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內容簡介: |
2020年8月至10月间,中国作家协会组织以“我们向着小康走”为主题的采风采访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作家分赴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深入到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线,体验高原生活新面貌,感受藏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走出贫困、奔向小康的幸福之路,同时,为文学创作采撷和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资料。
本书即为此次采风采访活动的作家作品结集。这些作品体裁多样,既有散文、诗歌,也有非虚构报告文学,以作家的眼光、俊秀的文采,见证了中国这方热土上人们建设幸福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昂扬精神风貌。
|
目錄:
|
001序高原上的春风与果实阎晶明
西藏
003八廓街旋律沈念
015乡村的事业吉米平阶
030西藏的日光傅逸尘
043在幸福生长的地方黄国辉
056燃灯记江子
067山海间陈人杰
081西藏行印象记(组诗)杜立明
093西藏的生灵们(组诗)李壮
四川阿坝
105财神居住在壤塘葛水平
118在青藏高原东南缘黑陶
云南迪庆
129通向云端的路刘建东
134葡萄一日郭晓晔
141路是献给新时代的哈达黄咏梅
146一路彩云奔小康程健
甘肃甘南
163和甘肃作家走甘南李国平
170果卓高原滕飞
176向着小康,向着振兴严英秀
186在甘南,看一片云移动的光影李燕燕
青海玉树
195玉树札记李浩
206行走玉树,云端牧场的一次快意扬鞭向延波
227作者简介
|
內容試閱:
|
序高原上的春风与果实
■阎晶明
二○二○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地处祖国边疆,自然和地理条件都尤为特殊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会走出一条什么样的小康之路呢?二○二○年八月起,中国作家协会组织以“我们向着小康走”为主题的采风采访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作家分赴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深入到当地群众生产和生活线,体验高原生活新面貌,感受藏族群众走出贫困、踏上小康的幸福之路,同时,也为文学创作采撷和积淀着丰富多姿的素材养分。
作家采访团的筹组十分顺利,作家们不畏缺氧的环境、道途的艰苦,表现出了对脱贫攻坚事业的高度热情和责任担当。其间受新冠疫情和雨季影响,各采访团的行程都曾有过时间上的调整,但作家们都能做到积极参与活动,并创作出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这次采访活动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云南省作协副主席胡性能、甘肃省作协专职副主席滕飞、青海省作协主席梅卓分别带队深入基层。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远赴西藏参加采风,收获颇丰,深受教育。
每个团短短不到十天的采访时间,行程十分紧张,作家们全身心投入,深切地感受到这些地区老百姓生活的变迁之巨和幸福之实。采风过程中,每个采访团都多多少少地遭遇到了一些行程中的困难甚至是凶险环境的考验,更加深了作家们这种感受。比如四川采访团在采访途中遭遇到了道路垮塌遇阻的险情,西藏采访团几乎每位作家都在采访中持续经历着高原反应的考验。在这样一方地域生活,脱贫攻坚之成就尤显其艰难和来之不易,同样,这些也或都融入到作家们的精神世界中,成为他们此行所获的一种宝贵财富。
我在西藏采访所见所感,充分证明“我们向着小康走”很好地概括了此次采访活动的主题。在拉萨,在日喀则,沿途走进繁荣的市场和现代化的工厂,走进宽敞明亮的藏式阁楼,走进果实累累的蔬菜大棚和生气十足的养殖场,或迈步在赏心悦目的美丽乡村,或在宽敞的教室里看孩子们下藏棋弹钢琴,每一个场景里都洋溢着当地群众真诚的笑容与欢喜,每一次交谈里都给我们输送着对于身处这个时代的发自内心的自豪。西藏曾作为我国省级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整体处于深度贫困,如今历经脱贫攻坚之战,业已同全国一道,迈上了新时代的小康之路、幸福之路。赴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的四路作家采访团,也一样在沿途收获着感悟与感动。
采访活动结束之后,作家们把所见所思所感凝于笔端,创作了一批文学作品,有的已在国内部分公开报刊发表。对参加此次采访活动的所有作家们来说,文字对他们行走在那片土地上的收获之表达仍是有限的,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无比真挚和可贵。我们把作家们的作品以《幸福的格桑花》为名结集成书。在本书付梓之际,也借此表达对那片高原地带上生活着的人们的诚挚祝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周年,我们也以此书向带领全国人民摆脱贫困、走上小康之路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敬礼!
