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精选中国志怪小说的高峰《酉阳杂俎》
有趣、奇异的传奇故事 译本严格参照原版内容
呈现大唐王朝的奇幻世界
仙佛鬼怪、道妖人物 宫闱秘闻、市井怪谈
探寻繁华盛境的隐秘角落
看诡谲怪诞的另一面大唐
纪昀称之为“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
|
內容簡介: |
本书将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有趣、奇异的传奇故事和博物杂记部分进行了梳理。神仙鬼怪、市井奇谭、荒野传说……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呈现了华丽浓烈的大唐文化,和活色生香的民间世情。本书分志异、精怪、奇技方术、草木、禽虫等十一卷,既呈现了《酉阳杂俎》包罗万象、精彩纷呈的原貌,亦帮读者筛去了冗长沉闷的生僻内容。
|
關於作者: |
段成式(803-863)字柯古。唐朝著名志怪小说家,工诗文,其诗在当时温庭筠、李商隐齐名。他的代表作《酉阳杂俎》以内容广博而闻名中外,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启宋明以及清代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赞其“所涉甚广,遂多珍异,为世爱玩,与传奇并驱争先矣”,是唐代以来中国古典小说的翘楚。
秦瞳,作家,爱好历史、舞蹈和喵星人。愿有生之年纵贯一遍丝绸之路。出版作品有《后的华尔兹》《亲爱的,和亲爱的》《美国怪谈》。
|
目錄:
|
卷? 志异
第二卷? 精怪
第三卷? 奇技方术
第四卷? 咫尺仙凡
第五卷? 博物征兆
第六卷? 境外异闻
第七卷? 禽虫
第八卷? 草木
第九卷? 佛门逸闻
第十卷? 寺塔旧记
第十一卷? 道家往事
第十二卷? 杂录?:黥雷梦道
|
內容試閱:
|
本书脱胎于《酉阳杂俎》。
今天我们谈论唐朝的鬼怪奇谈,总绕不过一本叫《酉阳杂俎》的书,甚至中国唐以后的所有怪谈,其品味和气质,都受其影响。这是一本志怪源头的书,撰者是唐人段成式。
段成式出身于唐朝老牌的政治家族,其祖上是开国元勋段志玄。段成式的父亲是段文昌,官至穆宗朝宰相。段文昌娶了武元衡的女儿,武元衡是武家后人,其直系高祖是武则天的爷爷。武元衡官至宪宗朝宰相,是中唐名相,在辅佐宪宗平定淮西之乱时,被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在长安大街上,悲壮殉国。
段成式就生在这样的家族里,他父亲是穆宗宰相,姥爷是宪宗宰相,祖爷爷是凌烟阁功臣,祖姑姥姥是武则天,段成式正经算是含着钻石汤匙出生的豪门公子哥。
他自幼就聪明剔透,天分极高,偏偏不肯走仕途进身,前半生喜欢的就是架鹰策马,驰骋畋猎。大家族孩子众多,管束也严厉,但对这个儿子,段文昌却是极爱,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由他任性长大。
咱们一起来看看段成式的人生轨迹:
公元 803 年,段成式出生在成都。
公元 806 年,3 岁的段成式随父进京。
公元 820 年,段文昌拜相,一年后,段文昌辞相,出镇剑南西川,18 岁的段成式便跟着父亲回到了成都。
公元 824 年,段文昌官拜兵部尚书,21 岁的段成式又跟着父亲从成都回到长安。
公元 827 年,段成式 24 岁,段文昌把他送到浙西观察使李德裕的幕府去历练。没多久,段文昌外调淮南节度使,李德裕赶紧把儿子给他送过去,这样段成式又来到了扬州。
公元 830 年,段文昌任职荆南,27 岁的段成式就跟着父亲从扬州去了荆州。
