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內容簡介: |
探究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关于人类情感与幸福需求的本质!
这本独特的书将向你介绍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在历史、哲学、两性和文化等领域的基本假设。你将发现,大多数现代心理治疗师用联系与矛盾并存的理论和理想来建立职业认同。在《谈话疗法》中,你还能看到:
涵盖心理治疗的东西方路径,包括激进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和禅宗涵盖从古至今的心理治疗实践,包括启蒙运动对心理治疗的影响、18到19世纪法国精神病学家的工作以及当下来自临床心理学的资料
·案例研究、故事、轶事和个人回忆消弭了学院派心理学中的心理治疗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心理治疗间的鸿沟
|
關於作者: |
彼得·班克特(C. Peter Bankart Ph. D),临床心理学家,在达特茅斯学院取得哲学博士学位。美国沃巴什学院名誉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拥有超过30年的教龄,主讲心理学、心理治疗等课程。《谈话疗法》为他的代表作。
|
目錄:
|
中文版序言 / 1
前言 / 1
这本著作为谁而写? / 2
本书特点 / 4
鸣谢 / 5
写给学生和普通读者 / 1
引言 / 1
章 理解谈话疗法历史的基本关照 / 2
请吃一碗米饭 / 2
心理治疗的胜利 / 3
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喻 / 3
一种用以贬抑的语言 / 4
本书背后的理念 / 4
谈话疗法的哲学根基 / 5
一个面向人物的视角 / 5
学习聆听的上乘技艺 / 6
针对读者的一点劝告 / 6
从咨询的视野看 / 7
心理治疗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8
对悖论的回答 / 9
对于因果律的“后现代”观点 / 10
重申: 路上之佛 / 10
心理治疗——建基在科学之上的艺术 / 11
伟大的大师们及他们的心理治疗学派 / 11
心理治疗的叙事 / 12
关于心理治疗客观性的一点说明 / 13
一些实践上的忠告 / 14
作为劝告的心理治疗 / 15
非实质性的心理药理学 / 16
心理治疗的科学 / 16
资料所揭示的 / 17
这些材料对我们的影响 / 19
罗洛·梅的噩梦 / 19
一点忠告,及诚挚的邀请 / 20
部分
无意识的发现: 被揭示的心灵/ 23
第二章 对疯狂的意义的求索: 从魔鬼信仰到道德治疗 / 24
要有光 / 24
疯狂,在那巫师、恶魔和魔鬼的时代 / 25
一种关于精神疾病的魔鬼信仰式的叙述 / 25
精神疾病在古代世界 / 30
关于疯狂的希伯来观点和希腊观点 / 32
当代的魔鬼信仰 / 34
疯狂在亨利八世时代的英格兰 / 35
收容所运动 / 36
道德治疗: 启蒙对于疯狂的冲击 / 37
循环摆、英国棺材和水疗法 / 38
茶会疗法 / 39
作为仓房的医院 / 40
第三章 理性的胜利,精神科学的兴起,与“神秘中的神秘” / 41
朝着心灵的科学 / 41
为了心灵和精神的斗争 / 42
让雅克·卢梭和启蒙时代 / 43
约翰·盖斯纳神父: 信仰的拥护者 / 44
弗朗兹·安东·麦斯麦和关于疯狂的科学理论 / 46
道德治疗的兴起 / 54
菲利普·皮内尔的道德治疗 / 55
科学的“新人” / 56
机械论者对抗活力论者 / 60
反活力论者的誓言 / 61
机械论信仰的十字军 / 61
第四章 催眠疗法的兴衰: 法国传统中的谈话疗法 / 63
准备道路 / 63
让马丁·沙可 / 64
对歇斯底里症的系统性研究 / 65
逃向疾病 / 67
“伟大的人” / 68
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影响 / 69
盛和衰 / 70
希伯莱特·伯恩海姆和南锡学派 / 72
恍惚和表演 / 72
皮埃尔·让内 / 73
阿基里斯案例 / 74
对谈话疗法的贡献 / 76
默默无闻的、苦涩的辞世 / 79
第五章 精神分析的开始: 奇怪的安娜·O.案例 / 81
歇斯底里症女王二世 / 81
临床的插曲 / 82
阶段一: 潜伏的酝酿期 / 82
阶段二: 明显的精神错乱 / 83
阶段三: 持续的梦游症 / 84
阶段四: 疾病状态和症状的渐渐停止 / 85
后续行动和报告 / 87
关于歇斯底里症的一种心理学观点 / 88
再次审视安娜·O.案例 / 90
谈话疗法以外的歇斯底里症治疗法 / 91
安娜·O.案例的历史意义 / 93
第六章 精神分析原则的引入 / 95
普罗米修斯: 火的赠礼 / 95
精神分析: 早期岁月 / 96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回忆 / 96
热情的科学家们: 弗洛伊德和弗利斯 / 99
“计划” / 101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 102
幼年期诱惑假说 / 103
弗洛伊德的两难困境 / 104
伟大的发现 / 106
性动机的原初性 / 109
向前看,向后看 / 111
第七章 精神分析: 谈话疗法的原型 / 112
被揭示的心灵 / 112
心灵的动力学结构 / 113
压抑: 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 / 113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 116
