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HK$
47.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HK$
65.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78.2
|
內容簡介: |
“九二共识”对于两岸建立基本互信、开展对话协商、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九二共识”形成的宝贵经验和凝聚的政治智慧,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精髓是求同存异,意义在于构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
本书是在原《“九二共识”历史存证》一书基础上的再版。将“九二共识”的相关文献资料汇编成册,以事实还原历史真相,昭示两岸谈判陷入僵局的真正症结,供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辨析。
|
關於作者: |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致力于加强同赞成其宗旨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各项交往和交流,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同胞交往中的问题,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常权益。
|
目錄:
|
一 何谓“九二共识”
为历史留下公正的注脚——1992年两会达成共识始末
“九二共识”的历史真相
海协有关人士讲述1992年两会达成共识情况
海协负责人就所谓“九二香港会谈基础”问题发表谈话:“九二香港会谈”的基础就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二 达成“九二共识”的过程
(一)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问题的提出
我有关方面负责人就台湾当局“国家统一纲领”发表谈话附:台湾“国家统一纲领”
中共中央台办负责人受权就海峡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问题提出三点建议(节录)
唐树备会见陈长文时提出处理海峡两岸交往中具体问题应遵循的五项原则
唐树备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一个中国原则已是两岸的共识,不应成为事务性商谈困扰
唐树备在致陈长文信中提出,在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海协负责人就台湾当局关于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一个中国”涵义的文件发表谈话 附:台湾“国统会”通过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
(二)香港会谈及达成共识的情况
海协及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在香港进行工作性商谈
海协及海基会在香港工作性商谈中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所提表述方案
海协就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商谈致函海基会附一:海基会11月3日新闻稿附二:海基会12月3日“关于两岸文书查证”等事函
海协负责人就两岸公证书使用的香港工作性商谈发表谈话
三 “九二共识”的历史地位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受权就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表示只要台湾当局明确承诺不搞“两国论”,明确承诺坚持“九二共识”,我们愿意授权海协与台湾方面授权的团体或人士接触对话
钱其琛在纪念八项主张发表七周年座谈会上,呼吁在 “九二共识”基础上重开海协与台湾海基会的对话与谈判(节录)
唐家璇在纪念汪辜会谈十周年之际呼吁,只要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谈起来,议题是开放的,谈判空间是广阔的
汪道涵为纪念汪辜会谈八周年发表专文:历史的昭示与未来的抉择
汪道涵在海协成立十周年招待会上发表书面讲话指出,在1992年两会共识的基础上重开对话与谈判,仍然是政治僵局能否打破、两岸关系能否改善的关键(节录)
汪道涵在纪念汪辜会谈十周年时指出,两岸对话与谈判是和平解决问题的途径
陈云林在海协成立十周年招待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一个中国原则是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节录)
陈云林在纪念八项主张发表八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对话与谈判能否恢复,关键取决于台湾当局对“九二共识”的态度(节录)
陈云林在纪念汪辜会谈十周年之际呼吁:积极促进两岸对话与谈判,开创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
李炳才发表专文纪念“九二共识”十周年:坚持“九二共识”,早日重开对话
李亚飞在香港《文汇报》举办的两岸关系研讨会上的发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方能恢复对话
海协人士驳斥台当局欺骗言论,指出协商谈判要有基础和目标
尊重历史才能彰显诚信
将“九二共识”议题化就是拒绝重开两岸对话
|
內容試閱:
|
2005年1月3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与世长辞,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深情哀悼。汪会长在唁函中以“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给予辜先生高度评价,同时也揭示出两岸协商与对话的生动历程。人们在缅怀两次汪辜会谈对改善两岸关系所做的贡献时,更应严肃思考怎样对待汪辜会谈的重要基础——“九二共识”。
1992年11月,两岸受权民间团体——海协和台湾海基会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个共识是在双方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态度的基础上,照顾各方利益,搁置对一个中国原则政治含义的争议,以灵活的方式求同存异而达成的,体现了两岸中国人的政治智慧,确立了两岸商谈必需的政治基础,成为两岸谈判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辜老鹤驾西去,对“九二共识”而言,是彰显而非终结。由于台湾当局迟迟不愿承认体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不断推动“台独”分裂活动,两岸的对话与商谈始终难以恢复。但是,正如汪道涵会长在悼念辜先生的唁函中所指出的那样:“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为此,我们将“九二共识”的相关文献资料汇编成册,以事实还原历史真相,昭示两岸谈判陷入僵局的真正症结,供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辨析
何谓“九二共识”
为历史留下公正的注脚——1992年两会达成共识始末
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两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但是,台湾方面这些年来把两会的共识说成了“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历史是不可更改的。共识究竟是什么?历史的真实又是什么?回顾这段历史,真相即可大白。
事务性商谈中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态度问题的提出
1987年底,长达30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成立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方面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出面处理自己“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1990年11月21日,体现这一意图的海基会成立,1991年3月9日开始运作。海基会成立时,自我规定以“中国的、善意的、服务的”为宗旨。为了发展两岸关系,尤其是逐步推进两岸谈判,并且注意到海基会的上述态度,大陆方面在确定以适当方式与海基会接触、商谈时,就认为两会商谈应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使之在一个健康的轨道上进行。
1991年4月28日,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陈长文率团来北京访问。4月29日,国台办副主任唐树备在会见陈长文时,受权提出了处理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应遵循的五条原则,其中第二条是:“在处理海峡两岸交往事务中,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也反对‘一国两府’以及其他类似的主张和行为。”11月3日至7日,陈长文再次率团来北京,就合作打击台湾海峡海上走私、抢劫犯罪活动问题进行程序性商谈。商谈中,唐树备再次提出希望海基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争取双方达成共识。双方首次讨论了在事务性商谈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但未能达成共识。此后,台“陆委会”一再强调台湾方面对一个中国涵义的理解与大陆方面不同,而表达对一个中国的态度是政策性的问题,与事务性商谈无关,海基会在事务性商谈中不得谈这个问题。
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1年12月16日,海协成立,开始与海基会接触、商谈。海协根据国台办授权,继续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1992年3月23日至26日,两会在北京就“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和“开办海峡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问题进行次工作性商谈。商谈期间,海基会人员按台“陆委会”的要求,一再表示“没有受权谈一个中国问题”。同时,他们在商谈中提出的主张,则明显违反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例如,在解决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中,海基会起初用比照国家间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做法来处理大陆公证书在台湾的使用;在解决开办两岸挂号函件业务问题中,援引国家间通邮的做法。实践再次说明,在商谈中确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是必要的,而如何达成这一共识的方式是可以讨论的。
针对台湾当局的曲解和部分台湾同胞的疑虑,商谈结束后,海协于3月30日召开记者招待会,海协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就在事务性商谈中应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唐树备指出:首先,商谈要反映现实,一个中国是客观事实。处理两岸交往中的事务性问题,在指导思想上要明确这是什么性质的事务,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呢?还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务?本来,在一个国家内,文书使用、挂号函件查询等不需要有特别的协议,但基于没有统一的客观现实,需要采取某些特殊的做法。这种特殊的做法,当然不应同国与国之间的做法混淆起来,因此有必要明确海峡两岸交往中的事务性问题是中国人的内部事务。只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考虑到两岸存在不同制度的现实,才能实事求是、合情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