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与东坡为邻

書城自編碼: 365273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仇媛媛
國際書號(ISBN): 9787517137405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2.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6.4
《香港依然美丽》
+

HK$ 52.5
《我不怕迷茫彷徨,只怕虚度这好时光》
+

HK$ 64.7
《心安即是归处》
+

HK$ 91.8
《戴建业 你听懂了没有(戴建业随笔精选集,火辣辣的文字写人生百》
+

HK$ 62.3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自在自为(季羡林诞辰110周年特别纪念版。》
+

HK$ 72.5
《有本事》
編輯推薦:
为什么苏东坡会受到大众的喜爱,成为中国人的自信和骄傲?他的身上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他给后人又留下了怎样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本书会告诉您答案。
同时,这本书呈现了苏东坡的经典诗词、艺术成就、宦海沉浮、报国之志,以及情感生活……
这本书既是苏东坡的专场诗词大会,也是寻找苏东坡足迹的旅游地图。
內容簡介:
本书是作者在通读了东坡在黄州、惠州、儋州三个地方的诗文信札并做了一定的比较性研究后,又亲赴实地“与东坡为邻”,历时两年写成的一部文化散文集。内容分黄州篇、惠州篇、儋州篇,每篇又分两个部分:东坡彼时生活和作者当下体验。
每到一处,作者自己解决一日三餐,以生活的姿态亲近作为生活家的东坡,让“为邻”不成为虚名,让“为邻”成为独特的旅行方式和一种人生方式。
關於作者:
仇媛媛,安徽寿州人,教师。爱自然,爱智慧,爱一切美的人和事物。生活的空间很小,超越的愿望很强。有书,有远方,不够的话,还有想象。出版的散文集子有《飞絮飘影》《大观园群芳谱》《走在文化边上》《来生做一株木樨花》等。潜心教学,静静写字,不媚俗,不迎合,自在坦荡。
目錄
黄州篇

一、一蓑烟雨任平生 / 003

1. 变法风云 / 003
2. 赴黄途中 / 010
3. 初到黄州 / 014
4. 定惠院·海棠 / 018
5. 临皋亭·南堂 / 022
6. 以禅安身 / 028
7. 东坡 / 031
8. 雪堂 / 037
9. 黄泥坂 / 041
10. 以味觉入诗 / 045
11. 邻里邻外 / 050
12. 另类交往 / 056
13. 出游 / 063
14. 月下漫游 / 066
15. 赤壁 / 069
16.《赤壁赋》的诞生 / 074
17. 梦游 / 078
18. 王闰之和朝云 / 082
19. 也作媚词 / 087
20. 文学心态 / 091
21. 苦病 / 094
22. 仁心有术 / 097
23. 有个词牌叫“黄州” / 100
24. 苏东坡与黄州 / 103


二、黄州为邻记 / 108


1. 找个游伴 / 108
2. 结邻 / 110
3. 雪堂迷踪 / 113
4. 黄泥坂狂想 / 116
5. 巧遇定惠院 / 118
6. 赤壁失江 / 120
7. 赤壁情结 / 123
8. 歧亭有旧 / 126
9. 西山有亭 / 129
10. 兰溪沙路 / 131
11. 有座绿杨桥 / 133
12. 黄州结友 / 137
13. 承天寺夜游 / 140
14. 女王城夏至 / 142
15. 沙湖道中 / 144
16. 敬重原址 / 147
17. 半是黄冈半黄州 / 149
18. 黄州人的记忆 / 151
19. 告别 / 153
20. 别后即念 / 156
惠州篇

一、不辞长作岭南人 / 163

1. 南迁惠州 / 163
2. 罗浮山本 / 168
3. 梅有信 / 172
4. 朝云的好时光 / 175
5. 美人如月 / 181
6. 唯游是归 / 185
7. 幽寻意自长 / 189
8. 吏民一笑温 / 192
9. 直把惠州作杭州 / 197
10. 荔枝啖 / 202
11. 日常真 / 207
12. 细和渊明诗 / 211
13.“悟”字了得 / 214
14. 佛道是归 / 216
15. 白鹤宜居 / 220
16. 比“林”而居 / 224
17. 伤逝 / 228
18. 流惠于惠 / 233

