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西夏书事校注(全二册)

書城自編碼: 368180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清]吴广成 撰,胡玉冰 校注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599745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241.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吴语百年面貌与变化研究——以嘉兴吴语为例
《 吴语百年面貌与变化研究——以嘉兴吴语为例 》

售價:HK$ 227.7
众生百态:清代刑科题本里的“打工人”
《 众生百态:清代刑科题本里的“打工人” 》

售價:HK$ 66.7
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
《 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227.7
史记百句(中华经典百句)
《 史记百句(中华经典百句) 》

售價:HK$ 56.4
流年碎影(张中行先生88岁高龄写完的人生自传  “这一生我自认为不糊涂。”)
《 流年碎影(张中行先生88岁高龄写完的人生自传 “这一生我自认为不糊涂。”) 》

售價:HK$ 147.2
经纬度丛书·迦太基帝国
《 经纬度丛书·迦太基帝国 》

售價:HK$ 66.7
理想国译丛067: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
《 理想国译丛067: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 》

售價:HK$ 147.2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   [美]彼得·莱文
《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 [美]彼得·莱文 》

售價:HK$ 102.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6.6
《毛泽东与新中国》
+

HK$ 74.0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
+

HK$ 122.5
《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
+

HK$ 159.3
《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华远古史》
+

HK$ 67.5
《中国文明的历史6:宋之新文化》
+

HK$ 192.0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全二册)》
內容簡介:
《西夏书事》是纲目体西夏编年史,共四十二卷。清吴广成编撰。吴广成以西夏割据西北数百年而史书记载阙略,乃悉心搜采唐以下各种有关文献资料,历十年编成此书。仿朱熹《通鉴纲目》之体,编年记载西夏二十一主兴废事迹。本书不仅对西夏研究有重要史料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宋夏关系、辽夏关系、金夏关系的重要文献。
關於作者:
胡玉冰,男,1968年生,宁夏吴忠市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出版学术专著《传统典籍中汉文西夏文献研究》《宁夏地方志研究》《西夏书校补》《万历朔方新志》等,主编《宁夏珍稀方志丛刊》,先后在《民族研究》《文献》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錄
總序(陳育寧)
前言(胡玉冰)
校注説明
序(石韞玉)
序(趙逢源)
叙(周郁濱)
西夏書事凡例
參訂姓氏
西夏書事目録
西夏書事卷一
   起唐僖宗中和元年 ( 881 )   盡梁末帝龍德二年 ( 922 )
西夏書事卷二
   起後唐莊宗同光二年 ( 924 )   盡周恭帝顯德六年 ( 959 )
西夏書事卷三
