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法感通幽

書城自編碼: 369579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法律理論法學
作者: 刘树德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620689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0.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启功谈国画(启功著,中华书局出版)
《 启功谈国画(启功著,中华书局出版) 》

售價:HK$ 64.4
中国书法的历程
《 中国书法的历程 》

售價:HK$ 89.7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58.7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中国近代画报史稿
《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中国近代画报史稿 》

售價:HK$ 181.7
思想地震:柄谷行人演讲集1995-2015(艺文志·日本思想)
《 思想地震:柄谷行人演讲集1995-2015(艺文志·日本思想) 》

售價:HK$ 66.7
大国人口
《 大国人口 》

售價:HK$ 90.9
何以中国·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 何以中国·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

售價:HK$ 112.7
文明的故事(全11卷-2024版)
《 文明的故事(全11卷-2024版) 》

售價:HK$ 2631.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1.5
《法律解释(第6版)》
+

HK$ 100.1
《损害赔偿》
+

HK$ 97.5
《北大法宝文粹:法学研究与应用(8)》
+

HK$ 99.8
《城市更新法律实务与政策研究》
+

HK$ 142.1
《刑法的私塾(之二)(上、下)》
+

HK$ 6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专家解读》
編輯推薦:
阅读以得“法感”, 体悟以得“通幽”
“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又由内而外”
“边看边问边谈论”
“读书本无定法,只要各得其所”
“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
內容簡介:
只有勤于读书,才能为写作积累资料和厘清思路,从而为勤于写作提供学术营养。《法感通幽》一书恰好可以为我们揭开作者之所以能够写作高产的秘密,这就是广闻博记,勤于读书。作者将通幽与法感相连接,表达的可能是通过读书所感觉体悟的如同禅意一般的法意。本书不仅对初入法学之门的读者具有启发意义,而且对写作者也具有一定的启迪性,这就是如何写好一本法学书。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陈兴良

该书以优美的文字将读者的思绪引进一本本法学专著、一篇篇法学文章。随着作者的论述,我们进入了一个又一个法学与法律的场景,既能感受原作所构建的美妙世界,又能获得本书作者的感悟,进而生发出我们自己的联想。这就形成了一个更为奇妙的阅读场景:“原作—感悟—新感悟”。“原作”“感悟”“新感悟”这三者就是引导和助推我们“通幽”的元素,作者这么做了,我们也不妨一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卓泽渊
關於作者:
刘树德
湖南省新邵县大新乡刘家排村人,现任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1990年至2000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院,先后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0年至今,先后在人民法院刑一庭、刑二庭、研究室、司改办、审管办从事刑事审判、司法解释起草、调查研究、司法改革、审判管理工作;2004年至2005年、2012年先后被借调到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院校研究员、教授、硕士生或者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无理不成“书”——裁判文书说理23讲》《实践刑法学》《政治刑法学》《司法改革:热问题与冷思考》等三十余部;发表论文《罪刑法定原则中空白罪状的追问》《刑事司法语境的“同案同判”》等140余篇。
目錄
【拟稿办文之要】
如何起草司法解释/非司法解释类审判业务规范性文件
【裁判说理之道】
为“说理的社会”而呐喊
读名著·话“说理”
裁判说理需要方法论指引
察知日本刑事裁判说理的点滴
裁判/说理依据又是什么
裁判文书说理如何运用“法律知识”
裁判的“故事文学化”说理
裁判争议化解的说理之道
“常识常情常理”如何融入裁判
“侧目”刑事裁判文书之“通说”
域外法官如何说理
认真对待“类比论辩规则”
“公开课”上学“说理”
“光圈定律”助推说理
因循守旧还是与时俱进
实质出罪的说理负担更重吗
说理让程序正义保障自由更有力
【法治践行之思】
“各行其是”还是“双向互动”
“隐身在场”的立法者不轻易“现身出场”
指导性案例制度的生命力有赖于立法支撑
理解是接受的基础
超大规模陌生人社会的司法重塑
破解“机械司法”之道
指导性案例可以成为“法源”吗
同案同判:系统论法学的“加持”
“先例规则”如何生成
为“出场”而准备的“预演”
为大数据的“全与真”而努力
在个案细节处凝练法理
另一场域的“多研究问题”
在与时俱进的语境中追求学术创新
在追根溯源中求知解惑
【刑法学问之术】
正确对待形式/实质解释论的来源与语境
追求刑法解释的“顶天立地”
刑法教义学如何面向实践
“积极主义刑法观”的阶层论展开
“但书”适用亟须可操作性规则
追求刑法教义的精致化
“整体性二元论”:刑法教义学的样板
民法典时代的“刑民交叉”
在刑法“支流”处精研
学问贵在“微”“精”
刑法解释须在追问中深化
刑法学术往往在反思中提升
另一种学习:修辞术与表达法
另一种角度欣赏“刑法教义学”
另一种收获:序言如何写
以“案例修辞”激活“正当防卫”
代跋:跟“金老头”学读书方法
內容試閱
通过阅读养成“法感”(代前言)

