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內容簡介: |
党的十九大立足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对新时代国家安全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可靠文化环境的时代使命。本书聚焦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从“文化”和“安全”的词源学切入探究文化安全的科学内涵,明确文化安全建设的认知逻辑与实践指向。在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文化安全的理论阐述,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安全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问题形成的历史环境、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维护本国文化安全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具体对策。全书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宗旨,以文化建设为重点,既向外审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世界格局的持续变化,又向内反思我国文化安全建设的客观规律、历史经验和现实境遇,对新时代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關於作者: |
石文卓,女,1983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长期从事国家文化安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并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在《邓小平理论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
目錄:
|
序1
前言1
章文化安全探微1
节文化安全的科学内涵1
一、 文化探源2
二、 安全释义5
三、 文化安全的科学内涵8
第二节文化安全的主要内容10
一、 意识形态安全10
二、 传统文化安全12
三、 网络文化安全13
四、 教育安全15
第三节文化安全与文化自信16
一、 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17
二、 文化自信的依据来源18
三、 文化安全与文化自信的辩证关系21
第四节文化安全与全球化23
一、 全球化的实质24
二、 全球化: 文化安全离不开的客观现实26
三、 文化全球化: 文化安全的世界图景27
第二章中国文化安全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流30
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思想30
一、 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30
二、 文化发展的客观条件及其双重影响34
三、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要素35
第二节列宁的文化安全理论40
一、 无产阶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41
二、 意识形态安全理论43
三、 民族文化安全理论49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安全思想资源51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52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安全思想资源56
第三章中国文化安全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历史进程61
节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生成的历史环境61
一、 鸦片战争与文化安全问题的凸显61
二、 民族和国家意识的觉醒为维护文化安全奠定思想基础63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早期文化安全理论65
一、 揭露帝国主义本质,批判殖民主义文化66
二、 批判封建落后文化,倡导文化革新67
三、 反对盲目排外,主张文化开放68
四、 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文化发展指引方向69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安全理论的初步探索70
一、 确立文化安全的时代主题,指明中国新文化的前进方向71
二、 明确中国新文化的性质,奠定国家文化安全理论基础72
第四节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文化安全理论的深入阐释75
一、 确立文化建设指导思想,为思想文化发展指引方向75
二、 抵御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确保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安全77
三、 制定文化发展方针政策,推进文化繁荣78
第五节改革开放新时期文化安全理论的创新发展79
一、 高度重视国家主权与安全80
二、 抵制精神污染与学习西方并举80
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81
四、 积极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直面文化安全问题82
五、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84
第六节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理论的突破进展85
一、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85
二、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87
三、 坚定理想信念91
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3
五、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94
六、 倡导文明交流互鉴97
七、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98
第四章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建设的时代意蕴100
节新时代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历史必然性100
一、 新时代维护中国文化安全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选择100
二、 新时代维护中国文化安全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总结103
三、 新时代维护中国文化安全是对苏联解体的深刻反思108
第二节新时代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现实必要性113
一、 新时代维护中国文化安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113
二、 新时代维护中国文化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需要116
三、 新时代维护中国文化安全是坚守民族特性、守护精神家园的必然选择117
第三节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建设的价值视野118
一、 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视野118
二、 基于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视野119
三、 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大众化视野120
四、 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视野121
第五章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的现实挑战及影响因素分析123
节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123
一、 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全方位挑战123
二、 互联网普及带来数字化侵害127
三、 传统文化安全面临时代考验130
四、 教育国际化陷入两难困境137
第二节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138
一、 影响文化安全的内部因素138
二、 影响文化安全的外部因素141
三、 影响文化安全的主观因素143
四、 影响文化安全的客观因素147
第六章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维护文化安全的经验借鉴149
节美国文化发展战略及其经验149
一、 美国文化发展战略形成的根源149
二、 美国文化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151
三、 美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经验借鉴153
第二节法国文化安全战略及其经验154
一、 法国的历史文化传统155
二、 法国文化政策的基本内容157
三、 法国文化政策的经验借鉴159
第三节韩国文化发展战略及其经验160
一、 韩国的文化传统160
二、 韩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162
三、 韩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经验借鉴164
第七章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建设的路径选择167
节捍卫意识形态安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67
一、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168
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69
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174
四、 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177
第二节规范繁荣网络文化发展179
一、 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180
二、 重视网络核心技术开发与研究182
三、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体系183
第三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铸就文化核心竞争力185
一、 提高文化生产力185
二、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文化精品187
三、 注重社会效益,坚守文化产业的社会责任189
第四节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90
一、 牢固树立文化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而不同,兼收并蓄
的文化交流190
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夯实文化走出去的物质基础193
三、 重视内容,加强对中国文化内涵的阐释和宣传194
