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教育随笔集。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作者奋斗在教育战线已将近30年,从一名小学教师一直做到小学校长。在书中,作者完整地记录了自己这段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全书分四个部分,内容分别对应自己的四个成长阶段:初当教师的内心感受,在教学业务上的孜孜追求,援疆支教的人生体验,担任校长后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与感悟。作者的叙述以故事的形式展开,或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也能给人以启示。
|
關於作者: |
徐建国,1975年4月生,1994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闵行区曹行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辅导员标兵、闵行区骨干教师、闵行区首届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第三期“双名”培养工程名师培养对象等。
近30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先后发表于《人民教育》《上海教育》《上海教育科研》《基础教育》《现代教学》等刊物。曾参与《小学生同步作文》、《学会生存》、《心理健康》等教材编写工作,主持过省级“青年专项”课题《小学高年级“四自”阅读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区级课题《构建具有明强质量特色的监测体系》等研究工作。
2013年4月,赴贵州纳雍进行7天短期支教。2018年8月,作为上海首批援疆教师参加教育部“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与闵行区45位教师代表一起赴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在泽普县第二小学支教18个月。
|
目錄:
|
编 “学做教师”的初岁月 1
在“看”中学习 3
我的见实习期 3
“看”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 6
养成好问的习惯 9
及时记录上课后的感受 13
磨课的艰辛与快乐 17
“份内事”和“份外事”一样重要 21
永葆一颗童心 24
参赛让我明晰了成长的方向和目标 27
在“读”中体验 29
专著与经典:孕育内驱力 29
培训与考察:成就新自我 32
主张与追求:引来活水流 38
简单与轻松:打造大语文 40
游戏与规则:遵循才出彩 42
教材与学生:研读须并重 45
碰撞与学导:提升学习力 47
第二编 “上下求索”的难忘时刻 51
追求教学设计的智慧 53
背教案备详案的初入期 53
课堂导语方法探究 55
数字化教学手段运用的体悟 58
抓好语文课堂教学地问题设计 62
体文悟情,享受语文之美 67
把反思融入教学设计中 71
初读感知就是印象 74
只要生成都是教学资源 78
追求思维方式的智慧 81
学习新理念 展现新风采 81
尊重差异,才有发展可能 84
课前预习,培养独立思维习惯 88
品词析句,感悟价值取向 90
巧用点拨,进行学科育人 92
追求教学过程的智慧 95
探索回归本真的古诗教学 95
教会学生辩证地看世界 97
基于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 99
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控制 102
学生语言实践的三个原则 106
追求新基本功的智慧 109
练好文本细读之功 109
掌握课堂转化之功 114
强化互动生成之功 120
巧用点拨回应之功 126
注重反思重建之功 132
第三编 在学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日子里 136
坚守生命成长的本真 139
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139
教书育人就在细枝末节中 142
让孩子的生日过得有意义 145
戒指“风波”的处理以及思考 148
言传身教让孩童善性不灭 151
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瑰宝 156
滋养生命成长的底色 159
成长从学会承担责任开始 159
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中成长 161
做一个言而有信的好老师 163
看学生就如看镜子里的我 168
诱惑面前师生的共同抉择 171
学生们的举动超越了老师 174
绽放生命成长的精彩 177
斐然成绩难盖成长之烦恼 177
心理疏导解开认死理误区 181
玩是孩子开启世界的钥匙 185
今日事今日毕小赖不可长 188
我的班主任工作“三字经” 191
第四编 足音:我“学做教师”记下的教育随笔 196
用真诚和师爱去感染学生 198
小班化教育的“小”与“大” 201
团队力量是取胜的关键 206
重建课重在思维品质重建 210
提升援疆教研活动的品质 213
相信和尊重是教育的起点 217
个别辅导不是教师的专利 219
精细化管理体现内涵发展 221
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223
立足“真、善、美”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27