精神分析的承诺及其限度 / 117
精神分析方法的案例研究: 卢克 / 120
阶段一: 它在走向何方? / 121
阶段二: 痊愈? / 121
阶段三: 发泄 / 122
阶段四: 移情和反移情 / 124
反思 / 127
第八章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 129
追求价值 / 129
个反对者 / 130
阿德勒的童年 / 132
生存的斗争 / 133
女性权利的拥护者 / 136
态度温和的革命 / 137
阿德勒的理论: 完整的、有意义的人生 / 138
四个原则 / 139
伙伴感的胜利 / 144
三个大错误: 虐待、忽视和溺爱 / 145
出生次序的重要性 / 145
以帮助他人为基础的治疗 / 146
阿德勒对谈话疗法的持久影响 / 147
第九章 卡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 149
太阳和月亮的婚姻 / 149
弗洛伊德和荣格的通信 / 150
一位有价值的弟子 / 150
“鬼魅情结” / 153
荣格的独立宣言 / 154
异端邪说 / 156
一个俄狄浦斯式的戏剧 / 158
分析心理学的起源 / 159
不一样的家庭史 / 160
对于人类灵魂的科学研究 / 164
原型的心理学 / 166
分析心理学 / 171
人类觉知的不同程度 / 171
一个病人的梦 / 177
第十章 自我心理学: 安娜·弗洛伊德、艾瑞克·埃里克森、卡伦·霍妮和埃里克·弗洛姆 / 17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179
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兴起 / 181
自我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假定 / 182
案例研究: 盖尔和无名的问题 / 184
安娜·弗洛伊德 / 188
继承者的戏剧 / 189
对于儿童的精神分析研究 / 189
艾瑞克·埃里克森 / 190
渐成发展理论 / 191
人生“美德”的获得 / 192
心理治疗学: 聚焦于治疗者 / 193
卡伦·霍妮 / 195
聚焦于性别的心理动力学 / 195
基本焦虑 / 196
心理治疗的目的 / 198
霍妮的独特贡献 / 199
埃里克·弗洛姆 / 199
人类对于实现的求索 / 201
弗洛姆对于谈话疗法的展望 / 202
第二部分
心理治疗在美国——从《瓦尔登湖》到《瓦尔登二》 / 203
第十一章 威廉·詹姆斯和美国心理学 / 205
有用的心理学 / 205
北美人对疯狂意义的早期认识 / 206
美洲原住民的观点: 自我疏离 / 206
疯狂意义在马萨诸塞殖民地 / 207
美国黑人的治疗仪式 / 207
19世纪的北美心理学 / 208
对真理的不同认识 / 208
新领域的传教士和教师 / 209
道德治疗:“休息疗法”的崛起 / 211
“不过是显而易见的常识” / 211
疯狂与孤僻的性格缺陷 / 211
教化疗法: 性与疯狂 / 212
主张妇女纯洁的教派 / 214
威廉·詹姆斯 / 214
充满传奇色彩的家庭 / 214
自由意志 / 217
回归道德哲学 / 218
一种北美心理学 / 219
意志的心理学 / 219
实用主义 / 221
詹姆斯对谈话疗法的影响 / 222
第十二章 华生与斯金纳——激进行为主义 / 224
实用主义的胜利 / 224
再看磁性说 / 225
唯心论者的理由 / 225
自我的力量 / 226
约翰·华生 / 228
心理学的牛顿主义观点 / 229
心理学: 有机体的行为 / 230
一个行为主义者的生活后记 / 235
斯金纳 / 236
人类行为的科学所面临的障碍 / 237
行为主义者的谈话疗法? / 238
第十三章 心理治疗的行为主义革命 / 241
人间天堂的构筑 / 241
行为主义:“希望之党” / 242
精神分析登陆美国 / 243
移民心理学家挑战行为主义 / 244
道拉德和米勒测试精神分析科学 / 244
心理学还是医学? / 245
约瑟夫·沃尔普 / 245
汉斯·艾森克 / 246
行为主义革命 / 248
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248
不带有反射和强化物的学习 / 249
行为疗法的局限 / 250
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谈话录 / 251
案例研究: 马丁——崩溃的人 / 252
再看歇斯底里症 / 252
一种行为主义的解决方法 / 254
英雄主义的反抗 / 256
接纳与承诺疗法 / 257
接纳 / 257
承诺 / 257
治疗 / 258
行为疗法辩护 / 259
第十四章 认知(行为)疗法 / 260
反思 / 260
心理·自我·行为 / 261
谈话疗法的认知(行为)取向 / 262
自我调节 / 263
自我效能 / 263
认知疗法的六条假说 / 265
操纵 vs. 劝说 / 266
从行为矫正到行为疗法 / 266
从行为疗法到认知疗法 / 268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 270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基本原则 / 271
案例研究: 弗洛的极度悲痛 / 273
现今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 274
案例研究: 查理心碎 / 275
劝说的本质 / 276
认知重建疗法 / 276