公元 832 年,段文昌出任剑南节度使,段成式也跟着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成都,这一年他 29 岁。
公元835年,段文昌病死在成都任上,32岁的段成式带着一家老小回到长安。
公元 837 年,服丧期满之后,34 岁的段成式靠着父荫入职集贤殿修纂。集贤殿相当于国家出版总署兼皇家图书馆,段成式在这里得以博览群书。
公元847年,43岁的段成式被外调为吉州刺史,治所在今天的江西吉安,在吉安做了四年刺史后,他又回到长安。
公元 853 年,段成式出任处州刺史(今浙江丽水),这一年他 50 岁。
公元860年,57岁的段成式任职江州刺史,年老后返回长安,任职太常少卿。
公元 863 年,段成式 60 岁,死于任上。
可见,段成式的一生实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一生。他本性闲适,爱仙怪,善于结交三教九流,在皇家图书馆工作的时候又喜杂书,收集了不少秘闻怪事,他将这些素材整理后,以笔记体形式成书,命名为《酉阳杂俎》。
《酉阳杂俎》的选材包罗万象,既有宫廷内苑的奇闻秘史,也有草根民间的鬼怪故事;既有古籍里的荒诞段子,也有佛经中的古怪轶闻。段家累世为官,贵族圈里的八卦也听了不少,段成式将它们也都记在《酉阳杂俎》里,连唐玄宗赏赐安禄山的礼物单子,他都在书里抄了一份。总之段氏选材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有趣”,他自己在序言里说:
我这本书不像《诗经》,《尚书》那么正儿八经。《诗》《书》是用史料做材质,用哲思做调料,烹饪出来的自然是豪华大餐,而我这本小书呢,有点像是烤个猫头鹰,炖个龟壳汤,上不了什么台面。但是我依然兴致勃勃,不以为耻,是因为喜欢它们奇怪有趣,不记下来多可惜……所以饱食之余,记录下一些怪异有趣的东西,取名《酉阳杂俎》,这是因为传说重庆酉阳县有大酉山,小酉山,山下石洞里藏着很多遗世古书,我借此名头,不过是想说这本小书也是沧海遗珠之谈,
“杂俎”二字意为“大杂烩”。
《酉阳杂俎》在段成式尚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流行,颇得世人赏识,全书分前二十卷和续十卷,一共三十卷。每卷一个主题,有皇家八卦,道教秘籍,佛教传奇,境外秘史,还有动物、植物、寺庙、盗墓、刺青、礼仪、侠客、怪术、美食、美酒、医术、花卉、乐器……等等,写什么全凭他自己高兴,连怎么养鹰玩鸟他都专门列了一卷。
但细观此书会发现,前二十卷和后十卷风格有异,很可能不是一个时间写的,他在续卷(《续集卷五·寺塔记上》)里一次提到自己写书的时间是“大中七年”,也就是公元 853 年。可见续卷至少写在他五十岁之后,续卷中多做老人语,常感岁月流失,不似前二十卷那么意气风发,百无禁忌。若以完成时间来看,前二十卷与后十卷是分开完成的,中间有个比较长的时间跨度,大概是因为出版之后大受欢迎,成了当时流行的大IP,于是段成式才开始写续集。当然,这是我的猜测,未必是真相,也未必不是。
段家一门怪才,都不作寻常文字,段成式本人写《酉阳杂俎》,他儿子段安节善音律,能自度曲,写《乐府杂录》。他父亲段文昌好美食,写了一本五十卷的《食经》,世称《邹平公食宪章》,可惜今已不存。
唐朝是个包罗万象的朝代,唐朝知识分子讲究“出将入相”,有侠气,不拘泥,在价值观的束拢上,也远没有后面几个朝代那般冷峭,所以知识分子被允许千奇百怪,可以胸怀天下,忧国忧民,也可以怪力乱神,荒诞无稽,于是,历史的缝隙中,留下不少妙人妙语。
《酉阳杂俎》的所谓“有趣”是目的,不是手段,所以无论多么荒诞不经,全书亦文气充沛,风骨皎皎,不见一丝邪佞造作,这是时代气息,不服不行。仔细追究,后代的一些传奇、志怪难以望其项背的原因正在于此。今天若叫我们再写《酉阳杂俎》,文字虽可得,天真浪漫的神气哪里去寻?