   起宋太祖建隆元年 ( 960 )   盡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 ( 983 )
西夏書事卷四
   起宋太宗雍熙元年 ( 984 )   盡淳化元年 ( 990 )
西夏書事卷五
   起宋太宗淳化二年 ( 991 )   盡至道元年 ( 995 )
西夏書事卷六
   起宋太宗至道二年 ( 996 )   盡宋真宗咸平三年 ( 1000 )
西夏書事卷七
   起宋真宗咸平四年 ( 1001 )   盡六年 ( 1003 )
西夏書事卷八
   起宋真宗景德元年 ( 1004 )   盡三年 ( 1006 )
西夏書事卷九
   起宋真宗景德四年 ( 1007 )   盡大中祥符七年 ( 1014 )
西夏書事卷十
   起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 1015 )   盡宋仁宗天聖五年 ( 1027 )
西夏書事卷十一
   起宋仁宗天聖六年 ( 1028 )   盡景祐元年 ( 1034 )
西夏書事卷十二
   起宋仁宗景祐二年 ( 1035 )   盡寶元元年 ( 1038 )
西夏書事卷十三
   起宋仁宗寶元二年 ( 1039 )   盡康定元年 ( 1040 )
西夏書事卷十四
   起宋仁宗康定元年 ( 1040 ) 夏四月   盡慶曆元年 ( 1041 )
西夏書事卷十五
   起宋仁宗慶曆元年 ( 1041 ) 二月   盡二年 ( 1042 ) 六月
西夏書事卷十六
   起宋仁宗慶曆二年 ( 1042 ) 七月   盡三年 ( 1043 ) 六月
西夏書事卷十七
   起宋仁宗慶曆三年 ( 1043 ) 七月   盡四年 ( 1044 )
西夏書事卷十八
   起宋仁宗慶曆五年 ( 1045 )   盡八年 ( 1048 )
西夏書事卷十九
   起宋仁宗皇祐元年 ( 1049 )   盡嘉祐二年 ( 1057 )
西夏書事卷二十
   起宋仁宗嘉祐三年 ( 1058 )   盡八年 ( 1063 )
西夏書事卷二十一
   起宋英宗治平元年 ( 1064 )   盡四年 ( 1067 )
西夏書事卷二十二
   起宋神宗熙寧元年 ( 1068 )   盡三年 ( 1070 )
西夏書事卷二十三
   起宋神宗熙寧四年 ( 1071 )   盡五年 ( 1072 )
西夏書事卷二十四
   起宋神宗熙寧六年 ( 1073 )   盡元豐三年 ( 1080 )
西夏書事卷二十五
   起宋神宗元豐四年 ( 1081 )   盡是年 ( 1081 )
西夏書事卷二十六
   起宋神宗元豐五年 ( 1082 )   盡六年 ( 1083 )
西夏書事卷二十七
   起宋神宗元豐七年 ( 1084 )   盡宋哲宗元祐元年 ( 1086 )
西夏書事卷二十八
   起宋哲宗元祐二年 ( 1087 )   盡五年 ( 1090 )
西夏書事卷二十九
   起宋哲宗元祐六年 ( 1091 )   盡紹聖二年 ( 1095 )
西夏書事卷三十
   起宋哲宗紹聖三年 ( 1096 )   盡元符元年 ( 1098 )
西夏書事卷三十一
   起宋哲宗元符二年 ( 1099 )   盡宋徽宗崇寧二年 ( 1103 )
西夏書事卷三十二
   起宋徽宗崇寧三年 ( 1104 )   盡政和五年 ( 1115 )
西夏書事卷三十三
   起宋徽宗政和六年 ( 1116 )   盡宣和七年 ( 1125 )
西夏書事卷三十四
   起宋欽宗靖康元年 ( 1126 )   盡宋高宗紹興六年 ( 1136 )
西夏書事卷三十五
   起宋高宗紹興七年 ( 1137 )   盡十四年 ( 1144 )
西夏書事卷三十六
   起宋高宗紹興十五年 ( 1145 )   盡三十二年 ( 1162 )
西夏書事卷三十七
   起宋孝宗隆興元年 ( 1163 )   盡乾道七年 ( 1171 )
西夏書事卷三十八
   起宋孝宗乾道八年 ( 1172 )   盡宋光宗紹熙五年 ( 1194 )
西夏書事卷三十九
   起宋寧宗慶元元年 ( 1195 )   盡嘉定元年 ( 1208 )
西夏書事卷四十
   起宋寧宗嘉定二年 ( 1209 )   盡十年 ( 1217 )
西夏書事卷四十一
   起宋寧宗嘉定十一年 ( 1218 )   盡十六年 ( 1223 )
西夏書事卷四十二
   起宋寧宗嘉定十七年 ( 1224 )   盡宋理宗紹定四年 ( 1231 )
跋(許進)
跋(吴熊)
附録一  序跋題記
附録二  徵引古文獻
附録三  徵引現當代文獻
內容試閱
前言
胡玉冰

