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編輯推薦: |
水产专家教您怎样做好中华鳖稻田生态种养,所有技术紧密贴近生产一线,是养殖户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
內容簡介: |
中华鳖是集营养、美味、药用于一身的名贵水生动物。现已成为我国淡水渔业中发展速度快、效益好、集约化程度的产业之一,2018年全国中华鳖产量维持在30万吨左右。稻鳖生态种养是稻渔生态种养模式中经济效益更高、发展前景更好的一类种养模式,但也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本书介绍了中华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华鳖生物学习性与苗种繁育、中华鳖的营养需求、场地的选择与设计、水稻品种的选择与栽培、稻田养殖中华鳖实用技术、常见病害的防控、稻田养鳖的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中华鳖的综合利用与销售等内容。本书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目前稻鳖生态种养的新技术、新成果。本书融科学性、知识性、新颖性、实用性为一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可供稻鳖种养户、水产科技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
關於作者: |
刘丽 湖南水产研究所 研究员 长期从事鳖稻田生态种养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
目錄:
|
章中华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节养殖历史概述
一、从“捕捞型”到“养殖型”(1970—1990)
二、从“养殖型”到“数量型”(1991—1995)
三、从“数量型”到“质量型”(1996年至今)
第二节养殖品种(系)与主要模式
一、中华鳖主要养殖品种(系)
二、养殖模式
第三节产业升级对策
一、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养殖模式升级
二、完善追溯体系,确保质量安全
三、实施品牌战略,创新营销模式
四、发展精深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挖掘中华鳖文化,打造休闲品牌
第二章中华鳖生物学习性与苗种繁育
节中华鳖形态特征
一、中华鳖外部形态
二、中华鳖内部结构
第二节中华鳖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性
二、生长习性
三、摄食习性
四、繁殖习性
第三节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鳖池的构建
二、中华鳖人工繁育
第四节稚幼鳖培育
一、稚鳖培育
二、幼鳖养殖
第三章中华鳖的营养需求
节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与需求
二、氨基酸的营养作用与需求
三、饲料替代蛋白源的利用
第二节脂类
一、脂类的组成、分类及理化性质
二、脂肪的营养作用
三、中华鳖对脂肪的营养需求
第三节碳水化合物
第四节其他营养素
一、维生素
二、矿物质
第五节配合饲料
一、饲料及饲料原料的概念与分类
二、鳖饲料原料的种类
三、饲料添加剂
四、配合饲料
第四章场地的选择与设计
节场地要求
一、水源水充足,水质良好
二、适宜的气候条件
三、土壤
四、四周环境安静、无污染
五、交通便利,电力充足
第二节稻田选择
一、环境要求
二、面积要求
三、水源水质要求
四、土壤要求
第三节田间工程
一、田埂建设
二、鳖沟、鳖溜开挖
三、防逃设施及进、排水系统
四、平水缺、食台建设
五、道路、桥涵建设
第四节配套设施
一、尾水处理设施
二、工作室分配
三、管理制度
第五章水稻品种的选择与栽培
节水稻品种选择
一、湘晚籼13号
二、玉针香
三、玉晶91
四、农香18
五、湘晚籼17号
六、黄华占
七、农香32
八、桃优香占
九、泰优390
十、晶两优华占
第二节水稻栽培方法
一、直播栽培
二、育秧栽培
