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
生物安全与环境
》
售價:HK$
56.4
《
泥土:文明的侵蚀(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4.0
|
編輯推薦: |
《医学与文明》是由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集刊。本刊注重原始资料的发掘与运用,不同学科门类的交叉与互动,致力于整合不同类型的学术资源,搭建医学相关事物研究平台。本辑聚焦于西方历史上的疾病、健康与教育等问题,内容涉及黑死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人们对麻风病的双重态度,北美黄热病期间非裔美国人群体身份的形成,中英报刊对香港鼠疫的报道,英国人的健康教育等诸多话题。
|
內容簡介: |
20世纪末以来,医学社会史成为国内学术界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之一。《医学与文明》集刊倡导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内容包括专题研究、名家访谈、口述史学、文献选译、读书札记等栏目,重视“医学”与“史学”之间的相互协作,以推动人文学科与医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国内的医学人文学科发展。本书为辑,内容涉及黑死病对中世纪农业经济的影响、中世纪西欧对麻风病的双重态度、黄热病与种族歧视、英国在近代的医学和健康教育、医学人类学等议题,既兼顾古今中西,又重视当下。
|
關於作者: |
李化成,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国世界中世纪史、近代史理事会理事,陕西省第十、十一届青联委员,雁塔区政协委员。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王晨辉,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
目錄:
|
发刊词 李化成1
笔谈
医学社会史视野下关于黑死病研究的一点思考 赵文君 沈亚姮4
近代早期英国消费与健康关系的多重矛盾 李新宽12
黑死病对中世纪英国农业经济的影响 马泽民21
近代早期英国的健康教育 聂文29
专题研究
中世纪西欧对麻风病的双重态度 谷操 闵凡祥45
试论19世纪英国医学教育的转型 王广坤69
从奥斯卡·王尔德事件看19世纪英国同性恋者的社会处境 王海玉92
1793年费城黄热病期间的种族歧视与非裔美国人群体身份的形成 张琪109
真实与虚化:论1894年香港鼠疫期间中英报刊报道之歧异 张茜123
“三原两并重”:关于藏医当前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青藏高原Y藏医院的医学人类学调查 马得汶140
理论与方法
亨利·西格里斯的医学社会史思想探析 郝树豪155
医学人类学研究的经验与感悟——王建新教授访谈录 王建新 李如东171
书评
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具有所有权吗?——评《手的失窃案:肉体的法制史》 高建红187
一部跨学科的“科学化”著作——《体罚的历史》评介 郭超195
麦克尼尔对医学史写作的超越——评《瘟疫与人》 程子妍 203
文献选译
星占四书·书[埃及]托勒密(高阳译)213
放血入门书[意]米兰的兰弗朗克(刘娟译)238
学术活动纪要
“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与社会”系列讲座纪要249
ABSTRACTS 259
征稿启事 263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265
|
內容試閱:
|
发刊词
当这本新生的集刊终于编成并即将问世时,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全球蔓延了一年有余,并依然威胁着无数人的生命健康。无论来自哪一国家与族群,不管属于何种年龄段与性别,也不分具有什么身份与职业,人们都恐惧、焦虑、伤痛,又积极地面对、抗争、反思。有些国家、地区和个人做得更成功,有些则不尽如人意;这一切因疾病而起,又远非疾病本身所能决定。人们不仅要考虑暂时的脱险,还要致力于长久的安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分国家、族群与个人地团结起来。究其原因,在于我们都是人类文明的一份子,也正在且必须不断地携手为这种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奉献力量。
文明是什么?抛开数不尽的定义不论,她至少包括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从时间上来讲,她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融,是自古以来人类努力生存、生活和更多追求的结晶,是各种知识、智慧与精神的传承。从空间上来讲,她既属于人类曾经居住的地方,也属于伴随着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国家、地区与交流网络,还属于人类未来要开拓的海、陆、空的每一片疆域。这疆域既属于人类,也属于每一种生物和非生物。作为极具主动性与开拓性的生物,人类在这种文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又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生存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医学又是这些物质生活生产的保障;因为若要展开这些生产,就必须借助医学的力量,维持生命并尽可能地保持健康。
稍具体一点说,医学研究生命的诞生,采取措施保障母婴的健康,还可以辅助生殖;医学提出各种养生学的建议,让生命更健康、更富有活力和长寿;医学还在即将或已经失去健康时施以救治,让人恢复健康或维系好的身体状态。不仅如此,正如当代医学社会史的奠基人亨利?西格里斯所指出的那样,医学还有社会性的作用,让人更好地“因宜适变”,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一切,无疑对人类文明的当下和未来意义重大。医学的发展不仅保障了文明的进步,而且其自身就是文明进步的一部分。一方面,从上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引申可得,正因为人类充满了对自身生命和健康更好前景的追求,他们才孜孜不倦地不断推动着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诸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在这个全时空、多维度的文明中,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本就是自然、社会与文化共同塑造的产物;医学的进步也不只表现为疾患救治专门知识和技艺的提高,还体现在了众多相关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协同发展上。事实上,只有实现了这种多因素的协同发展,医学专门知识和技艺的提高才得以实现。正因为此,西格里斯等人认为,“医学还是社会科学”。并且,包括他们在内,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表明,这种社会性还有着深刻而不断变化的文化意义,故而医学也是一种人文科学。
本刊的创立,目的就在于倡导这样一种医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考察医学文明的发展,探索医学对文明的影响,提炼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内涵。我们希望在这个稚嫩的平台上,看到富有时代气息、充满社会关切的研究,看到多领域跨学科的研究,在医学与社会之间,社会与人文之间,人文与数字之间,数字与人工智能之间开疆拓土,砥砺前行。我们更希望,如存在主义哲学家所主张的那样,本刊文章传播的不仅仅是医学与文明相关的知识本身,更是智慧与良善,以及面对疾病及更多困难时的勇气与希望。
〔李化成,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院长,西安7101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