清人吴廣成撰《西夏書事》(下文簡稱《書事》)是一部綱目體西夏專史,也是傳世的漢文西夏史籍中卷帙多、内容豐富者,代表了明清漢文西夏專史的編纂水準。全書四十二卷,叙事起自唐僖宗中和元年(881)春三月宥州刺史拓跋思恭起兵討賊,迄於宋理宗紹定四年(1231)夏四月夏故臣王立之隱於申州,西夏自夏州政權建立至國亡共350餘年歷史匯於一書之中。内容以叙西夏攻伐、朝貢之事爲主,雜以天文、地理、職官、選舉、禮樂、兵刑等典章制度,涉及内容之廣,在漢文西夏史籍中爲僅見。是書不僅對西夏研究有重要史料價值,同時,也是研究宋夏關係、遼夏關係、金夏關係的重要文獻。明清西夏史籍被後人引用多的就是《書事》。
一、吴廣成生平與著述
吴廣成號西齋,江蘇青浦縣(今屬上海)人,生卒年不詳。據石韞玉(1756至1837)、黄金臺(1789至1861)分别所作《西夏書事序》稱,他們和吴廣成爲同時代人,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青浦縣志》卷十九《文苑傳?吴廣成傳》載:“吴廣成,號西齋,諸生,負俊才,淹通群史,好爲古文辭。輯《西夏書事》一書,一遵綱目編年之例,自唐僖宗中和元年,迄宋理宗寶慶三年,三百四十一年中世次昭著,行事詳析。寒暑十周,始蕆事。石韞玉稱其予奪嚴,采擇慎,得古良史之遺意。”吴廣成以史學見長,趙逢源《西夏書事序》稱:“吾友吴子西齋,夙負俊才,淹通群史。”他治史以西夏史、明史爲主,著述主要有《明史紀事本末補編》六十卷、《明史紀事本末續編》二十卷、《書事》四十二卷,另外還有《二十一史金石考異》《歷朝名年紀略》和《明遺雜記》等三種著作,各書卷數不詳。除《書事》外,吴廣成的其他著作均未傳世。
關於吴廣成治明史的情况,我們可以通過黄金臺後序來了解。黄金臺字鶴樓,號海晴,平湖人,生卒年不詳,有《木雞書屋文鈔》五集三十卷傳世。《嘉興府志》卷五九、《平湖縣志》卷十七有傳。黄金臺好交遊,與吴廣成相善,他爲吴廣成的《書事》《明史紀事本末續編》寫過序,均收在其《木雞書屋文鈔?二集》卷二里,《吴西齋〈明史紀事本末續編〉序》曰:“谷公霖蒼撰《明史紀事本末》一書,條分縷析,義正詞嚴,固已不脛而走矣。所惜者見聞未廣,漏略滋多。青浦吴西齋先生,摭采遺函,搜疏故典,有《補編》六十卷,猶以爲未足也。輯三藩之雜事,成一代之完書,又有《續編》二十卷,然後該括靡遺,菁華大備。作者功深而學博,觀者色舞而神飛。今將次第鏤板,而以《續編》索余爲序。”《明史紀事本末》舊題清谷應泰撰,是書八十卷,每卷一題,共八十題,絶大多數卷後都有谷應泰撰寫的史論。從黄氏序言可知,吴廣成治明史主要是補谷書的漏略,他的補編和續編之作總卷數達到了八十卷,内容應該是很豐富的。根據谷應泰原書的體例,吴廣成的補編和續編之作的體例大概也是一卷一題,共八十卷八十題,從内容數量上正和谷書相同。查清人對《明史紀事本末》的補編之作,尚有無名氏的《明史紀事本末補遺》,不分卷,有六篇内容,另外還有彭孫貽的《明史紀事本末補編》五卷,體例同谷書,一題一卷,但無史論,補遺和補編兩書皆可補谷書之闕。單從内容數量上看,吴廣成的補作是清人補《明史紀事本末》之作中卷數多的。六十卷《明史紀事本末補編》所補内容已不可考。據黄金臺序可知,二十卷《明史紀事本末續編》是“輯三藩之雜事”。清人稱明末之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鍵、桂王朱由榔爲“三藩”,楊陸榮編修有《三藩紀事本末》。又清初封明降將吴三桂爲平西王,鎮雲南;封耿繼茂爲靖南王,鎮福建;封尚可喜爲平南王,鎮廣東,並稱“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削藩,吴三桂、尚之信(尚可喜之子)、耿精忠(耿繼茂之子)相繼反清,但均被平定,史稱“三藩之亂”。由於《明史紀事本末續編》亡佚,我們無法知道吴廣成所輯之“三藩”事蹟是哪“三藩”。
吴廣成治明史的著述除《明史紀事本末補編》和《續編》外,《青浦縣志》卷二七《藝文志?史部?紀事本末類》載:“《明史紀事本末補》,吴廣成著。”由於没有注明卷數,我們不知道這裏所著録的是吴廣成的補編之作還是續編之作。另據周郁濱《西夏書事叙》稱,吴廣成還著有《明遺雜記》。由於原書已佚,具體内容不可考。