第三节水稻需肥规律与施用方法
一、水稻需肥规律
二、科学施肥技术
第六章稻田养殖中华鳖实用技术
节稻田前期准备
一、稻田施肥与平整
二、稻田鳖沟、鳖溜消毒
三、水草种植与螺蛳移植
第二节水稻栽培与日常管理
一、水稻栽培
二、水稻灌水与晒田管理
第三节鳖苗的放养与日常管理
一、鳖苗选择
二、幼鳖放养密度
三、放养方法
四、饵料及饲料投喂
五、水位水质管理
六、日常管理
七、生态防控
第四节收获、捕捞与运输
一、水稻收获
二、中华鳖捕捞
三、中华鳖的包装和运输
第五节生产记录
一、日志填写
二、档案管理
三、质量控制
四、内部管理
五、产品追溯
第七章常见病害的防控
节疾病的发生及诊断
一、病因
二、诊断方法
第二节生态防控及施药技术
一、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和优化
二、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三、提升鳖机体的免疫力
四、稻田施药技术
第三节中华鳖常见病害及防控
一、细菌性疾病
二、病毒性疾病
三、真菌性疾病
四、寄生虫疾病
五、非生物性疾病
六、敌害生物
第四节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控
一、水稻常见病害
二、水稻常见虫害
三、防治方法
第五节无害化处理
一、化制
二、掩埋
三、腐败
四、焚烧
第八章稻田养鳖的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
节成本核算
一、投入成本
二、销售收入
第二节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第三节典型案例
第九章中华鳖的综合利用与销售
节营养价值
一、一般营养成分
二、功能成分
第二节食用方法
一、宰杀方法
二、烹饪方法
三、食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药用价值
一、鳖血
二、鳖甲
三、鳖肉
四、鳖头
五、鳖胆
六、鳖卵
七、鳖脂
八、食疗方剂
第四节商品鳖的销售
一、质量等次与鉴定
二、销售途径与方法
附录一稻田养鳖技术规程(DB43/T 1413—2018)
附录二中华鳖 亲鳖和苗种SC/T 1107—2010
附录三水产养殖常见禁用药物名录
|
內容試閱:
|
第三节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鳖池的构建
(一)亲鳖池选址
亲鳖池要求建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不受旱涝影响、背风向阳、环境安静、交通方便、电源供应充足的地方。质量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Ⅲ类水质和《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要求。水源水包括江河、溪流、湖泊、地下水等,水质要求清新,无异味,无有毒有害物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要求。建池的土质以黏壤土为好,砂壤土次之,池底土质条件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4)。
(二)亲鳖池配置
为满足中华鳖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的要求,养殖场通常会配套相应的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和亲鳖池。通常稚幼鳖池、成鳖池和亲鳖池的比例为1∶5∶1.5。
1亲鳖池结构与规格
亲鳖池常位于室外僻静的地方,主要供亲鳖培育和产卵繁殖用,由池身、晒台、休息场、产卵场和防逃墙组成(图29)。中华鳖养殖池按其结构分为砖砌水泥池和土池两种。其中,砖砌水泥池主要用于稚、幼鳖的暂养,而土池则适用于成鳖和亲鳖的养殖。亲鳖池的规格一般为长方形,东西走向,且长宽比为2∶1或5∶3,面积在1000~2000 m2,池深2.0~2.5 m,水深1.5~2.0 m,池底沙厚为20~30 cm,防逃墙高为40~50 cm,空地宽以1.0~1.5 cm为宜,内配套食台、晒台、产卵场,安装好进出水设施。
2配套设施建设