二、惠州为邻记 / 239

1. 我要去惠州 / 239
2. 寓居水东朗曼 / 242
3. 日啖荔枝三十颗 / 246
4. 拜访白鹤新居 / 249
5. 白水山“串行” / 254
6. 江郊行 / 258
7. 能不游西湖 / 262
8. 罗浮山下 / 266
9. 水城悠哉 / 269
10. 美食寻因 / 272
11. 寻友有遇 / 276
12. 永远的朝云 / 281
13. 暂别惠州 / 284

儋州篇

一、天容海色本澄清 / 289

1. 再贬海南 / 289
2. 赴儋州中和镇 / 293
3. 岛上生活 / 295
4. 自我安顿 / 298
5. 载酒问字 / 300
6. 桄榔庵 / 302
7. 东坡小圃 / 306
8. 和陶 / 309
9. 念念有亲 / 314
10. 默坐 / 320
11. 茶与酒与药 / 326
12. 东坡美食 / 332
13. 往来之人 / 337
14. 春梦婆 / 344
15. 几首欢快的诗 / 347
16. 东坡小路 / 351
17. 物爱 / 355
18. 补天馀 / 358
19. 离开儋州 / 363
20. 东坡的总结 / 369

二、儋州为邻记 / 372

1. 赴儋州中和镇 / 372
2. 寓林家旅租 / 374
3. 安顿好自己 / 377
4. 载酒寻踪 / 379
5. 桄榔庵在哪 / 383
6. 庵居成小圃 / 386
7. 我的饮食起居 / 388
8. 走东坡小路 / 391
9. 寻一座叫“儋耳”的山 / 395
10. 漫游 / 396
11. 海南的冬天,冷吗 / 398
12. 去了趟儋州市 / 401
13. 儋耳人 / 403
14. 红红的诗联 / 406
15. 别离 / 408

附 录

由熟悉的诗句进入“东坡时空” / 415

参考文献 / 427
內容試閱
自序:我们总会与那些过往的生命密切关联



但凡有一点文化的人,他的交往都不可能只限于当代人,总会有一些过往的生命在吸引着他,也在影响着他。比如周公之于孔子,陶渊明之于苏东坡,柳如是之于陈寅恪,芸娘之于林语堂,苏东坡之于我们,等等。并且也由于距离的缘故,我们更容易将古人视为知己。读他的诗文和故事,等于是交流;模仿他行事的态度,等于是靠近;而在你我不如意时,更容易走进这个人的心灵。有时陪自己渡过难关的,未必是身边的亲人,而是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古人。苏东坡被贬海南时,只带了陶渊明和柳宗元的集子,他将他们的书“目为二友”,是他们在安抚他的灵魂。古人似乎只有从后人那里,才能得到普遍的理解。孔子不被当世理解,后人尊他为万世师表;屈原不被当世理解,后人懂他香草美人的寓托;陶渊明不被当世理解,后人激赏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为当世理解,后人欣赏他的愤世嫉俗。倘若他们跟我们同代,未必能得到我们的青眼。人对同代的人常常以功利心去测评,而对古人我们才愿开启审美的眼光。看来不被当世所知的古人,只能寄望于将来了。
跟我们生命密切关联的这个人,还可以是艺术作品里虚构的人物。我想,庄子作品中的那些“畸人”,一定陪伴过现实中许多不幸的人们。面对无可奈何的疾病和困厄,庄子笔下的这些人总能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育自解倒悬之苦,实现人生的突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有时,我们也不是为了从这些人身上获得励志的力量而亲近他们,只因他们的生命感动过自己。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虽然有好多人表示过对她的不喜欢,虽然她的性格有一些我们认为的小缺陷,但我读红楼,心还是不由得选择去亲近她,也知道陪着她会有无尽的感伤,但宁肯陪着她感伤。
生命与生命的相亲,是说不明白的缘分。我觉得只有这些“远方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知交,因为现实中我们很难遇到这一个,即便有这么一个人,我们世俗功利的心一抬头,也未必愿与他知交。我敢说,现实中人们更愿意跟宝钗交好,而不是黛玉。审美的我们与追求实用的我们,很难同频共振,这是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两面性。那个具有审美特性的“我”,更需要那些过往生命的陪伴。
苏东坡被很多人喜爱,我只是其中的一个。记得之前填一些测评的表格,看到“你喜欢的人”一栏,随手一写都会有“苏东坡”。再以后自己也弄起了文字,不知不觉就为苏东坡写了不少篇章。读写也是感情的加密,就像与朋友频繁往来一样,交游越多,渗入彼此生命的情谊也就
越深厚,渐渐地他就变成了你的近邻或是亲人,因为他时刻都陪在你的身边。
有一年,我们一家去四川旅行,很大程度上,我是冲着苏东坡去的。
那天我们来到了眉山“古纱縠行”,这是条仿古街巷,三苏祠就坐落在这里。遗憾的是,三苏祠以关闭的形式,冷冷地拒绝了我们的进入,一问才知因地震的缘故,里面的文物需要修复,已经关闭两年了。我的感觉是自己跟东坡真是无缘,那一刻,我很沮丧。
不过很快,我就转向豁达了。就算进到里面,看到那些建筑和文物,又会跟苏子有多大关系呢?我不太信赖地面的遗存,那多半是后人的仿造。去访一个古人,关键是去走他走过的路,走在他走过的路上,就等于遇见了。苏东坡在眉山生活了二十多年,那儿的哪条街、哪条路,他没走过呢?
我就在大街上慢慢地走,慢慢地寻,回来后写了篇《千年之后,我来寻你》。