后 记 237
|
內容試閱:
|
小时候,我的父辈中有四个人当过兵,可我并没有受到父辈们的影响,毅然选择做了一名老师。
说起其中原因,要感谢两个人。一是小学一年级时教我们的黄老师。她中等个,五十出头。据说她家治歪嘴,颇为神奇。黄老师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对每一个孩子总是那样和蔼可亲,印象中她从未对我们发过火,可我们班的成绩在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
一年级的第二学期,黄老师既教我们语文,又兼班主任。这一学期,我当上了班长,成为了黄老师的助手。那时乡下中心小学的老师是比较忙的。教学之余,老师们有时要去“机面房”(俗语,即加工粮食的私人作坊)加工小麦、大米、玉米等;有时要回家忙着收割……每当这个时候,黄老师都会关照我把班级管好。我常常学着黄老师的样带领大家一起默写词语、背书,或叫几个学生到黑板前听写。
春天,我们也常常到黄老师家,帮助黄老师做农活,比如除去菜地里的杂草,或是喂鸡、喂猪。有意思的是黄老师家每到春天会养不少蚕,桑叶需求量特别大。她们家门前有棵大桑树,班级几个男孩常常相约放学后到她家,上树帮她采摘桑叶。这些事,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就像家常便饭。时间久了,和黄老师感情也就深了。
有一次自习课,黄老师坐在讲台前批改作业,教室里静得出奇。有一道题把我难住了,我怎么也想不出,于是低头随口叫了声:“妈妈,这道题怎么做?”突然,教室里哄堂大笑,一开始我还没有意识到。同桌告诉我,你刚刚叫黄老师“妈妈”。我的脸一下子红了,抬头偷偷地看了黄老师一眼,黄老师也正看着我,仍然微微地笑着,没有说什么。也许从那一天开始,我的心里就播下了一粒种子:我将来也要做一名老师,像黄老师这样的老师,永远爱孩子的老师。后来,这个理想一直没有改变。
1991年初中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考进了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并作为优秀毕业生被分配到了淮阴市(现淮安市)教委直属小学——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现更名为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一附小”),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第二个要感谢的人就是于漪老师了。师范毕业前,我的班主任告诉我,中国基础教育界有几位大师级人物,比如于漪、霍懋征、斯霞、贾志敏……之后讲了每一个人的故事和成就,鼓励我们以大师为榜样,不断修炼自己,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是我次听到于漪老师的名字。
到“一附小”工作的第二年,正遇上当地教育界关于语文属性的大讨论,大家觉得学习语文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语文的“工具属性”应是位的。不同的语文研讨场合,这个问题总会有不同的声音。对于我这个新教师来说,真是左右为难。
一次,在学校图书馆阅览,偶然间看到了于漪老师的一篇文章,于老师针对社会上片面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的认识,提出“弘扬人文”的教学主张。后来,在她推动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被写入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现在看来,于老师当时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准确的,于老师及时纠正了教育界对语文学科属性的片面认识。至此,教育界关于语文学科属性问题的大讨论暂告一个段落,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得到了落实。这是我次认识于漪老师,并开始崇拜于漪老师。
随后,跟于老师有关的书籍我都会找机会看一看,虽然我是小学老师,她是中学老师,两个人的年龄相差近半个世纪,但对教育的挚爱却将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2006年,我来到了百年老校——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工作。
我还记得2008年11月20日下午,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五十周年院庆在上海市莘城学校报告厅举行,我有幸在院庆活动上执教一节作文指导课——《护蛋》。那天,会场里坐满了人,茫茫人海中,我一眼就认出了于漪老师。她坐在排,我既激动又紧张。大概是我和学生都没有经历过如此大的场面,课堂上,我有点紧张,这种情绪也影响了学生,学生也明显有点拘谨。这节课没有我试教的好,留下了一些遗憾。于漪老师在作报告之前,先点评了我的课,她给予了我充分地肯定和鼓励,我知道这是她对一位青年教师成长的殷殷期待。那是于漪老师次听我的课,评我的课,给我的语文教学作指导,我终身难忘。
我还清楚地记得,2013年12月13日下午,我又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于漪老师。她应邀来到明强小学作《教育魅力》一书的读书辅导报告。
中午,于漪老师先参观了学校走廊文化、学科育人体验区、校史陈列室等场所,随后,明强语文骨干教师团队向于漪老师简单汇报了语文学科建设情况。于漪老师首先对一支有着82人的语文教研组团队表示了惊讶,并对这一团队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同时,她就进一步发挥团队文化和青年教师成长中的烦恼进行了有效地指导。