有缺陷的信念 / 277
改变的挑战 / 278
第三部分
对心理学的审判 / 281
第十五章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 玛丽·卡尔金斯、戈登·奥尔波特和卡尔·罗杰斯 / 282
重中之重: 发现“个人” / 282
玛丽·卡尔金斯: 自我心理学的开端 / 283
自我的体验 / 284
卡尔金斯对谈话疗法的贡献 / 285
戈登·奥尔波特 / 285
个人的成长过程 / 287
统我: 自我的核心 / 288
卡尔·罗杰斯 / 291
独立宣言 / 291
在严酷现实中形成的疗法 / 293
“是人还是科学?” / 294
道德危机 / 295
罗杰斯谈话疗法的本质 / 296
对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功能分析 / 299
案例研究: 印第安纳的两个男孩 / 301
从“有技巧的”自我表露开始 / 302
从经历中学习 / 303
第十六章 对现存秩序的挑战: 威廉·里奇和弗里茨·皮尔斯 / 305
全然不同的事物 / 305
三个伟大革命 / 306
进化论 / 306
马克思主义 / 306
精神分析 / 307
威廉·里奇: 把治疗看作解放 / 308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继承人 / 308
放逐荒野 / 309
人类性欲的综合理论 / 310
对有机体整体的心理治疗 / 311
秘密遗产 / 314
弗里茨·皮尔斯: 格式塔治疗 / 315
未完成情境理论 / 316
格式塔疗法的起源 / 317
“此时此地”疗法 / 318
自由主义者的观点 / 321
第十七章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莱因、弗兰克和罗洛·梅 / 323
关于人类存在的心理学 / 323
得势当局的谈话疗法与力量 / 324
文化之窗 / 325
缄默 / 326
治疗师的责任 / 326
人类自由的困境 / 328
迎接挑战、重获理性 / 329
莱因 / 330
存在主义练习: 破解密码 / 332
人际感知法 / 332
案例示范: 菲尼克斯的流浪者 / 333
维克多·弗兰克 / 335
对生命意义的质问 / 335
意义疗法 / 337
两段逃离地狱之行 / 337
罗洛·梅 / 338
完全的、整合的、本真的自我 / 339
梅的谈话疗法中的爱与意志 / 341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罪恶的力量 / 342
生活就是这样 / 343
第十八章 走近女性主义心理治疗 / 345
反驳 / 345
案例研究: 艾达·鲍尔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347
维多利亚式的“绅士之约” / 348
愤怒在治疗中的价值 / 349
后一次相遇 / 350
探索女性心理上的痛苦 / 35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 351
南希·乔多罗的女性主义分析 / 354
心理学的无意识偏见 / 356
性别化的心理学 / 357
来自权力中心的阻力 / 358
反对心理治疗中性别歧视的特别工作组 / 359
化学疗法 / 360
误解:“解剖结构即命运” / 361
头脑妇科医学 / 362
女性主义谈话疗法 / 363
起跑线: 不带性别歧视的心理治疗 / 363
对社会变革的赋权 / 365
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师——濒临灭绝的物种 / 367
女性主义疗法——一种价值体系 / 368
第十九章 谈话疗法的形而上学 / 370
独白 / 370
过度简化之罪 / 371
无罪辩护 / 371
个人主义: 虚假的避难所? / 373
一个异国流亡者的故事 / 375
关于共生特质的高校男生的调查研究 / 377
消失的样本 / 378
正常的标准: 回到埃里克·弗洛姆 / 379
赋权心理学 / 380
28%的解决方案 / 380
基本的存在选择: 自创生还是回归 / 382
治疗是谈话的安全地带 / 383
案例研究: 卡洛斯的困境 / 384
人类的自由: 真实地拥有这个世界 / 386
自由的概念 / 386
一种不可避免的形而上学 / 387
第四部分
心理治疗的非西方视野: 道即无言/ 389
第二十章 东方哲学简述 / 391
拥抱沉默 / 391
意识的扩张 / 392
自在的心灵 / 393
去自动化: 知觉的发展 / 394
“自在的心灵”经历了什么 / 397
获得非凡意识的时刻 / 398
关于因果律本质的一个跨文化说明 / 400
孔子和“道”的教诲 / 401
有德的人具备哪些品质 / 402
黄帝的教诲 / 403
案例研究: 薇薇安的漫长旅途 / 405
禅宗的无明之火 / 408
禅的教导 / 410
性情: 禅的内在光明 / 411
“唤醒你自己的感官!” / 412
第二十一章 禅宗的治疗蕴意 / 414
对自然心灵的照料和养育 / 414
来自出生前的教义 / 416
烦恼: 被污染的心灵 / 417
自然的心灵 / 418
禅的目的 / 419
薇薇安同烦恼的战斗 / 420
“先生”的角色 / 421
我的遭遇 / 422
无! / 423
禅宗入门 / 423
四圣谛和八正道 / 424
案例研究: 我和列奥的问题 / 425
冥想的两种类型 / 427
悟 / 429
般若: 来自自身的智慧 / 430
初学者的心灵 / 431
团体 / 431
道元的练习 / 433
正座:“静坐疗法” / 434
第二十二章 当代日本心理治疗: 森田疗法和内观疗法 / 437
正确的思想 / 437