写苏东坡的书很多,我想我必须换一种方式。
躲在书房里,对着他的那些诗文在写,当然是不够的;出去到东坡故地寻访,以游记的方式去写,也早已不再新鲜。对了,为邻,与东坡为邻怎么样?东坡适合为邻,东坡也喜欢邻居,因为他是生活的东坡,是喜欢热络的东坡。
记得有本书里写他:“这么有趣的灵魂,宇宙间还有几个!”那么跟一个有趣的人为邻,是不是很有趣呢。可是,我到哪儿与东坡为邻呢?这个我要选择,东坡一生待过的地方,随便数一下也有好几十个。对了,就选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他一生被贬的三个地方,也是东坡需要邻居的三个时期。
为邻,可以对话,可以旁听,还可以不时地串个门儿,既可以近距离去感受,也不会因自己的无知而尴尬。朋友建议我将“为邻”换成“对话”,那真是让我感到尴尬的事情了。
为邻,也意味着我更关注生活意蕴层上的东坡,更关注东坡生活的细节:他种的小圃,他走的小路,他做的美食,他的茶与药与酒,等等。
计划分三个部分写:黄州篇、惠州篇、儋州篇。到每个地方各待一段时间,在东坡住过的地方,找一间屋住下来,做一回东坡的邻居。比如黄州,可以住在临皋亭或雪堂附近;惠州,可以住在合江楼或白鹤新居附近;儋州,可以住在桄榔庵或载酒堂附近。看他看的景,走他走的路,感觉他的感觉,向一个有趣的灵魂靠近。
我觉得,黄州好在秋天去,因为两篇《赤壁赋》写的都是秋天;惠州好在初夏去,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东坡也喜欢这个季节;而海南自然是在冬天去,这是公认的舒服的季节。这么想着,我的寒假就来了,于是就从儋州“为邻”开始,等于是倒着“为邻”了。
“为邻”前,我要通读东坡在这些地方的诗文集,比如他在海南的诗文集,我找到了林冠群编注的《新编东坡海外集》,里面几乎全部收录了东坡在海南的诗、词、文和信札。我要在阅读中了解和靠近,并确定我要写的内容:他是怎么去的海南,到了后如何安顿,他住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现在还有哪些留存,他平时吃什么,好与哪些人来往,他对当地有怎样的影响,等等。我力求能还原一个平实的生活态的东坡。
与古代诗人为邻,于我也是一种人生方式的体验。我们都生活在当下,只能与当代人为邻,那么我们可否尝试与自己喜爱的古人为邻,进行一种跨时空的交往,于己而言,也是生活维度的拓展,我们完全可以开启一种立体生活。
有趣的生活,就是尝试过多种方式的生活,这是我不久前形成的生活观。平时受在职和习惯的限定,我们几乎生活在一种模式里,单调是我们对生活的感觉,而这我们完全可以改变。
生活着的东坡,比其他的东坡更真实;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尝试,也比常规生活的享乐更为重要。与古代诗人为邻,一次就那么十多天,却能让我获得从今以往、从古至今的穿越体验。
人只有出去了,才会爱上故乡。体验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也能增进对原有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喜爱,这便是变化生活的魅力。