此次采访活动同时得到了中央宣传部有关部门和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五省(自治区)的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深深的谢意!
八廓街旋律
■沈念
一
清晨,八廓街静悄悄的。
吉日一巷11号,是玛康大院所在地。整幢大院有六十二户人家一百三十五人。起早的居民扎巴,推开东边的窗,晨曦将大昭寺金黄色的屋顶涂上了一层红晕。他探出头,听到街上往来者的私喁、店铺播放的音乐、院里的开门下楼声……
声响渐起,流聚成高原上的八廓街旋律。
扎巴的每一天,就是在这旋律中开始的。
二
八廓在藏语中是“中转经道”之意。这些年游客纷至沓来,川流不息,四面八方来此做生意的藏、汉、回族人也越来越多,八廓街成了海拔三千六百五十米的拉萨城内的一条商业街,又被誉为“天上的街市”。
扎巴和院子里的很多邻居一样,都是八廓街上的一个生意人。不过,扎巴没有店铺,没有固定摊位,人在哪里,生意就做在哪里。当地把这种传统的生意方式叫“摸袖子”。
扎巴出门下楼,遇到几位邻居,有人问候他:“扎巴户长早!”他热情地打过招呼,穿过走道,然后散入渐渐拥挤的人流之中。
年长的邻居贡觉是组长,院里的四位户长都归她管。贡觉赶在后面喊:“扎巴,上午十点参加卫生清扫。”
扎巴记起来,又到了玛康大院一周一次的清扫时间。他边走边回头:“好的,我出去一趟就回来。”
一晃眼,扎巴一家在大院里住了三十多年。前几年,他买下四楼东南角的房子后,觉得漂着的这个家真正地安定下来。他主动申请当了一名户长,可以帮社区给左邻右舍做点服务工作,原本就爱笑的他,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大院像个大家庭,邻居们平时各自忙碌,但逢年过节,扎巴都会端出妻子亲手做的代表五谷丰收的“切玛”,给邻居送上门,有时也邀请他们相聚一起欢庆节日。
三
一千三百五十多年前,唐文成公主进藏和亲,带来了佛祖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如今这尊佛像供奉在大昭寺内。大昭的藏语就是释迦牟尼的意思。从拉萨赶到青海迎接文成公主的松赞干布,看到大唐仪仗队伍中的华美服饰和彬彬礼仪,由此被大唐文化所深深吸引。他不仅自己将身上的毡裘换成绫罗绸缎,还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经典。
做“摸袖子”生意的扎巴,经常会像义务导游,在闲谈中给游客讲解汉藏和亲的典故与旧事。他经常淘货进出的冲赛康市场,是拉萨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市场内有大中小型商场八家,共有各类商铺四百三十六家,每天的客流量达两万多人次。
一九八七年,扎巴是墨竹工卡县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墨竹工卡是贫困县,扎巴家境贫寒,决定独身一人闯到拉萨,过上更好的生活。刚到拉萨,无亲无故,扎巴起早摸黑,帮人家的菜地种菜,搬运货物,在餐馆当帮厨,给商铺做售货员。结婚后,他和一起打工的妻子决定,在玛康大院租一间房子住下来。
玛康大院以前条件简陋,较完整地保留了拉萨旧建筑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住的人也很杂乱,大家互不认识,语言不通,风俗不同,平时很少往来。扎巴记得,刚租住时,每天要起早取水,满大院的人用水就靠院子中央的一口井,不久有了公共自来水,再后来,家户都通了自来水。现在那口井早没了,井所在的位置栽了一棵小柳树。在八廓街道的管辖区,像玛康大院这般聚居各族群众的大院有近两百个。到拉萨经商、工作的外地人中,有两千多人长期租住这些大院里。