价值观和心理治疗: 西方面对东方 / 438
个人主义和它的不足 / 438
麦琪对孤独的探寻 / 439
依赖性的解剖 / 445
“甘え”和“自分” / 445
日本社会的心理学基础 / 447
由责任建立起来的情感纽带 / 449
正确的思维: 森田疗法和内观疗法 / 451
“恐同”泛滥? / 451
森田疗法: 治愈自我的抢先占据 / 453
内观疗法: 为了那些错误放置心灵的人 / 456
被期待之物的自发实现 / 457
文化沙文主义 / 458
第二十三章 以行为自我调节为基础的心理治疗: 瑜伽及其他技术 / 460
正确实践 / 460
日常生活中的正确实践 / 461
对茶的崇拜 / 461
花道: 排列自然的禅 / 464
书法及其他日常实践的禅 / 466
遮断: 一种禅宗的休息疗法 / 467
瑜伽及相关实践 / 469
东方的自我训练技术: 行法 / 471
呼吸练习 / 472
作为圣事的性 / 473
阴阳瑜伽: 佛陀的舞蹈 / 473
太极拳和指压按摩 / 477
意识和沉默 / 478
第二十四章 后的思考 / 480
如果你在路上遇见了佛,杀了他! / 480
健康方面 / 481
变革的力量 / 483
一串警告 / 484
新时代的江湖郎中及其他自然的行为 / 485
对东方和西方的一次冥想 / 486
“激进的环境主义心理学的帮助” / 487
疑虑的干扰 / 488
复兴的许诺 / 489
参考文献 / 491
人名索引 / 507
主题索引 / 511
校订后记 / 530
|
內容試閱:
|
中文版序言
我很高兴有机会和中国读者分享这部作品。在当今被视为治疗师的这群人手中,人类的心理疾苦是如何显现、如何被应对的?解答这个问题,需要跨文化的视角——这就是我在40年前开始从事的事情。然而在当时,重视此项任务的东西方学者为数甚少,我不曾想象过这本书能有今天。
人类这种动物,在情绪、心理方面是相当敏感的;为之叹为观止也好,为之唏嘘感叹也罢,这一现象总归是灵长类的大脑经历漫长进化之后的既成事实,本书就奠基于这一事实之上。童年的成长环境,创伤事件,被忽视或缺爱的经历,情绪感受性的差异,以及其他无数种事实因素,都有可能在我们的心中留下相应的裂痕。诚然,面对异常事件,人们(尤其是儿童)往往会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复原能力;然而,就大部分人而言,一生中总不免有一两次情绪、心理崩溃的体验。于是,许多人就会为此去寻求同类的支持和帮助,以便消解痛苦,甚至从痛苦中学习;然后,就像我的老祖母说的: 穿上袜子,让生活继续。
这就是我的职业: 理解心理疾苦,并帮助人们解决它。在我的文化背景中,这一职业被称为心理治疗者、咨询师、治疗师、精神健康工作者。而在别的文化中,我们或许就成了巫医、萨满、祭司、磁疗师、灵学师、精神病医生,甚至内科医生。我们被称为什么,我们以何种方式工作,这些都事关历史、文化甚至政治背景。但我想说的是,刨去文化导致的用词差异,我们在根本上从事的是同一项事业: 修复个体,让他们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恢复健全的生命活力。而且,就具体操作而言,有不少内容可以贯穿文化差异、时代差别。下面就来说说这操作上的共同点。
首先,是确立结构化的帮助关系。在西方,由于我们医学传统深厚,从历史上看,这一帮助关系往往类似于病人和内科医生之间的关系。时至今日,这一点或许不是那么确切无疑;但我想,在西方世界仍有为数不少的求助者把自己视为病人,而把治疗师视为医生。在我们这边,这可真是太寻常了: 那天我为了配一副新眼镜去做眼科检查,验光师就自称某某医生,而他的助手则把我称为他们的新病人。这其实是历史进程造成的结果。在日本,你求助的人会乐意被称为先生(Sensei),或老师。在另一些圈子——比如西方的女权主义团体中,人们会特意避免这样的等级化标签。但是,精心建构起来的关系,依然是此类活动的共同核心。无数研究表明,就此类活动的结果而言,起码有70%的差异可以通过“治疗者”和“求助者”之间的关系得到说明。倘若一段关系没有处好、缺乏条理,尤其当关系中缺少信任、共情和伦理责任的时候,那么即便在好的情况下它也只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甚至有可能加剧心理伤害。有趣的是,无论对于心理干预还是药物治疗,这一点都成立。在关爱的、治愈的交互关系中,安慰剂有可能疗效显著;而倘若执行的医师冷漠、跋扈(或者在某些研究项目中表现得如此),那么就连强有力的化学制剂都会收效甚微。造成这般结果的原因,当然可以包括病人缺少遵循医嘱的意愿;然而,信任与希望的治愈力同样不可小觑。
本书所讨论的每一例有效的治疗案例,基本上都建立在这样的关系之上: 一方是寻求帮助的人,另一方是收费提供帮助的人。在第十五章你会读到,对于人本主义治疗而言,真正的共情治疗关系是必须建立的;这是整个治疗工作的必要而充分的基础。由此,这一现象或许可以得到充分的解释: 治疗双方在人生方面的高度相似,往往足以引向令人满意的治疗成果。在日本,我的绝大部分同事都把自己理解为上述人本主义传统的实践者。
当求助者和他的“治疗师”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关系,此时即便外部旁观者看不出前者有多少变化,他也会把自己描述成“好多了”——当年我做学生的时候就曾经注意到这个现象,并且为之亦喜亦忧。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青年男子,他的害羞令他痛苦到难以忍受。他与他的治疗师关系非常好,他们遵循所有的公认“疗法”来治疗害羞。我们在观看录像资料的时候,没看出他的害羞程度有丝毫减轻。然而,当时我们还是太年轻了,有这么件事逃过了我们的注意: 他在害羞的同时,不再那么局促不安了。时至今日我会说,他成了某种武士型害羞者(Samurai Shy Person)。在我看来,唤醒他心中的武士的,与其说是角色扮演、呼吸练习和照稿子念的自我陈述,倒不如说是他和治疗师之间的联系。