《与东坡为邻》分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两个方面来写:东坡的生活、与东坡为邻的生活。
写东坡,我试着还原他的一些生活细节和场景,让读者能窥到千年前他在黄州、惠州和儋州的一些影子。看惯了那些被价值和意义选中的事件,蓦然觉得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那些无关紧要的一些琐事,往往有生活和人生的真味。因为在做这些事时,他没有去承担什么社会的附加值,
也没有那种仿佛在做命题作文的功利趋向,一切本着生活的自然和生命的自然,纯任自然,自然而然。
被贬的三个时期,东坡的诗文从绚烂归于平淡,从飞扬趋于枯寂。到了儋州他几乎每天默坐,整整三年时间,他差不多没出过中和镇。但东坡的生命又不是枯淡的,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日常生活的精研和试验。比如他酿酒,写酿酒经;他制作美食,琢磨着怎么吃生蚝,怎么煮菜羹;他还自己取松煤制墨,试验增减烟囱的长度和宽度,以获取更为精致的松煤;他耕种小圃,种药种菜,每天像一个君王一样检阅他的菜苗。
能充实一个人的,是这些生活的细节,是对简单简陋的生活,做美的提升的尝试。比如在海南做菜羹,那是在严重缺米的情况下,想着怎么将蔬菜跟切碎的薯干,熬得汤汁油光,香味四溢。同样过苦难生活,有人过得粗疏马虎,东坡却过得精细精致,坏日子也要过成“好日子”。
正是他的这一生活态度,让他不管被贬到哪里,都能安处乐处,这么个有趣的灵魂,才会吸引人们千年不断地追随。
我书里写的事都是东坡的真事,是东坡诗文信札里记写的事。诗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写诗,他们是在诗中过日子。东坡的诗也是他的日记,可诗本身是一种提取,滤掉了很多生活细节,得感谢东坡的序,他几乎每首诗词都有小序,有时间和地点,有情景和过程。所以东坡的生活状态,可以通过诗文拼贴出来,是手的真实。写历史人物,我不认为虚构有多大价值。
与东坡为邻,是不是东坡的真邻居会体验更深,写起来更真,或许但也未必。一个外来的临时的邻居,可能对周遭的一切感觉更新鲜新奇。比如惠州的云水蒨绚、东江边蹦上岸的小鱼小虾,在惠州人眼里都已司空见惯,而在我眼里都是新鲜的初遇。熟知容易归为平淡,未知容易唤醒感觉。我的为邻,让东坡遗迹获得了被重新打量的一束目光。某种意义上,一个外来人的体验可能比当地人更为真切。
入得深了,也容易较真,一较真也容易失落。比如黄州的临皋亭、雪堂在哪?就连东坡是哪个范围都不能确定了,出现了多个临皋亭,多个雪堂,这与后人不在原址上重建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有个传统“存其遗意而建”,就是在别处再建一个以示纪念,可能这个朝代建在这儿,那个时期建在那儿,这就让更后来的人云里雾里,不知所踪。而像我这样一个认真的为邻者,就想找到原址,哪怕什么建筑都没有,只有一块遗址碑也行,可是难找的就是原址,而不在原址上的建筑历代都有。寻找上的这份执着,也让我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怎么让自己跟千年前呼应?主要靠行走。沿东坡诗文中的足迹行走,跟着他去歧亭,去兰溪,去沙湖,去白水山,去罗浮山。日常生活中,他也有常走的路,黄州的黄泥坂、惠州的江郊、儋州桄榔庵至载酒堂一段,为邻时,这些路我天天在走。走能把诗意走通,也能把感觉走通。我就在九百多年前与现代,出出进进,比较着两端不一样的风景。
这种纵向的行走是很有必要的。只在现实中行走,我曾一度感觉不知要回到哪里,也没有可回的地方。一位作家说:时间就像碾压机,所过之处,一片狼藉。我有同感,诗意和花香都不在了。
有一种精神的空间,或许就在王维的辋川诗境里,就在杜甫的浣花溪边,就在东坡常走的江郊和荔浦中。我知道古人和我们见的是多么的不同,我们已见不到那时的自然,于是古诗文成了我常想回到的家。在那里,我可以找回一个富有美感的世界和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沉静的力量。
黑格尔说:“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
是为序。
仇媛媛

