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編輯推薦: |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既有理论解释,也有室内实验、现场试验及设计案例等说明,并配有大量的图片,对盾构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
內容簡介: |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我国城市地铁隧道运营里程逐年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密集,城市地下空间的建(构)筑物与地铁线路相互交叉形成了复杂的“地铁域”。为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能大化,盾构隧道通常难以避免穿越既有隧道等地下建(构)筑物。其中,极具挑战性的是盾构隧道甚至是隧道群穿越既有运营线路施工,运营隧道作为地铁列车的载体对于盾构隧道穿越施工极为敏感,其变形控制要求极为严格,若控制不当则有可能引发列车倾覆、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本书从标准制定、理论评估方法以及安全控制措施等多方面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等手段,提出了盾构隧道及隧道群穿越地铁运营线路技术理论和控制方法,在深圳地区多个盾构穿越工程得到了成功应用。
|
關於作者: |
袁大军,现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973’计划“高水压越江海长大盾构隧道工程安全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大直径盾构隧道、盾构及 TBM 与土的相互作用、开挖面稳定评价及控制等领域研究。在国内外发表盾构隧道相关的学术论文 70 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0 余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国家安监总局一等奖 1 项等。 刘树亚,正高级工程师,1998年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获得岩土工程博士学位,现为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主要负责集团技术委员会工作、土建类科研标准的规划立项和推进工作,以及地铁安全保护区技术方案审查工作。目前已发表论文十余篇,专著2部,获得省部级奖项五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或主要参加8项科研项目,主持和参与8项标准编制。 金大龙,现为北京交通大学讲师,2018 年在北京交通大学获得土木工程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盾构隧道施工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已发表 SCI/EI 论文十余篇,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4 项。
|
目錄:
|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我国地铁隧道建设历程1
1.2盾构法概述3
1.3盾构穿越工程涉及的基本力学问题6
第2章国内外工程案例调研8
2.1国内典型案例8
2.2国外典型案例18
2.3本章小结24
第3章地铁运营隧道安全控制技术标准25
3.1轨道平顺性指标25
3.2结构安全性指标27
3.3附属结构控制指标30
3.4轨道结构变形控制标准31
3.5隧道结构变形控制标准39
3.6本章小结43
第4章盾构隧道群施工对地层力学扰动机理44
4.1盾构掘进扰动机制45
4.2盾构机对土体力学作用解析46
4.3盾构隧道群叠加效应分析63
4.4工程实测分析64
4.5本章小结80
第5章盾构隧道群穿越运营隧道结构力学机理81
5.1隧道结构力学模型81
5.2盾构穿越运营地铁隧道耦合模型82
5.3土体—结构相互作用87
5.4盾构隧道群穿越分析91
第6章地铁运营隧道结构变形及振动特性实测分析99
6.1典型工程案例99
6.2隧道结构变形数据分析及预测108
6.3隧道结构振动响应实测分析116
6.4本章小结126
第7章地铁盾构隧道管片接缝细观力学行为127
7.1实体—弹簧模型建立127
7.2材料参数128
7.3管片接缝控制指标131
7.4管片结构及接缝变化137
7.5模拟与实测对比142
7.6本章小结145
第8章盾构隧道群穿越工程合理时空顺序探讨147
8.1离心模型试验参数设计147
8.2试验装置及材料153
8.3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158
8.4隧道群穿越施工优化170
8.5本章小结174
第9章盾构隧道群穿越位移分配方法及主动控制技术176
9.1盾构隧道群穿越既有运营隧道位移分配法176
9.2既有运营隧道调查和监控量测178
9.3盾构土仓压力控制181
9.4盾构掘进参数主动控制原则187
9.5本章小结189
第10章地铁运营隧道安全辅助保护措施评价190
10.1保护方法和措施190
10.2控制效果评价194
10.3本章小结198
第11章深圳车公庙综合枢纽隧道群穿越工程实践199
11.1工程背景199
11.2安全控制标准及位移分配202
11.3穿越施工控制措施205
11.4监测方案212
11.5监测结果分析213
11.6本章小结217
第12章盾构穿越工程推广及应用219
12.1工程推广案例219
12.2案例统计分析229
12.3本章小结234
第13章总结及展望235
13.1可供参考的研究结论235
13.2存在的问题及讨论237
13.3研究展望239
参考文献240
|
內容試閱:
|
笔者2004年归国时,正好赶上如火如荼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多年来,有幸见证了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令人瞩目的建设速度与成就。与此同时,我国地下工程高速发展也带来了地下空间的日益紧张,笔者参与了北京、深圳、苏州等地区大量的地铁隧道建设,深有体会的是,城市地区的地下空间资源也是十分有限的。为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能化,盾构隧道建设通常难以避免穿越既有隧道等地下建(构)筑物。其中,极具挑战性的是盾构隧道群穿越既有运营线路施工,运营隧道作为地铁或高速铁路列车的载体对于盾构隧道穿越施工为敏感,其变形控制要求极为严格,若控制不慎则有可能引发结构损坏、列车倾覆或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鉴于此,笔者在多年来参与的深圳、苏州等地区盾构穿越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盾构穿越运营隧道工程的一些心得体会,特别是在深圳车公庙综合枢纽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小净距盾构隧道群穿越地铁运营线路工程,成功实现了运营地铁不减速条件下的近距离穿越施工,在此谨与各位读者分享和探讨。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盾构隧道及隧道群近距离穿越地铁运营线路的调查、理论分析、控制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方法。一共分为13章,本书综合采用理论分析、离心模型试验、现场实测等方法,建立了盾构—土体—隧道结构相互作用基础理论,从控制标准到评估理论再到综合控制方法详细阐述了盾构隧道及隧道群穿越地铁运营隧道施工控制体系。本书付梓之际,要感谢很多人。首先要鞠躬感谢的是时任深圳地铁集团总工陈湘生院士,是他提出的城市轨道交通空间效能化的命题,同时也是深圳地区小空间盾构隧道群建设的发起者,从项目的提出开始,到室内和现场试验,直到攻坚与实施盾构隧道群穿越工程,一直统筹与指导项目的各项工作,没有他的牵头策划和甘心奉献,本项目的完成是无法想象的。深圳地铁集团总工办主任刘树亚,负责了项目的前线协调和指挥,每当遇到困难,都是他与我们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积极支持,出谋划策,勇于担当。本书由袁大军制定大纲,组织撰写,刘树亚、金大龙以及他的博士撰写了相关内容,书中还包含了韦家昕硕士论文的主要内容。由袁大军统一修改,形成本书稿。本书主要成果来自课题组多年的研究成果,李兴高教授在项目的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本书的撰写过程中,课题组的博士生吴俊、沈翔、王将、王滕、毛家骅、韩冰宇、金慧、陆平、罗维平、王小宇、王旭阳、苏伟林,硕士生韦家昕、许亚楼、高振峰、赵迪、段怿欣、刘胜男、葛鹏、王仲鑫等,都参与了文献收集、图表绘制、校稿等工作,特此致谢。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深圳地铁集团项目“复杂环境下大型地铁枢纽及相邻隧道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地下空间的持续开发,盾构隧道及隧道群将越来越多地在复杂的城市地下空间中穿行,本书呈现了作者及研究团队在盾构穿越运营隧道方面的粗浅成果。在盾构穿越钢筋混凝土障碍物方面,读者也可以参考研究团队《盾构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群桩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与本书互为补充,保障了城市复杂环境下盾构有障穿越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城市地铁建设安全和成网。由于编写人员水平及掌握的资料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