“教材”。
这么多的教材,不同的人家根据各自的读书需求,对于它们的取舍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有一些家庭,只是温饱以上的普通人家,他们经常把孩子送进一些“老秀才”的私塾里。这种私塾,老师的水平本身就不是很高,学费也收得不多。去这里学习,有相当一部分只是抱着“不做个睁眼瞎罢了”的心态。这种私塾所选用的教材,一般更重视蒙学一类,甚至是使用“杂字”系列的蒙学教材。
而官宦人家的子弟,专门是为了走科举出仕而入学的,他们去的私塾或者家塾,不但老师的水平高,教材也更偏向举业类的。毕竟对于官宦人家而言,子孙通过科举走入仕途,是保持门第和发展门第的基础。
而那些王府、世家的子弟,很多不需要走科举出仕,而是靠爵位或者门荫入仕。所以他们在家塾内学习的,更多的是修养一类的书籍,这使得他们可以不局限于科举一类学问,能更广泛地涉猎知识。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