2021 年1 月

赤壁

谈到苏东坡,我们自然会想到《赤壁赋》和《赤壁怀古》,东坡与赤壁已是不可分割的人文地理。
赤壁,原名赤壁矶,又名赤鼻矶,因断崖壁立,石色如丹,故名赤壁。赤壁在今黄冈市偏西,长江北岸。这里江水深碧,波流浸灌,与海相若,离黄州守居和东坡住的临皋亭,也只有数百步。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讲,山水“可居可游”,住在大江边的东坡,每天都可以浩浩乎飘飘乎于长江之滨,纵情享受风月之所赐。
没错,“遇风浪静,辄乘小舟至其下”,对赤壁,东坡情有独钟。据东坡言,赤壁上有两只鹘鸟筑巢,壁间还有两条蛇,这是有人亲眼见到的。
就不知这猛禽与蛇是怎样地相生相克了。奇险,这是东坡喜欢的。你能想象东坡在赤壁下,在小舟上,是怎样的神情,他一定是凝神观望,感受江流之浩浩,崖壁之崔嵬,并汲取山川之浩气。
东坡是得了山水精神的,宋代米芾的长子米友仁说:“山水心近自得处高也。”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人只有站在心的高处,才能得山水的精神。能得山水精神的人是高人,山水精神是山水的形而上,是大自然的哲学。人只有站在哲学的高处,才能试着去领悟自然;只有站在心的高处,才能与自然沟通。
静静地发呆之后,东坡便舍舟登岸,访徐公洞去了。相传三国时期,人们发现赤壁山峭壁处有一溶洞,名士徐邈曾在此洞居住修行。徐邈是魏晋蓟人,初为尚书郎,他嗜酒如命,是当时“志行高洁,才博气猛”的名士。后人将此洞取名“徐公洞”。东坡来访时,没有见到洞穴,只是山体显得深邃而已。
游完“徐公洞”,东坡便开始捡拾那些温莹如玉的细石,石色有深浅红黄,纹如手指上的螺纹,他先将得的几百枚献给了佛印,后又将得的几百枚给了参寥,这个上面已经写过。这些都是细节,黑格尔说:上帝惊叹细节。我们在这些细节里,窥见了东坡精神的饱满丰实。
经典的赤壁之游开始了,这是很长时间的互相浸润后,产生的精神激荡。
这一天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的晚上,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是一个初秋的明月夜,为这次泛游,大家作了一番准备:酒食杯盏,关键是酒,要够沉醉;洞箫一支,月下江上吹箫,单想象便美感无限;诗词歌赋,这是存在他们心里的,无须准备,随时就有。于是这月夜下的小舟,满载着美酒、辞章,满载着箫声、问答,融入了这水光接天的赤壁夜景中。催生惊世名篇的时机到了,这“变”与“不变”的水与月,正在东坡的大脑中孕育着一场喷发,终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携着东坡的辞采哲思,喷发成那响亮的《赤壁赋》,东坡的人生观,再一次迈向旷达。
当代研究苏东坡的学者梅大圣说:“借赤壁风光,用道家思想作形上超越,在黄州又一次暂时走出无法解脱的人生苦闷循环圈,把本是苦涩的悲歌,奏出了旷达调。”
为什么我们都会强调“再一次”“又一次”,因为想通难以一劳永逸,有些烦难总会不停地来袭,或者它就深潜在你的内心,需要你不停地排解,不停地开释。所以你不必疑惑为何在前一篇里已转向旷达,后一篇里仍在努力超脱。
旺盛的喷发,常常是持续的。时隔三个月,东坡与人再次夜游赤壁,又一篇《赤壁赋》诞生。这次的游赏加入了历险,“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他们瞄上了攀岩,这个前面写过。还有一奇,就是夜半时分遇到了玄裳缟衣,掠舟而过的孤鹤,东坡又将这一情景移植到梦里,梦见一道士与自己对话,原来道士就是夜半横江而过的那只鹤。后一篇《赤壁赋》是前一篇“羽化登仙”的情景再现,如果说前一篇是着眼于怎么在现世将自己安顿好,那么后一篇就是超离现世,在神仙境界里逍遥于四方,这是通过神幻的描写来诗化作者的人生沉思,以审美造型呈示于艺术,传示给读者。
两篇赋互相映衬,共同表现作者谪居黄州时深沉的心理。但两篇的风格和思想又有很大的不同。前一篇“赋”的特征要明显一些,后一篇近似散文;前一篇辞采犹如绽放的芙蓉,惊采绝艳,后一篇就像半敛的菡萏,句短意长;前一篇入世,后一篇出世。就像一根藤上的两个瓜,先结的那个饱满一些,而且是结在现世里的。
