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編輯推薦: |
充满思想隐忧的精神逼问,价值失序年代的文学寻思录;
从鲁迅出发,观察作家气象,审度当下写作风向;
品评作品,求证一种精神气量;
直白其心,但文体讲究耐读;
对照历史,即反观当下。
|
內容簡介: |
《在鲁迅的余影里》以受鲁迅影响的著名作家作品为例,考察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变迁、追踪现当代文学的时代热点、直面现当代文学存在的问题,为当代中国文学反观自我提供了借鉴。书中各篇侧重点虽有不同,但都关涉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鲁迅传统,观点公允、论述得当、文字平实、可读性强,是一本经得起推敲和考验的优秀文学批评著作。
|
關於作者: |
孙郁,本名孙毅,中国人民大学二级岗位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曾任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主编,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教授“文革”后期在东北插队,开始文学创作。早年受俄国文学影响,后喜读古典哲学,遂走向文学批评之路。80年代毕业于沈阳师院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孙郁教授在学术研究与散文创作领域的特点是,以民国文化为核心,讨论百年知识分子的精神演化过程。其鲁迅研究与民国文人研究,涉及文学史与学术史诸多话题,把学术思考与文学创作融为一体。长期在文学界与文物系统工作形成了特有的学术兴趣,孙郁教授的研究在博物馆领域也多有延伸。参与主持过国务院第六批、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文物评选工作,参与国家文物局的近现代文物的鉴定工作,对文化遗产保护亦多有心得。
|
目錄:
|
「辑」
在汪曾祺的对面
从杂感的诗到诗的杂感
文体家的小说与小说家的文体
略谈《白鹿原》
莫言: 与鲁迅相逢的歌者
一个时代的文学突围
刘恒的隐喻
神实主义下的写作
从“未庄”到“古炉村”
旁观者的叙述
聆听者
散不掉的幽魂
「第二辑」
当代文学与鲁迅传统——作于鲁迅逝世六十周年
近三十年的散文
布道者李何林
王瑶之影
从古典到现实的路
在鲁迅的背影里
一个时代的稀有之音
历史的宿命——王晓明与他的文学批评
在鲁迅的暗区里
在鲁迅的“内篇”与“外篇”之间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一个时代的文学突围
莫言的突围意识是建立在智性和想象力的基础上的。他自知自己这代人的欠缺,他和现代教育的知识谱系的距离是忽远忽近的。体现其能量的是想象力,他是以不规则的感性思维而弥补知识不足的人。与姚雪垠、茅盾这类作家比,莫言的学识有限,但他却以良好的想象力超越了知识屏障,显示了其感知世界的原始的力量。这种想象力漫溢了精神的疆域,把人从庸常的思维引向神奇的世界。精神延伸的方式也完全改变了。
引起人注意的是莫言小说里的声音。他写作的时候一直伴随着各种轰鸣。那多是故土的猫腔的歌咏,这在《檀香刑》《生死疲劳》里尤为典型。《檀香刑》是莫言叙述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他逐渐放弃早期语言的油画般的感觉,而向乡村的戏曲靠拢。对白、陈述,都是猫腔的翻版,且保持了乡下野性的力量。那些粗俗的、反雅化的表达,是一种乡村版的摇滚,被遗忘的乡野的艺术元素以反讽的方式激活了。