①防逃墙。墙体用砖块、石块或其他材料做成,墙体与池面垂直,表面用水泥抹平,墙基埋入土中0.3 m,墙体高出正常水位40~50 cm,顶部做成“丁”字形,向池塘内伸檐8~10 cm。
②食台。用长3 m、宽1~2 m的水泥预制板(或竹板、木板)斜置于池边,板长一边入水下10~15 cm,另一边露出水面,坡度约为15°。食台高度与溢水口在同一水平线上,食台外侧设一高度为1 cm的挡料埂,防止饵料滑入水中。食台数量根据养殖水面和鳖的放养量来确定。
③晒台。用毛竹、木板等材料搭成拱形台面,浮出水面,面积大小视养殖水面和亲鳖放养数量而定,或用长2~3 m、宽1~2 m的竹板或聚乙烯板斜置于池边水面,或在鳖池向阳面做成与池边等长、宽约1 m的长方形斜坡。
④产卵场。产卵场宜建在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地面略倾斜(不积水)的池岸上,北面紧靠防逃墙(图29)。产卵场多为长方形,高出水面50~70 cm,内铺粒径0.5~0.6 mm的沙粒,厚度约30 cm,上方搭建遮雨棚。
⑤进、排水系统。进、排水系统由水源、水泵房、进水口、各类渠道、水闸、集水池、分水口、排水沟等组成。进水口常高出水面,可自动增加水体溶氧,进、排水口常对角设置。排水口以排干底层水为宜,位置相对较低。进、排水口都装有拦网,防止养殖鳖逃逸,同时进水口的拦网可以阻拦杂草、杂物、敌害生物和野杂鱼进入。进、排水系统严格分开,以防自身污染。进水沟可拉长,让水进行曝气、曝光、消毒、增氧。出水沟应集中,线路宜短,养殖废水集中消毒杀菌再排放。
⑥增氧设备。常温型水体通常选择充气式增氧机,设备简单,性能可靠,机动性好,噪声比较小,工作时不但能加速水体对流,增加水体溶解氧,而且排出水体有毒有害气体。加温型水体通常选择微型叶轮式增氧机,利用叶轮的转动,增加了水体溶解氧,也混匀了水体的温度。
二、中华鳖人工繁育
(一)亲鳖的选择
亲鳖是指能繁殖种苗的雌雄种鳖,是中华鳖人工繁殖的基础,正确选出优良亲鳖对中华鳖繁殖非常重要。
1亲鳖选择时间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中华鳖生活习性,合理确定采购亲鳖的时间,一般选择4月底或5月初中华鳖苏醒后的一段时间,这时亲鳖容易适应新环境,经过短期培训后可以正常产卵;或者选在9~10月,气温适宜,中华鳖还未进入冬眠前,经过强化培育、补充营养和能量后,增强其体质以提高繁殖力,正常过冬后即可产卵。
2亲鳖来源
亲鳖来源于自然水域生长的野生鳖或长期驯养适应人工养殖生态环境的养殖鳖,亲鳖个体要求为爪较尖锐、体色发绿、个体健康;若亲鳖为养殖鳖,则需每隔3~4年更换一批。养殖场尽量自留鳖亲本,避免引种时带入病原体,或引入受伤的亲鳖,导致病原体继发性感染。如须购买亲本,选择就近购买检验检疫合格的亲鳖。
3雌雄鉴别
选择亲鳖,必须准确辨别亲鳖的雌雄性别。中华鳖雌雄鉴定方法为:雌鳖背甲为较圆的椭圆形,中部较平,尾短而软,尾端不能自然伸出裙边外,裙边较宽;而雄鳖则与之相反,背甲为较长的椭圆形,中部隆起,尾较长而硬,尾端能自然伸出裙边外,裙边较窄(表21)。
1尾短,不能或很少自然伸出裙边外尾长,能自然伸出裙边外的较多。
2背甲为较圆的椭圆形,中部较平背甲为较狭后宽的长椭圆形,中部隆起。
3体形较厚,腹部为十字形,后肢间距较宽体形较薄,腹部为曲玉形,后肢间距较窄。
4成熟个体体重比雄性小成熟个体体重比雌性大得多,常为雌性的3倍左右。
(二)亲鳖培育
亲鳖培育就是给亲鳖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充足、优质的适口饵料,配以科学合理的日常管理,培育生产所需的优良亲鳖的过程。加强亲鳖培育能有效地提高中华鳖产卵量和孵化率,加大稚鳖的成活率。
1亲鳖池消毒
池体是亲鳖生活的主要场所,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鳖体的性腺发育,因而改善池塘环境条件,是亲鳖强化培育的重要一步。
将池水排干,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保持厚度约20 cm,晾晒3~5天,用浓度为150 g/m2石灰水全池泼洒,之后用铁耙翻动底泥一次,隔日注水至1.5~2.0 m,10天后可放养亲鳖。长期放养亲鳖的池塘,每隔3~4年就需清塘一次,清塘时间以10月中下旬为宜。平时也定期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以改良水质,预防疾病。每年需定期或不定期地修整池塘产卵场,加固防逃设施,检查进、排水道等,保证中华鳖生态环境的舒适与安逸。