据德国学者考证,亚里士多德早论及“法感”,一是认为法官的心灵是“使正义荣耀的心灵”,二是主张人类具有善恶、公义等感觉。德国许多学者均对其有所论述,例如,政治学家、哲学家古斯塔夫·鲁梅林在1871年就任图宾根大学校长作演讲时强调,“法感”作为“内在驱动力”,是道德秩序的第二种形式,与“良知”(Gewissen)并驾齐驱,代表着善是社会生活主导力量的理念;法学家耶林曾以权利被侵害的一刹那为例说明“法感”,认为在此时“法律的真义、真正的不知便由直接的感觉、感情的形式而现形”;“正义感是一切法律之心理渊源,法律的力量完全和爱情的力量一样,都基于感觉,理解与见识不能够补足感觉的残缺”。国内学者尚未对“法感”形成共识性的界定,例如,吴从周教授认为,“法感”是“一种无可比拟的情绪,是针对某一案件事实而接触到法律构成要件时,被激发的一种感觉”;徐雨衡博士认为,“法感”是“个体基于其社会化历程与个人经历所形成的、在面临特定的情景或特定的案例时所产生的关于是非曲直的朴素正义感”。此处没有对“法感”的界定及其相关问题作深入研究的意图,而只是借此引出与该书相关的话题。
一是关于书名的确定。2020年5月12日22时30分睡觉之际,“法感”一词出现在脑海之中,这直接地与前几日我品读陈璇教授《刑法归责原理的规范化展开》(“法感觉”一词多处出现)和微信中见到徐雨衡博士的论文《“法感”在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及其适用》有关。第二日早晨坐地铁7时5分左右想到“法感通幽”这个题目。
二是关于书的诞生。这本书的形成过程有些特殊。按照魏敦友教授的观点,关于读书写不写(体会或感想)各不尽然,朱熹为写一路,王阳明大略为不写一路。“朱熹一路或为才思中人者所持,然有大才者不必操此一路,阳明子讲心外无物者是也。我辈才或中者,采朱熹一路为好,如硬循阳明一路,则或会流于狂禅”。就我而言,先前读完书后主动地去写读后感的,只是偶尔为之;不过,应好友之邀,读完其所赠大作之后写点读书心得之类的,则是经常乐意为之,亦算是“礼尚往来”吧。未曾想到,“积之既久,自成规模”,2019年国庆假期,我打开电脑检索文件包,发现读后感已经有了些库存。于是决定从当时开始,有意识地、主动地读书并将读书心得草就成文。此次裒辑成书时,除“拟稿办文之要”部分外,我从“裁判说理之道”“法治践行之思”“刑法学问之术”中加以挑选与整理。
三是关于书的效用。美国学者将阅读分为两种:一是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二是为增进理解而阅读,同时认为只有后一种才是真正的阅读,理由是,“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句子,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作挑战”。按照陈金钊、吕玉赞教授的观点,阅读无疑有助于型塑“前理解”(Vorverstaendnis)、“法感”(Rechtsgefühl)、“判决感”(Entscheidungsgefühl),从而在思维上引导法官等作出正确的判断,并提供相应的批判性工具和理性重构程序。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布雷耶认为,“一个好的法官与其说是一个斩钉截铁的英雄或义正词严的斗士,不如说是一个啰啰唆唆、犹犹豫豫、不断掂量‘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学究——正是这种啰唆和犹豫显示出一个法官的审慎和平衡感”。联合国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刘大群法官认为,法律思维的形成起码需要“三个五”,即通过五种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思维、换位思维和逆向思维)、五种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五个事件(精读一本书、研究一个案例、钻研一个法律原则、写一篇文章和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来提升思维与技能。刘哲检察官认为,读书是“一个自我扩展的过程”“一个再次认识自我的过程”“一个自我进化的过程”。显然,前述学者、法官和检察官均直接或者间接地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就法官“法感”及其司法经验而言,具体养成路径无非是两条:一是在亲自实践中直接领悟与总结提升;二是在跟他人学习中间接地汲取与消化吸收。其中,通过阅读他人的著作无疑又是向他人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据张骐教授分析,曾经担任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一职长达30年且著述颇丰、影响巨大的美国著名法学家霍姆斯在其名著《普通法》中的经典论断——“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中的“经验”就是“习惯、信仰、意见、直觉、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利益、法律目的”,这些是决定法律生命的重要因素。既然法律生命决定于此种广泛意义上的“经验”,那么,法官的阅读范围越广越好,既要读“有形之书”,也要读“无形之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亦即向身边人学习)。当然,面对“信息爆炸”和精力有限等方面的主客观因素,每个人必须解决好在有限时间内阅读什么、如何阅读等问题进而达至“帕累托”状态。此时,按照邓正来先生“知识的两大铁律”之一“知识增量只能在一定的知识脉络里才有意义”的观点,每个人自然应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及其所从事的具体职业或者工作而有目的地选择书目来加以阅读。就我而言,基于先前所学的国际政治、刑法学专业和主要从事的司法改革、审判调研工作,近些日子阅读的大多是关于司法改革、刑法学、法理学、政治学等方面的著作。就个人的工作与学术经历而言,此种广泛性的阅读确实是有益的,无论是参与司法改革、刑事审判,还是从事综合调研、拟稿办文,均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这些“阅读作品”的影响。
四是关于书里的故事。因工作所需,特别是在司法改革过程中往往会对有关制度的生成史进行整理,例如为何裁判文书样式从先前的“主文在”调整为“主文在尾部”,为何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及非司法解释类规范性文件只有一个(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冠“中华人民共和国”名号,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制度又是如何嬗变成现今模样的,二审终审制度终确立的依据又是什么,等等。我慢慢地养成了收集整理法治进程中发生的有趣故事的习惯。另外,我还经常说服周围的法官或者同事整理记录有关审判、人民法院发展历程的故事,以为后来人留下些东西。为此,我在有关读后感中如实记录了我所闻所见所经历的一些故事,当然不会涉及那些仅适宜私聊的情形与细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