《青浦縣志》卷二七《藝文志?史部?史鈔類》載:“《二十一史金石考異》《歷朝名年紀略》,俱吴廣成著。”據此,吴廣成對金石之學也很關注,這兩種著作没有傳世,故其内容也不可考。
吴廣成受世人好評並傳世的著作是他的《書事》。石韞玉《西夏書事序》曰:“雲間吴子西齋,讀書三十年,尤究心於史班之學,而又韜才遜志,不欲以作家自命,特輯《西夏書事》一書。”《青浦縣志》卷二七《藝文志?史部?載紀類》載:“《西夏書事》四十二卷, 吴廣成著。”清代耿文光《萬卷精華樓藏書記》卷四○《史部?載記類》、丁仁《八千卷樓書目》卷四《史部?雜史類》、周星詒《傳忠堂藏書目》卷二《史部?載記類》、張之洞《書目答問?史部?載記類》、近代孫殿起《販書偶記》卷五《史部?載記類》及《清史稿》卷一二八《藝文志》、《清朝續文獻通考》卷二六五《經籍考》中對《書事》都進行了著録。
二、《西夏書事》研究整理概况
學者多從歷史學角度,對《書事》的史料價值及吴廣成的歷史觀進行探討。陳廣恩在《〈西夏書事〉中科技史料述論》(《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第3期)一文中,對《書事》中記載的西夏自然科學和手工技術兩方面的史料進行了梳理。李蔚在《吴廣成論西夏述評》(《蘭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一文中,分析《書事》作者吴廣成對西夏事發表的評論,對吴廣成的西夏史觀進行評價。孫偉在《〈西夏書事〉糾謬二則》(《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一文中,對吴廣成史料輯録中存在的錯誤進行糾謬。羅炳良《〈西夏書事〉的征實精神與歷史認同意識》(《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亦載《西夏研究》第三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版)一文認爲,吴廣成對西夏史實的議論褒貶和正統史學觀念這兩個範疇所具有的征實精神和歷史認同意識,恰恰是吴廣成史學成就中極其重要的内涵,而這些以往是被學者忽略和否定的。筆者首次從文獻學角度,在《關於〈西夏書事〉的若干問題》(《史學史研究》2004年第2期)一文中,對《書事》的編修方法進行了歸納、評述,梳理了《書事》的版本,並對其文獻價值等問題進行探究。
1995年,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由龔世俊及筆者等校證的《書事》,對傳世本《書事》中存在的文字及叙事上的錯誤都一一加以校證,爲今人治西夏史提供了一個較爲完善的本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校證者從數百種參考書中一一搜集事涉西夏者,與《書事》所記比勘,注明其史料之出處,這對於研究《書事》、研究西夏史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西夏書事》的編修方法
《書事》是清人傳世的漢文西夏史籍中卷帙長、内容豐富的一部。從《西夏書事?凡例》中,我們可以全面了解《書事》的編纂緣起、編纂體例及取材依據,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清人編漢文西夏專史所達到的水準。