2合理放养
亲鳖池塘中合理的雌雄比例和放养密度,可以避免亲鳖间因相互争食、争配偶、争活动空间而发生咬斗,还可以保持良好水环境,有利于亲鳖的发情、交配、产卵和生长。选择性腺成熟的5龄以上、体重2~4 kg的无病无伤、体质健壮、体色正常的中华鳖作为亲鳖,且雌雄放养比例为(4~5)∶1,放养密度为300 kg/亩,个体大小悬殊的亲鳖应分池饲养。
亲鳖下塘前用浓度15~20 mg/L高锰酸钾药浴15~20分钟,或3%食盐水浸泡10分钟,或用30 mg/L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浸泡15分钟,然后将其放在斜坡上,让其自行爬入水中。忌动作粗鲁,单个扔丢入池。
3日常管理
加强亲鳖的日常管理有助于亲鳖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提高亲鳖的怀卵量、孵化率,是亲鳖养殖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投饵管理
① 饵料种类与质量
投喂不同饵料,亲鳖的开产期、产卵期、产卵次数、产卵数量及鳖卵大小等就有所不同。实际生产过程中,饲养亲鳖常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辅以动物性饲料,如鲜活的鱼、虾、蚌、螺、蚯蚓及屠宰场的下脚料等,植物性饲料,如新鲜水草、瓜果、蔬菜等,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中华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饵料质量对亲鳖产卵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投喂的配合饲料,其质量应符合《中华鳖配合饲料》(SC/T 1047)要求,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和《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2)的规定。
②投饵方式
投喂亲鳖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高蛋白质饵料,让其吃好吃饱。投饵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
定时:水温15 ℃时,冬眠鳖开始苏醒,出来适当活动;水温18~20 ℃时,2天投喂饵料一次;水温20~25 ℃时,亲鳖摄食正常,1天投喂一次;水温25 ℃以上时,亲鳖摄食高峰期,每天按时投喂足量饵料,一天两次,上午为9:00前,下午为4:00后,一般上午投日投喂量的40%,下午投日投喂量的60%。
定点:采取水上投喂。将饵料投放在固定饵料台或斜坡上,贴近水面但不被水浸淹,有利于清除残饵、检查摄食情况,避免污染水质和饲料的浪费。
定质:投喂的饵料必须新鲜、无腐败变质,能满足中华鳖生长发育要求。尤其是高温季节的动物性饵料,必须现做现投,不投喂隔餐剩饵。
定量:机制配合饲料日投饵量(干重)为中华鳖体重的1%~3%,鲜活饵料的投喂量为5%~10%,甚至更大,以投饵后1小时吃完为宜。
(2)光照时间
强化培育亲鳖过程中,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和营养丰富饵料的同时,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能有效提高亲鳖的产卵量。
(3)水质管理
水质要求透明度30 cm,溶解氧4 mg/L以上,水色保持淡绿色或茶褐色。生长高峰期间,亲鳖活动频繁,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水质容易变坏,常需定期排出底层水,冲注新水,但换水量不超过1/3。每月用20~25 mg/L的生石灰和0.2~0.5 mg/L的三氯异氰尿酸交替全池水消毒。3月下旬到4月中旬,水温逐步回升到20 ℃以上时,可适当降低池塘水位,提高池塘水温,提高中华鳖的体温。
(4)病害防治