因此我认为,治疗过程的实质大抵在于说服;归根结底,在于病人和治疗师就以下问题达成一致: 如何理解并感知这个世界,理解并感知人在世界中的体验。你会在本书中读到精神分析的兴起与兴旺,或许你对这部分内容缺乏兴致。你不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维也纳妇女。或许很难让你信服这样的观点: 你当下的不快乐,植根于你童年时代性方面的成长体验。弗洛伊德对他所谓“家庭戏剧”的分析,不太容易引起你的共鸣。但是请记得,倘若你有了共鸣,那么精神分析学说就给你提供了一个极富趣味的放大镜,帮助你洞察那个时代中产阶级生活经验的核心结构。
我确信,在长达40年的职业生涯中,几乎所有出自我手的“治愈”都在很大程度上是说服的结果: 说服我的来访者重构他们的私人世界经验,以适应我对他们的困境的解读。一旦他们相信,我真的“理解”他们的经验并且拥有治愈其疾苦的技艺,我就能使出一整套分析工具来解决他们的痛苦了。换个角度看这套分析,我必须承认,倘若说服过程没有成功,那么我的工具不仅无用,而且会令双方都感到挫败。曾经有那样一位年轻人,我针对他的工作失败了;他相信他的性取向和性感受是上帝所谴责的。可是我不是神父,也不是他那个教派的神职人员;面对他时我别无他法,只能进行无止境的神学讨论——这既非我所长,我也无此资格。我曾经鼓励他直面这一信仰体系带来的、在我看来是可恶的偏见,然而他根本没有挑战原有信仰的意愿。无说服——无治愈。
治疗者必须对他/她自己的信念结构有个明晰的把握;并且在面对求助者时,针对这方面的内容开诚布公——这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貌似显而易见,然而其中蕴藏着大问题。假如我自己的信念结构不稳当,自相矛盾,甚至腐化堕落,那会如何?据我所知,颇有一些治疗师,他们工作几乎纯粹是为了自身利益,说白了就是唯利是图。我想起有一位研究生教授,面对“你如何知道你的工作已经结束”这个问题,他给出这么个幽默而睿智的回答:“当保险金用完的时候。”但是我还知道有那样的治疗师,他们的世界观会迫使来访者接受某些宗教观念,以及关于女性在社会中的特定地位的观念。在我曾经工作过的某个诊所,有个同事利用职业之便性骚扰女来访者。终他被捕并被剥夺了从业资格;但在这之前,天知道他已经干了多少坏事。每个疗程开始时,他的典型做法就是要求女来访者和他一起祈祷,求上帝指引她成为更好的妻子和母亲。我得指出,他工作的地方是位于保守主义地区的一个小镇,当地人大都信奉宗教。所以我们不妨预想,他的很多来访者早就接受他那种世界观,并且认同他关于女性在世间地位的假设。这个例子确实有点,但是你会在第十八章了解到,这种事并不少见。
在我看来,就本书所描述的“谈话疗法”而言,构成其底层结构的世界观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基本学派;在实践层面,它们多少会彼此重叠。这四个学派就是医学的、忏悔的、伦理的和哲学的。读者诸君不妨探究一下,你自己和哪个学派比较亲近;同时请不要忘记,在人的一生中,年龄、经历以及进一步的学习都会强有力地影响人理解世界并与之打交道的方式。
我开始接受职业训练,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医学模型几乎就是专业人士认真对待的视角。我是作为行为主义者(见《谈话疗法》第二部分,尤其是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受训的。但是在医学模型的实践者当中,大部分人感兴趣的是和药物干预相关的心理生物学,尤其在焦虑和抑郁症的治疗上。对于拥有中国传统医学背景的中国读者来说,这或许是熟悉的一条路径。这些疗法的共同点就在于,通过摄取物质(好是天然的)来让人恢复健康,其作用包括排毒、消除不平衡、解决调节障碍。
有许多医学模型的世界观,它们的共同点是这样的: 其基础模型,我们中的有些人会称之为“兽医精神病学”。这里面有医生,有病人,还有双方都承认的治疗。位于舞台中央的是疾病,而不是病人。医生要做的,就是拿自己的治疗装备和具体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比对。我们称之为“兽医式”的,这是因为对于终的治疗成果,病人自己几乎增添不上任何东西。这一模型有着深远的文化基础。我近读到一份报道,说有一位中国妇女在西方医疗机构接受癌症治疗。她感到困惑,因为她的治疗团队针对她的感受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兴趣,而不是专注地聚焦于她的疾病。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西方,倘若一位肿瘤专家不关注病人的情绪健康,那么他准会被视为怪胎。
请注意,在今天大家对于这一点已经有了广泛共识: 为了让医学模型的效果化,我在本文开头提及的变量必须纳入考虑。至少,要令治疗有起码的疗效,执行的医生必须是体贴的、人道的,他得和病人形成治疗伙伴关系。即便在20世纪60年代,我们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行为主义干预法也曾经被这样质疑过: 和用在人身上相比,这办法还是用在“贵宾犬”身上更有效。终,即便是激进的行为主义者也不得不寻思他们的来访者是会思考的生物;然后,这就导致一场革命——我们今天称之为认知疗法(见第十四章)。
医学模型在当下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以下的健康统计数据,是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全国预防中心的材料:
2015—2018年间,有13.2%的成年人在过去的30天中使用过抗抑郁药。[在全年龄群体中]女性的使用量(17.7%)高于男性(8.4%)。 使用抗抑郁药的百分比随着年龄增长。在18—39岁的成年人中,比率是7.9%;40—59岁,14.4%;60岁及以上,19.0%。无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抗抑郁药的使用率都随着年龄增长。在男性中,18—39岁的使用率(5.5%),60岁及以上使用率(12.8%)。在女性中,18—39岁的使用率为10.3%,在60岁及以上群体中则增长为24.3%。 来源: https://www.cdc.gov/nchs/pruducts/databriefs/db377.htm
当你阅读《谈话疗法》的时候,你会发现医学模型到处都是,而且它确实在时间上早于现代的科学医学。这一模型的内在预设是,寻求帮助的人们需要一个外来干预,来纠正某些错误;其手段包括增加某些东西,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去除某些东西。后者有个臭名昭著的例子,那就是一个世纪以前盛行于西方(尤其是美洲)的办法: 用激进的外科手术对付人脑,倘若那些人被认为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或身负邪恶的反社会行为及念头。
在医学模型之外有一个激进的选项,那就是忏悔模型。驱动这一模型的原则性观念在于,造成困扰的思想和记忆需要得到释放,其途径就是对着治疗师大声说出来。倘若治疗师是一位神父,那么神的宽恕就是治疗,继之以祈祷和虔诚的行动。在精神分析(见第六章至第十章)中,把秘密说出来,同时充满情感地对回忆进行再次体验,就能导致弗洛伊德所说的宣泄(catharsis)——这是植根于古希腊戏剧的古典观念。
我认为,人们喜欢忏悔模型,是因为把内心的秘密交给值得信任的他人,这件事确实可以发挥巨大的释放作用。“宣泄”这个观念中或许也蕴涵某种强大的东西。有许多(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有效治疗,都包含生动的回忆,甚至还配上适当的背景音效——比如和创伤体验有关的战斗音效。有趣的是,倘若这样的回忆是在催眠状态或通过催眠药物得到的,那么它的益处就比较小;而且在我看来,如果完整的情感遭遇被抗焦虑药物缓冲过,那么其效果一般也会放缓。
当然,病人需要具备巨大的积极性和钢铁般的神经,才能自愿地把自己交付给这类所谓的暴露(exposure)疗法。再者,或许和你从老电影中得到的印象不同,暴露会是一个冗长的过程;你们需要在多个疗程中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审视记忆,终使得你的情绪大脑放弃或消退原有的特定唤起模式(arousal patterns)。至于这暴露何时应该分阶段地逐步进行,何时应该火力全开正面作战,这方面的学术争论是海量的。
几年前曾经有过一个研究,其中,精神健康从业者们被问及这样两个问题: 他们在操作中用得多的治疗途径是哪个?他们会为自己或亲人挑选的治疗途径又是哪个?结果,大部分人在工作中用的都是某些版本的医学模型;而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说,他们自己倾向于选择某种形式的忏悔模型。看来,对于我们中的很多人而言,让心灵卸下重负的机会起码能够提供安慰的希望。我的专业猜测是,西方世界那些在限度上胜任的“治疗师”,有90%是依赖忏悔模型的,这是他们“治疗”来访者的途径。
所以,诸位请想象一下我的惊讶吧——当我在日本教授心理学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坚决拒绝忏悔模型!美国有个流行的说法叫“发生在拉斯维加斯的,就留在拉斯维加斯”。我想,我的日本学生会告诉我,发生在人的家庭中或恋爱中的私人生活,都不关其他任何人的事。跟一位陌生人谈论私人生活,这不仅是不忠和诡异的,而且,这怎么可能让人感觉良好呢?于是我就想起前面说过的那位癌症患者。我的医生为什么总是在跟我谈我的感受?并不是说,我不拥有感受;问题在于,它们是我的并且这不关你的事。
我曾经花费我一半的职业生涯,去研究并尝试理解非西方的思维模式。这方面的成就微乎其微,但是我的研究对于我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影响深远。我想把我的发现总结为伦理模型的精髓所在。从我的研究和实践中,我收获的是这样一个信念: 人类的生存,是从精心检验过的伦理原则中获得其意义和结构的。《谈话疗法》的第四部分描绘了种种“静默”疗法(主要是日本的),它们植根于古老的东方哲学。这部分的章节中包括一点点儒家学说,也包括对道家思想的致敬(见第二十章),以及大量佛教思想。这些疗法在相当程度上植根于佛陀——悉达多·乔达摩(约公元前500—前400)——的教导;在他死后,他的教导如野火燎原般在亚洲传开了。
佛陀的四圣谛(见第二十一章),读来就像心理治疗师的手册。生命是苦: 你痛苦意味着你活着,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特别或你是个例外。苦源于未驯服的自私的欲望: 它叫贪欲。消灭苦的途径在于,对驱动着你的欲望发出挑战。但如何做到?在人生中遵循审慎的、合乎伦理的道路。我们面对的挑战就是,基于和谐之爱的伦理去生活。这套伦理的展开,就是佛教中著名的八正道。这是一些指导原则,用以重塑我们的思维、言语、行为和谋生途径,以及持续不断、“念念不忘”的自我觉知。
这八正道中有一条对我的人生影响;而且我发现,作为一名治疗师(以及教师!)我日常地依赖着它——它就是正精进。人的一生往往需要大量的努力精进!你不能同时既是一个抱怨者又是一个有德性的人。如果你过的不是有德性的生活,那么你就不能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为确保你的行为在伦理上正确,需要的不仅是持续的警觉,还有自觉的努力。