下午2:30,在于漪老师亲自启动下,明强小学“幸福教师”工程之“走近大师”板块正式揭幕。于漪老师以“教育魅力”为主题,作了长达2个小时的辅导报告。从孔子讲到蔡元培,从还珠格格讲到周杰伦。丰富内涵的典故,生动鲜活的故事,简约凝练的语言,把现场每一个教师都深深地吸引了。报告精彩之处不时被教师的阵阵掌声打断,大家用心与心的对话,体悟着于漪老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舍去与宽容就是人生。”“敬畏生命。”“用生命在歌唱。”“教育是阳光底下永恒的事业。”等铭言的深刻哲理。老师们还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向于漪老师请教如何“一辈子学做老师”等问题,于漪老师一一作了回答。
“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于漪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那一天,是我从教以来幸福的时刻,不仅仅是平生次近距离聆听于漪老师的教诲,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一个教师肩上担负的使命与责任。那一天,这一句话在我的脑海里从此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成了我的座右铭。
2018年8月,我作为上海首批援疆教师参加教育部“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与闵行区45位教师代表一起赴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在泽普县第二小学开始了18个月的支教生涯。
出发前,我给自己定下目标,一是学习摄影,为援疆支教团队留下美的回忆;二是把自己从教以来,学着做一名合格老师的实践、感悟整理一下,有一个阶段性的思考。于是,从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做好援疆支教工作的同时,我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梳理、反思,终如期完成我学做教师成长笔记的书稿——《足音》。
返沪后,为了进一步提高书稿质量,又经过一年的反复修改,终于在2020年岁末定稿。2021年1月上旬,在《上海教育》杂志原总编金正扬的引荐下,于漪老师欣然同意为书名《足音》题字,同时在曹行小学115周年校庆来临之际,为学校题写了校训——“今天永远是新起点”,更令我和曹小师生备受鼓舞。
回首走过的这一段路,一幕幕像放电影般浮现眼前,有让自己欣慰的教育故事,也有不够完美的教育经历。“学着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过程,感受颇多:
其一,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心中有爱。正如于漪老师说的,教育好学生就是教师工作的整个世界,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这种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师生之间无血缘关系,但教师对学生的爱寄托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国家把培养接班人的希望交给我们,这是极大的信任;人民把家庭的未来交给我们教育,这同样是极大的信任。教师的双肩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祖国的未来,这就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其二,教师要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于漪老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教文育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俗话说,心中有明灯,育人先育己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人生导师。
其三,教师要始终保持对教育的敏感和好奇心。教育是一门学问,教育学更是一门复杂而细腻的学问。智慧的教育者应该是敏感而机智的,他们会针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行为。所以,教育就不只是老师向孩子传授知识,而是“成年人与孩子相处的一门学问”。教育者要具备教育的敏感和机智,才能在当下的情境中把握住教育的时机,做出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教育行为。但教育的敏感与机智没有现成的技巧和规则,需要教育者时刻操持开放性和敏感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孩子世界的体验中,并从自己和他人的实践中不断反思,从而培养出即时的临场反应的能力。而这一切都以爱为基础。心中有爱,才会眼底有光,才能与孩子的体验正面相遇,才能营造出优雅和谐的教育情调。
或许,教育一直都不够完美,但我们必须为更好的教育用尽全力。
于漪老师总说,“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我亦会如此选择。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