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編輯推薦: |
《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很少人不知道,但很少人仔细读过,因为它们都是鸿篇巨制,且文字艰涩,令人望而生畏。《少年读<资治通鉴>》经过三位文史类专家的认真审读,他们一致认为这套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把大部头史书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少年儿童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做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普及工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套20本书,311个故事,体量是同类书的两倍、三倍,甚至十倍,可能呈现一千多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在《资治通鉴》中只有100多个字,《少年读<资治通鉴>》第3册第6篇《还定三秦》则用3000字的篇幅把刘邦为了东进中原,采用韩信“声东击西”的策略,明着修理栈道,实则奇袭陈仓、夺取关中的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细节十分丰富。
2.故事剪裁科学,既不拖沓冗余,也不跳跃太大,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读者更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避免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
语言通
|
內容簡介: |
《少年读<资治通鉴>》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共20册,311个故事。本书为第19册——唐朝。
唐宣宗李忱即位后,终结党争,限制宦官,体恤百姓,为晚唐带来安定繁荣的“大中之治”。而他之后的懿宗、僖宗都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他们的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并终引爆了民变——王仙芝、黄巢起义。在平叛过程中,各藩镇趁机扩张实力。终,梁王朱温成为强大的藩镇势力,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大唐王朝就此灭亡。
本书通过16个故事,如大中之治,王仙芝、黄巢起义,宦官废立皇帝,藩镇相争,清口之战,朱温逼宫等,生动地呈现了这段帝国崩裂、战乱不断的历史。
全套介绍:
《少年读〈资治通鉴〉》共20册,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通过311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鲜活地演绎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朝代更替、历史兴衰、人事沧桑。
考虑到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与特点,在尊重历史的大前提下,这套书对史料进行了科学的剪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把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少年儿童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为了避免让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这套书尤其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儿童更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通过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
目錄:
|
1.从“大傻子”到“小太宗”
2.生见佛骨死无恨
3.私盐贩子闹革命
4.沙陀人来了!
5.击球赌三川
6.僖宗一生都在逃
7.假父子动真刀
8.矛头齐指“独眼龙”
9.“门生天子”废元老
10.替罪羊杜让能
11.自古猛将多悲剧
12.清口生死战
13.赔了亲王又折兵
14.天子被关“小黑屋”
15.两个无赖抢江山
16.朱全忠一点儿都不忠
|
內容試閱:
|
为响应国家关于“传承发 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伟大战 略,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 文化普及到少年儿童群体中 ,我们倾力打造“少年读史” 系列图书,**推出的便是 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是一部卷 帙浩繁的大部头史书,虽已 经司马光之手,“删削冗长 ,举撮机要”,但仍“网罗宏 大,体大精思”,令人望而 生畏。为了让孩子们读懂并 喜欢上它,我们精心制作了 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 》。 《少年读(资治通鉴)》 共20册,是一套连续的历史 故事集,通过311个引人人 胜的历史故事,鲜活地演绎 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 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一 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朝代更替 、历史兴衰、人事沧桑。 