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內容簡介: |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中发〔2012〕6号)中关于“建立全国创新调查制度,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监测
评估”的要求,2013年科技部全面开展基于国家层面、区域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
面的创新能力评价工作,2017年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了《国家创新调查制度
实施办法》,对创新活动统计调查和创新能力监测评价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家高
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是我国创新调查与评价监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目錄:
|
章 面向“十四五”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建设 1
一、“十三五”以来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成就 2
(一)创新经济发展壮大,成为我国经济重要战略支撑 3
(二)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率先形成适应科技企业成长规律的
双创体系 4
(三) 创新产出明显提升,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
产业格局 4
(四) 创新开放不断扩大,率先形成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的
发展平台 6
(五) 产城融合深入推进,率先形成绿色协调宜居宜业宜创的
城市新区 7
(六)创新活力得到释放,成为我国新时代改革探索的先行区 8
二、 “十四五”时期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
新要求 8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9
(二)新冠肺炎疫情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9
(三)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将处于核心地位 10
(四)“双循环战略”赋予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新机遇 11
(五)“两区”定位为国家高新区指明发展新方向 12
(六)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国家高新区加快治理体系现代化 12
三、推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 13
(一)全方位响应并参与新型举国体制,推动科技创新新主题 13
(二)聚集与培育创新资源,幅度提升自立自强新能力 15
(三) 抢抓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布局新场景、发展新
经济 16
(四)高质量培育高科技企业,全链条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16
(五) 高标准建设智慧新城,引领新时代、带动新生活、
倡导新文明 17
(六)深化对外开放,在建设全球命运共同体上争取新突破 19
(七) 强化依法治国意识,加快提升中国特色的园区治理
能力 20
第二章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数总览 21
一、2019年的指数表现 22
(一)指数整体表现态势 22
(二)分项指数增长和贡献 23
二、不同区域国家高新区的表现对比 28
(一)四大地区园区的表现对比 28
(二)各省份园区的表现对比 29
三、不同类别国家高新区的表现对比 34
(一)三类园区的表现对比 35
(二)稳定期和新升级园区的表现对比 36
(三)自创区和非自创区园区的表现对比 37
第三章 创新资源集聚评价 39
一、创新人才集聚 41
(一)人才招引政策持续完善,稳就业作用日益突出 41
(二)企业从业人员结构更加优化,“双高”趋势明显 42
(三)科技活动人员不断集聚,区域不平衡未见改善 46
二、科技资金投入 49
(一)财政科技拨款加速增长,税收减免政策有效落实 49
(二) 东部和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财政科技支持力度优势
显著 51
(三)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全面提高,委外费用增长快 54
(四) 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半数,研发投入强度是全国
平均水平的3倍 55
三、创新主体培育 59
(一)过半研发机构集聚东部园区,江苏、广东并驾齐驱 59
(二)当年认定高企近3万家,高企率提升4个百分点 64
(三)高企创新指标表现突出,经济规模指标仍需提升 68
第四章 创新创业环境评价 71
一、创新服务与协同创新 73
(一)创新创业政策资金不断增长,支持创业风投力度 73
(二)东部园区创新服务机构数占六成,中关村仍独占鳌头 75
(三)产学研合作步伐加速,企业间开放创新合作继续强化 79
二、金融服务与创业投资 83
(一)产业投资基金蓬勃发展,政府参与度进一步提高 84
(二)金融服务机构数量全面增长,企业踊跃借力资本市场 86
(三)机构风险投资增速趋缓,与硅谷地区的差距加大 88
三、创业孵化与双创活力 91
(一)孵化载体稳步增长,人才服务机构增速保持高位 92
(二)在孵企业破12万家,东部地区优势进一步强化 95
(三)新注册企业数增长提速,日均注册企业达1697家 99
第五章 创新活动绩效评价 105
一、创新成果产出 107
(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蓬勃发展,专利产出成果丰硕 107
(二)专利产出效率持续提高,专利成果质量全国领先 110
二、知识经济发育 112
(一)科技创新提升发展“含金量”,东部园区优势明显 112
(二)技术交易规模占全国三成,人均成交额是全国的10倍 115
(三)技术性收入占比持续增长,企业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119
三、产业价值实现 121
(一)高技术产业表现突出,成为推动开放创新的主力军 121
(二)东部园区高技术产业优势明显,广东省全国领先 124
(三)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但规模尚需进一步提升 127
(四)高技术服务业人员占比持续攀升,上海紫竹表现 129
(五)企业利润总额持续增长,利润率出现小幅下滑 132
(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的营收规模 136
第六章 创新的国际化评价 139
一、国际创新合作 141
(一)国际平台建设加速推进,五省境外研发机构超百家 142
(二)委托境外研发费用翻倍增长,东部园区占八成以上 146
二、国际人才集聚 149
(一)国际人才不断汇聚,4家园区留学归国人员超万人 150
(二)人才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明显落后于硅谷地区 152
三、国际创新成果 156
(一)国际创新成果丰硕,PCT专利申请占全国四成以上 156
(二)本土企业是国际创新主力,成果产出效率迅速攀升 157
四、国际贸易交流 160
(一)国际贸易规模稳健增长,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国四成 160
(二)高附加值贸易持续扩大,企业出口结构更加优化 161
第七章 创新驱动发展评价 165
一、辐射带动作用 167
(一)经济体量持续扩大,对全国和区域经济贡献突出 167
(二)经济规模头部效应显著,一流园区贡献三成以上 169
二、经济效率提升 173
(一)企业生产效率连年增长,人均上缴税额出现下降 173
(二)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西安、合肥和武汉遥遥领先 175
三、共享发展 177
(一)薪酬水平稳步提升,是全国城镇水平两倍多 177
(二)劳动者价值更易实现,东部园区优势突出 179
四、绿色发展 184
(一)节能降耗优于全国,东北地区园区仍需重视 184
(二)生态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产城融合加速推进 186
附 录 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说明 189
一、指标体系 190
二、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 191
(一)创新资源集聚 192
(二)创新创业环境 193
(三)创新活动绩效 194
(四)创新的国际化 195
(五)创新驱动发展 196
三、测算过程 197
(一)增长率的测算采用对称增长率 198
(二)计算上层指标的加权增速 198
(三)合成分指数 199
(四)计算总指数 199
四、园区分类说明 1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