阿德勒的童年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生于1870年,他是家中第二个儿子。他那显赫、成功、外向、英俊,总之什么都很成功的哥哥名叫西格蒙德。西格蒙德·阿德勒是个非常典型的自力更生的人。尽管阿德勒的家庭背景只是边缘的甚至较低的中产阶级,西格蒙德的朋友类型却非常丰富,有医生、律师、银行家,还有成功的商人。他维持着一个巨大的私人图书馆,享受着好的美食和音乐,他棋也下得很棒,家里的每个人都敬慕和尊重他。作为一个年轻人,他用自己挣来的财富把父母和兄弟姐妹们从破产法庭解救回来,并且开始再次创造财富。据说,他极度喜爱他的小弟弟阿尔弗雷德,而且作为一个少年人他用他自己的方式保护着这个更小、更弱的男孩,使他免受邻近的许多暴徒的伤害。
阿尔弗雷德只比西格蒙德小一岁半,但他们两人间的差别是很深的。阿尔弗雷德是个病弱的孩子,他关于他的哥哥的早期记忆是近乎可怜的:
我早的记忆之一是这样的:我坐在一个长凳上,因为软骨病而缠着绷带;而我那健康的哥哥坐在我对面。他可以跑、跳,毫不费力就可以运动,而对于我来说任何动作都得竭力去努力。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帮助我,我母亲和父亲做了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在这个记忆所发生的时间,我应该是两岁左右。(转引自Bottome,1939,p.30)
在他儿时的时候,有几次,阿尔弗雷德病得如此严重、如此虚弱,以至于家庭医生都放弃医治了。有一个更小的弟弟比阿尔弗雷德病得更厉害,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死去了。阿尔弗雷德的许多童年时光都和医生一起度过,而且看起来医生总在那房子周围转。他们成了他的英雄;他说,从他们那里他学到了生命中伟大的一课:“一个人必须永远挑战死亡。”
阿尔弗雷德的父亲利奥波特非常爱他;利奥波特从大部分方面来看都是个不引人注目的人。他管理了一段时间他妻子家的粮食买卖,几乎把它搞垮了。于是利奥波特又开始搞他自己的粮食买卖,这次真的又给搞垮了。那个家庭能生存下来,根本上是靠着阿尔弗雷德母亲的不断努力;她挣来了他们吃的几乎所有食物,照看所有孩子,当她丈夫管不过来的时候,她又负责管理家里的买卖事务,还有看护家里的房子——这个房子不久就落到债主手里了。那房子曾经是她父母的祖业。
这样就可以理解了: 阿德勒太太不是个特别开心快活的人。据描述,她是神经质的、阴郁的,而且被照料这一大家子的工作搞得精疲力竭。她死于61岁,“被疾病和过度的劳动彻底弄垮了”(Bottome,1939)。阿尔弗雷德从没有从她那儿得到过亲密的抚育,像弗洛伊德从他母亲那儿得到的那样。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奇异的原因,弗洛伊德理论的重要的部分——即他对俄狄浦斯关系的原初地位的坚持——对于阿德勒来说没什么意义,无论作为学者还是作为治疗实践者。
弗洛伊德的父亲和阿德勒的父亲也是这样恰恰相反的。弗洛伊德的父亲是个家长,是个虔诚的犹太教徒,一个有着神秘性和权力的男人。尽管弗洛伊德的父亲和阿德勒的父亲都是维也纳的犹太商人,根本的社会阶层是一样的,但他们两人没有什么共同特性。阿尔弗雷德的父亲只是个名义上的犹太教徒,他祖上是匈牙利的少数民族,他的性格可以是任何其他的一切,却决不是家长式的,也不是疏远冷漠的。据描述他是没心没肺的、快乐的,很有幽默感,对他那不幸的孩子阿尔弗雷德尤其地热爱。利奥波特在商业生活中是失败的,但他和弗洛伊德的父亲不同;那一位,谁也不能使他高兴。利奥波特和他的孩子分享了这样的哲学:“关于你自己的事情,不要相信任何人所告诉你的。”甚至当那孩子在高等中学——弗洛伊德年少的时候也是上的这样的中学——里面留了级,他还是给予他儿子无条件的支持。重要的也许是,从阿尔弗雷德后来的视角看,利奥波特用鼓励浇灌了他的孩子。
在后来的年月中,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使神经症病人痛苦的主要是失去勇气。他脑海中一定记着他的父亲,快活的,自信的,甚至日常生活沉重的磨难也没能使他弯下腰来。
也许,由于阿德勒把他母亲的孤僻的悲观主义解读为是母性义务的特殊重负的后果,还由于他仍无意识地愤恨着他母亲吹毛求疵的冷漠,他后来对于女性所持的观点是有那么点矛盾的。一方面,他是进步的改革的坚定拥护者,提倡女性的平等权利。而另一方面,他也相信母亲的首要义务就是以宽宏慷慨的灵魂、乐观主义和鼓励抚养她的孩子们。
阿德勒还相信,孩子的性情和脾气是孩子在家庭群体中的地位的产物。这一信念是阿德勒自己的出生地位的直接后果。他被优异的哥哥和一连串五个弟弟妹妹夹在中间,里面至少有一个比他更病弱,还有一个和他们哥哥西格蒙德一样雄心勃勃、卓有成就。
生存的斗争
也许这令每个人都感到吃惊: 无论是儿时的疾病,还是奥地利的严厉的教育,小阿尔弗雷德都挺过来了。他长大后成了一位医生,而且从事着他儿时的原型(prototype)工作: 他的职业就是和死亡作斗争。
作为医学院中年轻的受训者,他在普通医院Beckh-Widmanstetter(它不把他接受为领薪的职员,因为他法律上是匈牙利公民)里做着广泛的志愿服务,并为穷人免费做门诊。通过这些关系,他不仅受到了进步的医学训练——以他的财力不通过这个关系是无法获得的,而且结识了在19世纪后十年里维也纳医学机构中的“好的、聪明的”专家们。通过和这个圈子的接触,阿德勒开始对约瑟夫·布洛伊尔和弗洛伊德关于歇斯底里症的革命性工作发生了兴趣。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终在1901或1902年见面了。不过对于他后来的信念更有意义的是,通过在免费诊所里的志愿服务,阿德勒结识了另一些进步的、有社会头脑的医生们。这些接触在他心中点燃了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强烈兴趣,并引导他去接触那样一些年轻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们的圈子,他们阅读而且讨论卡尔·马克思、弗雷德里希·恩格斯的理论,还有当时的其他社会主义革命者的理论。