《凡例》共十五條,全面介紹《書事》的編書概况。 首先,吴廣成介紹自己編西夏專書的緣起。他沿襲傳統史學觀點,認爲西夏是藩屬國而非正統王朝,在與宋“並雄西北”的西夏、遼、金三朝中,遼、金都有專史,唯獨“夏鮮專書”,於是他决心要彌補這一缺憾。他認爲造成夏無專書的原因主要有三點:,從地理環境看,西夏“緣其地連沙磧,人半羌夷”,西夏由於地處偏僻,對外交通不便,加上人口素質較低,所以未能有自己的專史。第二,從西夏國特殊的記史文字看,“元昊自造蕃書以紀國事,國亡之後,文義莫辨,遂至掌故失傳。”西夏字的古奧難懂,使許多人無法了解其文義,國亡以後,以西夏文記西夏掌故的典籍由於很少有人能讀懂,所以原始西夏文材料也就漸漸亡佚不傳了。第三,從已有的西夏史料來看,“宋、遼、金三史有附傳而弗詳。”元代是修西夏專史的時期,由於元代正統封建史學思想作祟,元代史家未修西夏專史,僅修宋、遼、金三史《夏國傳》,附在三史之後,所記西夏之史又非常簡略,而那些未被編入正史的大量的西夏史料從此就成了不傳之秘笈。吴廣成身處乾嘉考據之學興盛期,當時稽史成風。許進在《書事跋》中曰:“余友吴子西齋,淵源家學,好爲古文辭。中年後,尤殫心乙部書,嘗以西夏紀載闕如,爲稽古者一憾事。乃匯唐以下正史、野乘、奏議、志銘,搜羅甄録,仿紫陽《綱目》例,次第年月,考訂異同,成《西夏書事》四十二卷。”吴廣成也説:“廣成謬輯是編,雖無當於參稽,或亦可以備殘缺焉。”很明顯,吴廣成編修《書事》的目的就是爲了彌補西夏無專史的缺憾。
其次,闡明史書的編寫體裁。吴廣成比照歷史上其他霸國史書,原本想用紀傳體來爲西夏編史,但由於“西夏事散見諸史者,不過朝貢、攻伐數大端,即歷朝《一統志》、陝甘新舊《通志》、綏、靈、寧夏各州、衛志,自拓跋啟疆,職方失考,終夏之世,絶少人文。蒐羅不易,紀傳爲難”。紀傳體史書之“紀”主要記帝王的政績行爲,而“傳”主要記其他主要人物的言行事蹟,與西夏相關的這些資料傳世的既不成系統,又有許多失考、亡佚,所以紀傳難爲。“志”(或稱“書”)也是紀傳體史書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記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制度沿革和發展情况。吴廣成計畫編西夏專史時顯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他説:“史各有志,如天文、地理、職官、選舉、禮樂、兵刑,别類分門,務取該備。”他認爲,要記這些典章制度,前提必須是資料“該備”,即資料要完備而系統,由於記述西夏典章制度的資料非常少,所以他只能“因就管窺所及,略志數條,姑存梗概”。紀傳難爲,而志又不可詳書,所以吴廣成只好放棄以紀傳體爲西夏編專史的打算,對吴廣成來説,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石韞玉在《西夏書事序》中不無遺憾地寫道:“惜紀載鮮考,蒐羅莫迨,不獲具紀、表、書、傳之體,辜作者深心多矣。”吴廣成轉而選擇用編年體中的綱目體來編修西夏史書。吴廣成説,在傳世的西夏史料中,“惟於立國之始終,傳祚之世數,以及夫朝政之理亂,主德之昏明,皆約而可稽,爰爲件系條分,綱舉目附,名之曰‘書事’。”綱目體是南宋朱熹編撰《資治通鑑綱目》一書創立的。 面對散亂無章的漢文西夏史料,吴廣成條分縷析,編排甄别,選擇用綱目體編西夏史書,實爲明智之舉。需要指出的是,朱熹創立此體,着意仿效所謂“《春秋》筆法”,專從褒貶勸懲上做文章,藉以宣揚封建的正統觀念和倫理名教。他的這種史學思想和編纂目的顯然影響了吴廣成。《書事》綱目後附的“按”“論曰”“史臣曰”等内容,有些專以宣揚封建正統觀念和倫理名教爲務。同時,這類内容又不全是綱常教條,有些是吴廣成對史料的考辨與分析,這對正確利用古代史料,正確評述西夏史有積極的作用。
第三,吴廣成介紹了他如何用綱目體編年記叙西夏專史。由於綱目體是編年史體的一種,首先就遇到一個紀元繫年號問題。吴廣成遵從朱熹的“中國大一統”思想,紀元以宋爲正統,“李氏系出羌戎,稱臣唐宋,故自始迄終,悉以中國冠元。至元昊僭號,始書改元某年,備列年數於後。”吴廣成稱,此舉可以“别正僞、紀興亡也”。另外,在正統繫年之後,又注遼、金年號。主要是因爲遼金與夏之間也有干戈玉帛之事,“若不節注二國紀年,事難稽考。然俟互有關涉,方行附入,既便查核,亦免支離。”