每天定时或不定时地巡逻亲鳖池,观察亲鳖的日常活动情况和吃食状况,如有异常,马上着手调查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拌饵投喂口服疫苗或大蒜素,提高抵抗力,减少发病概率。
(5)管理日志
饲养员每天将亲鳖池的水质状况、中华鳖的吃食和活动情况等各项工作如实填写在工作日志上。
(三)人工繁殖
1产卵场设计
亲鳖产卵场须模拟自然环境,水泥亲鳖池,产卵场设计在北坡,沙盘略向池塘一侧倾斜;土池的产卵场设在四个斜坡及坡埂上,周围种植花草树木,保持环境安静、隐蔽,上设有遮阳棚,防止沙盘暴晒或沙土流失和板结。沙盘中的沙粒清洁、疏松,粒径0.6 mm左右,无尖锐硬物,保持一定的湿度,有利于亲鳖挖穴产卵。沙层过干,无法挖穴产卵,雌鳖就会放弃产卵;沙层过湿,雌鳖也会放弃产卵,即使卵已产出,也会被沙层中过高的水分渗浸而变坏。检查沙层湿度的常用方法是用手捏成团,松开即散为标准。产卵期间,每天黄昏调整沙层湿度,及时扫平沙层。
2亲鳖的发情、交配与产卵
各个地区由于所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饲料营养不同,亲鳖开产期也有早有晚。当水温上升到20 ℃以上时,雌、雄亲鳖开始发情交配。亲鳖发情交配行为多见于晴朗的夜晚,一般在晚上10点以后至凌晨3点以前为发情交配盛期。如果亲鳖池所处位置非常安静,白天也可出现发情交配现象。交配前,雌、雄个体极度兴奋,在水中追逐嬉戏潜游,雄鳖迅速骑爬在雌鳖背上,通过交接器将精液输入雌鳖泄殖腔内,交配时间达 5~6分钟。成熟卵泡脱离卵巢,经输卵管的伞部落入输卵管上端,精卵结合后,随输卵管的运动不断往下移,从而被蛋白质包上,裹上壳膜和硬性卵壳,继而排出体外。在生殖季节,亲鳖交配后7~20天后雌鳖开始产卵,排出的卵处于胚胎发育的囊胚阶段。
3产卵量
雌鳖的产卵量与体重、营养、气候、环境等各个方面密切相关。一般体重1~2 kg的雌鳖,成熟卵泡50~70个,产卵2~3次;体重2 kg以上的雌鳖,成熟卵泡70~100个,产卵3~5次。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雌鳖,平均每年产卵23.5枚,卵重4.1 g;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雌鳖,平均每年产卵41.5枚,卵重5.3 g。光照对雌鳖的产卵也有影响。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各个年龄段雌鳖的产卵量明显增加,产卵期延长,卵重和受精率无影响。如遇天气突变,水温骤升骤降,产卵量明显下降,久雨后天晴,产卵量显著增加。
4集卵
中华鳖卵为端黄卵,刚出生时,卵黄位于蛋白中,尚未附于卵壳膜上,蛋白与蛋黄的重量比为3∶7,无蛋白系带,无气室。产后一段时间,卵黄与原生质分开,原生质集中于动物极和卵周围,卵核偏移于动物极原生质集中所在部位,形成明显的动植物极。鳖卵为白色球形,外壳光洁、圆滑,卵子大小与母体年龄和体重密切相关。鳖卵壳较坚硬,具有极其微小的小孔,紧贴外壳内部有一层韧度较大的内膜,有效保护卵子水分蒸发和减少机械损伤。鳖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羊膜,羊膜内有羊水,为胚胎发育提供了一个良好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卵黄营养物质的吸收。受精鳖卵,动物极一端的外壳出现一圆形白色亮区,卵壳颜色鲜明,随着胚胎的逐步发育,白色亮区也逐渐扩大(图210中4~6)。如果卵壳顶白色区若暗若明,或白色区域边缘不规则,又不继续扩大,则为未受精卵或次卵(图210中1~3),一定要剔除。1~3为未受精卵4~6为受精卵。
在产卵季节,每天上午8~10点,巡查产卵场。如发现有新沙出现,并有鳖爬过的爪印,洞穴开口处比周围凸起,且凸起的沙上表面光滑,便可确定雌鳖产卵位置,这时可在此作标志,以便8小时以后收卵。过早集卵,会影响胚胎发育,大大降低孵化率。下午4~6点,天气不炎热时按标志依次挖窝取卵。挖洞时,用竹片轻轻拨去一层浮土,将卵轻轻取出,检查受精情况,然后将受精卵整齐地摆放在盛卵的专用木箱或塑料筐、盆等容器中,按动物极依次朝上摆放,卵间距1 cm,进行人工孵化。收集鳖卵后,及时扫平沙层,调整沙层湿度。
收卵箱一般用松木板制作,四壁钻若干孔。无论采用何种材质的容器作收卵箱,底部都要铺上厚约2 cm的细沙或泡沫海绵,以免鳖卵在收集过程中滚动碰撞。好用孵化箱代替收卵箱,直接进入孵化室,减少人为周转对鳖卵胚胎发育造成的影响。