关于同游赤壁的二人是谁,因受了《核舟记》的影响,我之前认为是黄鲁直(黄庭坚)和佛印。“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佛印绝类弥勒”,这些都是《核舟记》里的描写,事实上不是他们。
《前赤壁赋》写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客有吹洞箫者”“客曰”“客喜而笑”,等等。东坡没说几个客,但至少一个。《后赤壁赋》明确了是“二客”“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盖二客不能从焉”等。
之所以说不是黄鲁直,因为东坡从未写到他来过黄州,再者我查了黄庭坚的年谱:1080 年,黄改知吉州太和县(江西泰和县),一路上他经过彭泽,到庐山游历,又宿浔阳江口。若继续乘舟上游,就到黄州了,浔阳江口离黄州并不太远,但他没去见东坡,1081 年春黄庭坚到了太和。
1083 年12 月,黄庭坚又移监德州德平镇(在今山东省),几年间没看到他有黄州的行程,只是在庐山有食笋诗寄赠东坡。想想也是,黄庭坚受到了“乌台诗案”的牵连,跟苏轼同时被贬,政治应该有诸多的不允许吧。当时苏辙也被贬江西,离黄州不算太远,但除了那次送兄长家人至黄,之后几年他们兄弟都没能相聚,只有诗词唱和、书信往来,这跟贬谪的禁令有关。
佛印与东坡的交往开始于黄州,大约是在元丰三年(1080)六七月间。
1082 年正月东坡曾到庐山拜访佛印(不知怎么被允许去的),佛印也多次派人看望过东坡,至于这期间佛印是否到过黄州,东坡诗文没有记载。而前赋里的吹洞箫者,后赋里的举网捕鱼之客,都不太可能是佛印。
两篇赋里,东坡对客故意虚化,就像汉赋里的“子虚乌有”先生,这便于他下文展开主客问答,客也是东坡,是他思想的另一面,这是行文的需要。而现实中的客,从他别的游赤壁的文字里,可以见到一些眉目。
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十九日,这天是东坡生日,距写《后赤壁赋》已过去两个月。为了庆生,东坡与二客置酒赤壁矶下,这里交代了二客是郭、古二生,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黄州市民郭药师和家有一亩竹的古耕道,他们是东坡亲密的游伴,踞高峰,俯鹊巢,他们又重复了《后赤壁赋》里的动作,乐此不疲。这次还有一个人,很艺术地出场,在东坡他们酒酣之际,闻笛声起于江上,大家都赞这笛声有新意,非俗士所奏,一打听原来吹笛的是进士李委,他听说东坡生日,便作了新曲《鹤南飞》献上。
李委真深得东坡之意,东坡属意的形象就是道的化身“鹤”,而他不正是南飞了吗?
东坡让李委来到近前,只见李委头戴青巾,身穿紫裘,腰挂长笛,清俊、高贵、文艺,接下来自然是继续吹曲,众人皆饮满醉倒。
还有一次是李委秀才来向东坡告别,不知怎么又称之为“秀才”了。
这一天是元丰六年(1083)八月五日,他们又载酒饮于赤壁之下,李委照例吹笛,这时风起水涌,大鱼皆出,“舞幽壑之潜蛟”,山上的栖鹘也惊起了。东坡坐念梦德、公瑾,感觉就像昨天,当然是指“七月既望”那一天。
这样二赋中的客就多少有点眉目了。
说到《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都说东坡怀古怀错了地方。至于黄州赤壁是不是三国周郎赤壁,东坡也怀疑过,但他又说“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他根据赤壁附近有华容镇,便判断差不多是吧,但又不敢肯定。是不是,不影响他怀古,何况黄州、西山这一带曾是吴国的重镇,东坡宁可当它是周郎赤壁,这样在心理上他感觉跟仰慕的英雄是同在的。故国神游,他需要这个磁场。我估计东坡并不想证实“不是”,而是希望它就是。
赤壁是以审美对象进入东坡视阈的,无论是景还是人事,显现的都是崇高之美。如果说细致的生活之美、柔弱的花草之美,充实了东坡的“凡心”,那么大江赤壁、三国英雄的壮美,又扩充了他的“壮心”。壮心不已,是东坡精神世界的基调,他以词的形式把它进行了发挥,而赤壁是他借以发挥的具象。
东坡游赤壁,游的是一颗壮心,是被朝廷强行贬抑而不得不收敛的壮心,他也给自己一万个理由抛开,但面对赤壁,面对奔流的大江,那颗心便又开始雄壮。
赤壁,隐喻的是一段光荣与梦想。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