鲁迅爱其志趣超群,说它“或录秘书,或叙异事,仙佛人鬼,以致动植,弥不毕载,以类相聚,有如类书。虽源或出于张华<博物志>,而在唐时,则犹独创之作。”周作人年少时读此书,一读之下喜不自胜,年老之时也常读常新,他是散文家,所以尤爱段氏的文章笔法,简洁有力。周氏兄弟都是识货之人,一个大格局着眼,一个精细处留心,目光如炬。
有轶闻说,苏轼晚年避谈政事,要求来的客人闲聊必须说鬼,如果对方说不出来,苏轼就鼓励他说:瞎编也可。
政事涉及价值观,有人工矫饰的欺骗性,但谈神画鬼却能见真性情,苏轼是个妙人,看得透彻。所以今天我们读《酉阳杂俎》,不妨效仿苏轼,就当是一个极有趣的朋友坐在对面,大开脑洞,侃侃而谈,
本书是对《酉阳杂俎》的白话注译,虽然在分门别类上有所增减,顺序也有微调,但是在内容上却严格参照原书原文,不敢稍加演绎。若笔者在过程中有所感悟,或者认为某个点值得详细展开,就用小字体在一旁标注。当然,苦于水平有限,肯定有所纰漏谬误,还望方家指正。
刘宋王朝时,山阳王刘休祐桀骜不驯,经常触忤皇帝,为此很不受皇帝待见。
有一个叫庾道敏的人,善于占相手版,刘休祐就把自己的手版拿给他看,假称是别人的。庾道敏看了手版说:“此版贵气,但是会让主人失言。”
当朝美男子褚渊,不仅颜值高,为人更是审慎优雅,刘休祐就跟他换了手版,褚渊拿了手版之后,果然脑子坏掉了,在皇帝面前自称“下官”。南北朝时,在皇帝面前应该称“臣”,在上级面前才称“下官”,皇帝听了很不高兴。
《论衡》里记载了一个无稽之谈,说:西汉李子长断案的时候,想要知晓案情,就用梧桐木雕成嫌犯的样子,在地上挖个深坑,把木头人浑身裹上芦苇,将其置于坑中,如果嫌犯有罪,木人就不动,如果嫌犯确有冤情,这个木人就会奋而起身。
刘宋王朝元徽年间,滕景真罢官回家,住在广州七层寺。一日,婢女做饭,锅里突然发出雷一样的响声,声音越来越响,米粒也在里面纷纷隆起,腾景真急忙跑去查看,只见蒸饭用的甑子上长出几十朵花,越长越高,如同莲花,只是颜色赤红,发出金光,只一会儿工夫就枯萎了,仿佛妖孽。
十天以后,滕景真得病死了。
醢石
段家有几个兄弟小时候掏鸟巢,得到一块石头,肉酱色的,鸟蛋大小,圆滑可爱,偶尔放在醋坛子里,这个石头竟然开始动了,仔细观察发现,石头长出四只脚,细如丝线,拿起石头,四只脚也就缩起来不见了。
水部员外郎杜陟,曾在江淮一带的集市上见人用核桃壳量米,一壳正好一升米,问他是哪里得的核桃壳,他说是在湖南九嶷山的溪谷中找到的。
江淮有个读书人,居住在乡下庄子里,他儿子二十多岁了,常年生病。这人有一天喝茶,茶杯里突然冒出了水泡,比茶杯沿儿还高,晶莹剔透,好像琉璃,里面现出一个小人,高一寸,站在水泡里,也高出茶杯沿儿,仔细看去,衣着打扮、神态样貌都好像他儿子一样。一顿饭的工夫,水泡突然爆裂,一切消失,茶杯还跟以前一样,只是有一点儿裂痕而已。过了几天,他儿子就神灵附体,能传神语,断人吉凶,分毫不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