5人工孵化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天气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大,外界环境温度、湿度难以稳定,再者天然敌害多,自然孵化率就很低。常用人工恒温孵化方法,维持整个孵化期间的温度,孵化时间为45~50天,减少自然敌害,提高孵化率。目前生产中用孵化箱和孵化房来进行高效人工孵化,提高鳖卵的出苗率。
(1)孵化房
孵化房的大小可根据生产规模而定,一般面积15 m2的孵化室即可满足年产10万只稚鳖养殖场的生产需要。为了增加孵化室的保温和可控性能,采用水泥预制板作屋顶隔热板,墙体填充保温材料。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孵化率的关键因子,所以孵化室内装有自动控温、控湿装置,使孵化室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中华鳖卵孵化的适宜范围。孵化室内主要设施有孵化池、孵化盘(盆)和孵化架,加温通风设备,自动控温、控湿仪等。孵化池池深20 cm左右,瓷砖贴面,水深10 cm左右,排水口设防逃网。孵化架牢固,层数和层间距根据孵化盘或孵化箱的高度而定。孵化室的前后墙体安装换气扇,定时打开换气扇通风换气,促进室内空气流通,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2)孵化箱
孵化箱常用无盖食品塑料箱或木箱制作而成,箱壁四周钻上数个小孔,以便稚鳖爬出,用海绵、蛭石、细沙作孵化介质。孵化箱再按照鳖卵产出先后顺序,依次从下向上放于孵化架上,孵化架放于稚鳖收集池,稚鳖孵出后自动跳入池中。孵化箱容量小,温度、湿度便于调控,通风性能好,方便管理,劳动强度小,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孵化。
(3)孵化条件
中华鳖卵在进行人工孵化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温度人工控制孵化温度在33~36 ℃,孵化介质(海绵、蛭石、细沙等)温度为30~32 ℃。
②湿度在恒温箱或控温孵化房内进行人工孵化,空气湿度为75%~85%。
③含水量孵化介质的含水量控制在6%~8%。
(4)孵化管理
中华鳖卵孵化期间的管理任务主要包括孵化室和孵化用具的消毒,孵化室的日常管理,如孵化室温度、湿度、孵化沙湿度的监控与调节,孵化室的通风、稚鳖的收集及敌害的预防等工作。
①孵化室及孵化用具的消毒
孵化室在使用前打扫干净,关闭门窗,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7天,开窗通气,无刺激气味后方可使用。孵化盘、孵化架、孵化箱、捞海等用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小时。鳖卵孵化期间,每隔半个月可用紫外灯消毒20~30分钟。
②日常管理
鳖卵在孵化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密切关注孵化室的温度、湿度、空气状况、孵化介质湿度及鳖卵的孵化情况,及时做好管理记录。
温度检查:孵化温度可以决定稚鳖的性别、影响孵化周期的长短和孵化率的高低,是鳖卵发育期间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所以在房间和孵化介质中各放一支温度计,定时监测、记录温度。孵化介质温度尽量控制在30~32 ℃,室温控制在36 ℃。当室温达到38 ℃,孵化介质温度超过34 ℃时,应立即采取开窗换气、通风或遮阴等措施来降低温度。对于简易孵化室来讲,缺乏控温设备,温度变化对鳖卵的孵化影响更大,因为更加要注重温度的检查与调节。设备齐全的孵化室,需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校准和维护。
湿度检查:包括检查空气相对湿度和孵化介质湿度,孵化介质湿度是鳖卵孵化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它不仅提供鳖卵孵化的湿度环境,为鳖卵发育供应水分,更重要的是可影响孵化介质的透气性,制约着鳖卵的孵化。中华鳖卵发育中抗低湿度(干燥)的能力较强,抗高湿度能力差,湿度高于26%时,孵化率为零。中华鳖卵发育所需适宜湿度为5%~20%,适宜的湿度为6%~8%。空气相对湿度可以通过向地面和墙面洒水来调节,孵化介质湿度用喷雾器喷洒水来保持。