扎巴的妻子比他更早地出门了。她在八廓街上做环卫工人,这是社区给的一个公益岗位,每月有四千元的固定收入。女儿德庆白姆前年大学毕业后,在拉萨布达拉旅游有限公司找了份工作,儿子洛桑顿珠也已经读大学了。“等儿女都有了工作,家庭经济会越来越好。”扎巴是这么想的。忙忙碌碌的他现在终于不用那么奔波了。认识扎巴的都知道,他心地善良,做生意不欺生也不瞒骗,经手的老物件、旅游工艺品,很快就能出手,一年下来也有四万多块钱收入。在冲赛康的生意人中,他赚钱不算多,但他很乐观,脸上总露出乐呵呵的笑。
四
进玛康大院的过道不长,贡觉正弯腰抹洗着刷着绿漆的过道墙。大院中间的天井已经打扫得很干净了。六十二户人家就分散住在这个回字形的四层藏式居民楼里,每家每户外有公用走廊,房子面积有大有小。刚从外面回来的扎巴撸起袖子,从公用水槽端起水盆,拎起湿巾,动作麻利地擦洗着院子里的玻璃房门窗。
贡觉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表扬他:“扎巴心善,勤快,能吃苦,爱帮人。”
一进大院,街上的喧闹被过道隔离,世界变得安静下来。公用水槽四周种了很多花草,花丛围绕的这间五平方米大小的玻璃房,是大院的值班室,贴着疫情期间的宣传单,还有街道社区干部和几位户长的照片,照片上的扎巴笑眯眯的。有一种八瓣花长得明媚惹眼,落落大方,半人多高的植株上开了十几朵,在蓝天和刷白的屋墙映衬下,格外美丽。
扎巴说这种人称“张大人花”的花,其实是波斯菊的一种,生命力极强,春种夏开,浇浇水就行,相传是清朝驻藏大臣张荫棠从印度引入西藏的。“一九○六年,清政府派张荫棠来藏,他了不起,惩治贪官污吏,又提出了发展工商事业、开矿修路、发展教育等发展西藏的主张及措施,藏族人民都记得这段历史,后来将这种花亲切地叫作‘张大人花’。”
住二楼西头的居民拉巴规桑也下来打扫卫生了。他父母早些年多病,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社区对困难家庭关心,他被聘请为社区治保队员,妻子成了户长,儿子在一家加油站安排了安全员的公益岗位,儿媳妇争气,前两年考到了那曲县当乡镇干部。日子一天天过得眉眼展开了,他们家又逢喜事,刚添了孙女,妻子在家帮着照顾,拉巴规桑就下楼来参加劳动了。
“拉巴规桑是个内向的人,平时说话少,但人实在得很。”扎巴笑着说,“他是在玛康大院出生长大的,看着院子一天天发生着变化,更有发言权。”
规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母亲去世后,后事按藏族风俗办,左邻右舍都来帮忙,有的端茶倒水,有的做菜送饭。亲戚来吊唁,屋子小,热情的邻居就帮着往自家领。办完后事,规桑一一登门致谢。邻居又来回谢,原来有的人做生意归家晚,规桑的妻子就帮着接孩子、领回家做饭吃。邻里之间一来一回,感情很快就拉近了。
扎巴早上外出,是去附近的六号院,给生病的江多送了一点家里做的酥油茶和点心。规桑抹着玻璃,问他:“江多的病好些了没有,生活上能自理不?”
“病要慢慢养,比之前好了许多。”扎巴回答。去年底,他闲谈中无意得知江多生了个怪病,双脚不能下地行走了。他和江多打过几次照面,大致了解一些情况。江多十几岁就从老家昌都来到了拉萨,常年在冲赛康商场做点小生意。热心的扎巴到了江多家,看到他的小腿皮肤变色,浮肿厉害。他心想这可不是小病小疼,赶紧联系送去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生做了消毒、去除死皮、包扎等简单治疗后,诊断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大隐静脉曲张,需要住院治疗。原本收入就不多的江多犯了难,扎巴毫不犹豫就掏了一千八百多元医疗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