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編輯推薦: |
分析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探究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路径与对策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探讨“如何实现西南农村地区小农生产现代化”这个重要论题。从经典小农理论出发,比较了传统小农和现代小农的基本特征;基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小规模经营的现实,界定了小农户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西南农村地区小农户的基本生产特征、分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借鉴东亚地区小农生产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探索了西南农村地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模式与对策。
本书聚焦于西南农村地区的小农户。由于研究对象所处的地理区位以及调研区域小农户的生产经营特点较为特殊,本书具有一定的区域特色。另外,独特的研究视角、整合的研究方法、扎实的田野调查,以及丰富的案例研究,也彰显出本书的研究特色。
|
關於作者: |
黄永新,男,1975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于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以公派联合培养博士身份赴日本九州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现研究方向聚焦于公共经济、农村经济与乡村旅游等领域。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近10项,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主持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改论文数篇。给本科生讲授10余门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
目錄:
|
绪论 / 1
章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内在逻辑、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 13
节 小农户概念简析 / 13
第二节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基础 / 16
第三节 小农户的分化及其与现代农业衔接的路径选择 / 23
第二章 西南农村地区小农户的生产特征及其生产经营能力的提升 / 31
节 西南农村地区小农户的生产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 31
第二节 提升小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 / 42
第三节 案例分析 / 50
第三章 提高西南农村地区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 57
节 小农户组织化概述 / 57
第二节 小农户组织化的模式 / 60
第三节 案例分析 / 70
第四章 建立健全西南农村地区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 / 76
节 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发展概述 / 76
第二节 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以广西金穗企业为例 / 81
第三节 案例分析 / 94
第五章 建立健全面向西南农村地区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99
节 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述 / 99
第二节 西南农村地区小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 107
第三节 案例分析 / 120
第六章 东亚地区小农生产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 / 127
节 日本农业特征及促进小农生产现代化的措施 / 127
第二节 日本农协在小农生产现代化中的作用 / 135
第三节 东亚地区小农生产现代化对我国的启示 / 138
第七章 西南农村地区小农生产现代化的政策建议及法律保障 / 144
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144
第二节 关于加快促进小农户发展立法进程的建议 / 148
参考文献 / 154
附录1 / 165
附录2 / 172
附录3 / 182
重要术语索引表 / 190
后记 / 192
|
內容試閱:
|
前言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地区首先掀起了改革的序幕,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制度的变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土地细碎化、小规模家庭经营的生产效率偏低、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了在不改变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探索出了一条通过明确农地产权促进土地流转、形成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使土地不断流向种粮大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而使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经营。这一思路与西方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不谋而合。我国采取与这种模式基本一致的农业现代化策略,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小规模经营的状况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据原农业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农户仍有近26亿户,户均耕地面积约5亩。与此同时,土地流转在2015年也出现了“拐点”,即流转比例增速快速下降。由此可见,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模式已经遇到了困难。
面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困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论断。这说明党中央已经认识到小农户生产还会在未来的中国长期存在。对于西南农村地区的小农户而言,由于受到生态环境恶劣、土地细碎化严重、民族成分复杂、贫困人口众多等因素的制约,想要短时间内实现类似西方大规模农场的经营模式则难度更大,必须探索适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径。从党的十九大以来出台的诸多文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中央已经从顶层设计层面转变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策略,逐步构建一种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依赖于土地流转,而是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带动小农户发展,从而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种转变,不仅为我们探索新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也促使学术界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承担起理论创新和经验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因此,我们把西南农村地区小农生产现代化作为本书的研究课题。从宏观与微观、一般与特殊、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相统一的视角,综合运用经济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扎实的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进而对该论题进行严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本书在研究中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范式,按照“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对策研究”的技术路线展开研究。首先,我们构建了本书的研究分析框架,从整体上论述了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内在逻辑、现实依据与路径选择。从经典小农理论出发,界定小农户的内涵与外延,区分了传统小农和现代小农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简要论证了现阶段我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内在逻辑和现实基础。梳理当前小农户分化现状,根据特定的标准把当前的小农户划分为发展型小农户、经营型小农户、兼业型小农户和退出型小农户,并根据不同的特征初步给出了不同类型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发展路径。其次,从“保护、提升、组织、带动、服务、扶持”小农户的思路出发,分别探讨了西南农村地区小农户的生产特征及其生产经营能力的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建立健全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问题。从这些方面入手,可以探索出一条区别于通过土地流转来促进规模经营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从制度上保护小农户的合法权益并提升小农户的内在发展能力,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小农户组织起来。对于单个小农户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加以解决,从而有效地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再次,通过梳理日本在促进小农生产现代化方面的经验,我们发现其在发展合作社、培养核心农户、加强农村教育机构建设、完善农业金融体系功能、创新农村信用制度和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后,我们总结了本书的研究结论,据此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此外,我们认为应该加快促进小农户发展的立法进程,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提供法律保障。我们还从立法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基本框架和路径等方面初步阐述了加快促进小农户发展立法进程的基本思路。
本书把研究对象聚焦于西南农村地区的小农户。由于研究对象所处的地理区位和调研区域小农户的生产经营特点较为特殊,本书具有一定的区域特色。另外,独特的研究视角、整合的研究方法、扎实的田野调查及丰富的案例研究,也彰显出本书的研究特色。本书力图构建合理的研究框架,以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创新。当然,本书的研究还只是初步的探讨,希望本书的出版在为从事相关论题研究的同人提供些许值得借鉴之处的同时,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吸引更多的学者共同展开关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研究。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西南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选择典型地区进行试点推行。
本书由黄永新独立提出研究设想、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撰写除第四章第二节、第六章以外的内容,并负责后的统稿和修改完善。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罗云和彭蕊萍同学对本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罗云撰写了第四章的第二节,彭蕊萍撰写了第六章。此外,广西财经学院和昆明学院的部分同学参与了本书的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及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是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理应成为学术界特别关注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限于水平和能力,以及时间紧迫,本书对于促进小农生产现代化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必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及实务工作者批评指正。
|
|