通风换气:鳖卵发育期间,胚胎同环境气体交换频繁,所以要经常开启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同时还可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一般选择晴天上午9点后打开通风设备,时间长短可根据室内温度变化情况而定。
防止敌害侵袭:鳖卵孵化过程中,主要的敌害有老鼠、蚂蚁、蛇等,发现鼠洞、蛇迹等异常现象时,马上采取措施来防止造成更大损失。在鳖卵孵化过程中,孵化房的门窗必须密封良好,防止敌害入侵。
记录日志:将放入孵化设施内的卵做好记录和标识,以便检查孵化情况和确定出苗日期。详细记录批次、数量、孵化日期、孵化率、孵化室内温度、室温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便于提高孵化技术和经济核算。
6收集稚鳖
根据不同批次鳖卵放入孵化室的时间记录,估计该批次鳖卵出壳的日期,及时做好收集稚鳖的准备工作。鳖卵的孵化时间长短取决于孵化累计积温,其所需总积温约为36000 ℃,根据孵化平均温度计算鳖卵孵化天数,公式如下:
D=36000 ℃÷(T×24)
式中:D为鳖卵孵化所需天数;T为平均孵化温度,单位“℃”,根据孵化温度记录,求取每小时平均孵化温度;24指每天24小时。
根据上述方法可初步计算出稚鳖出壳时间,其具体出壳时间可通过卵壳颜色变化来确定,当卵壳由淡灰转为粉白色时,稚鳖即将出壳。由于稚鳖出壳时间多在环境安静的后半夜至凌晨,刚出壳的稚鳖又具有趋水性,出壳后会爬出孵化箱跌落入水中,钻入泥沙中栖息,故将快出壳的孵化箱、孵化盆等放在收集池的孵化架底层,等待稚鳖出壳后自动跳入水中。简易孵化沙池需要在四周沙平下方放有盛水的容器,稚鳖孵出后自动爬到水中。白天工作人员用纱网直接从收集池或盛水容器中收集稚鳖。
为了便于养殖管理,鳖卵孵化过程中人们常通过人为的诱导作用,让鳖卵同步出壳,保持出苗整齐。常用的方法有二:是将26~28 ℃的温开水倒入消毒过的塑料盆中,将到孵化日期的鳖卵放入盆中,5~10分钟后就会有大量的稚鳖破壳而出;第二是将到孵化日期的孵化盘或孵化箱直接放置到冷空气中或直接在鳖卵上喷水,刺激稚鳖集中出壳。上述两种方法仍不能出壳的鳖卵须立即吸干水,放回孵化室进行孵化。人工诱导出壳的稚鳖,腹部卵黄囊没有完全吸收,体质弱,运动性差,对环境变化很敏感,需温室内精心照料7天,待体质健壮后才能放入稚鳖池内养殖。
7性别控制
孵化温度对中华鳖卵的孵化率有明显影响,温度低于22 ℃或高于37 ℃,胚胎停止发育,甚至死亡,其正常发育温度为22~36 ℃,适宜温度为29~33 ℃。在适宜的孵化温度范围内,鳖卵随着孵化温度的上升,胚胎发育速度加快,性腺分化的步伐相应加快,从而孵化周期缩短,反之,孵化周期延长。同时,孵化温度对孵出稚鳖性别比例也有较大影响。孵化温度为24 ℃,雌性率,雄性率;32 ℃条件下,雌性率,雄性率;在24~32 ℃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雄性率上升,雌性率降低,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在孵化温度为(29±0.5)℃时,雌雄比例接近1∶1。
中华鳖卵胚胎发育时,雌雄性腺分化所需有效积温不同,雄性性腺分化期的有效积温约为3200 ℃·h,雌性性腺分化期所需有效积温高2800 ℃·h。当胚胎处于性别决定期,即温度敏感期时,不同的孵化温度,有着不同的有效积温,不同性腺分化的速度就有所不同,从而导致孵出稚鳖的雌雄比例不同。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养殖需要,通过人为控制孵化条件,缩短孵化周期,提高孵化率,获得理想的雌雄性别比,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例如在24 ℃雌性率达963%,孵化周期66~69天,自然出壳率为70%;若在33 ℃条件下孵化,当有效积温达7100 ℃·h时,转入24 ℃孵化,有效积温达13000 ℃·h时,再转入33 ℃孵化,结果雌性率88%,孵化周期46天,孵化率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