考虑到少年儿童的阅读 兴趣与特点,在尊重历史的 大前提下,这套书对史料进 行了科学的剪裁,用通俗易 懂的语言,通过大量的人物 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 ,把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 大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让 少年儿童在增长历史知识的 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 为了避免让整个历史读 起来碎片化,这套书尤其注 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 性,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 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 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 、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 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儿 童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 展的脉络。 此外,这套书还针对重 要的历史地名(官职),做了 相应的注释,帮助少年儿童 从空间坐标上更好地理解时 间坐标上的历史。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经 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国 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 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 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否则多只算一有知识的 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通 过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 )》,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 地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 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也是敬宗、文宗、武宗三位皇帝的叔叔,若按继位的顺序,他是永远不可能当上皇帝的。但是,当武宗病危、需要选接班人时,宦官们左挑右选,看中了三十多岁的李忱。原因很简单:他是一个“大傻子”。
李忱性格木讷孤僻,打小就不怎么说话,别人说什么他都一脸茫然。每次皇族聚会,他都是大家取乐的对象。文宗在辈分上是李忱的侄子,却常常逗他说话以作笑料,而李忱总是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武宗性格豪爽,很瞧不起这个皇叔,对他更是无礼。时间长了,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傻子。
于是,宦官们以武宗的名义颁发了一份诏书,立李忱为皇太叔,所有军国政事暂时由他处理。第二天,百官就开始向皇太叔李忱奏报军政事务。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李忱处理起事情来,合情合理,十分果断,大家这才明白李忱装了几十年的傻。
几天后,武宗驾崩,李忱继承帝位,即宣宗。即位之初,他将专权多年的宰相李德裕及其党羽罢官的罢官,贬职的贬职,并准备重新起用科举出身的牛党成员,他首先想到白居易。
李德裕当权时,武宗听说太子少傅白居易很有名望,打算任命他为宰相,但李德裕厌恶白居易,说他衰老多病,不能担负朝廷重任。而等到宣宗打算任命白居易为宰相时,白居易真的已经重病缠身,不久就去世了。
宣宗感到十分惋惜和痛心,特意写了一首诗悼念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于是改任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为宰相。
白敏中的学问不低于白居易,而且很有见识和器量,凡是以前受李德裕鄙薄,但有才能的人,他都一个接一个地加以重用,比如以文学才能和善理政事而闻名于当时的马植。
有一次,宣宗把白敏中请到便殿,问道:“朕以前为宪宗发丧,去陵墓的路上正好下大雨,朝臣们都四散避雨,只有一个长得高大、胡须浓密的山陵使扶着宪宗的灵柩车驾,片刻也没有离开,这人叫什么名字?”
白敏中回答道:“他叫令狐楚。”
宣宗问:“他有儿子吗?”
白敏中又回答道:“他的大儿子令狐绪在地方上当刺史。”
宣宗又追问:“他有没有当宰相的才能?”
白敏中想了想,说道:“令狐绪身体不太好,他的弟弟令狐绚很有才德。”
宣宗于是给令狐绚提拔了官职。令狐绚人朝谢恩,宣宗问起元和年间的事,令狐绚对答如流。宣宗十分高兴,开始重用他,后来又让他当了宰相。
朝堂上的辅政班子理顺了,宣宗打算给皇亲国戚上上规矩。这年冬天,宣宗宠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要出嫁了,驸马是宣宗亲自挑选的才子郑颢。
礼官毕恭毕敬地对宣宗说道:“遵照旧例,公主出嫁,应该用银子装饰马车。”
宣宗沉思了一会儿,下令道:“朕正想以俭朴节约来教化天下人,就从朕的亲人开始吧,公主出嫁的马车改用铜装饰。”
礼官领旨退下后,宣宗又颁下诏书,要求万寿公主恪守妇道、谦恭待人,不能因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就不守规矩,轻视丈夫家的人,并告诫说:“如敢违背,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的灾祸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有一次,郑颢的弟弟生了重病,宣宗派使者前去探视。使者回宫后,宣宗问:“万寿公主在什么地方?”
使者回答:“在慈恩寺看戏。”
宣宗听后勃然大怒,叹息道:“怪不得士大夫家不愿与朕结亲,原来是有原因的!”他立即召万寿公主人宫。
万寿公主急匆匆赶来后,宣宗让她站在台阶下,看都不看她一眼。万寿公主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吓得跪在地上哭泣。宣宗这才心软下来,但依然语气严厉地责备道:“哪有小叔子病危,嫂子不去探望,反而有兴致去看戏的道理?”公主惶恐不安,泪流满面地向宣宗谢罪。
宣宗不仅对子女要求严格,对亲戚和近臣一样不讲情面。有一次,他和舅舅郑光谈论为政之道,郑光表现得既鄙陋又浅薄,宣宗很不高兴,就把他的节度使免掉,留在朝廷担任右羽林统军。郑太后几次为郑光说情,宣宗虽然很孝敬自己的母亲,但始终不再委任郑光做治理百姓的地方官,只是赏赐给他丰厚的财物。
P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