《檀香刑》是一部传奇,许多章节的叙述都以人称为之,作品都与咏叹相关。这里对家乡戏曲的戏仿,照例有过去的雄风在,是莫言式的高蹈。小说的粗放的歌咏,是乡民智慧的幽默的表达,恨得痛快,爱得痛快,死得痛快。男声部与女性的调子虽然不同,而爽然的感觉如秋风般撩人。小说以浪语、狂言、傻话、恨声开头,接着是刀光剑影的世界,杀声与嚎叫在天地间回响,后以放歌与绝唱收尾。整体是一部中国式的乡间歌剧。
概括说来,莫言在高密东北乡里发现了民腔、官腔、匪腔、鬼腔。每一种腔调都有特点,音符里有不同的色泽。他写官场上的对白,和民间的狐怪之音大异,而女人温柔而野气的声音绕梁三匝,回旋不已。土语的使用也很奇异,俗词俗语都非道学可以容忍,是下里巴人的宣泄。这里心灵的密语以幻觉的方式放大了,有时带有地狱般的阴冷。猫腔里的歌吼,如天风旋转,唱出大地的哀凉。这些声音在莫言的小说里是混杂的,我们被其特别的旋律所裹挟着,进入了一个精神迷宫。思想被震颤着,精神被一次次洗礼着。他释放的音量含有被压抑的岁月里那种种心灵的苦楚,民族的不可言说的隐秘似乎都可在此找到。作者在《檀香刑》的后记坦言自己对声音的感觉:
二十年前当我走上写作的道路时,就有两种声音在我的意识里不时地出现,像两个迷人的狐狸精一样纠缠着我,使我经常地激动不安。
种声音节奏分明,铿铿锵锵,充满了力量,有黑与蓝混合在一起的严肃的颜色,有钢铁般的重量,有冰冷的温度,这就是火车的声音……
第二种声音就是流传在高密一带的地方小戏猫腔。这个小戏唱腔悲凉,简直就是受压迫妇女的泣血哭诉。高密东北乡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够哼唱猫腔,那婉转凄切的旋律,几乎可以说是通过遗传而不是通过学习让一辈辈的高密东北乡人掌握的。
莫言谈声音,以颜色绘之,真的如钱锺书所说是通感的作用。借着声音,人物的性格、命运、思想都联翩而至,历史的场景流动起来。强悍的吼叫,委婉的吟哦,幽默的轻抚,绝望的呼喊,轰鸣中让人想起马尔克斯的鸿篇巨制,嘈杂的流韵里,世间不可言状的存在被一一点染出来了。
宗璞曾说,小说家的写作是有旋律的。这是许多人的体验。“五四”后的作家,在其文本里能够读出旋律的不多,许多是暗藏在文字的背后,不易被觉察到。汪曾祺的小说有京剧的元素,明清士大夫的节奏也含在深处,那是暗功夫,一般人不太具备。贾平凹的作品是陕西人魔道,古风的飘动里乃玄学的晃动。莫言文字的声音,是剔去了士大夫之语的狂放之音,和老去的古音不同。就像老舍改变了北京话,莫言也改造了猫腔,精神里注入了狂士的元素,沉默的土地里涌动的岩浆,喷发出的是无边的热度。
在《檀香刑》里,奴隶之声、流氓之声、斗士之声、死亡之声,千姿百态,各臻其妙。眉娘的独白温柔里带着强悍,女子的大胆和精明里有奇气闪烁。赵甲的话语逻辑有乡土的简单和匪气的弥漫,那声音里我们看到了血色。小甲则是一种傻言式的低语,孩提式的呆滞和乡村的平庸生活交织在一起。钱丁在官场上的装腔作势,以及私人密语时的真情实感,则看出官吏多面的形影,江湖的明暗历历在目。小说放弃了文人的话语方式,莫言也许以为,士大夫的语言,和乡村社会的生灵没有关系;中国的百姓,向来的表达都是被士大夫蔑视的,进不了大雅之堂。莫言写了那么多声音,并无厌倦的样子,甚至还带着一种欣赏和品玩的意味。这些不同声音的设置,在强度上是超群的,作者在对这些底层的表达里感受到了文化生生不息的元素。他看重这个元素。这些活生生的词语缔造了一个智慧之所,我们在此可以聆听到大地的精魂的自语。中国文化里另类的精神,是蕴含其间的。小说轰鸣的声音里,也注解了中国社会变迁的缘由,后来这片土地之所以发生革命,似乎也可以找到民间传统的依据。
鲁迅曾说,中国是无声的,大家都在沉寂里慢慢地死去。但莫言却写了有声的中国,一个不断发出不满和哀苦之声的中国。那是边缘地带深处的轰鸣,读书人未必注意。在这个意义上说,他的小说是左翼文化的一部分,而又超越了左翼。从左翼出发而又回到个人主义的世界,以创造性的歌咏面对人生与历史,其意义,是非传统的诗学理论可以概括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