所以《書事》“綱”中書年號情况是,卷一至卷四“雍熙二年”,只繫唐、宋二朝年號;自卷四“雍熙三年春二月”起,西夏臣契丹開始,繫契丹年號於宋年號之下;自卷十一“明道二年”始書“元昊改元‘顯道’”,元昊改宋仁宗年號“明道”爲“顯道”行於國中,他自我辯解説是爲了避父德明之名諱,其僭端見矣;1038年,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所以《書事》自卷十二“宋仁宗景祐四年”起,繫夏年號於宋、契丹年號之後,三朝年號並現於“綱”中;自卷二一“治平三年”起,由於契丹改國號曰遼,所以綱中年號依次爲宋、遼、夏;自卷三四宋“欽宗靖康元年”起,由於遼國頭一年亡國,西夏轉而臣金,所以“綱”中年號依次爲宋、金、夏;自卷三九宋“開禧二年”起迄卷四二,由於蒙古頭一年初侵西夏河西,攻破力吉里砦,所以“綱”中年號依次爲宋、金、蒙古、夏。解决了紀元年號問題後,吴廣成接着要對各史叙事年月不一的問題加以解决。“是編分年析月悉遵三史帝紀、夏國附傳,或遵王氏稱《東都事略》、李氏燾《通鑑長編》及薛氏應旂《宋元通鑑》、商氏輅《宋元續綱目》、王氏宗沐、徐氏乾學、畢氏沅《通鑑後編》《續通鑑》諸書,其餘稗官紀載,時日不同,亦必前後不相矛盾方始甄録。”可見,對於時日記叙的不同,吴廣成還是以正史和編年體史書所記爲准,與此有異的稗官野乘,一般不予采信。
......
四、《西夏書事》的刊行及其評價
《書事》成書後,由雲間劉貢九初鐫於道光五年(1825),此即傳世的小峴山房刻本。此本左右雙欄,白口,單、黑魚尾,正文每半頁九行,行十九字。《書事》傳世刻本皆爲小峴山房刻本,傳世本版本差異主要表現在分册的不同上。國家圖書館藏有兩部册數不同的小峴山房版《書事》。一函六册者,正文之前的内容依次是《周郁濱序》《許進跋》《吴熊跋》《趙逢源序》《石韞玉序》《參訂姓氏》《西夏書事目録》《西夏書事凡例》。此部分内容裝訂有誤,即把趙序之後一頁裝訂在了周序之後。一函八册者,正文之前的内容依次是《石韞玉序》《趙逢源序》《周郁濱叙》《許進跋》《吴熊跋》《參訂姓氏》《西夏書事目録》《西夏書事凡例》,在《石韞玉序》之後,鈐蓋有兩方印文分别爲“述古堂李氏珍藏”“武原馬氏藏書”的藏書印章,這説明該函《書事》曾藏於李盛鐸的述古堂。
北京大學所藏《書事》一函六册,正文之前的内容次序同國圖所藏一函八册者,其中《參訂姓氏》一頁爲手抄。在《書事凡例》之後是清朝丁晏的朱筆題記,《書事》卷四二之後是一篇手抄的《後序》,落款爲“道光七年夏六月平湖黄金臺鶴樓氏拜撰”。在石韞玉序的卷端有長方形陽文藏書印一方,印文爲“孝孟考定金石圖籍”。另外《書事》序跋中還多處出現“晋”“堂”“鑒”“賞”字樣的單字陽文小方印,其中“晋”“堂”兩方小印章上下連鈐,“鑒”“賞”兩方小印章上下連鈐。據《青浦縣志》卷二七《藝文志》,《書事》“道光六年刊”,在傳世的《書事》中收有趙逢源、周郁濱、許進爲《書事》寫的三篇序跋,皆作於清道光六年(1826),所以《書事》當開雕於道光五年,道光六年《書事》印成,開始行世。
日本東洋文庫藏小峴山房刻本《書事》爲二函二十册,其中函九册,第二函十一册。開本高二十五釐米,寬十六釐米。版框高十八點九釐米,寬十四點二釐米。有口開、水漬現象。正文之前的内容依次是《周郁濱序》《許進跋》《吴熊跋》《趙逢源序》《石韞玉序》《參訂姓氏》《西夏書事目録》《西夏書事凡例》。此部分内容裝訂與北圖藏一函六册者同誤,即把趙序第三頁裝訂在了周序之後。册一包括上述内容及正文卷一。册二至册八包括卷二至卷十五的内容,每册各包括兩卷内容。册九、十、十一等三册包括卷十六至卷二四内容,每册各包括三卷内容。册十二至册二十包括卷二五至卷四二的内容,每册各包括兩卷内容。
1935年,北平隆福寺文奎堂據小峴山房本影印《書事》時,將《許進跋》和《吴熊跋》置於《書事》卷四二之後,使《書事》在體例上更爲合理。但漏印了《參訂姓氏》。寧夏大學圖書館藏文奎堂本一函八册,開本較小,高十九點七釐米,寬十二點五釐米。版框高十三點六釐米,寬十點五釐米。書衣有張伯英題簽。巴蜀書社1993年出版《中國野史集成》,即以文奎堂影印本爲底本影印。