四、 拓宽渠道,开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新路径196
第五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00
一、 文化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201
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04
三、 加快文化管理法制化进程205
第六节提高文化安全治理能力207
一、 文化安全治理及其价值207
二、 文化安全治理的具体环节208
三、 文化安全治理的有效路径209
结语213
参考文献214
后记223
|
內容試閱:
|
序
石文卓同志的专著《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项目号:19FKSB027)的结项成果,同时也是她在博士论文《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值此著作出版之际,我作为她的博士导师,感到非常高兴,并表示热烈祝贺。这是她多年潜心学习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
文卓为人友善,尊师重道,积极乐观。201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认真刻苦,努力钻研,勤于思考。经过三年的潜心苦读,她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在论文答辩中,她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了答辩委员会的一致认可。如今,她又在已有的基础上,经历五年的积累和完善,完成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一书。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可靠文化环境和培育可靠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本书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聚焦中国文化安全建设,在系统阐述文化安全的科学内涵、理论渊源、历史经验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探析了当前我国文化安全建设的战略困境和解决路径。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催化下,成为我们必须要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在为不同文化交流对话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为文化霸权主义扩张提供了机会。作为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正面临着主流与非主流的话语争夺、多元与一元的秩序挑战、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影响、传统与现代的转换困境、开放办学与思想渗透的两难选择等现实问题。新时代,这些问题又有一些新表现,成为关系总体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既离不开向外审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世界格局的持续变化,又需要向内反思我国文化安全建设的规律、经验和现实,通过有效的理论生产与话语革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体系建构与制度保障等有效途径推进文化安全建设。本书在深入探究我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新表现并深刻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文化产业为依托,以对外文化发展为视野,以文化安全治理为方法的文化安全建设实践路径。
本书的重要价值在于,在全球化进程中着力探究文化安全之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并以新时代为研究视域系统研究我国文化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安全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基本经验的总结,而且将文化安全的历史视界、理论研究和实践策略统一起来,有助于深化对文化安全历史性、时代性和发展性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立足新时代的新要求,本书综合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矛盾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在整体研究中将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现实研究和对策研究相结合,建构起层层深入的研究结构。文卓的这本《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正是在扎实的理论研究和针对性强的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作出的全面而细致的探析。相信这部著作能对我国文化安全的研究和阐释发挥积极作用。
学术之路漫长,文卓正值青年,是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这本《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作为她学术研究的前期成果和总结,是她在学术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坚实的一步。相信在这样扎实的研究基础上,沿着这样的研究之路,她的研究能力会不断提高,研究成果会愈加丰富。
是为序。
徐志宏
2021年4月18日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
前言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没有了文化,就无所谓民族,更无所谓国家。“文化之盛衰,民族之兴亡系之。”
《李大钊全集》(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43页。
文化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和精神创造的体现。文化与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民族和国家相互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中国人的意识,法国人、祖鲁人或科曼契人的意识等等,作为人类行为的一种特殊结构,只能从文化上得到解释,而不能从生物学上获得说明。”
[美] 莱斯利·怀特著,沈原等译: 《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的研究》,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45页。
文化塑造了生活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民族的基本特征和集体人格。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当今世界,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就等于掌握了文化竞争的主动权。但是,文化并不孤立于经济和政治之外,相反,它深受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国家文化安全因此成为全球化的特殊产物。“对于以文化精华作为凝结手段的国家来说,确保本国文化的安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一个文化上不安全的国家不可能真正拥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安全环境,而文化上处于依附地位的国家的发展方向和进程比较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左右或控制。”
童萍: 《当代中国文化安全的现状和对策》,《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发展提供可靠文化环境的时代使命。党的十九大站在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提出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十一项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其中,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本研究以文化安全为主题,在系统梳理中国文化安全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联系新时代我国具体的文化实践以及文化安全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文化安全建设的基本途径。
后记
2011年,蒙徐志宏教授垂顾,我得以求学门下。徐老师为学严谨,为人和善,在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在徐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终我选择了文化安全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本书就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同时也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项目号: 19FKSB027)的结项成果。本书能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导师的关怀与指导。从选题确定,到草拟提纲,再到初稿斧正,乃至遣词造句,徐老师都循循善诱,细心提点。师恩难忘,无以为报,唯有刻苦努力,以表敬意!
我的硕士导师王易教授一直以来都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王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自2006年有幸被王老师收入门下求学以来,我不仅在学识上、为人上受惠于导师,而且在生活上也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博士论文写作、答辩和书稿修改期间,王老师都提出了非常细致的修改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感恩导师多年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师恩浩大,心当永志!
本书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还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力支持。感谢顾红亮院长、王建新常务副院长、孙健书记等领导对书稿的整体框架和出版工作给予了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此外,还要特别感谢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玉华教授,她作为我工作上的合作导师,在课题申报、论文撰写、书稿修改过程中,给予我深刻细致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受益良多。
限于学识,本书在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对一些问题探讨还不够深入全面,希望在接下来的研究工作中能弥补不足,做得更好。
石文卓
2021年4月20日于华东师范大学法商南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