这些年轻的社会主义者中有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叫莱莎·艾普斯腾(Raissa Epstein)。作为一个对大学教育有兴趣的女子,她不得不离开她的祖国俄罗斯。她和阿德勒结识了,疯狂地堕入了爱河,几乎立即就结婚了。这年轻的一对和他父母一同搬了家,9个月后就生下了一个女儿。
阿德勒开业了,在维也纳的一个工人阶级的区域,专门对付神经失调。他的病人是做工的穷人。
马戏团的人们 阿德勒所治疗的马戏团的人们给他留下了尤其深刻的印象。那些人每年冬天都要在他那个城市、他那个地方演出。他惊叹于他们美妙的技术,他们对生活的热情,还有他们那无拘无束的乐观主义。自然的不测事件、遍布世界的危险使他们的身体伤残了、扭曲了,可他们中那么多人却成功地补偿了这些,这一切也令阿德勒惊叹。
给阿德勒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马戏团的人们居住于其中的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团体。每个人都因为他或她能够对团体作出的好的贡献而受到尊重。即使是一个长相奇特的人,所能做的仅是作为一个“畸形人”站在舞台上,他或她仍能作出积极的贡献并且享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裁缝们 阿德勒在工作中与之打交道的另一个团体是裁缝。阿德勒非常仔细地研究了他的裁缝病人们的案例史。他渐渐地明白了,他们的疾病中有大部分都是由于他们的行业带来的职业性伤害。
1898年,也就是他女儿出生的那一年,阿德勒出版了他的本著作——《裁缝行业的健康手册》。这也许还是职业医学领域所发表的本著作。阿德勒试图在31页的篇幅中显示出“经济形势同特定行业中的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于公共健康的成见”(Ellenberger,1970,p.599)。
这本书的论点是,市场的力量使得裁缝在越来越危险的条件下为越来越少的钱而工作。阿德勒叙述了裁缝们、他们的妻子们、孩子们每天18小时的工作,而工作条件据他所描述是“潮湿、阴暗、空气不流通、过度拥挤、有利于传染病的蔓延”(1898,转引自Ellenberger,1970,p.600)。
在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条件下,维也纳的裁缝们受着很大范围的慢性疾病的折磨:
肺结核的发病率在他们中间是在其他行业中的平均值的两倍。[那种工作条件的]另一个后果是血液循环的失调,比如静脉曲张和痔疮,还有频繁的胃部和肠道疾病[以及]脊柱侧突,脊柱后突,风湿症,右臂关节炎,脚踝硬化以及诸如此类的疾病……他们这种凑近工作的类型决定了近视和眼部肌肉抽筋。他们是有毒染料的慢性毒害作用的受害者,还有让他们修补的旧衣服传播给他们的传染病……根据统计数据,裁缝行业中的发病率比任何其他行业都高,平均寿命期望值是所有行业中的。(Adler,1898,转引自Ellenberger,1970,p.600)
阿德勒在那本书的结论中呼吁政府来调整工作状况、意外事故保险、老龄和失业保险,禁止计件工作,还有为那些工作者们提供足够的住宿和饮食的房子。
别的运动 此后不久阿德勒就在流行和医学杂志上发表各种各样的短论,有时用真名有时用笔名。在这些出版物中他提倡在医学职业中进行激烈的改革。他呼吁医生们就工作场所的危险性对他们的病人进行教育;并要求医生们领导公共健康教育和改革运动,以此承担起他们的社会责任。他要求国家筹集基金,以提供给穷人的医学治疗;他断言,社会再也不能委托个体的医生来承担对于穷困的病人的责任了。他不能容忍政府官员号称“我们没有钱”。他进一步要求建立一个永久的政府机构来确保对于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健康照料——“与的科学标准保持同步”——作为一件关乎人的基本权利的事务。
引起了这位年轻医生的注意、并使之投入精力的还有另一件事,那就是年轻士兵们的苦境:他们被迫从军,为了他们所不明白的政治目的,而且那也与他们真正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不合。关于军队阿德勒有手的知识。他曾被征召进军队的医学后备团,这个后备团仍定期地请他去医治那些在训练或战争中受伤的士兵们。士兵们明显的无知使他尤其苦恼,
那些平凡的人类,他们如此热情地走向战争,去承受那么多的苦难折磨,战争的原因却和他们自身无关——这是一个悖论。答案是,他们以这种方式行动,是为了逃避令人痛苦的无助感。(Adler,1918,转引自Ellenberger,1970,p.587)
在一个名为《另一面》的小册子上,阿德勒这样写道:
在战争开始时群众的热情,无数的志愿者,这些又如何呢?许多人走向战争是因为不满意他们的职位或他们的家庭生活。这些人往往是醒悟得快的。但人们不应当为他们初的态度承担责任,因为他们没有办法估计形势,他们是被领导者彻底地欺骗了。[他们]仅有的拯救就是在压迫者的旗帜下作战,[这就是]精神分析师……所说的“与敌人认同”。(1919,转引自Ellenberger,1970,p.5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