《書事》刊行後,時人對其褒貶不一。褒者認爲它足可與《遼史》《金史》並行於世而不朽,貶者以爲它議論過多,有喧賓奪主之嫌。清人丁晏的題記基本反映時人對《書事》的評價,題記曰:“吴西齋沿其緒論,輯爲《紀事》一書,備詳本末,坿考異同,雖編年繫月,舉綱分目,意仿朱氏史例,寔則楊氏《長編紀事本末》體耳。蒐羅薈萃,不謂無功。惟表明書法,幾幾居卷帙之半。學既近迂,書復奪主,從來無此體例也。然紀載西夏事跡者也,世無更詳於此者。亦講史學家所宜必備,正未能以此棄置耳。”丁晏對吴廣成在《書事》中議論過多的做法加以否定,同時又肯定其記載西夏史事之豐富,在清人著作中僅見。的確,《書事》中保存的大量西夏史料爲治西夏史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特别是僅見於《書事》中的史料,這些史料多與西夏王朝的重要歷史人物有關,如卷十七之慶曆四年(1044)十二月條載中書令張元卒;卷三五之紹興七年(1137)夏四月條載知西安州任得敬納其女給夏主爲妃,同卷紹興十年(1140)十二月條載以任得敬爲翔慶軍都統軍、封西平公;卷三六之紹興十九年(1149)秋七月條載召西平公任得敬爲尚書令,同卷之紹興二十年(1150)冬十月條載進任得敬爲中書令,同卷之紹興三十年(1160)冬十月條載任得敬請廢學校;卷三七之乾道元年(1165)夏五月條載任得敬營西平府,同卷之乾道二年(1166)二月條載任得敬以莊浪族亂於金,請兵滅之,不許,同卷之乾道五年(1169)冬十月條載任得敬築祈安城,同卷之乾道六年(1170)二月條載任得敬圖喬家族,金增兵備熙秦;卷四二之寶慶三年(1227)夏四月條載右丞相高良惠卒。張元、任得敬、高良惠三人均是西夏國重要的歷史人物,關於他們的生平事蹟,史書中記述很少。《書事》鉤沉索引而輯出的這些史料,其他文獻中均不見記載,成書時間早於《書事》的周春著《西夏書》中有張元、高良惠、任得敬三人的傳記,《書事》所載之事亦不見於《西夏書》三人的傳記中,所以《書事》獨有的這些史料爲我們研究西夏重要的歷史人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料。其他如世子仁愛、濮王仁忠、太子寧明、詞臣景珣,以及任得聰、任得恭、任純忠等人,都是比較重要的西夏人物,别的漢文史書中基本很少述及,而《書事》就輯録有他們的史料。這些事實説明,《書事》中所輯録的西夏史料還是非常值得進一步深入利用的。
五、重新整理《西夏書事》緣由及基本方法
《書事》刊本在文字上有脱、訛、衍、倒等現象,某些史事叙述有誤,某些史料輯録有疏漏,這些都影響了文獻的利用價值,更可能會導致“以訛傳訛”。1995年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由龔世俊、胡玉冰等四人校證的《書事》,對原書存在的文字及叙事錯誤加以校證,並據宋元文獻,注明史料來源,爲學者提供了便於使用的整理本。隨着西夏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特别是俄藏、英藏、法藏、中國藏黑水城西夏文獻的陸續刊佈,客觀上要求《書事》當有更新的整理成果來滿足學界的研究利用需要。我們看到,過去的整理本只是部分解决了原書中存在的不足,還有許多的問題没有解决。特别在整理環節還突出存在以下問題:(一)對原書的版本源流没有考證清楚,没有能夠選用的版本來做工作底本;(二)對宋元時期西夏文獻的總體發展情况不了解,在確定參校本時未能分清先後主次;(三)未能明辨原書的史料來源,致使校勘某些史實時出現了一些盲點,該校而未校;(四)由於對西夏史實的不清楚或者誤解史實,造成了標點斷句錯誤;(五)在整理前没有能制定出可操作的、規範的校點凡例,致使出校没有統一的標準,校記撰寫格式不統一,且没有列出參考文獻;(六)整理本存在部分文字的排印錯誤。有鑒於此,筆者擬對《書事》重新進行整理。
本次整理以道光五年(乙酉年,1825)小峴山房刻本爲底本,以宋元漢籍及黑水城出土西夏文獻爲參校資料。寧夏大學碩士研究生付保珂、孫佳、徐艷磊、唐方、梁芳、吴晶、袁軍軍、法文靖、陳文麗、烏蘭、杨绮、吴芊芊、乔娟、林光釗、孔德成、張倩、郭婉瑩、牛露露、王婧哲、楊思雨等同學參與了本書的校對工作,謹致謝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